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测试、矫正1+1”押题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1页
2020届江苏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测试、矫正1+1”押题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2页
2020届江苏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测试、矫正1+1”押题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3页
2020届江苏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测试、矫正1+1”押题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4页
2020届江苏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测试、矫正1+1”押题测试卷(二)(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江苏“高三语文黄金考点测试、矫正 1+1”押题卷(二)语文I试题本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窗花就是那些人人 的剪纸,这些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人物鸟兽花草的图案,每一个都携带着深远的历史传说和美好的 愿望。美妙的窗花,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美好的梦想 地展示 出来了。看一眼那些红艳艳、绿茵茵、紫溜溜的窗花,就让人心里甜蜜蜜的。A.屡见不鲜希冀惟妙惟肖B.司空见惯祈求惟妙惟肖C.屡见不鲜祈求跃然纸上D.司空见惯希冀跃然纸上【答案】B【解析】第一组,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常

2、常见到,并不新奇。“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但“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此处用“司空见惯”恰当。第二组,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希冀:希望得到。此处用“祈求”比较恰当。第三组,“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跃然纸上”指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这里是剪纸,不恰当。故选 Bo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那是一幅怎样宏伟、浩大、摄人心魄的巨卷啊!但见田畴之上、天地之间,掀起金色的骇浪了没有树木,没有建

3、筑,甚至看不见一只飞鸟,有的只这一片广袤得连天接云、浓烈得让人窒息的金黄。那金黄的起伏滚动愈来愈大,愈来愈浓,很快凝成道,连成块,涌成云,风从海边吹过来,天际一缕金黄缓缓起伏,慢慢滚动。女的困难的内裤,海塘外几万亩的油菜花如金黄的海洋向天的尽头无穷连绵,转眼间那金黄就卷成金色的波涛,A.B. C. D.【答案】D本题中,总领出“金黄”,后面的“金黄”才不突兀,都不能排在前面,故而A、C可以排除;风吹来引起金黄的起伏,由远及近,视觉效果越来越壮观,以此逻辑,应为的顺序, 句的“波涛”进一步增强为“骇浪”,与下文“掀起金色的骇浪了”连接符合逻辑,故而可以排除Bo故选D。3青年作者王俐平在一次座谈会

4、上认识了文学月刊编辑李格非老师。王俐平为了投稿和请教方便,主动加了李格非老师的微信。某日,王俐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用微信发送给李格非老师,微信是这样写的:尊敬的李老师,奉上一篇小作,请您多加指教;如有可能发表在贵刊,将是我莫大的荣幸。李格非因为工作调动,不再担任该刊编辑,于是回复道:谢谢您的信任,很抱歉,我已调离编辑部。下面是几位同学替王俐平拟定回复李老师的微信,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噢,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祝您在新的岗位顺利。B 太遗憾了!他们会为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而感到惭愧。C 那是巨大损失啊,您现在做什么?我马上加入您的队伍。D 这样啊,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

5、们以后误投。【答案】A【解析】A 项, 对于李老师的帮助给予肯定并表感谢,并祝李老师在新的工作岗位工作顺利,符合语境,正确。B 项,“失去一位这么好的编辑”有歧义,除了“调离这个岗位”的意思外,还有“去世”的意思,所以这样回复李老师的微信不合适。C项,“那是巨大损失啊”用词不当,李老师去新的岗位工作,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不见得是巨大损失。而且,不应该这么直接问别人的工作,这是不礼貌的。“我马上加入您的队伍”显得唐突,不合礼数。D项,“你应该在杂志上通告一下,免得我们以后误投”语气过于强硬,不应该指责。而且,误投不误投和老师在不在该杂志社没有关系,只要稿件质量高,一样可以发表。故选A。4对下图中

6、“各文明组成的世界政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当今世界相对简单的两极关系已经被多级、多文明的关系取代,B 当下中国和西方世界日益严重的经贸西方冲突正是源于两种文明的严重冲突。C 中华文明和印度文明,日本和东正教文明,冲突性较为严重。D 相对而言日本与西方及中化文明之间冲突性并不严重。神突性敕重(卬圈一冲突性较解【答案】B【解析】B项,“当下中国和西方世界日益严重的经贸西方冲突正是源于两种文明的严重冲突”说法错误,从图中只能看出当今世界多种、多级的文明以及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性,图上两种线条将各文明之间的冲突性简单 标志,但并不能找到任何有关“经贸西方冲突”的原因信息。故选

