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编写格式_第1页
课程标准编写格式_第2页
课程标准编写格式_第3页
课程标准编写格式_第4页
课程标准编写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标准制定及管理办法(草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依据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大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办法。一、制定课程标准的目的课程标准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是依据高职课程的目标

2、,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二、制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

3、养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三、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2.依据职业分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4. 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四、制定课程标准的程序1.编写初稿。根据学生的就业

4、岗位,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方向,开展所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等调查研究,形成课程的专业需求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框架,编写课程标准初稿。公共基础课程应体现专业大类的特点,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应紧密结合专业有关要求,体现专业特点。2.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3.标准审定。课程标准由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审定,确定后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4.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学院和各系部要及时收集、整理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5.修订完善。根据实施后的反馈

5、意见,滚动修订试行课程标准,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考核评价和其它说明等部分。1.课程基本信息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学时等。2. 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必修、选修等)和作用(职业基本素养课、职业基本技能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培养学习者什么能力、起什么作用,应达到何种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6、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2)课程设计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学习项目安排思路、项目来源,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参考课时确定的标准、学时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反映创新之处。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

7、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具体目标可从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具体说明,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并为优秀学生的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学习目标可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专业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强调应用性、针对性),是学生就业、择业、创业必备的职业能力,也是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德、

8、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运用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现代办公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综合职业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法纪意识、公关礼仪、行为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就(择、创)业能力、劳动意识等,是培养“职业人”、“社会人”的多方面的能力。注意:三种能力的划分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的。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

9、确。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为了使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配置和管理FTP服务器”。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4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1) 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根据专业课

10、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典型工作任务指经过筛选后需要纳入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注意典型工作任务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分析的工作任务相对接,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项目。技能内容与知识内容的分析要准确,并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课程本身的特色。在内容选取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职业能力课程要尽量按照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基本素质课程可以按照教学单元或知识模块等来确定课程内容。为使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

11、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配置和管理DNS服务器”。课程内容和要求是根据课程目标对本课程主要内容进行设计。请将达到课程目标应当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填写在下表中,其中的教学内容尽量不要采用章节方式描写。 序号教学内容(工作任务或教学单元或模块)知识内容与要求(必备的知识)技能内容与要求(应具备的技能)参考课时(2)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与实践中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的一致性,即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

12、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尽可能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形式的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项目的大小和数量,项目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生活性和覆盖面。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要求、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等。项目之间逻辑关系有:递进式(按工作复杂程度);流程式(按工作过程);并列式(按工作任务安排)等等。项目与模块的关系是分解关系,从大的典型产品(或服务) 到小的典型产品(或服务)。5.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

13、方法上的特殊性。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尽可能采用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2)学习方法建议建议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3)教材编写选用建议教材选用建议:尽可能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或省级以上规划教材。教材编写建议: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教材编写体例建议:(1)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

14、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练习。(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5)教学条件建议实验实训设备配置要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提出对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功能和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可以列表形式表述。例如:序号实验实训场所名称(含校外)基本配置要求功能说明12(6)师资条件建议(有特殊要求须写明)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6. 教学评

15、价、考核要求教学评价通常要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方法、比例分配、考核要求。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对于“课证融通”的课程,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对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可采用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格仅供参考,可根据课程情况进行调整)。学习情境分值教学评价组成部分学习单元成绩行业企业

16、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习单元一学习单元二学习单元 学生总成绩=学习单元成绩平均分(X%)+期末知识评价(X%)+职业技能鉴定(X%)+7.其他说明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说明,如编写过程等。执 笔 人:审 核 人:编写日期:六、课程标准的执行和管理 1课程标准是学院规范性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必须严肃认真执行。各教研室要认真依据课程标准,选编教材和教学实施文件,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各部门要为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各教学环节的进行提供必要的保障。2任课教师应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应让学生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任课教师在执行课程标

17、准时,在保证学生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适应教学环境、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3各教学单位和教务处应对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组织经常性检查,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课程标准的完善与优化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修正。科技和经济发展及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适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各教研室对课程标准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时,应向系部提出修订申请。课程标准的修订原则和程序与制订的要求相同。五、建立课程标准应注意的问题 1课程标准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讲授一门门课程来实现的,课程标准必须充分反映教育目标,培养目标相一致。如课

18、程标准脱离了培养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2应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因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应将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融入相应的素质教育内容以及应该达到的具体要求。 3课程标准应该是合格标准,而不是选拔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不应过分强调选拔与淘汰,而应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应理解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应有一定弹性。为学生提出一个基本能达到的学习要求,使其在个性上能得到一定张扬。4课程标准应面向未来。教育是

19、面向未来的事业,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及其技术技能结构,应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深化。适应未来的课程,必定是综合考虑现在和未来需要的课程,是把发展潜在能力与获得技能结合在一起,体现行业主流技术、核心技术,介绍行业的先进技术、未来技术的课程。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附件一 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 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

20、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等。1.2课程基本理念例如:课程开发遵循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等。例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1.3课程设计思路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

21、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要将组成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尽量按照相应的专项能力在实际职业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内容的难度和要求掌握的程度进行排序。排序的原则是:将专项能力中频度高和要求掌握程度高者所对应的教学单元确定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低的转化为一般要求;将难度高的专项能力所对应的教学单元定为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景区”、“课堂与车间合一”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2课程目标

22、课程工作任务目标: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目标: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3课程内容与要求3. 1课程内容按照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表述中,更多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使用“了

23、解”、“熟悉”之类对知识掌握要求的动词。学习情境子情境参考学时情境名称情境描述情境1情景2情境3. 2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情境1:参考学时学习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子情境名称情景描述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建议参考课时11124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软硬件条件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网络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资源。师资条件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专任教师

24、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4.2教学方法建议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如何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也可以将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并入前面“课程内容与要求”,按教学单元介绍所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3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体例建议:(1)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练习。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教学评价和考核中贯彻能力本为的理念。变单向教学评价为多元评价,

25、将静态教学评价变为动态评价;变学生被动应对考试为主动参与考核,将结果式考核变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过程考核。在设计教学考核方式时,不再简单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单一的期末考试等做法,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X% + 知识评价X%+针对于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可采用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情境分值教学评价组成部分情景总成绩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情景一情景二情景 学生总成绩=学习情境成绩(X%)

26、+期末知识评价(X%)+职业技能鉴定(X%)+6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资料资源:如教材、实训指导书、学习参考书;信息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7其他说明 附件二 理论为主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主干课程)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

27、程、后续课程)等。1.2课程设计思路例如: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等。2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教学单元详细介绍课程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分析。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表述技能要求;按“了解、基本了解”、“理解、基本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写明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附课时分配表。课时分配表内“单元内容”尽可能细化。实践教学课时分配(没有实验的课程此项省略)4课程实施4.1教学条件参考“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中的要求。4.2教学方法建议提出本课程各部分主要教学内容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可以将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并入前面“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