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一初一语文语文示儿示儿 谭嗣同之死谭嗣同之死 勇气勇气及期中复习及期中复习北师大版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示儿 谭嗣同之死 勇气及期中复习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觐jn擢zhu擘b画谒y伊藤氏携xi遂su被逮强qin之就戮l懋mo臼ji杵ch朕zhn恸tn劾h箧qi颀q长熹x微绶带shu呜咽y2. 需掌握的多音多义字。3. 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及字形。4. 词语示儿:给儿子们看。 但:只。九州同:祖国统一。 定:平定,收复。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乃翁:你的父亲。 觐:朝拜皇帝。朕:皇帝自称。劾:揭发罪状。谒
2、:拜见。对坐榻上,有所擘画:两人对坐榻上,有所布置。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您试试到日本驻华使馆拜访伊藤博文。余是夕宿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这天晚上我就住在日本使馆避难,谭君却整天不出门在家等候逮捕。初十日遂被逮: 初十日,就被逮捕。再四强之: 再三再四的劝他。乃从容就戮:于是从容就义。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颀长:身量高。熹微:目光微明。悉意:全心全意。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孔:很。寥寥可数:形容非常少。5. 作者陆游(1125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
3、,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1898 年 9 月 5 日与林旭、杨锐、刘光第参与新政。25 日被捕,28 日与林旭等六人同时被害。临刑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二)阅读能力目标1. 了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2. 品味分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三)写作能力目标体会作家精确的、客观的心理描写。(四)思想教育
4、分析把握人物思想性格,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历程。三. 教师建议(一)为什么作品更为赞赏法国妇女的勇气? 伞兵是胆识之勇,法国妇女是甘冒惨重牺牲风险的救人之勇。详见练习一。(二)怎样理解牺牲了丈夫的女人却是“幸福的女人”? 丈夫的牺牲是悲惨的,不幸的。但她舍己救人、深明大义是崇高的。 “幸福的人” ,既是人们对她崇高精神的敬仰,也是她践行了她所知悉的良知、道义、责任,她至少没有精神上的不安不幸感。详见练习一。(三)本单元中哪些人物也拥有这样的“勇气”和“幸福”? 谭嗣同、文天祥、陈毅。详见练习一。(四)讨论谭嗣同“不出走”的利弊。 讨论中至少应注意两点:1. 谭嗣同无私无畏、献身信仰的圣洁、崇高的
5、精神已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的宝贵精神财富。2. 谭嗣同认为想方设法留下来继续为变法事业奋斗的同志,一样具有自己的精神高度。这样的想法有些片面。详见练习二。四. 课文讲解示儿(一)文章主旨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二)文章思路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第二句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
6、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三)重点语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解析: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四)写作特点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
7、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1. 他们都是爱国的,都是行动上被迫的放弃,感情上永恒的坚守。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2. 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 “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 。而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3. 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哈墨尔先生和祁瑞宣老师一样被亡国的痛苦和由此而产生的悲愤弄得失去了自我控制力。 4. 最后一课和四世同堂 ,虽
8、然作者不同,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课堂气氛和老师情绪的描写上却又有类似之处,是因为它们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两篇文章都要反映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的、悲愤的生活。5. 尽管哈墨尔先生上的是“最后一课” ,祁瑞宣老师上的是开学的第一课,但课堂气氛都是“肃静” 、庄重,人物情绪都是同样的激动、悲愤。第二题:好处:1. 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2. 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恨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3. 深刻性。诗中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 ,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而遇异其趣。谭嗣同之死(一)文
9、章主旨课文节选自戊戌政变记殉难六烈士传中的谭嗣同传 。谭嗣同是维新运动中的左翼。选文表现了谭嗣同为了变法图强而视死如归的精神。(二)文章思路1. 谭嗣同在政变发生后的壮烈行动。 (人物对话详)2. 谭嗣同就义的年龄、时间、地点与当时壮烈的场面。 (场景略)(三)重点语句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解析:本句运用了“合叙”的修辞方法,并且使用了两个典故,作为谭、梁两个人分别承担两种不同职责的比附对象。翻译时,一是要分清“四个人”各承担了哪种职责;二是要分清“吾”与“足下”各承担哪种职责。本句意思是没有出走的人,无从谋求将来;
10、没有殉难的人,无从报答圣明的君主。现在康先生的生死还不知道,那么程婴和杵臼,月照和西乡,就让我和您分别担任这样的角色吧。(四)写作特点作者把爱憎褒贬的态度和论断,寄寓在叙事之中,融化在人物的语言行动之中。梁启超当时是谭嗣同的战友,他写谭嗣同这篇传记是怀着深刻的悲悼和崇敬之情来写的。他严格按照史传文学的要求,不自由议论,无主观抒情,他力求在真实的记叙之中,让事实说话,让形象说话。以书稿相托,与战友分任生死,互相慰勉:“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话毕, “遂相与一抱而别” 。作者不着一字,痛悼、敬仰、颂赞尽在不言之中。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这段话掷地有声,惊天地,泣鬼
