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_问题与对策_第1页
农业现代化_问题与对策_第2页
农业现代化_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农业现代化_问题与对策_第4页
农业现代化_问题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岳论丛1997年第1期农业现代化:问题与对策张兆涛亓国庆吕济爱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一,而且进展缓慢。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深刻。一是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农业是经济发展、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首先讲的就是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虽然工业化十分重要,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不能丢,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不能动摇。农业现代化被忽视了,工业化就会停滞,国民经济就会失调,整个现代化建设就难以实现。二是对农业现代

2、化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比较低,目前农业劳动手段仍然多是人畜力和半机械化工具,副业操作大都是手工小作坊式;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传统的经验积累仍占很大比重;管理多是散漫无序的非科学化方式等。与国外发达国家比,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差距非常大;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我国为27-35%,而发达国家为68-80%;农业劳动生产率,我国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粮食1200-1300公斤,肉类70-80公斤,发达国家每个劳动力年生产粮食210万公斤,肉类3000-4000公斤;粮食单产,我国265公斤,发达国家273423公斤;作物良种覆盖率,我国为88%,发达国家为100%;农业机械化程度我国机耕

3、率53%,机播率27%,机收率14%,而发达国家已全面机械化。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快的70年左右(如美国,稍慢的则近百年(如法国等。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必须提高对农业现代化艰巨性的认识,否则,农业现代化没有突破性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其次,对农业的投入少,使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乏力。就财政资金投入而言,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建总额的比重由八十年代初期的5%下降到近年的不足3%。就物质投入而言,1985年以来农业物资投入量明显减少,且浪费严重。一些发达国家化肥利用率达到60-70%,而我国只有30%左右,如果推广机械深施法,化肥利用率将提高10-20个百分点,等于增加1200-2

4、000万吨标准化肥。就劳动投入而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少了,原有的水利设施也长年失修,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不大,农业现代化缺乏重要的发展基础和保护屏障;另外,劳动力素质的减退,也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第三,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加剧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困难。长期以来形成的工农业产品价12格剪刀差”不断扩大,价格体系的扭曲继续加剧。如1989年到1992年农产品价格仅上升513%,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上涨34%;3年间农民因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而相应增加的收入1469191亿元,因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价格上涨而增加的支出为1801163亿元,农民在整个价格的变动中净损失331172亿元。价格体系的

5、扭曲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比较利益下降,农民对农业投入不感兴趣,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部分和农户投资的主体向非农业转移,农业现代化机械设备和技术投资少,发展慢。第四,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障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自主经营的农户达2亿多,每户经营耕地平均只有0142公顷,列化农业机械,也难以推广应用高新科学技术,动生产率都很低,第五,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不力,看,在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实行了断奶、线断网破人散”许多农技推广人员跳出农门"雪上加霜”,如发达1:100,我国仅为1:1200,平均1万亩地不足1名农业技术人员;科研投入少,技术推广经费大多被取消,

6、仅1994年全国就有30%的县级、43%的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被缩减或取消;农技推广部门与拥有先进科研成果和先进农艺的高等院校联系不密切,造成农业科研与推广工作脱节等。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先进实用技术及时下乡入田转化为生产力,如近几年,我国每年约有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报奖,其中约有2000项成果获各类奖,但这些成果中,大约只有600800项被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迟缓的关键因素。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提出以下

7、六个方面的对策。第一,建立硬性的有约束的农业投入机制。当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农业处于不利地位,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向自然是比较效益高、风险小、收效快的二、三产业。因此,必须提高对农业现代化艰巨性和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驱动,外资投入为补充的农业投入新机制。为了保证国家、地方、集体投资的按时到位和合理使用,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要特别加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的作用,并辅之以法律手段,坚决避免资金的挪用和挤占。增大农业投入要有层次性。按农业发展的要求,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应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以上,地方和集体作为投入的主体投资应大于国家投资比例,各级政

8、府要严格按照农业法的要求,做到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当前,财政和信贷的投入重点应该是生产性建设,如大力发展农用工业、兴修农田水利工程,拨专款坚持不懈地组织科研攻关等。第二,理顺价格体系,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农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离不开一个合理或者有利于其发展的价格体系。现阶段我国价格体系不合理的主要方面是存在着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而要缩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单纯靠国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已非22可行之计,因为目前我国粮食价格已接近或高于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因此,理料价格,改变整个农业生产资料限价限不住,补贴补不起”的状况,从实际出发应采取两

