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两代六年级_第1页
牵手两代六年级_第2页
牵手两代六年级_第3页
牵手两代六年级_第4页
牵手两代六年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牵手两代家长课程 为孩子的明天作准备小学 第六册诸城经济开发区舜都小学 吴劲砉家庭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说其古老,可为中华民族家教传统源远流长,说其年轻,家庭教育真正作为一门科学才是近几年的事。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迫切希望得到指导。目前这个任务就落在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身上。那么,怎样来上这样的课,以下是我的粗浅认识:一、明确培训对象学生的家长我们面对的是家长群体,我们的目标是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教育孩子,家长心中可能有困惑,有无奈而又满怀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采取怎样的教

2、育方式才能让孩子接受并认可,这就是我们上课的主要目的给家长支招。二、和家长达成共识正确认识现在的孩子所谓“因材施教”,首先得摸清每个孩子的心理及个性特点,这就是要和家长分析学生的情况,告诉家长现在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不管从物质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比我们优越的多,他们生活在一个纷繁芜杂的社会环境中,有些孩子可能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得健康快乐而充实,有些孩子也可能承受不了各种诱惑而误入歧途,所以家长的教育和教师的关爱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将成为普遍社会现象,青少年学生能不能健康成长,这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极大,特别是行为

3、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家庭教育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的家长虽然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很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但因没有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简单粗暴,违反学生的发展规律,教育效果很差,所以我们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三、根据孩子出现的不同问题,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今天我们交流的是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第六册:为孩子的明天作准备首先要对教材作总体把握: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以陶行知“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造就“因教育而幸福”的亲子及“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为最终目标,围绕着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不同发展需要和家长的期待与无奈,用自然而深情的心灵独白,真实

4、的生活场景下深刻的心灵对话、美好而耐人寻味的亲子教育故事,自然揭示并深入解决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所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孩子与自己、孩子与他人、孩子与家庭(家族)、孩子与学校、孩子与社会、孩子与自然等关系和相应的生活情景出发,帮助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家长系统地设计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简单易行且效果显著的家庭教育活动。在此层面上,家庭教育所应有的心灵互动、交流体验式教育法和融于日常生活中、流淌于吃喝拉撒间的生活行动教育法将得到一个完美的呈现,而这种“说”与“做”的紧密结合也由此可以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帅,全书紧紧扣住“家庭教育要有利于孩子今天的发

5、展,更要有利于孩子明天和后天的发展”这样一个科学的理念,努力引导读者,克服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急功近利”的浅薄的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孩子在德、体、智、个性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内容。引导读者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关心、培养孩子,努力克服片面的“一半的教育”和畸形的“单打一”培养的倾向,为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和积蓄发展的后劲奠定基础。该书自始至终引导读者要认识到,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必须要了解、掌握、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规律,重点关注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思想观念问题,学会动脑筋进行教育的思考,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不要把

6、培养教育孩子看成是单纯的技术性的问题,不要只是关注培养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和手段。书中的专家课堂重在剖析和探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与教育背景的综合影响,解除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并帮助父母建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二、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家长认识到相应年龄阶段家庭教育可能出现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2、家长能根据相应的家庭环境和孩子性格特点,设计出简单易行而效果显著的教育活动。3、家长能正确认识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是“有爱无教”,这种爱如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变为溺爱,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习惯,甚至促使孩子走上邪路。)进行科学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4、指导家长建立新型的

7、民主、平等的父母子女关系。5、指导家长建立开放的家庭教育模式,不是对子女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把家庭教育搞活。6、指导家长形成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智力开发和思品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文化科学知识和生活能力的培训缺一不可。三、教学方法:(11种,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1、讲授说理式:由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主题,直接讲授。2、互动演练式:教师选择适当的安全,由家长扮演适当的角色,体会其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从而达到教育效果。3、案例剖析式:选择一个案例,故事导入,引人入胜,深入分析,从中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法。4、采访对话式:类似电视访谈和采访节目。从对不同家长的采访中推出不同的

8、观点,得出科学的结论或观点。5、现身说法式:由优秀家长就某一方面进行典型性介绍。6、亲子互动式:家长带着孩子共同参加家长课堂,由教师或学生作为导演,进行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或其他活动。7、头脑风暴式:提前布置一个专题,让家长事先搜集材料,到课堂上各抒已见,其他人不评论不批评。8、激情演讲式:由教师演讲,激情感人,感染力强。9、正反辩论式:针对某些观点和案例,征求家长意见,现场组成两帮进行辩论,以理服人,在辩论中明理,说服家长。10、教材导读式:带领家长通读某一部分教材,并给家长讲解,可以让家长谈体会。11、我问你答式:现场提问问题,让家长回答,或者让家长提问问题老师回答,当场解决问题。下面,针