11、神,集中地反映了救国救民的热烈情怀。这一笔重若千钧,作为谭嗣同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表现了作者独到的匠心。勇气(一)文章主旨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女人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二)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第二部分(218):通过美国伞兵两次被救的故事,表现“两种勇气” ;第三部分(1922):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揭示主题。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开头;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体;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部分。(三)重点语句“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她
12、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解析:在两个人物中,作者更为关注、更为敬仰的是这个法国妇女。但是对她的刻画只有寥寥数笔。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只有简单的两句外貌描写:“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然而,正是这“善良而镇定”使其后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托。她的勇气和力量是对和平的信仰所赋予的,神圣而不可剥夺。(四)写作特点人物塑造含蓄深刻。文章题目是“勇气”,这勇气体现在两个人身上: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前者侧重的是因智慧而产生的勇气;后者侧重的是由信仰而产生的勇气。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只有简单的两句外貌描写,使其后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托。第二次出场时,她给予的是同第一次毫无二致
13、的回答。正是信仰所赋予她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作者用了相对更多的笔墨描绘了美国伞兵的困境和处于困境中的心理活动。这些描写一方面展示了这位美国伞兵的智慧和勇气,还有的是对这位法国妇女直觉的认识与信任;另一方面也为法国妇女的形象塑造,为她精神的突现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五)课后练习解答第一题:一个有信仰的人,对和平的信仰给了他们勇气和力量,使他们变得美丽而高贵,令人仰之弥高。这种信仰使他们能够在危急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因而他们是有福气的人。第二题:1. 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明智的 从殉法的影响来看,类似人物明治维新中的月照,谭嗣同和月照这类志士敢于变革,舍生取义,他们的牺牲精神对于后来人具有鼓舞作
14、用,改革需要更多的人站起来,坚持下去。2. 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迂腐的 从变法角度看,他生存的价值比死亡的价值更高;“变法无不从流血始”,但多一人的流血,并没有质的变化。从时局来看,谭嗣同明明可以逃出,却选择留下,白白牺牲。期中复习一.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1. 学习作者以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体现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写法。2. 领会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3. 分析重点句子中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4. 体会春和春风把景物拟人化的方法。5. 感受用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6. 要了解小说的情节,整体感知
15、文章内容,能概括小说主题。7. 能根据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分析把握人物思想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学习难点:1. 学会观察,完成一篇写景状物的作文,力求抓住特征,写得具体,写得真切。2. 学会运用色彩来描写景物。 3. 探究每篇课文中的“春天”的特殊含义。4. 了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5. 品味分析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二. 重点复习长江 (一)完成“练习探究”一、二,要将主次先后考虑清楚,避免观点含混不清。 (二)完成“练习探究”四,并就第三题所提示的“重复出现”的一两处,说说自己的看法。文中写长江的“醒来” 、 “微笑”有多次重复,应注意联想和想象的一致性。筏子 (一)重点复
16、习第 3、4、5 自然段和第 9、10 段,回答“练习探究”一、二,将答题要点写在笔记本上。 (二)完成“练习探究”三、四。完成第四题时,不要忽略了“大水车”的形象意义。 (三)就“词句品味、积累”第 1 题,辨析一下如果将“浊浪排空”改为“巨浪排空” ,把“胆惊心悸”改为“胆颤心惊” ,是否更好?品味第 2 题中“安详”用于筏子,有什么样的意味,为什么?诗歌三首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壶口与龙门 本单元“比较探究”的篇目,一类是诗歌,一类是散文,都富有感性和抒情的鲜明特点。重点训练诵读,尽可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围绕“练习探究”和“品味积累”所提示的内容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应更
17、有助于领会诗文的思想感情。要避免为比较而比较,为探究而探究。 (一)复习时要求将诗歌至少诵读三遍。要求注意语速节奏和重音。 (二)朗诵黄河颂和长江之歌 。可结合“练习探究”一、二进行。 (三)朗诵当我死时 ,注意句群之间的停顿与过渡。感受、了解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四)复习一条大河时,思考:(1)文章开头写在大院里看电影有没有必要?(2)抒写对我的祖国 (“一条大河” )这首歌曲的无限钟情,作者的记叙和描写有多少层次?你最欣赏的是其中哪一“层次”?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9、10、11三个自然段。 (4)完成“品味积累”中的 2、4 两道题。春 (一)这篇散文读起来特别觉得
