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福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福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福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福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福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福州物理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 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 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甲乙丙丁 编号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甲钢丝IOCm0.2mm2紧乙钢丝IOCrn0.1mm2紧丙钢丝5cm0.1mm2紧T钢丝5cm0.1mm2松(1) 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岀的结论是:在弦的长度、松紧程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有关。(2) 为了探究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和钢丝。(3) 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

2、得岀的结论是:【答案】乙粗细乙丙在钢线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详解】(1) 12因为甲、乙两根钢线的长度、松紧度一样,甲比乙粗,乙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该 过程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发声体的音调与其粗细的关系:(2) 3 4如果探究发声体音调髙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 一样符合条件的是乙和丙两根钢丝:(3) 由图可以知道钢丝丙和丁长度、粗细相同,钢丝的松紧不同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 丙和丁两根钢丝,丙钢丝发出的音调高丁钢丝发岀音调低,由此可以得岀的结论是:在钢 丝的长度、粗细相同时钢丝越紧音调越。2. 王伟同学研究

3、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 所示).音名中央CID2E3F4G5A6B7Cl唱名(C调)DoHeMiFaSOlLaSiDO频率/血264297330352396440528弦长/S/954缶31/151/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且通过讣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的大小(选填“是”或“否”)变化的.估算岀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应该是,应该是3【答案】变小否495【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随着弦长变长而变小;

4、通过计算可知,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乘积都是264L,不发生变化: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应该是:264厶440264厶= 4953.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岀的声音的音调髙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髙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而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岀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 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所送琴弦的规格编兮材料长度

5、/cm橫战面枳m?A60 76B钢606 89C601.02D铜8()O- 76E钥F铜1000.76G钢801.02H龙龙80L 021龙龙1001.02为了验证猎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你在表中填上所 缺数据.(2) 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髙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有关,为了验证这 _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分析归纳实验研究提出问题猎想假设得出 结论等你认为小华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4) 在上述探究过

6、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间 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答案】ABCADF 80 1.02 一根琴弦,用一定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 测岀此时振动的频率: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的频率, 进行分析比较 控制变量法.【解析】(1) 当研究琴弦发岀声音的音调髙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而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 同,改变琴弦的横截面积,故选A. B.C;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髙低可能与琴弦的长 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而积相同,改变琴弦的长短,故选A. D. F ;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岀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

7、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 而积相同,改变琴弦的材料不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相同的数据,即80和1.02;(2) 探究琴弦音调的髙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根琴弦,且控制拨弦的 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3) 探究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岀结论,因此顺序(4) 实验中用到的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I)AX B. C;AX D. F(或 H、J) ; 80 ; 1.02 ;(2) 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3) 控制变量法.点睛:本题需要用好控制变虽

8、: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 控制横截而积和材料不变;琴弦发岀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 积和长度不变.4. 小红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同学,她在欣赏乐手演奏二胡时,发现二胡弦在振动。小 红猜测二胡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利用下表中列 岀的不同规格的弦来检验她的猜想是否正确。编号弦的材料长度(Ctn)横截面积nun2)A铜丝2003B铜丝200.7C锦纶丝300.SD铜丝400.SE绵纶丝400.S(1) 选用表中D、E两根弦,可以探究弦

9、发声的音调与的关系:(2) 为了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她应选用表中和两根弦:(3) 实验中,应如何判断音调的高低? -【答案】弦的材料A、B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解析】【详解】(1) 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与横截而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表中实验 数据可以知道,实验序号是D、E的琴弦长度与横截而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因此可以用D、E 实验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2)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知道,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材 料和长度,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或横截而积)的关系。(3) 物体振动

10、频率决泄发出声音的髙低,故音调的髙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左,琴弦的振动频率 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点睛】(1) 表中D、E两根弦,琴弦的长度与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由此可得岀结论:(2) 根据表中实验序号为A、B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所控制的变量,然后分析答题;(3) 音调是指声音的髙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5.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 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髙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而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髙低,可能与琴弦的长