9、头保”的政策,即对农用工业给予税收及政策优惠的同时,由政府对其产品根据市场运行状况适时适当限价;而对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则给以适当补贴,使农业生产成本有所降低,提高农民使用现代农技和农机的积极性,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顺价格体系的重点应是调整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为了降低居高不下的农业生产资理顺工农产品比价的同时,还应积极实施反哺农业工程”。我国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条件虽不成熟,但我国按产值计算的工农业两大部门之间的比例,已由五十年代的7转变为目前的7:3,以农养工商过渡到工商反哺农业已具备了可行性因此,反哺农业工程”促进工农业协调发展。首先领导要重视,把以农养工的战略调整为以工补农的战略。,政府

10、应动员各部门统一行动,要以以工补农”为主转变到以工建农”的方针,一,积累了许多以工哺农,。第三,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转化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的提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下大力气,向优化结构要效益,向规模经营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发展路子。1、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构造合理的经济格局,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首要条件。农村要在市场引导下,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由过去单一的自给、原料、低效农业转化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粮、棉、油、多(

11、多种经营、企、第三产业在较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2、发展龙型”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实现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所在。发展产业化,实质是要建立新的农业体系,通过种、养、加的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企业群,实现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多层次的高效目标。当前要紧紧围绕产业化三大要素开展工作:一是以资源为基础,确定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二是以基地为依托,重点抓好基地建设。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三是以大项目为主体,加快建设龙头企业。大项目作为龙头企业的重要支撑,是农产品转化和增值的基础,应该作为实现规模经营的目标。3、加

12、大科技兴农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把科技作为强农大计摆在首位,要重点实施三个突破:一在科研开发上实现突破,加强超前研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先进技术、装备、品种。二在农民培训提高上实现突破。要有计划地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实行绿色证书制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三在科技推广应用上实现突破。要建立起科技试验推广的有效运转体系和农科教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常规技术和新技术普及32力度,采取科技人员抓点,有关部门包项目等相应对策搞好技术推广,加快新技术、新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4、革除管理

13、弊端,用现代科学手段管理农业。解决农业管理粗放问题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技术,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种植业强调品种更新,精耕细作;养殖业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料、良舍配套技术;乡镇企业要采用先进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并依法强化经济秩序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第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废除人民公社,已经实现。而第二个飞跃,发展集体经济”。,亩作为一个经营单位,一或合股成立开发公司经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从事二、三产业的兼业户逐渐增多,。部分农民

14、与土地逐渐分离并向非农产业发展,为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农村已出现的村办农场、种田大户、联户办农场、农业车间、专业队承包土地经营等土地规模经营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对农业现代化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从中国国情和农业特点出发,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在家庭的基础上,逐步向前推进。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能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一个是生产社会化。实行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把家庭经营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家庭经营虽然规模小,同样可以实现高产,进入现代化。按照邓小平同志适应科学种田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路,当前不仅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适度规

15、模经营,而且还应高度重视选择劳动密集、资金密集、知识密集”三结合的发展模式。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科学技术,积极推广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大面积推广配方深施化肥,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实现节地、节肥、节水、节投资、节劳力,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提高效率。第五,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当代世界,凡农业发达的国家,无不有一个功能齐全和规模适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的方向发展,极不适应建设贸工农技一体化和供产销

16、相结合的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因此,应当把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使之健康顺利地运作,应该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江泽民同志在最近的讲话中也指出:在巩固农户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好集体统一经营的层次,这是当前农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集体对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并能进行有效地调节和调整。近年来,在社区集体的组织推动下,各地涌现的公司加农户、协会联农户、基地用农户、中心带农户等服务组织形式,深受农民欢迎。因此,要在重视发挥新型集体经济的优

17、势,建立和发展产前、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技培训和推广、植42保、机耕、良种供应、水利灌溉等现代化农业所必须的多项服务。这是提高我国农业的组织程度,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途。第六,农业现代化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现代化一方面为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破坏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农业现代化建设要特别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上述矛盾。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中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于人口仍在继续增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但同时,我国的资源浪费又相当严重,水、肥、

18、种子以及土地、劳动力的利用都存在这个问题。率不到10%,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40%(70,6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基于中国的这种资源状况,、高产出的石油农业”道路,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发展难题的困扰。另一方面,生态农业”、永续利用一无法满足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对农。因此中国农业现代化应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吸收石油农业”的长处,适量投入石油产品,追求农产品的高产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满足人类社会对资源永续利用的要求。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可因地制宜选择资源保护型、生态农业型和立体农业型的发展模式。资源保护型。由于人口仍在继续增长,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愈来愈尖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问题尤为重要。我国应是一个资源保护型国家,农业更应是这样。生态农业型。在发展农业生产、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借助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等先进科学技术,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获得量多质好的农产品,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协调,以保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立体农业型。立体农业使农业生产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广度、深度和高度;在功能上具有三维”生物生产功能维,资源开发功能维和经济增值功能维。它与平面农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包含农产品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