9、对每讲,稍作统揽概括:第一讲 为孩子解读青春奥秘教材分析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我是不是病了和我的声音怎么了。介绍的是青春期孩子身体上的一些变化让孩子产生焦虑心理,家长应怎样面对这些孩子,教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教学目的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身体变化引起焦虑的原因;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重点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难点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由孩子在青春期的一些行为表现导入本课。二、学习新课1、家长自由读文中两个案例: “我是不是生病了

10、?”、“我的声音怎么变了”。然后交流感受,通过教育故事,家长谈谈自己应借鉴文中父母的哪些做法。2、解读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

11、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

12、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所有这些变化和发展都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他们在各方面仍然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还不可能真正独立,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还没有成熟的感情世界,还不善于把握真正的友谊,还不能真正与成人平起平坐,还缺乏严谨的思维技能,还不具备真正尝试爱情的条件。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往往是这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所以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感到了累心累!三、利用专家课堂告诉家长

13、如何应对这些问题。(1)父母要重视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如今的许多家长都认为,性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当孩子问起此类的话题时,要么含糊其词,要么转移话题,使得孩子对性问题有一种“羞耻”的概念,可好奇心又使得他们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性的知识,由此,可能灰产生误导。因此,家长必须大方的和孩子谈性,观众古孩子的性教育,给孩子以及时科学的指导。(2)教给孩子科学的性知识。首先家长应明白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家长不必过分注意和担心,对孩子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行动不应过分压制。否则就会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3)给月经

14、初潮的女孩和出现第二性征的男孩以更多的关爱和指导,教给科学的方法。(4)帮助孩子对性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5)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孩子受到性侵犯。四、联系实际,家长还要做到这些方面:(1)为孩子准备一本青春期发育方面的通俗读物。(2)给孩子讲一讲青春期、第二性征是怎么回事。(3) 主动找孩子交谈,关心其学习,倾听其理想,并加以赞扬和肯定,建立起孩子对父母的信赖感,交流性问题可以选择写信的方式,以避免彼此的尴尬,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对症下药,找出消除其烦恼的正确办法。 (4)当孩子出现月经以后,要为孩子庆贺一下,祝贺他(她)的成长。五、进行课堂总结,把理论应用

15、到实际中去。六、布置课后作业(1)为孩子买一本有关青春方面知识的书。(2)完成下面的表格:问题或烦恼产生的原因解决办法第二讲 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教材分析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接纳自己和完善自己。第一个故事反映的是孩子由于性格内向带来了烦恼,幸好有母亲的及时引导,才让孩子重新欢乐起来;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因自己的外表不美而自卑,妈妈通过故事和谈话,消除了孩子的困扰。两个案例都告诉我们: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引导。教学目的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心理苦恼的原因;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防止和消除孩子内向的方法;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教学重点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防止和消除

16、孩子内向的方法,以及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学习新课1、学习第一部分“我要是外向就好了”。(1)由“性格”的含义导入本课,进而向家长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2)角色扮读,“情景对话”,点出孩子的内向性格。(3)让性格内向的孩子家长发言,谈一谈心理感受。(4)老师解读性格内向的人的表现。性格内向的人的表现有哪些?内向型的人则往往沉静、孤寂,独往独来。极端内向者在面对外界刺激时常常会表现出其明显的弱点,因为他们比较敏感,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并且总是把悲欢埋在心里,不愿意告诉别人,与别人共同分担,从而使自己在进入应激状态后久久不能平静,心理危机常不能很

17、快解除,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过于内向者应尽可能使自己变得外向一些。(5)专家支招:面对内向的孩子,家长应该这样做:接纳孩子少批评,多鼓励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相信个性没有好坏之分改变孩子过于内向的个性(6)在现实生活,家长还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改变孩子内向的个性。要孩子正确地估价自己。有些内向者孤芳自赏、自诩清高;有些内向者盲目自卑,总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尊而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前者应学会尊重别人,后者应要有自信。总之,应正确地估价自己,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正视他人的优势与劣势,与他人平等相处。要孩子学会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内向者常常把不满、痛苦、烦恼、焦虑等不