7、B。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题。宣左人哀辞方苞左人与余生同郡,长而客游同方,往还离合,逾二十年,而为泛交。己丑、庚寅间,余频至淮上,左 人授徒邢江。道邢,数与语,始异之。其家在龙山,吾邑山水奇胜处也。每语余居此之乐,而自恨近六十, 犹栖栖于四方。余久寓金陵,亦倦游思还故里。遂以辛卯正月至其家。左山右湖,皋壤如沐,留连信宿, 相期匝岁定居于此。而是冬十月,以南山集牵连被逮。时左人适在金陵,急余难,与二三骨肉兄弟之友相后先。在诸 君子不为异,而余固未敢以望于左人也。壬辰夏,余系刑部,左人忽入视。问何以来,则他无所为。将归, 谓余曰:“吾附人舟车不自由。以天之道,子无恙,

8、寻当归。吾终待子龙山之阳矣。”及余邀宽法出狱,隶汉军,欲附书报左人,而乡人来言:“左人死矣! ”时康熙五十二年也。龙山地偏而俗淳,居者多寿苟,左人父及伯叔父皆八九十。左人貌魁然,其神凝然,人皆曰当得大年。虽左人亦自谓然,而竟止于此。余与左人相识几三十年,而不相知。相知逾年而余及于难。又逾年而左人死,虽欲与之异地相望,而久困穷,亦不可得。此恨有终极邪?辞曰:嗟子精爽之炯然兮,今已阴为野土。闭两心之所期兮,永相望于终古。川原信美而可乐兮,生如避而死归。解人世之纠兮,得甘寝其何悲!(选自玉壶冰心历代散文精品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 ( 3 分)A 道 邗,数与语道:取道B 吾附

9、人舟车不自由附:依附C.及余邀宽法出狱 邀:邀请D 闭 两心之所期兮闭:隔绝6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A 作者与左人是同一地方的人,又一同外出游学,因此两人成为至交好友。B 作者到龙山游玩便被龙山景色吸引,和左人约定一年后来此定居。C.左人前去探望因受南山集案牵连而下狱的作者,并坚信他不久便会出狱。D 作者出狱后还未来得及写信给左人,便得到左人去世的消息。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 分)( 1 )其家在龙山,吾邑山水奇胜处也。每语予居此之乐,而自恨近六十,犹栖栖于四方。( 2)左人貌魁然,其神凝然,人皆曰当得大年。虽左人亦自谓然,而竟止于此。8

10、请结合文章分析左人去世后作者悲伤无穷的原因。( 4 分)【答案】5 C6 A7 ( 1)他的家在龙山,那是我们郡山水景色优美的地方。他常和我说居住在这里的乐趣,但遗憾的是我年近六十,还到处忙碌而不能安居。( 2)左人相貌魁梧,他的精神安宁和气,人都说应当长寿。即使是左人自己也这样认为,但最终死在这个时候。8.和左人相识已久但相知时间很短;左人本应长寿却未至老年而死;与左人约定到龙山居住的心愿未能实现;认识到左人对待友情的朴实、淳厚。【解析】5 A 项,“道邗,数与语”的意思是我取道邗江,多次和他交谈。其中,道:名词作动词,取道。B 项,“吾附人舟车不自由”的意思是我依附别人的势力,不能自由行事

11、。其中,附:依附。C项,“及余邀宽法出狱”的意思是等到我遇到宽松的法律出狱。其中,邀:遇到。 D 项,“闭两心之所期兮”的意思是隔绝两颗心的期盼。其中,闭:隔绝。故选C。6 A 项,“因此两人成为至交好友”错误,根据原文“左人与余生同郡,长而客游同方,往还离合,逾二十年,而为泛交”,可知当时作者与左人只是泛泛之交。故选A。7 ( 1 ) 翻译时注意得分点: “吾邑山水奇胜处也”, 判断句, “也”表示判断; “胜”, 美丽、 优美; “恨”,遗憾;“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 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魁然”,高大魁梧;“凝然”,举止安详;“大年”,长寿;“虽”,即使;“竟”,终于、最终。8题

12、目要求结合文章分析左人去世后作者悲伤无穷的原因。文中写左人的去世是在第三段,第四段集中书写了左人去世后,作者内心悲伤无穷的两个原因。在第四段中,作者先写时人和左人本人都认为左人应当长寿,没想到左人未至老年而死,出人意外,令人悲痛;后写作者和左人相识三十年而相知时间很短,令作者感到很遗憾,这都是左人去世后作者悲伤无穷的原因。同时,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在辛卯年正月到左人家做客,约定一年以后在这里定居;第二段写左人到刑部监狱看望作者,约定在龙山南面等待,可见左人对作者情深义重。而这些愿望都随着左人的去世而消逝,这不能不让作者感到遗憾,感到悲伤无穷。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作答。【参考译文】宣左人和我出生

