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编制目的为防止员工发生意外人员伤亡事故,对事故或未遂事故进行处理和预防管理,防止和减少突发性事件,可能产生的人员伤害,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处理人身伤亡事故、群伤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机制,保证公司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公司所有员工发生意外伤亡时。 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经风险分析下列几种危险因素存在较大风险: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高处落物)、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火灾、灼烫伤、坍塌、爆炸、中毒与窒息。3、组织机构

2、及职责3.1 应急组织体系指挥系统模块允许根据现场的行动规模,灵活启用指挥系统相应的部分结构,因为很多事故可能并不需要启动保安部门和后勤保障模块;需要注意的是对没有启用的模块,其相应职能由现场指挥官承担,除非明确指定给某一负责人。若厂长不在时由副厂长代替总指挥;若厂长、副厂长同时不在由副总工代替总指挥。3.2 指挥机构及职责3.2.1 组织体系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3.2.1.1 指挥机构:成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由厂长、副厂长、总工担任,成员由各副总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监察室兼管。发生事故时,指挥领导小组立即到位,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3、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办公室或事故现场。3.2.1.2 指挥机构的职责:主要负责本公司“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习;检查督促做好各类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政府应急中心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3.3 指挥人员分工3.3.1 总指挥:组织指挥本单位的应急救援;3.3.2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3.3.3 指挥部成员: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具体工作;3.3.4 安监室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

4、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3.3.5 行政部消防、保卫负责人: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3.3.6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事故处置时的生产系统调度指挥工作,事故现场联络;协助指挥部进行生产抢险、抢修工作;3.3.7 行政部负责人: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治及护送转院工作。3.3.8 后勤负责人: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准备、供应及运输工作。3.3.9 策划部负责人:负责收集、评价、分析及发布事故相关的战术信息。4 预防与预警4.1 预防措施4.1.1 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为了防止高处坠落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把高处坠落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采取采用以下一些措施:4.1.1.1 对从事高空作业人员

5、,定期组织体检,身体不适应于高空作业的人员严禁登高作业。4.1.1.2 加强对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高处作业人员的对高空坠落事件的防范自我保护意识。4.1.1.3 加强高处作业工地的安全监察工作;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安全绳。4.1.1.4 高处作业要使用合格的登高工具,配带工具袋;4.1.1.5 高处作业前要认真检查脚手架、平台、走道坚实牢固,架板稳定可靠,符合安全规程要求;对于空洞、沟道等应铺设好盖板或采取隔离措施如:隔离网、隔离层、栏杆等;4.1.1.6 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施工时按作业环境做好防滑、防坠落事故发生。4.1.1.7 发现

6、隐患要立即整改,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险情,应立即停止作业。4.1.2 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4.1.2.1 各类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4.1.2.2 机械加工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加工设备的性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4.1.2.3 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挂上“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并确认机械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出“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合闸送电试转。4.1.2.4

7、 作业人员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的紧急制动操控装置,制动操控装置的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人孔、进料口、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4.1.2.5 各机械电源开关、操控开关布置必须合理,必须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转并能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4.1.2.6 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操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4.1.2.7 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机作业中,必须精

8、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4.1.2.8 设备检修和正常维护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作业前应认真进行作业风险预控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4.1.2.9 使用工具前应进行检查,不完整的工具不准使用。对诸如手拉葫芦、电动葫芦、千斤顶、钢丝绳、梯子、手提式电动工具、安全带等,应按规定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4.1.3 起重伤害事故的预防4.1.3.1 起重工作必须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4.1.3.2 起重工是特殊工种,工作人员需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担任起重工,持证上岗。4.1.3.3 起重工作开始前,工作负责人必须

9、向所有工作班人员,交待技术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4.1.3.4 起重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指挥,使用统一的标准信号。4.1.3.5 起重吊车、绞车的工作人员,必须集中精力,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4.1.3.6 重大、特殊的起重工作,须制定专门技术、操作措施,经总工程师(分管副总)批准后执行。4.1.3.7 严禁用非起重用机械吊、运重物。4.1.3.8 起重机械、起重索具,严禁超负荷使用。4.1.3.9 移动式起重机必须在平整、坚硬的路面上行走、起吊、停留。4.1.3.10 汽车式、轮胎式起重机,必须在支好支腿后才允许起吊重物。4.1.3.11 轨道式起重机使用操作前,必须先检查轨道,松开制动装置。4.