11、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髙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 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小华借来一个能够测疑声源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3)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最好填上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ABCDEFGHI材科铜钢钢制钢饕尼龙尼龙长度n)60606080100SO80!00構陀面积(mm½0.760.89L020.760.761.021.020.89(4)随着实验的进行,

12、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髙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 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是:.(5 )该探究实验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答案】A BCADF 80 , 1.02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苴松紧程度,用相同 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髙低【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在琴弦的横截而积、长短、材料、松紧程度共同影响发音音调的 情况下,只能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即保证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某一条 件,比较引起的实验效果如何变化.如比较材料对音调影响时,要在保证长度、横截而积和 琴弦松紧程度相同的前提下,比较实验效果.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 如图所示,小明将茶色

13、玻璃板作为平而镜竖直放巻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 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而镜中成像的特点。(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的目的是O(2)用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是为了比较。(3)为了研究像与物到镜而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重复实验。(4)实验时,他应该站在 (选填“A棋子”或“B棋子”)侧观察棋子的像,移动 (选填“A棋子”或“B棋子”),直到它与A的像重合。(5)移去棋子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而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6)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

14、变小”、“不变” )O(7)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而小华却选择了两支蜡烛,请你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岀他选择的理由o(8)若将显示时间为12: Ol的电子时钟放在平而镜前,则在平而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是O【答案】便于确左像的位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棋子A的位置A棋子B棋子 不能虚不变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淸晰,便于确泄像的位置10 : 51【解析】【分析】(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 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 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3)

1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 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4)观察像时,眼睛要在棋子A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眼睛在蜡烛B的 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5)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6)平而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7)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淸晰:而两只棋子,大小严格相同,方便比 较大小;(8)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而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 放宜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 而镜对称,所以从像的后而观察即为物体真实

16、的情况。【详解】(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可以看到后而的物体,所以目的是便于确左像的位宜:(2)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A棋子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4)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宜时,眼睛应在棋子A侧观察,移动棋子B,直到它与A的 像重合。(5)移去棋子B,在英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6)把棋子A远离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不变。(7)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淸晰,便于确左像的位巻。(8)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

17、而对称。由图分 析可得题中所给的12: 01与10: 51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10: 51。【点睛】探究平而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做题过程中注意积累。7. 小明同学在使用洗手间水龙头时发现:当手伸进水龙头下如图所示窗口前时,水龙头出 水,当手离开时断水。(1小明听老师说这是一种由红外线控制的自动出水龙头,他想到:任何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水龙头自动出水可能是温度较高的手辐射的红外线被窗口接收,使控制阀打开 而出水.为验证猜想,他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 式将杯

18、子逐渐靠近窗口,发现控制阀是否打开岀水与杯子到窗口的有关,把刚好出水时杯子与窗口的距离左为最远出水距离,每次测量这个距离都是15 cm.他对实验现象 分析如下:温度不同的杯子辐射的红外线强弱 (选填不同或相同),最远岀水距离应该不同,但实际却相同,可见他的猜想是错误的。(2)为了进一步寻找原因,小明分析得到控制水龙头出水的红外线可能是由窗口发岀的,于是他取了面积形状完全相同的梳妆镜和透明玻璃板,保持它们与窗口平行,分别将它们 逐渐靠近窗口,测岀最远出水距离分别为32cm、7cm.入射到梳妆镜上的光线全部反射, 而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 (选填“全部”“部分”或“不发生”)反射,接收到的反射光越弱

19、,最远出水距离会越因此说明水龙头出水是因为窗口发出的红外线被手到窗口而使水龙头控制阀打开自动出水。(3)得到岀水原因后,他又进一步探究最远岀水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完成实验, 数据记录如下:反射面面积cn最远出水距离/cm1瓷砖IOO302纸板10018.23棉布10017.54海绵10016.1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出水龙头的最远出水距离与有关,此表中对红外线的反射效果最好。实验后他査资料得知:有一种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是利用红外探照灯照射物体,接收反射 的红外辐射形成图像,来看到物体。为使物体不易被眾露,应使其表面材料对红外线反射 作用较 (选填强或弱)。【答案】距离不同部分近反射反射而材料