13、在同一个郡里,长大后又到同一个地方游历,来来回回相聚又分开,超过二十年,但只是泛泛之交。己丑、庚寅年间,我经常到淮安,左人在邗江教授学生。我取道邗江,多次和他交谈,才对他感到惊讶。他的家在龙山, 是我们郡山水景色绝佳的地方。他常和我说居住在这里的乐趣, 但遗憾的是我年近六十, 还到处忙碌而不能安居。我长期住在南京,也厌倦在外游历,想着回到家乡。于是我在辛卯年正月到左人家做客。他家左边是山, 右边是湖,土壤肥沃、植被滋润,我住了两夜,约定一年以后在这里定居。但是这一年冬天十月,我因为南山集的牵连被逮捕。当时左人恰好在南京,为我的灾难着急,和两三个亲如兄弟的朋友连续奔走忙碌。在各位君子看来没什么特

14、别,但我本来没敢对左人抱有期望。壬辰年夏天,我被囚禁在刑部监狱,左人忽然一天到监狱来看望我。问他来的原因,却说他也没什么能做的。将要回去的时候, 他对我说: “我依附别人的势力,不能自由行事。按照上天的规则,你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不久应当回家。我终究在龙山的南面等你!”等到我遇到宽松的法律出狱,被编入旗籍,隶属于汉军,居住在海淀,想要写信告诉左人这个消息,但家乡有人来说左人已经死了!这一年是康熙五十二年。龙山地势偏, 并且风俗淳厚,居住的人大多是长寿的老年人,左人的父亲以及他的伯伯、叔父都八九十岁。左人相貌魁梧,他的精神安宁和气,人都说应当长寿。即使是左人自己也这样认为,但最终死在这个时候。我

15、和左人认识将近三十年, 但是不相知。相知过一年,但我落难。又过了一年,左人死了,即使想和 他相距两地而长期处境艰难,也不可能了。这个遗憾有穷尽吗?哀辞说:你的英灵光明呀,现在骨肉已经化为尘土。隔绝两颗心的期盼, 永远地在久远相互守望。平原确实美好并且值得高兴,活着如同逃避而死了就回归。解脱了人世的绳索,能够安卧还悲伤什么呢!三、古诗词鉴赏(11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910 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9颈

16、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 分)10有人说,全诗“望”字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答案】9比喻。将风吹古木声比作雨声,将月照平沙比作白霜, 营造了夏夜风光的清凉与宁静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夏夜美景的喜爱之情。10.首联诗人从远眺起笔,登上望海楼向东远望,天海一片苍茫。颔联写近景,灯火阑珊,星河闪烁, 都是俯瞰所见。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景色由远而近,均围绕“望”字展开,气势雄伟,意境开 阔。尾联是通过眺望江楼之后,自然表达出向友人发出邀请之意,照应题目中“招客”二字。【解析】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判定以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修辞手法。首先要读懂诗

17、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精读颈联。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3)此修辞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颈联“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因为晴天无雨,夏夜无霜,所以可知晴天雨和夏夜霜当为比喻;雨是因风吹古木而生,霜是因月照平沙而有。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表现了作者对夏夜美景的喜爱之情。意境高妙。10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题干说全诗“望”字统领全篇,由此可知这道题考的是领字“望”的作用。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首先读懂全诗,然后结合诗的内容一联一联分析“望”

18、到的景象。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以上三联所写景物,均为傍晚时分( 夕 ) 的景物,皆望中所见。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结构上, “望”字照应题目中“招客”二字。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朝菌不知晦朔, 。 (庄子逍遥游 2) 2)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3)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4)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 5)泉香而酒洌,。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19、6)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7)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论语宪问)(8)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答案】(1)蟾蛀不知春秋(2)朝搴毗之木兰兮(3)信誓旦旦(4)以手抚膺坐长叹(5)山肴野蔌( 6)惟吾德馨( 7)知者不惑( 8)无求生以害仁【解析】注意的字:“蟾蛀” “搴” “毗” “誓” “膺” “肴” “藏” “惟” “馨” “知” “仁”。五、现代文阅读(一)( 1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 题。北风里胡也频纸窗上沙沙响,照经验,又刮风了。这风是从昨天夜里刮起的,我仿佛知道。刮起风来,天气又变了。我刚刚露出头去,就觉得有一种冰凉的东西,湿贴到脸上来;棉

20、被里面是暖和得多了。因为挂念着自己的文章被登载了没有,想看一看太阳报的副刊,便又露出头来,喊伙计可是赶紧地就把这声音拉住了,这是忽然想到,欠了送报的两个月报费,前天的报就给停送了。“那只有这办法! ”我决定了, 便露出头来,并且把整个的身体离开那小小的温暖的世界,下床去了。风还在窗外乱叫,房子里依样充满着冷气和寂寞。我从床下拖出一只黑色旧木箱来,轻飘飘的,而这感触,猛然就使我惘然了。我知道,在这箱里面,所余剩的,只是一件烂了袖口和脱了钮子的竹布长衫,和两三条旧的或破裆的短褂裤,以及几双通底的麻纱袜子,还有的,那就是空气了。我无力地把箱盖盖下来,眼光从这满了灰尘的木箱上面迟缓地望到墙上去:那里是