18、琅琅上口,极适合进行朗读。建议在复习时完成“练习探究”四。背诵全文。(二)课文的短语短句多,叠字叠词也多,几乎都是用的口语,分明带有儿童的口吻。朗读时应注意结合所描写的景物,把握遣词造句的特点,读出春天给人特别是孩子的清新活泼的印象和愉悦惊喜的感觉,可适当结合“练习探究”的内容进行。(三)完成“练习探究”一、三和“品味积累”14 题。 (四)可考虑用硬笔正楷抄写或默写全文。一则练习书写,二则可以巩固对课文的积累识记。春风 (一)按常规复习。要求: 1. 比较:同样写春天,特别是写春风,这一篇和朱自清的春有什么不同? (结合“练习探究”一)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 2. 识记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句。
19、 (二)自查复习,包括词语句子的认知、识记,以及朗读的情况。重点是以课文的第5、第 6 自然段和春的第 5 段作对比,朗读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从哪里读出不同的感觉。 (三)讨论课文哪些语句给你以惊喜,为什么。试和一般人对景物的观察、描写,以及通常的用语造句作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尽可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过程。运用还原(写什么与不写什么)和现成可比的方法(这样写与那样写有什么不同,为何有所不同) ,学会阅读分析。其中,可结合“品味积累”进行语句揣摩。 (四)背诵“一夜之间”至结尾。诗词十首 (一)复习时要求熟读并背诵八首古诗词。 (二)以“有节奏” 、 “有感情”为标准,进行背诵 (不看课本)
20、 。 (三)谈谈这八首诗最喜欢的是哪几首,最欣赏的诗句是哪几句,为什么?在最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可结合“练习探究”二进行。 (四)重点地对诗词作些理解(如“南朝四百八十寺” “应怜屐齿印苍苔”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草色遥看近却无”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 。 (五)复习春和初春 。思考这两首诗选材和抒情的特点。 (六)讨论“练习探究”的三、四两题。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两篇是供比较探究的文章。(一)理解这两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同时根据“练习探究” 。(二)在笔记本里按如下格式完成
21、自学作业,准备和同学交流。 1.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的事例证明事物特征或作者观点: 用来证明的例子:2.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论说的条理、层次现 象: 说明或分析: (三)对文章论说的过程与特点做扼要的概括说明。 (四)完成“练习探究”一和“品味积累”13。最后一课 (一)复习时,根据“练习探究一”的第 1 题提示,做好复述。可在笔记本中写出书面的提纲。 (二)以“最后一堂法语课为什么会给小弗朗茨极大的震撼”为题,写小短文并结合“练习探究”一的第 2 题复习。 (三)1. 思考:小说的副标题,除了表明是从一个小孩的角度叙述故事,还可以从小说的哪些地方读出小孩的眼光、心理和口气? 2. 揣摩人物的
22、心理、语调、神情,试以哈墨尔先生的一处讲话(“我不好再责备你了你们放了假?” )和小说结尾哈墨尔先生用手势表示的那句话为例,说说应该怎么读? 为什么?过零丁洋(一)默写这首诗。(二)逐句翻译全诗。结合这诗中的“起” “飘” “打” “说” “叹” “照”这几个关键字眼,第一堂课 梅岭三章 示儿 (一)复习第一堂课时, 1. 圈画出印象、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准备说说自己的体会。2. 思考:除了“练习探究”第一题所列出的 4 点,这篇小说和最后一课还有哪些可做比较的?比较的结果,对你有什么启发?(二)朗读、背诵梅岭三章 示儿 。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慷慨正气和乐观精神。完成“练习探究” 。(三)根据“品
23、味积累”所示,可将原文与下面句子进行比较,说说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1. 城完了,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也都沉默了。 2. 南国征战正十年,此身当为革命献。谭嗣同之死 勇气(一)根据注解逐句将课文疏通一遍,摘抄出课文突出表现谭嗣同凛然正气的句子,在笔记中译成现代汉语。(二)对谭嗣同在紧急关头的一系列表现,进行评述,发表对谭嗣同“不出走”之利弊的看法,并评价谭的狱壁题诗,要求背诵默写。【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答题时间:120 分钟)一. 积累与运用。 1. 你知道哪些赞颂黄河的诗歌?请至少写出三句。2. 默写春夜喜雨 。3.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
24、的手抚摸着你。 ( ) (2)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最后一课中哈默尔和小弗郎茨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有自始至终的爱国情怀。B.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英国作家,以长篇小说见称于世。C. 哈默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小弗郎茨也认为老师累得这样是一个“可怜的人”。D. 哈默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上整齐的新衣,这是他爱祖国的表现。 5.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
25、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据调查发现中学生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言不达意的情况。 两则材料反映一个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 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 6.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在横线上写出其序号)语文,就是我的精神家园。我在其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那种快乐,那种情怀,那种在母语家园里边遨游边吮吸雨露甘醇的自由自在难以言表。我与它朝夕为伴交往,对话,倾听,诉说。 二. 阅读理解。(一
26、)陶醉壶口 (1)到壶口看瀑布去! (2)然而,清晨出发时还很高的兴致,现在却渐渐被这漫长的旅途磨损了,加上黄土高原的平淡无奇,车厢内寂静下来,歌声笑语也被断断续续的鼾声取代了。 (3)忽然有人从梦中猛地醒过来,惊呼雨来了。我们也确实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窗外明明是风轻云淡,没有变天啊。司机笑着说,那就是壶口瀑布的响声。真是先声夺人,车上立刻活跃起来,每个人都侧耳倾听。那声音好像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大家的心全被强烈地震撼着,内心的激动从眼神里迸射出来。 (4)车一停,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岩磴,跑过石滩,来到面对瀑布的巨岩边。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