20、瓷砖弱【解析】【分析】【详解】(1)小明取3个相同的塑料杯分别装入等质量不同温度的水,以相同的方式将杯子逐渐靠 近窗口,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则控制阀是否打开岀水与杯子到窗口 距离不同,进而说明控制阀是否打开出水与杯子到窗口的距离有关。2 温度不同的杯子辐射的红外线强弱是不同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2)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会折射,所以入射到玻璃板上的光线部分反射。收到的反射光越弱,则需要的距离越近。通过实验说明水龙头出水是因为窗口发出的红外线被手反射到窗口而使水龙头控制阀打 开自动岀水。(3)通过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而积相同,反射面的材料不同,最远出水距离不同,说明自 动

21、出水龙头的最远岀水距离与反射面的材料有关。通过表中数据可知,反射而积相同时,瓷砖的最最远岀水距离最短说明,瓷砖的反射效 果最好。使用表而对红外线反射作用较弱的材料,接收反射的红外辐射少,使物体不易被邸露。8.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脸:(1) 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的目的是;(2) 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而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比较:实脸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3) 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左在量角器上,把

22、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D分别插在 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淸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 看到蜡烛D淸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碉能看到蜡烛D淸晰的像是因为:(4) 谙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岀两点):。【答案】便于确左像的位置完全相同像与物的大小使蜡烛A的像更淸晰贴膜玻璃 前光线暗一些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解析】【分析】【详解】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立像的位垃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 明的玻璃板替代平而镜完成实验。23在“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 的两支蜡烛完全相

23、同。4 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黑暗的环境和蜡烛的对比度大,使蜡烛A成的像更淸晰。(3) 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 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淸晰的像。(4) 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而镜的位宜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 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9. 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 平桌而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只点燃蜡烛A),在此实如果有5 mm厚和2 mm f?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 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24、较(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小滨应在玻璃板 (填“前而”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填“反 射”或“折射”)所成的像;实验中,若用一张黑纸完全遮住B侧的镜面,将 (填“能”或“不能”)继续在 镜中观察到烛焰的像:(4) 若向左倾斜玻璃板,如图乙所示,蜡烛A的像将向移动。(填“左” “右” “上” “下”或“不”)【答案】2;黑暗:前而;反射:能;上。【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仪器选用、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详解】(1) 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而都可以当作反射而,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 应选用较薄即2mm厚的玻璃板;(2) 这个实

25、验探究要求成像物体尽量亮,而环境尽量暗,这样可以避免环境中的光线对成像 的干扰,从而能观察到更淸晰的像,所以应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蜡烛所成的像在玻璃板后,所以为了观察成像的情况,小滨应在玻璃板前:4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而此探究中用玻璃析代替平而镜,所以经过玻璃板成像 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3) 平而镜本来就是不透光的,即光射到镜而被反射回來而成像,并不是光透过镜而成 像,所以用黑纸遮住B侧疣璃而,虽然光不能透过玻璃,但会被反射回来而成像,故能继 续观察到烛焰的像;(5) 平而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当镜而竖直放宜时,像和物的连线在 水平方向。而镜而向左倾斜时,像

26、与物体的连线要稍向上偏离水平线才能与镜而垂直,故 像将向上移动。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宜探究平而镜成像的特点。乙(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透明薄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而,该同学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而”或“后而”)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选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2)实验时,选用的蜡烛a和b的形状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成像虽然没有平而镜淸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选填“a”或“b”),便于确左像的位宜。以上实验操作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3)如图乙所示,某同学使