21、一张放大的雪莱的像。这时有一种稀罕的感觉通过我的脑,我笑起来,但接着就黯然了。诗人的像在放大时花了四元,镶在一个价值二元的木框上,从数目算来,共是六元钱,那么,变卖了,至少总可以得一半的价。然而我的心,立刻就浮上罪恶似的,非常惭愧了。在我眼里,年轻诗人依样是英俊的,且带着女性的美,静默着。一阵更大的风把纸窗打得急促地响,我便抖了一下。“真无法”于是我跳上桌子,从墙上拔出一寸多长的铁钉,连着很长的白色棉纱绳,把雪莱的像拿下来了;在手上,木框冰冷。抹去了玻璃上的灰尘,很歉疚地挟着诗人的像,出去了。费了很多周折,到了一家收买旧家伙的杂货店。满屋杂乱,看着,会使人的意识变散漫了。在一只蓝花碎瓷的花瓶底

22、下,我瞧见了,一个木框,里面镶着一张油印的外国风景画。我就欢喜起来,因为在路上,我是非常担忧人家不要这类东西的。从那很厚的蓝大布棉门帘旁边,挤出一个人来,粗壮,奸滑,一脸麻子,只瞧这模样,确凿的,便认 出是这店的掌柜了。他用淡淡的眼光看我。“这,”我从臂下拿出那像框,用力地说,而声音,反变成暗哑了,“这卖一一卖给你。”但这样,我已经得到说不出的无限大的轻松。那淡淡的眼光射过来,我觉得脸上是泼了一盆冷水。像框在粗黑的手上,翻转了一下。他又看我一眼,便带点鄙薄的笑意说:“要卖多少钱?这像片是外国的窑子吗?”“不是!”我摆一下头,简捷地回答,同时觉得这“窑子”两个字,是一条皮鞭,我的心就印上这皮 鞭

23、的伤痕了。“是戏子么?”“不是!”“那么,是什么人的太太吧,是总统的太太么?”“不这是一个诗人。”“一个诗人?”他惊诧了,又现出鄙薄的笑意,把像框翻看了一下。“要卖多少钱?”“三块,”说出这话来,我仿佛是在当铺里了,胆子便无端地大了起来。“什么,”那掌柜又惊诧地说,“要三块?这差远了。”便冷冷地把像框递过来。接过这像框,对于诗人的抱歉的心情似乎轻减了一些,但忽然又感到空虚了,好像一个人走出这杂货店,就无着落似的。我终于忍耐地说:“你知道,光是这木框,也得两块钱。”“那不能这样说。买来自然是贵的,卖出就不值价了。假使那是个窑子,还可以多卖些。”听到又说“窑子”,我愤然。无端地把羞辱加到已死的诗人

24、上面,这未免太歉疚,而且是太可伤心的事了。 本来在市侩面前,说出诗人这名称来,已是自取其辱了,何况还当诗人被视为不如窑子之类的时候,然而我还得忍耐,我不能就这样气愤而走开,因为别处有无收买旧家伙的杂货店,是很难说;纵是有,我也不知道。于是我又开口了,却是说:“这像不卖,只卖像框,你说给多少钱?”“那咱们不要。”他懒懒地说。“真可恶!”我想,“这种东西会如此倔傲,简直是梦想不到的。”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刚走出店门口,迎面就飞来狂风,混沌的灰尘,像猛兽想吃人一般,扑过来,我的头便赶紧低下了。在风中走着,我的心是堆着比风还凶的纷乱的情绪。现实的生活像一面镜子,十分光明十分真切地照在心上,使我

25、又想到,到了独寝的客舍,又得孤零零地躲到被窝里去。到了寓所,并不发气,却也用力地推开房门。把雪莱的像放到桌上时,蓦然见到那蛋形的镜框里面,是现着一个年青的,但是忧郁,满着灰尘,像煤铺伙计的污浊的脸。纸窗沙沙地响,房子里依样是荒野一般的寒冷的寂寞。(有删改)(注)窑子:旧时用以称妓女。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写,在增强故事真实性的同时,便于通过独白的方式书写心理活动,真实地展现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处境。B “我”眼里的“年轻诗人依样是英俊的,且带着女性的美,静默着”,既表现了“我”对诗人的崇敬之 情,也为下文掌柜的误会作铺垫。C.

