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3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4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濠濠。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板。双燕归来细雨中。【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 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 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 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 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 这才拉起了帘子。【注释】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

2、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 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 样子。濠濠: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阑干:横斜,纵横交错。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帘板:窗帘和窗根,泛指门窗的帘子。【写作背景】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 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 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 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

3、,特 别是前后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欧阳修或结伴同游,或乘兴独往,经常徜徉于画船洲渚,写下了十三首纪游写 景的采桑子,并有一段西湖念语作为组词的序言。本篇是组词中的一首。 它写湖面饮酒赏曲。平波泛舟,云影倒映湖底,澄澈透明,仿佛别有天地。本词描 写了暮春西湖迷离的美,语言清丽,风格空灵淡远,全词充溢着悠然闲怡之趣。【赏析一】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 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 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

4、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 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 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 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 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 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 面三旬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 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 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5、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 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最后二句,“垂下帘桃,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描写与自 然景物映衬相结合,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末两句是倒装,本是开帘待燕,“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 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 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旬营造 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

6、次井然, 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面 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 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有异于 一般咏春词的独到之处。【赏析二】这首词,上片描绘载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洒 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整首词寓 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下片写醉后俯视湖水,只见白云朵朵,飘 于船下。船在移动,云也在移动,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飘飞。“空水澄鲜” 一句,本 于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

7、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 明净。这一句是下片的关键。兼写“空”、“水”,维合上旬的“云”与“舟”。 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四照玲珑,笔意俱妙,虽借用成句, 而恰切现景,妥贴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连”四字,又是承上启下过渡之笔。 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他一会儿举头望天,一会儿俯首看水,被这空阔奇妙 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疑 是湖中别有天”,用“疑是”语,是就其形貌来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 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自出心裁,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的时候。

8、“夕阳无限好”,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的黄金时刻。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的 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的色彩了。 但这时的西湖,作者却觉得“好”。好就好在“花坞苹汀”。在残霞夕照下所看到 的是种在花池里的花,长在水边或小洲上的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 了。“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在另一首采桑子里写的“无风水面琉璃滑”。 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的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的“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

9、岸”的幽静沉寂。“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在“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这种色调与前面的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 “轩槛凉生”,这是人的感觉。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在这“轩槛”中人的目之所见,显然他在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这里,作者以动写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使人们仿佛置身红尘之外。“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这位颍州西湖的“旧主人”怀着无限深情,谱出了一曲清歌。欧公

10、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 苏辙、 曾巩合称 “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

11、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他自幼爱读韩俞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但他又假正了韩愈的某些偏颇。在对 “道” 的解释上,他把现实中的 “事”, 看作是 “道”的具体内容,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并非“有德者必有言”。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 指出: “言以载事

12、, 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后来,知贡举( 主管考试进士) 时,又鼓励考生写作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苏轼评其文时说: “论大道似韩愈, 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欧阳修一生写了500 余篇散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各体兼备。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

13、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其归田录、笔说、试笔等都很有名。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其中不少诗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了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

14、愈影响。总的来看,风格是多样的。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尤善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

15、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1034 年,欧阳修亲睹“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邀游”,于是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以及赏花习俗等作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包括花品序、花释名、风俗记三篇。书中列举牡丹品种24种,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欧阳修创立应用文概念,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他认为应用文的特点有三。一是真实,二是简洁质朴

16、,三是得体。欧阳修主张应用文应合大体、文体、语体,其理论已相当精深。欧阳修对公文的贡献很大。他写有公文一千一百零二篇,公文理论也很系统。公文内容“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形式“取便於宣读”,采用“四六”的语言形式(内制集序),开苏轼改革骈文之先河。他自责其公文有“无以发明”,“意思零落”,“非工之作”,“拘牵常格”的毛病,主张内容要完整出新,有条有理;形式既要规范,又要创新。欧阳修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保持了较清醒的认识。主张除积弊、行宽简、务农节用,与范仲淹等共谋革新。晚年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思想渐趋保守,对王安石部分新法有所抵制

17、和讥评;但比较实事求是,和司马光等人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欧阳修书法亦著称于世,其书法受颜真卿影响较深。朱熹说: “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阅读训练】1. 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2.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

18、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4 分)1. 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 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1 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 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 分)2. 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 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 2 分)。1. 你能从词句中推测出作者所描绘的时令么?说说你的依据。(5 分)2. 首句中的“好”字统领全词。作者认为“群芳过后”的西湖究竟好在哪儿?试结合词句谈谈你的感受。(6 分)1. 作者描绘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 2分) “群芳过后”、 “狼藉残红”、 “飞絮”等意象( 2 分),都展现出暮春的物候特征(1 分)。2. “群芳过后”的西湖,好在一个“空”字上( 2 分)。群芳已过,笙歌散尽,湖畔唯有词人独自品味暮春的清空幽寂的美趣(2 分),游人去了,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娱的意趣(2 分)。意思对即可。1、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词人一反往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