18、良情绪压抑在心底,使心理冲突长期难以解决,这不但可能严重地损害身心健康,而且会使内向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所以切忌不要遇事总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将所有心思封闭在自我之中。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倾诉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性格就会渐渐开朗、外向起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内向的性格与环境与关,它可以在环境中形成,也可以在环境中改变。内向者如果能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最好能在班级或小组中担任组织者的角色,由此增加与同学们的交往,内向的性格在环境的影响下便会发生变化。要教孩子与他人相处,与人为善,善于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喜好与行为特点,了解什么样的话题对方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

19、,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容易成为朋友。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会使人将心理活动倾注于活动之中,而减轻对自我的过分关注;还会使人的不良情绪在兴趣活动中得到很好地宣泄与转移;兴趣犹如一条纽带,会把具有共同兴趣的人连接起来,从而使与人际交往的融洽程度得到提高。总而言之,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形成定型的时期,可塑性还很大,性格的改变并不是很难的。2、第二部分“我为什么不漂亮”,可找一学生和家长感情朗读“心灵独白”部分,从而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后,会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表,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的外表,容易陷入自卑之中,进而她(他)的学习、效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专家课堂告诉父母怎样才能使孩子悦纳

20、自己的外貌。(1)父母不要以貌取人。在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对别人的长相评头论足,不要因为有的人长得好看而过分褒奖他,也不要根据别人的某些身体特征给人起外号。(2)告诉孩子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外表的美是短暂的,是一闪而过的光辉,每个人都阻挡不了时间的步伐,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美会随年龄一起慢慢消退,只有内在美才是永恒的。(3)告诉孩子悦纳自己的缺点。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人的相貌有差别,但正是这种差别,才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自己。三、布置课后作业:(1)把你认为孩子最好的五个品质写下来。(2)在日常生活

21、中,你认为孩子那些方面需要加强?第三讲 教育孩子需要艺术 教材分析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爸爸,你打死我算了和谁稀罕你的奖励。反映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惩罚和奖励的敌对情绪,从而让家长明白,惩罚和奖励都是一种教育手段,关键是要适度。教学目的 1向家长介绍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2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惩罚孩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3、让家长知道奖励孩子也得讲究方法。教学重点让家长知道应该怎样惩罚孩子才会受到好的教育效果。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学习新课:1、欣赏两个案例:“爸爸,你打死我算了”和“谁稀罕你的奖励”中的情景对话及心灵独白部分,请家长自由发言。2、向家长介绍常见的

22、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生活散漫。3、家长交流,针对不同类型的孩子该怎样教育。4、专家告诉我们: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在一个人、一个儿童,做了与

23、社会准则相违背的事,而教育者希望他改正时使用的。一般来说对幼儿能用轻一点的惩罚手段即足以使他改正错误,就不要用比较重一点的惩罚手段。当然,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为了使惩罚行之有效,应该做到这样几点: (1)要弄清情况。惩罚总是在孩子做了一件错事或违背了某种规定以后采用的。那么,要惩罚孩子,必须先了解他做了什么错事、违反了什么规定,更要弄清楚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为什么会违背这个规定。这时,你采用的惩罚手段就会比较切合实际,孩子也会心服口服,教育的效果就达到了。 (2)要宽容真诚。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对错有时判断不清,又因情绪易波动,或受其他孩子的影响,偶尔 会做出不符合社会准则

24、的事,这时你就要宽容,要真诚相待,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稍稍说几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故意虚张、夸大问题、用刺激的字眼(如捣乱、偷等),改变问题的 性质。须知这样做的结果,孩子会变成谨小慎微的人,或者说谎,以求安宁,次数多了,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 (3)要及时处理。孩子的记忆短暂,对在激情中发生的事,或在漫不经心的心态下做的事往往过后即忘,所以要及时处理。如果孩子在一天内做了两三件错事,应该一件一件分开来处理,有的要重罚一点,有的只要说两句即可,切不要到晚上因为心情不好来个一、二、三细数,孩子对有些 事早已忘记了,且作出的惩罚的分寸又不知与哪一件错事相当,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不好。有时还有这样的情况