26、小说的人物对话简洁、利落。掌柜语带讽刺、蔑视,而“我”在其咄咄逼人的气势下,辩解、退让,内心充满了纠结与挣扎。D 小说结尾部分说现实“十分光明十分真切地照在心上”,写出“我”为无法改善生活而无奈、自嘲,又向往今后美好生活的矛盾心理。13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画像”对塑造“我”的形象的作用。( 6 分)14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 6 分)【答案】12 D13 .挂画像并装裱,体现“我”的文学理想和热情;卖画像,显示“我”生活贫困;与掌柜争执并带回画像,表现“我”敏感自尊。最终画像与我的镜中像形成反差,凸显了 “我”对理想的幻灭感。14 .暗示北风一直在吹,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

27、;用环境描写暗示“我”的生活状 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衬托“我”内心的悲凉;以景物描写作结,强化了寒冷、压抑的氛围。【解析】12 D 项, “又向往今后美好生活的”错误。 “光明”在这里不是“有希望”的意思, 而是“清楚、 明白” 的意思,没有什么对“今后美好生活向往”的意思。故选 D 。1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小说中的画像对塑造我的形象的作用”,答题时一般从内容、结构和艺术效果三个角度分析,内容上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结构上一般为为后面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下伏笔,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或

28、标题,和文中的某情节形成对比等;效果上一般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情节陡转,产生戏剧性效果、引人深思等。结合“眼光从这满了灰尘的木箱上面迟缓地望到墙上去:那里是一张放大的雪莱的像”“诗人的像在放大时花了四元,镶在一个价值二元的木框上,从数目算来,共是六元钱”分析,挂画像并装裱,体现“我”的文学理想和热情;结合“于是我跳上桌子,从墙上拔出一寸多长的铁钉,连着很长的白色棉纱绳,把雪莱的像拿下来了;在手上,木框冰冷”“抹去了玻璃上的灰尘,很歉疚地挟着诗人的像,出去了”分析,卖画像,显示“我”生活贫困;结合"要卖多少钱?这像片是外国的窑子吗?那掌柜又惊诧地说,要

29、三块?这差远了。便冷冷地把像框递过来”“真可恶! 我想, 这种东西会如此倔傲, 简直是梦想不到的。 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分析,与掌柜争执并带回画像,表现“我”敏感自尊。结合“把雪莱的像放到桌上时,蓦然见到那蛋形的镜框里面,是现着一个年青的,但是忧郁,满着灰尘,像煤铺伙计的污浊的脸”分析,最终画像与我的镜中像形成反差,凸显了“我”对理想的幻灭感。14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语段内容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需要结合文本内容、艺术技巧、结构位置、情感主旨等方面分析。常见的作用: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突

30、兀。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深化主题;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给人以喜悦欣慰之感;反应美好愿望。结合“纸窗沙沙地响”分析,暗示北风一直在吹。结合“北风里”“纸窗上沙沙响,照经验,又刮风了”“这风是从昨天夜里刮起的,我仿佛知道”分析,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小说形成完整的结构。结合“那咱们不要。他懒懒地说”“便挟上了像框,走出这杂货店”“刚走出店门口,迎面就飞来狂风,混沌的灰尘,像猛兽想吃人一般,扑过来,我的头便赶紧低下了。在风中走着,我的心是堆着比风还凶的纷乱的情绪”“到了独寝的客舍,又得孤零零地躲到被窝里去”等分析,用环境描写暗示“我”的生活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

31、化,衬托“我”内心的悲凉。这句景物描写,结合“寒冷”“寂寞”分析,强化了寒冷、压抑的氛围。六、现代文阅读(二)(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 题。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王国维率先打破传统正统文学视戏曲为小道的旧观念,在戏曲理论研究方面借用西方文化史学观,重新审视并考证国学内涵,完成了经典的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把原始宗教祭祀舞作为戏曲发端的源头,重点描述了宋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开创出一条系统的戏曲研究新路。从此以后中国戏曲一改只重视实践技艺而忽视理论研究的旧传统,开始走向舞台实践与理论建设并重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艺人们博采众长,在舞台实践中把徽剧、汉剧以及其他剧种的优长融会

32、贯通,使京剧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末代宫廷贵族为这一新兴剧种的发展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和舆论支持,他们对艺术质量的高标准严要求,客观上促进了综合舞台技艺快速步向规模化和规范化。另一个促使京剧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得益于艺术家们频繁的民间商业化演出。清朝三百年间的民间商业演出十分频繁,京城除了各个时期都有所谓“四大名园”之外, 京都外城繁华的闹市里大小戏台密布,每天都有新曲目上演。日臻成熟的京剧以京、沪两地为主,在20 世纪前大范围流行。舞台上的每一步创新举动都会马上得以检验,观众的意见反馈与创作实践相互磨合,产生无形的优胜劣汰机制。一时间名角辈出,以“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为代表的各个行当可谓人