27、用厚玻璃板做实验,在玻璃板后看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这两个像之间的距离正好是8mm,则该同学所用玻璃板的厚度为mmo【答案】前面反射大小b等效替代法4【解析】【详解】(1)12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想看到像,即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蜡烛a点 燃后发岀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该同学应在玻璃板前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不是在后而;选用的蜡烛a和b的形状完全相同,这样可以对比蜡烛a的像与蜡烛b大小关系,从 而对比蜡烛a和蜡烛a的像大小关系:4用玻璃板代替平而镜,成像虽然没有平而镜淸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左像的位 置:【5以上实验操作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法,用蜡烛b替代蜡烛

28、a的像,从而比较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6根据平而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如下图所示,作出蜡烛烛焰在 厚玻璃板两个面所成的两个虚像,分别是S'和S',设厚玻璃板的厚度是J物与厚玻璃板 第一个而之间的距离是乙 可知道第一个虚像与第二个而之间的距离是L-X,第二个虚像 的像距等于对应的物距,即L-+8mm = x+L可求得x=4mm°用玻璃板三.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 图甲是小强在标准大气压下用50g冰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 置,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拯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像。c=4.2×103J/

29、 (kgoC)15IO50-5-IOZCZ23I567S9/.1温窗CIO 时间Anin(1)实验中,冰熔化的时间为mina(2)由图乙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冰在熔化过程吸收的热量为JO(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选填“会”或“不会”)沸腾。【答案】4增大3.15×103不会【解析】【分析】【详解】(1) 1由图象可知,实验中冰从2min开始熔化,6min熔化完毕,故冰熔化的时间是4min°(2) 2由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呈:,温度不变,因继续吸热,所

30、以内能增大。(3) 50g冰熔化成水,因为质量是不变的,所以水的质疑也是50g,在6-1Omin内,水的温 度升高了 154C,则在6-IO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Qi=Cm=4.2× 103J (kg°C)X0.05kg×15oC=3.15×10J由题知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虽:是相同的,而冰的熔化过程用时也是4min,所以冰 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15×1O3J(3)4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 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大饶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 样,就不能从烧杯中

31、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继续吸收热虽:,所以试管中 的水不会沸腾。12. 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程,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 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1 )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oC,表示当时的气温( >=< ) 100C. 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 (大/小)。(2) 炎热的夏天,下雨前人会感到特别闷热,原因是【答案】= < 液体蒸发时吸热小空气湿

32、度大,人的汗液很难蒸发【解析】(1)干湿泡温度计测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原理:干泡温度计放置在空气中,显示 的是空气的正常温度:湿泡温度计下端包着湿布,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 计的示数比丁泡温度讣的示数低:在一左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 中的水蒸气越多,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大,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越小:(2) 炎热的夏天,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慢,所以人会感到特别闷热。因此 本题正确答案是:(1)= (2). < (3).液体蒸发时吸热(4).小(5).空气湿度大,人 的汗液很难蒸发【点睛】(1)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够进行的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2)

3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而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蒸发的快慢还 与液体的种类和空气湿度有关。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 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 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 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童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 的百分比)瞬液含酗3040506070go-1728-37-494&46-28原合浅由潯点卫103104107Ill117124

34、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C考虑 到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董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oC,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A 30% B 40% C 60%D 90%(3) 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IO 20 M 40 50 60 7C 80 90 彷体液含 */%100(4) 由图像可以推

35、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l ,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OC .(5) 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选填"升髙"、"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答案】D B图略120升髙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解析】(1 )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逐渐增大到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髙,所 以D选项是正确的;(2) 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C ,因为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aC ,则混 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5-3OeC f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选择和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

36、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3) 根据表格,描出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图略,(4) 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虽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120tC;(5) 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因为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I)-D.B (3).图略(4).120 (5).升高(6).水由于汽化而减 少,防冻液的含虽增大14. 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实验装豊如图甲所示。甲(1)记录的实验信息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加热时间 t/min00.51.01.52.02.53.03.5温度

