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松花江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3、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5、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教学重、难点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 1931 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一部纪录片。 (播放纪录片多事之
2、秋的片段。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 国民党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 实在可气可恨!(教师握紧拳头,气愤至极。 )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这种情绪要倾吐,要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 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 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 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 这首歌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 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
3、群众到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 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歌并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强烈的轰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 (放歌曲松花江上 并配有相关画面,其中有劳苦大众扶老携幼逃亡、日本侵略者无情侵略的镜头。)(学生听得认真,比较好地了解了这首歌词的写作背景。 )听完这首歌曲,你心情怎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松花江上。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板书课题,全体齐读。二、初读感知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检查自读情况。(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出示词语:煤矿 高粱 衰老 同胞 悲惨 抛弃 宝藏利用形声字知识指导辨析生字“梁”和
4、“粱”。理解:同胞(2)查课文朗读情况。(同学桌互相读)(3)指读歌词。谁愿意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三、重点理解这首歌词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怀念家乡、痛哭流亡、渴望回家。同学们看看那几行写的是第一层次?那几行写的是第二层次呢?第三层次又是那几行?学生分层次。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层次。1、指一名女同学读第一部分。(1)这一层次主要写什么了?(家乡的美丽富饶。)(2)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估计学生会说出“美丽富饶” “物产丰富”等)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 那里有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还有抚顺煤矿、 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
5、 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 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再找一名男生读这几行, 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家乡的热爱, 对亲人的思念)。再找一名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部分。(3)“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可现在,东北劳苦大众却被日本侵略者无情的逼离自己的家乡。 所以对家乡的感情应该是怀念的、留恋的。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 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安居乐业,因为2、1931 年 9 月 18 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
6、都难以忘怀的日子。默读 7-14 行。你知道什么?(1)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2)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 板书;流浪!流浪!流浪!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重复使用三个“流浪”有什么作用?(强调了流浪的苦难, 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控诉, 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控诉。)教师介绍:像这样重复使用一个词、 一个句子两次或多次的写法, 是一种修此方法,叫反复。同学们还能在第一部分找到这样的修辞吗,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流浪的队伍中,有(),
7、有(),有(),还有()。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 有仇不能报,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3)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流浪!流浪!流浪!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练读,再指名学生朗读。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分组读最后几行这几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想法?修辞方面有什么发现? (“爹娘啊” 反复、“哪年哪月”重复)有什么作用?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再分组读第三部分。四、总结全文在当时,作者写这首歌, 他想告诉大家什么? (唤起大家勇敢战斗的意识。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 编者把这首歌词选入课文, 他想让我们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无弹小花边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水泥改性剂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箱式房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国读图板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印制电路板(PCB)制造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喷泉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方案设计2025年立项详细标准+甲级
- 2025年机械式立体停车库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平地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石墨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年度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三方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协议
- 政企业务部门培训
- 2024年高考历史:全3册核心知识梳理和大事年表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作业设计
- 4.《昆虫备忘录》 课件
- 非标设备方案
- 教师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
- 数学-山东省济宁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 生理学全套课件
- 盘口暗语及盘口数字语言
- 《新疆大学版学术期刊目录》(人文社科)
- 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