33、才济济,形成风格迥异的艺术流派,成为京剧创新的主力军。此外, 众多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旧戏革新和新戏编创,扩展了京剧的文学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从另一个侧面对京剧的发展形成推动力,同一时期,随着清朝末期的国运衰败,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达到 了历史的最低点。作为中国瓷业核心产地的景德镇,尽管各方也试图改变经营模式,并成立“陶业学堂”以培养新式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丝生机和活力,但从整体上看,仍然无法挽回持续萎靡的局面,在制瓷技术和装饰艺术方面也无所进取,与清代前期相比,坯釉工艺普遍比较粗糙,青花、五彩和粉彩等装饰手法趋向繁琐。幸好这一时段还有少数清末御窑厂的匠师健在于世,使师徒相袭的手工传统得以延续

34、,在瓷画图案艺术领域出现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绘瓷名家。此外,继景德镇之后,厦门、湖南等地又相继建立起三十余家新式制瓷企业。它们一边沿用传统工艺,一边进行技术引进,逐步采用西式机械化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批量生产的产品造型更加规整,器物外观更加光洁。尽管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步履维艰,但毕竟为古老的中国制陶术在展望现代化远景时打开了一扇大门。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王国维借用西方文化史学观完成了经典的宋元戏曲考,这一研究方法改变了过去缺乏理论研究的现状。B 艺人们博采徽剧、汉剧等剧种的优长,借助末代宫廷贵族的奥论支持,使得京剧快速步向规模化和

35、规范 化。C.京剧与陶瓷艺术在清末的发展情况完全相反,这与满清国运的衰败不无关系。D 晚清时期一些新式制瓷企业的建立,无疑为古老的中国制陶术打开了一扇展望现代化远景的大门。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文章开头以宋元戏曲考为例,突出了王国维的研究方法对突破戏曲研究旧传统的重要性。B 文章依次论述了京剧和陶瓷的发展嬗变过程,论证结构清晰,富有逻辑性。C.文章以戏曲和陶瓷为例,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揭示其完全相反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思辨性。D 文章在事实论据的叙述上,提纲举要,毫不拖泥带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概括性。17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京剧日臻成熟的原因。( 6 分

36、)【答案】15 A 16 C17戏曲开始重视理论对舞台实践的指导意义;艺人对其他剧种忧长的博采和借鉴;末代宫廷贵族提供物质条件和论支持;艺术家们频繁进行民间商业化演出;无形的优胜劣汰机制开始产生;文人墨客对旧戏革 新和新戏编创的推动。【解析】15 A 项,“这一研究方法改变了过去缺乏理论研究的现状”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从此以后中国戏曲一改只重视实践技艺而忽视理论研究的旧传统”可见过去并不缺乏理论研究,只是人们重视实践技艺而且忽视理论研究。“忽视理论研究”和“缺乏理论研究”并不能等同。故选 A。16 C 项,“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揭示其完全相反的动态发展过程”说法错误,文章先论述了京剧在清代的发

37、展嬗变过程,再论述了陶瓷艺术在清末的持续萎靡,“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在论述京剧时,重点从王国维的研究方法改变了过去缺乏理论研究的现状、艺人们博采众长、末代宫廷贵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和舆论支持、频繁的民间商业化演出、文人墨客的参与几个方面来论述;在论述陶瓷时,从清末的制瓷技术和装饰艺术无所进取但同时也有所建树的内容入手,重点论述了师徒相袭的手工传统得以延续、新式制瓷企业出现两个方面的观点。可见,论述戏曲和陶瓷时,没有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故选C。17本题中,要求概括京剧日臻成熟的原因,可将答题范围圈定在文章的前三个自然段。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王国维完成了宋元戏剧考,开创出戏曲

38、研究的新路线,从而使中国戏曲开始同时重视舞台实践和理论建设,可知京剧日臻成熟的第一个原因是戏曲开始重视理论的指导意义。根据第二自然段中艺人们博采众长,善于借鉴各个剧种的优长,可以直接概括第二个原因,即是艺人们对其他剧种的博采和借鉴。根据第二自然段中说末代宫廷贵族对京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条件和舆论支持,可以概括第三个原因是末代宫廷贵族的支持。根据第三自然段首“另一个促使京剧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得益于艺术家们频繁的民间商业化演出”,可以直接概括出第四个原因,即频繁进行民间商业化演出。根据第四自然段中京剧领域的人才济济、舞台创新立刻就能得到检验,产生无形的优胜劣汰机制,可以直接概括出第五个原因,

39、即无形的优胜劣汰机制开始产生。最后,根据第四自然段段末的内容“此外,众多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旧戏革新和新戏编创,扩展了京剧的文学内涵和艺术表现力,从另一个侧面对京剧的发展形成推动力”,可知第六个原因即是文人墨客对旧戏革新和新戏编创的推动。七、现代文阅读(三)( 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 题。图记变迁陈晓明山东画报出版社近日出版一本中国画册。它选取1949 年至今的几百幅摄影作品,力求在有限的瞬间精当地展现新中国70 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全景式还原了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无比生动地呈现 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中国画册将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作为历史起点。全书第一幅作品是“1949

