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单元测试1(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黄钟】人月圆倪瓒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注】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南,为当年越王勾践点兵复仇处。(1)简析“明月”这一意象在全曲中的作用。(5 分)【答案】“明月”是当时的,寄寓作者对故国往事的追怀;作者用明月的亘古不变反衬世事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5 分)【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诗歌的题材是怀古伤今,“明月”主要是事件的见证,突出世事变迁。【考点定位
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怀古伤今的诗歌往往诗中有见证的意象,如石头城中的“月亮”,乌衣巷中的“燕子”,这是历史的见证,突出世事变迁的感慨,通过这一意象衬托繁华不再,昔胜今衰的事实。(2)这首曲在写景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一句一景。“鹧鸪啼”“东风草绿”“残照花开”等,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产生多个画面会重叠展现的效果。虚实结合。实写重上越王台所见到的景物,如“东风草绿”“残照花开”“乔木苍苔”等,虚写在越王台上所想到的过去景物,如“当时明月”等。虚实结合,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愁情。视听的结合的角度和虚实相生的手法的运用的角度进行分
3、析。2(2016届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司马光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注】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1)本诗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1)描绘了作者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绿竹青青,照映在附近水畔,桃花灿灿、连村火红一片;春雨绵绵、阻碍旅人行途,酒旗摇摇、风吹天色将暮。(3
4、分)(2)颔联、颈联写景,为诗人抒情做铺垫;红花绿竹、春雨春风,都是清丽可乐乏景,诗人细腻描绘却是为了抒发自己佳节孤独寂寥、羁旅漂泊无奈的情感,以乐景写哀请,倍增其哀。(2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色”,这里还划定了范围“颔联和颈联”,就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有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分析诗句的作用要明确诗句的位置是开头还是中间、结尾,开头往往是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统领全诗,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往往是以景结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答题时具体
5、情况具体分析。如此题应该答出“生机勃勃”“红花绿竹”一片乐景,作用是“以乐景写哀请,倍增其哀”。(2)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案】(1)尾联运用了联想、想象的艺术手法(或答“从对方写起”“虚写法”)。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陶陶,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做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诗人,是“从对方写起”的手法。(3分)(若答“对比”也可酌情得分,但不得超过3分)(2)诗人在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对美好安宁生
6、活的向往,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情感的流露。(3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手法和感情。由题干确定范围“尾联”,再根据“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选取突出的、明显的手法。借助手法表现出的情感。“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从一个“遥知”便可知道此时此刻诗人不在现场,那么对现场景象的描述只能通过想象,联想到的是幕府清明时节的欢饮,欢饮的现场只能想象了,想象着朋友可能会谈论起我这个羁旅之人。借助联想、想象,表达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朋友的思念,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他人之行为表达,情感更为浓烈。【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体悟情感。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思路点拨】规范答题:第一
7、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本题主要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含蓄表达自己的情感,从一个“遥知”便可知道此时此刻诗人不在现场,那么对现场景象的描述只能通过想象,联想到的是幕府清明时节的欢饮,欢饮的现场只能想象了,想象着朋友可能会谈论起我这个羁旅之人。借助联想、想象,表达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朋友的思念。3(2016届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高三1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菩萨蛮宿水口洪瑹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
8、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4分)【答案】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评分标准:共4分。一点2分。每点都要结合内容解析)【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
9、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本题上阙意象词很多,例如,“斜阳”“丹枫”“酒旗”等;根据关键词“远”“系马”可判断出由远及近的写景角度。描绘画面时,可抓住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氛围进行描绘即可。(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答案】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和孤独寂寞之感。(2分)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1分)结尾两句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1分)评分标准:共4分。第1条中
10、两个情感各占1分。第23条的分析,意思对即得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由“浮生”“孤鸿”“黄昏”“寒”“闭门”等词语可联系到一个飘泊不定、孤独凄苦、思念家乡的形象。答题时,可从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独寂寞之苦等角度,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例如,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
11、情爱情惜别、热爱自然、归隐田园、关心民间疾苦、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例如本题中的“孤鸿”这个意象词就表明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2016届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点绛唇陆游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注】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遮回,这一次。(1)词中描写了诗人哪几种生活?这种生活展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答案】全词描写了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的乡居生活。表现了诗人的悠闲潇洒、无拘无束、自得其乐。(答到“采药、沽新酿、闻渔唱、醉弄扁舟”2分,答
12、到表现了诗人的悠闲潇洒、无拘无束、自得其乐3分)【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 “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
13、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该题考查人物形象。(2)有人说本词疏阔放纵,令人生散发弄扁舟之意;也有人说本词洒脱中寓抑郁,有壮志难酬之悲。你同意哪种说法?请说说你的依据。(6分)【答案】同意前者。(1分)作者独酌买醉,眼见江南秀润的千里江山,耳听水乡渔歌唱响,日暮的恬静悠闲的生活,容易勾起作者心羡江上,相忘于清风白云,有散发弄舟之意。(5分)同意后者。(1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己任,无辜获罪罢职,使他不由得产生英雄无用、壮志难酬的悲愤。买醉乡间,纵情山水只是
14、他愤懑悲愁、壮志难酬的伪装、掩饰而已。(5分)【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易错警示】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确定诗歌类型。通过读题目、作者和诗歌的题材,看出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明确这诗词写的是什么,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2抓关键句,体味情感。从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3抓意象和重点词语,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深悟情感。4品艺术特色和抒情方式。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出来的,可从“抓意象与重点词语”
15、入手。5(2016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芳树 芳树沈约 丘迟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注解:九华:山名;隈:wi,角落。跗:F,花的根部。华池: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1)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5分)【答案】两首诗中的芳树都枝繁叶茂,芳香四溢。(1分)不同之处在于沈诗中的芳树突受摧残,枝叶飘零,令人哀婉。(2分)丘诗中的芳树不仅色彩美丽,而且芳香永驻;
16、(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诗歌中物象的理解。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两首诗中的芳树都枝繁叶茂,芳香四溢。不同之处在于沈诗中的芳树突受摧残,枝叶飘零,令人哀婉。丘诗中的芳树不仅色彩美丽,而且芳香永驻。【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技巧点拨】本题既是考查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又是考查比较阅读。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更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由表及里,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比如这两首诗歌中的“芳树”,诗人从树的姿态、味道、外在的环境等几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同时又借助外物对其进行衬托。(2)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5分)【答案】沈诗通过芳树在寒飚霜雪交侵之下衰败零落的歌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贻误与损害的哀伤,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和对被摧残者的同情。(3分)丘诗极言芳树之美好,寄寓了自己不同凡响的抱负和坚贞不移的节操;(3分)【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基本建设贷款合同模板
- 学生文明行为倡导计划
- 怀集一中20年高三实验班二轮复习回归教材训练
- 信封采购合同样本
- 2025年绿化工程施工合同样本
- 上海长宁金杯出租合同样本
- 2025签订合同后离职规定详解
- 冰箱使用合同样本
- 2025年住建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解析
- 2025酒店管理各类运营合同
-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公交车乘客下车安全检测系统
- 大学森林环境学教案
- 高层住宅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设计实例
- 《湖南省医疗保险“双通道”管理药品使用申请表》
- 雅思词汇(乱序版)Word list 6
- 应急管理培训大纲
- 化学入门-给小学生讲化学
- 厦门卫生系统招聘2022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可复制版】
- GB/T 9166-2009四柱液压机精度
- 分子模拟与药物设计
- GB/T 34685-2017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评价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