27、,溅起的水雾飘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水底悬流激荡,这雾,这云,这烟,全部是黄色,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声如洪钟闷雷,震荡峡谷,气吞山河。 (5)大家聚精会神,不知什么时候云破日出,这瀑布骤然亮起来,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那升腾的水雾因为阳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 A ;有的横卧河上,如 B ;有的飘忽游移,C ;有的续续断断,D 。 (6)我默立在瀑布面前,被这气势这风彩惊得目瞪口呆,任飞溅的水花淋个痛快。我拜倒在这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渺小,骄骄二气荡然无存。我忽然领悟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光未然、冼
28、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灵感,明白了为什么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东渡抗日的将士们要选在这里誓师出征。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走到高处,观察壶口的构造。黄河从秦晋峡谷来。宽 400 多米,到这里骤然收缩,仅仅有四五十米,断崖落差 40 米,河槽真像一把巨壶,将每秒 9000 立方米的流量收入。就像诗中所说:“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壶口以下的河槽很窄,不过一二十米,水急浪高,槽深流远,当地人称“十里龙槽”,相传是大禹治水的时候用龙身穿凿而成。其实它是凭黄河自身的动力冲刷出来的。龙槽中的河水汹涌澎湃,仿佛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摇头摆尾,呼啸而去,有一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弘气概。 (8
29、)以前,我曾经多次看到过黄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而在这壶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看到了一条立体的黄河,一条完整的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从今天起,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9)壶口,天下第一壶,盛满了西凤、杜康,盛满了汾酒、竹叶青,盛满了陕北的米酒。当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涣,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们大家。 (10)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
30、。 7. 文章标题是“陶醉壶口”,为什么第(2)自然段却要写游客兴致消减、鼾声断续? 8. 如果将“花团锦簇”“扑朔迷离”“彩桥飞架”“长鲸饮涧”4 个词语分别填入第自然段的空缺处,该怎样安排?请你将答案写在下面。 A. B. C. D. 9. 第(3)自然段表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 _ 10. 文章结尾一段中说:“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从全文看,“我”是被什么陶醉的? _ 11. 请你谈一谈对第自然段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 _(二)感悟春天 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 “杏花春雨江南” ,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
31、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与凡人、诗人与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
32、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 ,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又是有名的“老夫子” ,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 。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
33、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 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 ,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 。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2. 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_13. 从第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_14. 第段最后说, “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油酰乙醇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氙气行业行业运行形势及竞争格局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弹簧行业产销动态及盈利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安防机房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天然沥青供需分析与发展环境趋势调研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全脂奶粉市场深度调查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临空经济区经营效益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三氟化氮行业需求规模及未来前景规划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5届浙江省嵊州市崇仁中学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江西省临川一中等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DB14∕T 1851-2019 中华鼢鼠防治技术规程
- 2024年风电铸件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 中耳胆脂瘤的护理查房
- 财务科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15篇】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技术
-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大班数学优质课课件PPT《小鸟分窝》
- 目的论的角度下浅析中国传统动画电影汉译英字幕翻译-以《白蛇缘起》为例
- 2022年内蒙古事业单位联考C类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