40、年2月9日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上,听取讲话的民众”。中国画册的第一部分“北平和平解放”还包括长安左门外观看解放战争形势图的市民、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北平解放的市民,以及北平解放时的解放军入城式三幅照片,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伟大节日的序幕,中国从此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几幅作品以及紧随其后的“开国大典”照片组中,人民都是真正的主体,人民在新中国开启的时代中充满了主人翁的参与感,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诉说着对新生活的无限希冀。少年儿童是新中国的未来。 中国画册在开头部分选取一幅孩子们在林荫道上奔跑的照片,他们稚嫩的脸上跃动着生活的喜悦,这种生命初始阶段的天真幸福正与成立伊始的新中国内在契合。“劳

41、动最光荣”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富有感召力的一句口号。画册中有一幅“引洪河水上山”的照片,在开山劈石的巨大粉尘中,陡峭山崖上头戴安全帽的工作者们一锹一锹靠人力挖出了引水的渠道,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在那个开天辟地的建设年代,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疑为人们的心灵注入磅礴力量。除人力劳动以外,新中国的现代化工程也不可小觑。鞍钢工厂、大庆油田、新安江水电站、南京长江大桥以科技的发展和从业者的毅力为基础,新中国最初的重工业艰难而蓬勃地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大坝,贵州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复

42、兴号”动车组列车,2005年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办的 APECt会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影响力在改革开放指引和推动下,取得惊人的成就。从日常角度看,科技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逐渐消解距离造成的种种阻碍、提供新的生活可能的同时,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内容,都在新版画册中得到展现。画册的最后一幅摄影作品是游人们举起手机拍摄天安门广场,这个场景与新中国的历史起点发生着某种呼应。同样是天安门广场,同样是人民的背影,不同的是宏大的历史进程已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一幅照片中的照片,摄影的人们也是

43、被拍摄的对象,它暗合着中国人民与中国历史的关系:人民既是历史建设者。一部中国,在“大事件”和“小细节”的交相辉映之间,呈现了新中国70 年来“国”与“人”的生活史。(有删改)18下列对文中所插的照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 分)A 拍摄者不从正面取景,只拍听取讲话的民众的背影,是为了突出前方的领袖画像。B 民众的背影很清晰,这是拍摄者有意为之,体现了拍摄者独特的观察社会的角度。C.将“听取讲话的民众的背影”作为中国画册的第一幅作品,留下了想象空间。D 所插照片是黑白色的,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它与画册末尾的照片形成某种呼应。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3 分

44、)A 新中国70 年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人民具有主人翁参与感的历史,他们对新生活充满无限希冀。B 孩子们在林荫道上奔跑的照片具有象征意义,生命初始阶段的天真幸福象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勃勃生机。C.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是靠人力劳动创造历史奇迹的,“引洪河水上山”的照片有着开天辟地的磅礴力量。D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 科技进步既有“大事件”, 也有“小细节”, 交相辉映。20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中国画册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6 分)【答案】18 A19 C20.角度:人民角度;儿童角度;劳动角度;科技角度;国际影响力角度;日常生活角度。好处:俭省的笔墨给读者留下清晰而较为完整的

45、印象;激发读者去欣赏中国画册。【解析】18 A 项中“是为了突出前方的领袖画像”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在这几幅作品以及紧随其后的开国大典照片组中,人民都是真正的主体”。故选A。19 C 项中“新中国的伟大建设是靠人力劳动创造历史奇迹的”说法有误。原文中说“除人力劳动以外,新中国的现代化工程也不可小觑”。故选C。20 本题第一问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涉及的内容范围;然后梳理层次,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筛选概括;最后组织语言,分点作答。本文共用四个自然段分不同角度介绍了画册。结合各段关键语句 “照片组中,人民都是真正的主体”,

46、 “少年儿童是新中国的未来”, “劳动最光荣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富有感召力的一句口号”,“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际影响力在改革开放指引和推动下,取得惊人的成就”,“不同的是宏大的历史进程已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整理作答。本题第二问考查分析选材组材的好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概括各段大意,梳理文章层次;最后从主旨表达、详略得当、阅读效果等角度加以概括。本文介绍的中国画册内容较多,但作者用四个自然段分多个角度全方位展现画册内容及特点,使读者可以清晰快速的了解,从而产生阅读的渴望。八、作文(70 分)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47、,诗歌除外。多幸福的小石头啊独自在路上漫步匆匆而过的宇宙也得披上它自然褐色的外衣它独立不羁如太阳与众同辉,或独自闪光。【参考例文】平凡与伟大今天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睡在桥洞底下的乞丐,也有在豪华大饭店奢侈享受的富翁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已成为引领人们生活的一种时尚。但当人们沉浸于追求“精英”的生活潮流之中时,似乎忘却了,其实平凡的味道也是甜的。平凡的生活或许会有点平淡、乏味,更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但与某些看似轰轰烈烈的伟大相比,却少了一份自私与虚伪,多了一份真实与坦诚。因为平凡,虽然只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但我们会收获双倍的喜悦;因为平凡,当我