37、/°C90949899999999气泡情况少量气泡,上升过程中渐变小大量气泡,上升过程逐渐变大 第3次实验,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C; 请在方格纸上画岀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100989694).r十÷亠*:广、亍r1901.02.03.0(2) 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A 温度讣示数不变B.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3) 根据表中信息得出的探究结论是:水沸腾时,随时间的增加,温度(4) 烧杯不变,若烧杯中的水稍多一些,带来的好处是【答案】96; 见解析:B; 保持不变; 水深增加,有利于观察气泡上升

38、过程中体积 的变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水沸腾实验的实现现象、数据处理。【详解】(1) 1由图乙可知,此时水的温度是96C:由表格找岀时间为Omin和温度为90C对应的点,描在温度-时间图象上,然后用相同 的方法找出各点.逐一描出各点,最后用线把各点连起来,见图 尸 r-J- u r»- r r- -O(2) 若水太多或火焰太小,水有可能保持在一个温度不变,却又没法达到沸点,没法沸 腾,故判断水沸腾的可靠依据应是气泡情况,故选B;(3) 表格中,从第2min起,水冒大量气泡,且气泡在上升过程逐渐变大,说明水已沸 腾,但温度一直保持不变;(4) 因为判断水沸腾的依据是气泡,而气泡上

39、升过程中体积的变化,必须有足够过程才能 明显观察岀来,所以水稍多一点的好处是水深增加,有利于观察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的变 化。15. 下图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別装在两个相同的试 管中,并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如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 (选填“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2) 实验中某时刻温度汁示数如图乙此时温度计示数为°C。在加热的过程中,冰熔化之前吸热温度 (选填“升髙”、"不变”、“降低”);(3) 如图丙中 (选填“A”或“B” )是冰,熔化

40、过程经历了min;(4) 若加热足够长时间,最终两支温度计示数 (选填“最终相等”、“B始终高于A”)理由是O【答案】从下至上-4升高A 4最终相等烧杯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 图甲中的器材安装顺序是从下至上。(2) 23由图乙知,此时温度讣示数为-4oC;在冰熔化之前加热的过程中,冰吸热温度升高。(3) 4由图丙分析可知,A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图丙中A是冰;由图知熔 化从第2min开始到第6min结束,过程经历了 4min°(4) 7若加热足够长时间,由于是水浴加热,两支温度计示数最终相等,并且等于烧杯中 水的温度,理由是烧杯的水沸腾后温度保

41、持不变。四.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OcfnIO 20 M) 4070 80 9OIob甲根据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前,小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将蜡烛放到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的、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4) 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移动,小明应把凸透镜向移动,就可以再次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两空均选填“上”或“下)【答案】10.0同一

42、高度 缩小 照相机 上 下【解析】【分析】【详解】(1) 1-束平行光照到凸透镜上,在左边的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焦 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40.0Cm-30.0Cm=IO.Ocm(2)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调仔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 3将蜡烛放到图乙所示的位置,蜡烛在两倍焦距以为,且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 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17.如图所示,(4) 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此时像呈现在光屏的上半部分,为了使烛焰的像重新成 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张沐同学

43、在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 当蜡烛位于图中8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淸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cm:(2) 张沐同学把蜡烛移到A处,屏上的像变模糊,要使像变淸晰,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的实像:(3) 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张沐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淸晰。由此可知,老师所戴的眼 镜是透镜,它对光线有作用;(4) 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变短,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此时最合理的办法是o【答案】10.0左缩小凸

44、会聚向上调蜡烛【解析】【分析】【详解】像和物大小相等,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和像距大小都等于两倍焦距,而 物距是20.0cm,那么该凸透镜焦距为10.0CmO(2)2张沐同学把蜡烛移到人处,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 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即所成的淸晰像在60.0Cm到70.0Cm之间,那么光屏应向 左适当移动。由上述可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 立、缩小的实像。(3)4假设老师所戴的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的作用是把光线发散,那么蜡烛的光经过凹 透镜后会发散,再经过凸透镜,最后所成的淸晰像在光屏的后方,但是题中是把光屏