10、1.3.12 起重机工作结束后,臂杆、吊钩应置于规定方位,各控制操作杆拨回零位。轨道式起重机固定制动装置,切断电源。4.1.3.13 车制动装置、限位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信号装置必须齐全灵活。4.1.3.14 有下列情况,不准起吊。4.1.3.14.1 指挥信号不明;4.1.3.14.2 吊物重量超过起重机允许负载;4.1.3.14.3 吊物捆绑不牢;4.1.3.14.4 起重机械安全装置不灵;4.1.3.14.5 吊物上有人;4.1.3.14.6 吊物埋在地下,情况不明;4.1.3.14.7 光线不足,视线不清;4.1.3.14.8 吊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4.1.3.14.9 液体盛放过

11、满;4.1.3.14.10 斜拉斜拽;4.1.3.14.11 在吊起重物时,其绳索间的夹角大于90度。4.1.4 触电事故的预防4.1.4.1 定期组织学习 电业安全规程,提高用电安全意识,重视触电事故带来的危害,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4.1.4.2 提高执行“两票”重要性的认识,严格执行“两票”制度,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4.1.4.3 按照电气安全规范的要求,采取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电力设施的维护,防止设备老化造成的误触电事故;加强对安全工器具的管理,防止因工器具不合格造成的误触电事故。有关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4.1.4.3.1 有关电气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4.1.4.

12、3.2 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措施以防止间接触电;4.1.4.3.3 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4.1.4.3.4 用电设备配置必要的漏电保护装置4.1.4.3.5 合理使用基本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笔等,合理使用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鞋、橡皮垫、绝缘台等。4.1.4.4 按照安规要求,制定并落实好各项安全用电组织措施,制定安全用电措施计划,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4.1.4.5 加强员工的预防触电技能培训和触电紧急救护知识培训。4.1.5 淹溺事故的预防4.1.5.1 各易发点周围应设固定的围栏。4.1.5.2 各易发点醒目处应设足量的警

13、示标志牌。4.1.5.3 保证日常的安全巡视,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事故易发区。4.1.5.4 进入易发区工作人员,须按规定佩带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按操作规程执行。4.1.5.5 现场工作人员须学习掌握急救法和其他安全救护措施,避免因延误而产生不利因素。4.1.5.6 对各易发区所在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救护器具,如救生衣、救生圈、绳具等专项物资,专管专用。4.1.5.7 做好易发区的安全管理、健全记录资料。4.1.6 烧烫伤事故的预防4.1.6.1 作业人员必须执行 安全工作规程之规定;4.1.6.2 认真执行机械工作票制度及危险点分析及预控措施,作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安全技术措施;4.1.6.3

14、 对于机炉外高温高压管道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普查,不合格的应按要求及时更换;4.1.6.4 从事有压力温度的容器检修工作时,必须将该容器隔绝,放尽容器内余汽、余水且压力到零(有条件的,可打开对空排气进行鉴定),待容器内温度降至50以下时方可进入容器内工作;4.1.6.5 从事带压的压力容器检修工作时,如果该容器有2台及以上并列运行的,且放水门接在同一母管上,则应做好防治运行的压力容器放水门突然打开,汽水倒灌的事故预想;必要时待检修的压力容器余汽、余水放尽,压力到零后关闭该容器的放水门;4.1.6.6 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保温层应保证完整,当室内温度25时,保温层表面的温度应不超过50。4

15、.1.6.7 禁止在工作场所存储汽油、煤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4.1.6.8 锅炉进行水压试验时,工作人员不准擅自离开规定的岗位,以免伤及他人。4.1.6.9 机组运行中,不准对带压部件进行焊接、捻缝、紧螺丝等工作。在特殊紧急情况下,需带压进行上述工作时,必须采取安全可靠措施,并经厂主管生产的领导批准方可进行工作。4.1.6.10 观察锅炉燃烧情况时,须戴防护眼镜,在燃烧不稳时,不可站在看火门、检查门或燃烧器检查孔的正面。4.1.6.11 冲洗水位时,应站在水位计的侧面,打开阀门时应缓慢小心。4.1.7 窒息伤害事故的预防4.1.7.1 严格执行容器内作业的各项规定和措施;4.1.7.2 进