48、们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时,也会更理性的坦然面对;因为平凡,在复杂的社会中,我们仍能感悟着生活的简单与充实。平平淡淡才是真,太过于轰轰烈烈的生活会让我们觉得不真实,太虚幻。平凡让我们收获了生活的真诚,平凡让我们收获了人间的真爱。在平凡中聆听生命的乐章,有喜悦,有心酸,有欣慰,有无奈 但更多的是生命的恬淡与平和。因为平凡,在嘈杂的世俗中,我们能拥有一方心灵的净土;因为平凡在纷繁的交往中,我们能收获许多善良的微笑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心只想着平凡一点就好。我们也应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不能因为现在的自己很平凡而认为以后的自己也会同样平凡,然后就不思进取。如果可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活,让平凡

49、的定义也更上一层楼。其实,平凡与伟大是相对的。也许你很平凡,但你做了一些成绩很卓越的人也没做到的事,那么你就是伟大的。相反,即使你成绩很卓越,却做了一些可耻的事,那么,即使在平凡人眼中,你仍然是卑微的,无耻的。写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身处平凡,也请不要抱怨,就算生活充满苦涩,平凡的味道也是甜的;就算人生布满荆棘,平凡的味道依然是甜的。如果你正在追求卓越,或者已经很卓越,那么在茫茫的追寻中,请放慢你匆匆的脚步,体会一下平凡,相信你会重获信心,笑看人生。原来,平凡与伟大的味道都是甜的。【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

50、通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本次作文提供一首关于“石头 ”的现代诗歌。要求以此来立意构思作文。先仔细研读诗歌,抓住关键词句分析理解其内涵。“多幸福的小石头啊”“独立不羁”“与众同辉”“或独自闪光”。诗歌表达小石头是幸福的,因为它可以与众同辉,也可以独自闪光。而对石头来说,无论是与众同辉,还是独自闪光,它都有“独立不羁如太阳”的特点。如此理解,小石头是幸福的,无论“与众同辉”还是“独自闪光”,谈一个方面或两者都谈,都算切题。“小石头”是平凡的、渺小的,“与众同辉”与“独自闪光”,都是“独立不羁如太阳”的价值体现。具体来说,参考立意有:平凡

51、的、渺小的生命,因为独立不羁,也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平凡与伟大;要保持独立不羁的的个性;与众同辉与独自闪光等,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范围之内,符合材料要求亦可。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比如,如果以“要保持独立不羁的的个性”为观点写议论文, 开头可以引用材料,简评材料中石头的不羁,它可与众同辉,亦可独自闪光,然后亮出观点,要保持独立不羁的的个性。接着阐释观点,什么是独立不羁的的个性。独立不羁,是指做事情不会受到其他人的任何束缚,不接受任何制约,完全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联系现实分析这种个性的表

52、现,分析议论为什么要保持独立不羁的的个性,再论证如何保持独立不羁的的个性。最后再次申明观点,有力收尾。如果写记叙文,则要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运用细节描写,以情动人。语文n (附加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个体答题要求1 本试卷共2 页,包含选择题(第25 题,共 1 题) 、非选择题(第22 题 第 24 题,第 26 题 第 29 题,共7 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40 分,考试时间为3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 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

53、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第25 题) ,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 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阅读材料,完成 2224题。(10分)北宋诗推苏、黄两家,然其间自有优劣: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 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且坡使事处,随其意之所之,自有 书卷供其驱驾,故无据摭痕迹。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于无一字无来历,然专以选材它料为主宁不 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

54、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22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然专以选材它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23 . “山谷”指 ,为宋代 诗派之首。(2分)24 .作者认为苏优于黄,具体表现在哪两点? (4分)【答案】22 .然专以选材它料为主/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23 . 黄庭坚(黄鲁直) 江西24 .作诗信笔从容;使事不落痕迹。【解析】22 . “宁不工而不肯不典”与“宁不切而不肯不奥”句式整齐对称,结构相同,所以“主”与“宁”之间 断开,“典”与“宁”中间断开,“

55、奥”与“故”中间断开;“而”连接前后两个句子,前面断开。23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来确定答案。2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文章信 息进行整合。本题要求归纳苏优于黄的两点,需要考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然后进行归纳概括。从文中“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 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可以看出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而黄庭坚却作诗信笔从容;从文中 “且坡使事处,随其意之所之,自有书卷供其驱驾,故无据摭痕迹。山谷则书卷比坡更多数倍,几于无一字无来历”可以看出东坡使事比较随意,但是黄庭坚却使事不落痕迹。二、名著阅读题(15分)25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时勇将辈出,太史慈曾在战场上霎时间“挟死一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