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_第1页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_第2页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_第3页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流程指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指引一、评估1 .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血氧饱和度、痰液的粘稠度和量。2 .气管切开插管深度,气囊充气情况。3 .气管切开伤口处有无渗血、红月中、皮下气月中、肉芽增生。二、体位1 .患者体位不宜过多变动,一般取平卧位。体位:术后当日取平卧位,不可 多变换体位;24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翻身应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避免 颈部扭曲致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2 .如无颅内压增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3 .定时翻身、叩背,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四.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环境要求1 .定时开窗通风,使室温保持在2022C;湿度保持在60%70%。2 .陪护制度:要

2、求陪护的亲友在病房内尽量戴口罩,人数尽可能少,说话的声音尽可能地控制在最低音量。五、气道湿化1 .湿化液选择:氯化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氯化钠在气道内水分蒸发后渗透压更符合生理需求,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不易引起痰痂、 痰栓,吸痰效果好。2 . %的生理盐水配制方法:使用的生理盐水中加入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稀释 即可。3 .气道湿化方法:微量泵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延长管并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超过气管套管1 cm-2 cm,于气管套管口用胶布固定 卬。注射器、延长管24小时更换一次。4 .痰液黏稠度判断切:1度(稀痰):状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提示湿化过度;II度

3、(中度黏痰):痰液如稀米糊,吸痰后玻璃管内少量滞留,易被水冲洗干净,提示气道湿化满意;田(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坨,常呈黄色,吸痰后玻璃管内大量滞留,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不足。5. 泵入速度: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选择泵入速度,泵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果患者不能够耐受,可相应调低泵入速度 1) 泵入速度:速度为210 mL/h不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 。常用25ml。 2) 2) 按照痰液粘稠度选择适宜的速度【 4】 。 泵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果患者不能够耐受,可相应调低泵入速度I度(稀痰):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6 mL/ h, 36 h-48 h逐渐过渡为12

4、 mL/ h;11度(中度黏痰):气道湿化量为12mL/ h;m (重度黏痰):36 h内气道湿化量为10-16 mL/ h, 36 h-48 h逐渐过渡为10mL/h;六、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护理:1.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管的选择【 5】 :在保证能够顺利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情况下,吸痰管应越细越好。一般建议: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 IV 级证据 ,B 级推荐); 对于婴幼儿则建议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 7 0 %( I V 级证据)2. 吸痰时机选择【 6】 :吸痰不宜常规进行, 建议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 出现临床必要的吸痰指征时( 如出现气管分泌物) 再予实施,对清醒

5、患者按患者需要吸痰;昏迷患者评估吸痰指征:(1)床边监护,可闻及患者较重痰鸣音;(2)听诊痰鸣音明显;(3 )患者急促呛咳或憋喘(4 )能够闻及或观察到气道处出现分泌物。(5 )持续性呼吸费力。(6)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或血气分析结果持续恶化。(7 )收集痰样本。(8 )无自主意识的患者出现咳嗽反射。(9 )气道压力增加3.吸痰负压:美国呼吸治疗协会2004 年临床实践指南指出,成人吸引负压范围是 13. 3- 20 kpa【 7】; 我国卫生部规定成人吸痰负压范围是 20-26 .7 kpa【 8】 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直选用(20-30kpa)吸引,能有效吸痰且对患者的影响小。1mmHg=1.吸痰

6、方法:(1)浅部吸痰 :打开负压,压力范围一30 kPa,持续负压由外向内,边旋转 边吸引边进管至气管内套管终末端,然后再由内向外,边旋转边吸引边退管, 往复1次吸净积存在套管内的痰液。对于儿童和婴幼儿,建议在气道浅部位吸痰 以代替深部吸痰(IV级证据)。(2)深部吸痰:将吸痰管插至深度为气管切开套管长度在延长1cm (测量方法:胸骨柄上23 cm处至气管切开套管末端的长度) 打开负压由内向外边吸痰边旋 转边退管,吸净气管内的痰液。整个吸痰过程不超过 10-15秒。建议吸痰开始前 和吸痰结束后均采用纯氧为患者加大给氧,时间至少持续30秒,以减少吸痰过 程中低氧血症的发生1101 (B级推荐),

7、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吸痰中患者如出现刺激性咳嗽:在吸痰过程中发生连续性咳嗽;呼吸窘迫: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节律发生改变,应暂停吸痰。予高流量氧气吸入5分钟。七、气管切开套管的护理:1 .气管口及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气管套管下纱布。2 .气管套管固定带松紧适度,以放入1指为宜,太紧可压颈部血管,太松套管 易脱出。八、气管切开气囊护理:手触感:比鼻尖软,比口唇硬,如有测压表可测压,一般保持气囊的压力在 25-30cmH2o。目前在气囊护理中强调在形成有效隔离层的前提下,将气囊内容积减少到最低值,并尽量保持,不要随意增加注气量,出现漏气时,以每次 ml 的量补充注入,直到满足

8、通气要求为止,这对于维持适当气囊压非常重要1111九、切口处皮肤护理:1 .用碘伏由切口处向外环形消毒切口周围皮肤,待干后将“Y”形敷料敷盖在气 管套管下方;2 .敷料的更换:气管切开的伤口应保持干燥清洁IV级证据在必要的情况下, 气管切开处敷料应至少每天更换 1次,在更换固定带过程中至少需要 2人共同协 作,以尽可能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发生IV级证据B级推荐。随脏随换,注明换 药日期及时间。换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气管切开伤口处有无渗血、红月中、皮下气月中、 肉芽增生等情况,如有此种情况发生,应及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3 .切口换药时动作要轻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4 .定期做切口处细菌培养,针对性

9、使用药物性气管套管垫;5 .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可以用凡士林纱布换药,使其自内向外生长,数日后切口即可愈合;6.平时要保持切口处皮肤清洁和干燥,不可过分扭转头部或剧烈咳嗽,避免影响 切口的愈合。本节所依据的推荐意见分级系统(J B I2 0 0 0 ):B 级推荐 : 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有效, 建议使用。I V 级证据 : 证据来自于权威的专业机构, 以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只会报告为基础, 主要为专家意见、经验或观点, 缺乏严格评鉴。参考文献【 1】安聪娟, 张瑞丽 , 魏忠梅等.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调整方案的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10, 24 (11) : 2832【 2】 【

10、4】安聪娟, 张瑞丽 , 魏忠梅等 . 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调整方案的评价研究【J】,护理研究,2010, 24 (11)【 3】 庞启英 ,戈娜.人工气道患者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与间断气道湿化效果的Meta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24):33-37【 5【 6】【 10】 杜世正, 胡雁 . 人工气道护理的循证实践【 J】 上海护理,2013 ,13(4):90【7】沈 梅芬 , 张 海 英 .脑 外 伤 患 者 气 管 切 开 后 不 同黏 稠 度 痰 液适宜吸痰负压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 (44) 8: 694-697【8】戴 艳. 机 械 通 气 患 者 吸 痰 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