25、:母亲自己觉得惩罚孩子“不忍心”,就把“坏事”推给父亲,对孩子说:“等你爸爸回来好好收拾你。”这种做法的结果是: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还会降低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或人为地破坏父子感情。 (4)要简化说理。在惩罚孩子以前要说理,但是,这时的说理要就事论事,用孩子能理解的话语来讲,切忌 抽象地讲大道理,要愈简洁明了愈好。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母亲数落孩子,滔滔不绝,反复唠叨,孩子愈听愈糊涂,愈听愈不耐烦,最终产生逆反心理,索性不听、不改了。有经验的母亲往往只把为什么做了这个错 误要到惩罚的道理讲一遍,然后指出应该怎样做就可以了。 (5)要个别处理。所谓个别处理是指:在孩子做了错事以后,家长要和

26、他个别谈话,或者个别处罚。为什么 要这样做呢?主要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两岁的孩子已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有了自我,渐渐地就有了自尊心。有的家长不注意,往往喜欢当着小朋友的面数落孩子,甚至将他与别的、他们认为是 好孩子的小朋友比较,这样就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有时他会离群独处,有时又会出现攻击行为,教育出现了负效果。 (6)要先有预告。对有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可以预知时,先给一定的信号作为“要惩罚了”的前奏,会减少许多不良行为。有预告,孩子觉得是尊重他的,同时在预告后的短暂时刻可以使他调整自己的行为,避免了错误。 (7)要错罚相当。错与罚要相当指的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就

27、要用多大的罚,绝对不能轻错重罚,当然也要避免重错轻罚了。一定要掌握惩罚的“度”。愈是年龄小的孩子,惩罚应该愈轻。有时,家长不是按孩子的 年龄,也不是按错误的程度,而是按自己当时、当日的情绪来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明孩子的问题不大,但家长今天情绪不好,就劈头盖脑地把孩子打一顿;有时孩子把邻居小朋友打出了血,邻居找来了,偏偏家长今天工作很顺心,还受到领导的表扬,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错误,也只轻描淡写地叫他以后注意,这就不好了。罚与错要是不相当,孩子不能分清是非,也难以改正。 (8)要重奖改正。奖励与惩罚都是教育手段。奖励用在使被奖励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再出现。比如一个儿 童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赶忙去

28、扶他起来,家长奖励(或表扬)了他。第二次他又看见一个小朋友跌倒了,他也会这样做。惩罚用在使被惩罚的行为在类似的情况中不再出现。比如一个儿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家长批评了他,第二次他又在公共场所,但没有大声喧哗,他改正了错误。相对来说受到奖励而再做类似的行为比 受到批评,不再做类似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这是因为对儿童来说抑制比兴奋困难。所以,儿童的好行为固然应该受到奖励,而改正了不良行为,更应该受到重奖。鲜明的奖罚对比,更容易使儿童避恶从善,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采取惩罚手段教育孩子,是一种不愉快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但是惩罚又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摒弃,关键

29、是什么情况可以使用惩罚,该怎样惩罚孩子,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掌握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要使奖励有效,应该这样做:(1)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他本该做的,是他的责任,不属于奖励的范围。(2)让孩子明白奖励的意义。胜者,戒躁戒骄;败者,努力拼搏。(3)奖励生活的细微处。(4)奖罚分明,而且必须和批评分开,奖是奖,不带罚,不带“希望”。三、进行课堂总结奖励和惩罚都能促进孩子的成长,关键是要奖罚分明、适度。可选用的案例故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的教子之道及时修正长歪的“枝杈”孟母教子的故事马克吐温与女儿四、布置家长作业:1、您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惩罚自己的孩子?2、在惩罚孩子的

30、时候,您都坚持怎样的原则?效果如何?第四讲 失败面前不言弃教材分析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爸爸,我又丢丑了和妈妈,我又落选了。每一个案例反映了孩子面临毕业,成绩下降,自卑、厌学,并给出了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心理的方法;第二个案例反映的是竞争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通过案例,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先要对孩子有信心,并帮助孩子及时走出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学目的1向家长介绍引起孩子自卑进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2让家长知道应该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挫折和失败。教学重点让家长知道重视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教育对孩子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难点告诉家长在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

31、克服挫折和失败。教学方法案例剖析、讲授说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从而告诉家长本课的教学目的及重难点,让家长明确本次培训的内容。二、学习新课。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欣赏案例中的情景对话,老师角色伴读,并提出问题:从而与家长们达成共识。接着通过分析案例中孩子及爸爸的心声部分让家长对案例加深了解,通过教育故事告诉家长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去做,然后通过说理的形式和家长分析造成孩子自卑厌学心理的三个方面,让家长们若有所思。(二)走进专家课堂。跟家长一起看一看专家为家长们分析的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和厌学的办法。共四个方面:1.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氛围。2.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3.正确了解自己的孩子,确定适当的