16、入容器内时,必须进行有关气体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4.1.7.3 容器内作业必须加强通风,安装通风装置;4.1.7.4 容器内作业使用的行灯,电压符合安全要求(不得大于24V);4.1.7.5 进入电缆沟、烟道、水沟等易发生人员窒息的地方,要进行检测;4.1.7.6 现场工作人员须学习掌握急救法和其他安全救护措施,避免因延误而产生不利因素;4.1.7.7 做好对事故易发区的管理工作,健全记录资料。4.1.8 中毒事故的预防4.1.8.1 建立健全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职责,并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职工遵守本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发现问题,及

17、时纠正。4.1.8.2 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和增强职工所需安全生产技能以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4.1.8.3 在有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的设施、设备或生产区域,设置相应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以提醒、警告作业人员或其它有关人员,使其能时刻清醒认识所处环境的危险性,提高注意力,加强自身安全保护,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4.1.8.4 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加强有毒有害物体的运输、装卸、存放和使用管理,并按照其危害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4.1.8.5 进入高浓度腐蚀剂场所或可能产生窒息性气体的区域要戴防护面具(或正压式呼吸器与防毒面具)和穿防护衣。4.1.8.6

18、 进入容器内工作应按生产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做好通风等相关措施。4.1.8.7 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化学化验室、物资库房等场所的管理,化学药物要有标签,严加保管,防误用错用。4.1.8.8 加强设备管理工作,严格设备检查、检修与维护管理制度的执行,经常性地对装有腐蚀剂和有毒气体的设备、容器、管道、阀门、计量器及化验仪器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4.1.8.9 依靠科学技术,积极推广先进的检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和设备。4.1.8.10 万一出现生产性急性中毒事件,应彻底冲洗。4.2 预警行动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安监人员以及普通员工,根据现场有关信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规律和

19、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引起进一步的重视,防止事态向不利方向发展。4.3 信息报告与处置4.3.1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安全监察室报告,主管部门、安全监察室向分管副厂长、厂长报告。4.3.2 事故单位应在1小时内将事故原因、处理经过、人员伤亡、抢救情况以快报形式逐级报告市政府、市安监局及有关部门。4.3.3 事故快报的时限4.3.3.1 各类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于1小时内向市政府、市安监局报告。4.3.3.2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负责按规定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

20、报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4.3.3.3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4.3.3.3.1 事故发生单位概况;4.3.3.3.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4.3.3.3.3 事故的简要经过;4.3.3.3.4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4.3.3.3.5 已经采取的措施;4.3.3.3.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4.3.3.4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5、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5.1.1 一级紧急情况:必须利用全公司所有有关部门及一切资源的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各个部门同

21、外部机构联合处理的各种紧急情况;在该级别中应急总指挥的职位为厂级或更高级别,通报范围为全厂和周边地区。(一般指发生性质严重的重、特点事故)5.1.2 二级紧急情况:需要两个或更多部门响应的紧急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协作,并提供人员、设备或其它资源。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现场行动。(一般指发生死亡事故)5.1.3 三级紧急情况:本部门正常可利用的资源处理的紧急情况。本部门建立现场指挥部,所需后勤支持、人员或其他资源增援由本部门负责解决。(一般指重伤一下的人身事故)5.2 响应程序当各类人身事故发生后应根据事故发生的类别和严重程度,按响应分级立即启动本预案及相关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当发生人身伤

22、亡事故,部门应急响应机构首先启动部门第三级应急响应组织体系,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和资源情况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组织体系;如不能完全控制事态发展或需要更多的支援可扩大应急级别至第一级应急响应组织体系。5.2.1 事故现场负责人的应急处理生产现场的负责人在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初期、厂级应急预案启动前,需要完成汇报、实施紧急救护、维护事故现场、维持正常运行等工作,这对以后继续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具体工作程序如下:5.2.1.1 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后,如果是在生产运行区域由值长指定专人维护事故现场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严防二次伤害,同时上报应急指挥部;(注意: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

23、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5.2.1.2 值班长应指派专人指导相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5.2.1.3 值班长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利用现场资源,采取可靠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如:火灾扑救可起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触电事故可由电气运行人员设置隔离区等。并指定有经验的人员在采取有效安全措施后对受伤害的人员进行救护;5.2.1.4 值班长指定专人取用现场急救箱中的药品实施现场救护,事故现场人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技能,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救护,如:心肺复苏、外伤包扎等,同时应迅速联系车辆将受伤人员转到医院进行救治。5.2.2 相关部门