45、往左 移动得到淸晰的像,这与题意不符介,所以老师戴的不是凹透镜;假设老师所戴的眼镜是 凸透镜,凸透镜的作用是把光线会聚,那么蜡烛的光经过凸透镜后会会聚,再经过凸透 镜,最后所成的淸晰像在光屏的前方,题中是把光屏往左移动得到淸晰的像,这与题意相 符合,所以老师戴的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变短,烛焰会向下移动,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烛焰、凸 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应在同一髙度,此时最合理的办法是向上调蜡烛。18.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下几个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pi I I,4rI1OIO厂X)Ol,'I" ',lMiIII (1)实验

46、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应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实验2: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置,光源位巻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2成的像相比 (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3)实验3:如果利用实验1的装宜,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巻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 置看到像:

47、(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在哪个方而有区别: (选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答案】下10.0 (或10) 不动变暗能正倒【解析】【分析】【详解】(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该将光屏下移,使三 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能够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2如图所示,物距像距都为20cm,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即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 于两倍焦距,即u=v=2f=20cm解得/为2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或IOCm).(3)小孔成像时,要想光屏上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则物距应该等于像距:光源位垃不 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

48、放垃带小孔的光板,即光屏应该保持不动。实验1是凸透镜成像,英原理是光的折射,将光线会聚:实验2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像光线没有实验1的多,所以成的像与实验1成的像 相比较暗一些。(5)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垃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探究的是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平而镜成的像是虚像,只能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才能看得 到。实验1中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它们在正 倒、虚实方面有区别。19.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若保持图中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了使像成 在光屏中央,应首先调整光屏的,然后将光屏向缓

49、慢移动(选填“左”或“右”),当光屏上呈现淸晰的像时,该像的大小与物体相比是(选填“缩小”或 “放大”)。若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厘米(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光屏,在 光屏上重新找到淸晰的像(选填“可能”或“不能”)。【答案】高度右放大可能【解析】【分析】【详解】因为实验的要求及需要,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故该 题中为了在光屏中心找到像,应首先调整光屏的高度。23凸透镜在50.0Cm处,蜡烛在35.0Cm处,此时物距u=50.0cm-35.0cm=15.0cm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应成在另一侧的2倍焦距以 外,此时光屏的位置在70

50、.0Cm以外处,故光屏应向右移动。若将蜡烛在光具座上像右移动5厘米(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便在40.0Cm处,物距u=50.0cm-40.0cm=10.0cm满足"寸,不成像。若将蜡烛在光具座上像左移动5厘米(凸透镜位不变),蜡烛便在30.0Cm处,物距t=50.0cm-30.0cm=20.0cm满足尸2齐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综上,将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5厘米(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光屏,可能在光屏上重新找到活晰的像。20.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甲乙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

51、;投影仪”或“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淸晰的像,一个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完整的像。【答案】IO照相机左变小有【解析】【详解】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会聚在焦点,从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2从图乙可以看到,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生活中的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

52、,把蜡烛向左務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 淸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像是变小的;(3)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仍然有一部分 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像,因此光屏上还是会有完整的像。五、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世:小车从带刻度 的斜而顶端由静I匕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 表示“小时:分:秒”)(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 (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3) 实验

53、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可以看岀小车在做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4) 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flC=mso【来源】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教学 质量调研)【答案】V =- 较小 便于测量时间 大 变速03t【解析】【分析】【详解】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Ot23实验中使用的斜而的坡度较小,这是因为斜而的坡度较小,那么小车运动的速度也 较小,运动的时间较长,方便测量时间。如果让小车过了 &点才开始讣时,这样测得的时间是偏小的,根V = -可知,路程t大小是正确的,所测&C段的平均速度c偏大。小车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可以看岀小车在做变速宜线运动。(4) 由题意可知,下半段路程的大小是SliC = = 60Cm = 0.6mSC 2 2下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是tlic = 5s-3s = 2s那么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ViiC= = 0.3ns2 S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3ns o22.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f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