32、期望值。4.加强与老师的配合,让孩子获得快乐。(三)现实说法,家长做法。告诉家长从以下几方面教育孩子:1.让孩子觉得“我能行”。2.让孩子成功的四种说话语气。3.如果孩子产生不想上学的念头,要高度重视,想尽各种办法,帮他树立信心。(四)针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小心把同学的东西弄坏了、竞选失败等等,让家长明白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这些问题: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2.帮助孩子总结经验3.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4.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五)课堂小结。引用这样一句教育名言作为结束语:“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位家长知道今后教育孩子的

33、方向。最后,把风行于美国的赏识与激励教育中的几句话与家长共享:种子需要阳光和空气,孩子需要赏识与激励。一味地责备,只会让孩子失去信心。赞美能使孩子走向成功。平等的沟通使孩子走进清华。激励是培植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方法。推荐名言: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生活就是战斗。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六)布置课后作业:(1)把想想你的孩子有哪些优点?至少写五个品质。(2)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孩子哪些方面需要加强?(3)当你的孩子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你会如何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呢?第五讲 正确交往有学问教材分析本讲内容包括两个案例故事:他好打我小报告和叫你骂我独眼龙。告诉了我们孩子在遇

34、到这些问题时的心理困扰,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讲清道理,并善于引导孩子要懂得宽容。教学目的1向家长介绍孩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2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交往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让家长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孩子交往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学习新课1、放情景对话录音,让家长交流自己听了之后的感受,然后通过“心灵独白”部分与家长们产生共鸣,老师解读孩子打报告现象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危害: “打小报告”之所以在道德上难以被人接受,是因为它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打小报告”的人或告密者之所以遭人唾弃和孤立,是因为他们使周围的人感到了不

35、安全。儿童心理学家们发现,儿童需要一个可以预料的世界,不确定性会使人产生恐惧和焦虑。如果班级里总有人“打小报告”,班级气氛一定是紧张不安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一定疏远的、戒备的。而对人的不信任一旦植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生中他都很难坦诚地、轻松地面对他人。为了处理人际关系,他不仅会损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而且还会因各种误解而造成自己与他人的痛苦。“打小报告”虽然不等同于“告密”,但在人们心中,背地里说别人坏话、“打小报告”、告密是一个连续的链条。这些行为会造成群体和个人内心的激烈冲突,因为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卑劣的。 2、带领家长走进专家课堂自己的孩子因为被打了小报告而闹的不愉快

36、时,家长该怎么办呢?(1)尽量少的干预孩子的之间的矛盾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因为小孩子之间是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许今天闹矛盾,明天说不定就成了好朋友,如果大人参与其中,说不定会使事情越弄越复杂。未来的社会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孩子必须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才能够适应这个社会。所以家长应降这个权利叫给孩子,让他有机会学习、预演将来怎么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2)告诉孩子不要听信传言,不要猜忌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家长应教育孩子本着“和为贵”的原则相信同学,不要听风就是雨。(3)教孩子学会沟通。首先,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平等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愉快的人际心

37、理环境,尽量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是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往;最后在孩子遇到沟通和交往困难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交往和沟通方面的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告诉家长教会孩子这样面对打小报告:寻根溯源,有则该之,无则坦然。主动沟通,消除误会。为人大度,主动示好。3、“叫你骂我独眼龙”这个案例则是点出了孩子在生活中与同学闹矛盾,进而造成心理情绪,告诉家长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忍让:(1)要教育孩子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让他懂得他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不能给他特殊权利,让他高高在上。(2)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不要总是以“我”为中心,一切只顾自己。(3)必要时让孩子有一些吃亏让步的体验,以锻炼孩子的克制能力。(

38、4)多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使之从中得到锻炼。(5)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尊重自己的长辈,体谅长辈的辛苦,珍惜长辈的劳动成果和对自己的爱护。(6)家庭成员间要友爱宽容,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友爱、宽容的家庭环境中,使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稳定的宽容忍让的良好品质。引用一些教育故事回声的故事、忽略仇恨袋、宽容的力量、宽厚的吕蒙正更具有说服力。三、进行课堂总结四、布置课后作业(1)平日里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良好行为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2)帮助孩子测测自己的宽容度。(课本94页)(3)怎样让孩子学会宽容?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第六讲 道德意识需要培养教材分析本讲包括两个案例故