24、的救援措施5.2.2.1 负责人或现场工作负责人是现场应急救护第一时间的组织指挥者。在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人员未到达现场前,全面负责人身救护工作。(注意: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害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5.2.2.2 现场施工人员是现场紧急救护的实施者。现场事故发生后,在现场的工作人员,应在班组安全员或受过紧急救护培训人员的带领下,争分夺秒地开展现场紧急救护工作,并立即向指挥部报告,请求急救医疗支援。5.2.2.3 医疗救护组人员接到急救通知后,应在5min内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开展紧急救护工作。在现场紧急救护

25、的同时,应立即与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以得到下一步的急救指导,同时负责和指导伤员转送。5.2.3 无群伤可能且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事故处理程序起因物、致害物明确,无发生群伤事故的可能,且不影响运行设备正常运行的事故,如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灼烫伤等人身伤亡事故发生时,可执行以下程序。5.2.3.1 现场指挥组根据现场情况,维护正常的生产运行,同时根据需要在事故现场设置隔离,并指派人员到现场进行巡视,防止运行设备受到影响。5.2.3.2 生产抢修组根据事故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尽快控制起因物、致害物的状态,在尽量保护事故现场的前提下,使其恢复到无害状态,待查。5.2.3

26、.3 指挥部要封锁事故现场,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并全面收集事故资料。5.2.3.4 医疗救护组应根据人员伤害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并应正确指导转移受伤或死亡人员;救护人员在救治伤员过程中还要做好自我保护。5.2.3.5 其他部门根据现场指挥组的实际需要,及时提供援助。5.2.3.6 善后处理组在事故发生后要做好受伤害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及保险索赔工作。5.2.4 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5.2.4.1 应急指挥部在接到人身伤亡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进入应急状态,根据人身伤亡事故的类别和级别,启动下述处理程序。5.2.4.2 如下图所示,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大小和

27、需要,在警情判断、应急启动、救援行动、事态控制、应急恢复等各阶段启动相应的功能模块。5.2.4.2.1 接警与相应级别确定:接到事故报警后,按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响应级别,响应关闭。5.2.4.2.2 应急启动: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通知有关人员到位,开通有关信息与通讯,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指挥部等。5.2.4.2.3 救援行动: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根据现场实际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专家组为救援决策提供建议

28、和技术支持。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应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进入扩大应急。5.2.4.2.4 应急恢复:救援行动结束后,进入临时应急恢复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5.2.4.2.5 应急结束:执行应急关闭程序,由事故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5.3 应急结束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6、信息发布有关人身伤亡事故信息发布,统一由事故现场指挥部或厂安全监察室负责。7、后期处置7.1 当救援行动结束,事故现场得到有效控制,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及时消除对其

29、他人员及生产的影响,做好现场清理和人员思想稳定及教育工作,解除警戒。7.2 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接待及安抚工作,工作原则是“统一政策,分散安排,分块负责,热情接待,耐心工作”。7.3 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属于正常工作范围)。8、保障措施8.1 通信与信息保障8.1.2 全公司领导及主要生产人员均配有电话及移动电话,生产现场配有对讲机和应急电话。8.1.3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8.1.3.1 公司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略在事故发生后,通信应急小组,全力确保调度电话的畅通,确保值班长岗位直拨电话的畅通。8.1.3.2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电话略8.2 应急设施保障8.2.1

30、行政部负责急救车辆,做好随时应急救援8.2.2 生产现场应配备简易急救箱(见附录A)或存放相应的急救物品,并有部门安全人员负责,定期检查、补充及更换。8.2.3 其他应急物资配置如下:装备名称型号装备数量放置地点救援胶靴5双库房安全带5条库房安全钩5个库房救援手套5副库房空气呼吸器1套库房防毒面具5个库房防爆照明灯1个库房铁镐铁锨10把库房8.3 应急队伍保障8.3.1 紧急救护培训是电力行业安全教育必修内容之一,是加强事故防范意识,提高伤员现场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手段,所有工作人员应经专业的紧急救护培训,才能上岗。对应培训的新增和调入人员,应在上岗前进行紧急救护培训,不合格者不许上岗。8.3.2 按照要求,每隔两年必须对现场工作人员人员进行一次重复培训。培训目的达到:使全体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紧急救护方法,能进行现场徒手抢救;使生产第一线人员掌握紧急救护原则,能根据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熟练、正确地进行现场徒手抢救,并正确使用简易急救设备;使医务人员能较熟练地掌握紧急救护的基本理论,不仅能熟练地进行现场徒手抢救并使用现场急救设备,而且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