39、事:妈妈,请再相信我一次和不就是一只鸟吗?。从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道德意识需要培养。一是要弄清孩子偷拿钱的动机,本着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原则妥善解决;二是当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置之不理时,父母要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过错。教学目的1向家长讲解孩子不良习惯的动机;2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及解决孩子的不良习惯;3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和爱心.教学重点让家长知道应该如何面对及解决孩子的不良习惯;以及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和爱心.教学方法情景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让家长明确学习目的。二、学习新课1、学习第一部分“妈妈,请再相信我一次”。师生情景剧表演,让家长自

40、由发言并讨论。老师角色扮读孩子及妈妈的心声,家长自读教育故事。2、针对现实情况跟家长分析孩子犯错的动机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1)花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2)孩子的是非界限模糊,往往不把拿家里钱去花当成一种严重的错误;(3)有的孩子没有零花钱,有的孩子认为大人给的钱不够花想跟父母要有困难,所以就自己拿。(4)有的孩子进精神极度贫乏为了讲排场要面子为了赢得所谓的友谊只好偷拿家长的钱去”购买友谊”。(5)家长本身的不良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三、走进专家讲堂如何解决孩子偷拿家里钱的行为呢?1、对孩子的行为定位为“拿”,不是“偷”,孩子知道不对了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再加深负罪感;特别是在

41、公共的场合,要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切不可揭孩子的短。2、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时,不要批评孩子而要欣赏他的勇气。3、为对孩子的需求关注不够,向孩子道歉,适当引导孩子的消费行为与人际交往;4、与孩子温馨地商量,每一个月多少零花合适(建议由少到多,以同学的零花钱平均水平为参考),给孩子一个理财的机会;5、答应他,同时需要孩子给一个承诺,不再私下“拿”家里钱(确定惩罚措施,别打哦,可以加倍扣以后的等等);6、注意引导孩子消费的种类与方向、学会记录账目等等;7、充分尊重孩子的财务安排,别过分干预;8、学会分享孩子因此而发生的趣事,成功的经验,在分享和交流中,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四、家长做法在家庭教育中,要使孩

42、子真正处理好以上的问题,还需要家长从以下入手。(1)当孩子发生偷窃、撒谎等不良行为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惩罚。(2)要奖赏孩子的真话。(3)给孩子准备一份“表现记录表” 。(4)制定消费计划表,引导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5)放好自己的钱,除掉使孩子犯错的诱因。(6)偷窃成瘾的孩子应到正规的心理诊室进行治疗。五、自学第二案例“不就是一只鸟吗?”,相互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共同学习专家支招: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感和爱心。(1)以身示教,胜于言传。(2)转移坏习惯,引导正确的方向。(3)欣赏孩子的变化,促使孩子自爱、自立、自强心的形成。(4)巧设意境,不换时机地进行情感教育。(5)赞扬孩子有爱心的举动。联

43、系实际,告诉家长还要善于引导孩子,做到:1、积极参与“希望工程 ”。2、向灾区奉献爱心。3、关心身边的人。六、进行课堂总结,道德感和爱心的培养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但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步调一致,共同培养。七、布置课后作业:(1)给孩子买一些关于爱心故事的书.(2)记录孩子的表现时间受表扬的事受表扬次数受到批评的事爱心值(十分制)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七讲 帮孩子打开心结教材分析本讲包括两个案例故事:只要爸爸不喝酒和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第一个故事指出孩子的不良情绪有时是由家长引起的,家长应尊重和爱护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个故事则反映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苦

44、恼如果不及时引导,就容易导致孩子焦虑、抑郁等心理。本讲从各方面给家长指出了对策。教学目的通过本讲主要是让家长了解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接纳和鼓励并让家长掌握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帮助孩子搞好人际关系。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1、由孩子与同学关系不融洽,感到苦恼导入,声情并茂地讲述书中“只要爸爸不渴酒”和“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两个案例故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一些内容,以引起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2、根据案例一,让家长明确,家长一定要重视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影响功能,不要对孩子有精神虐待,做到:(1)接纳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2)尊重孩子从生命的孕育开始。(3)鼓励孩子从孩子的微小进步开始。(4)宽容孩子让孩子学会爱。3、告诉家长,管教孩子是当天下父母的重任,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最关键的是,父母应该具备稳定的心理状态。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怒不择言,要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要以身作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