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_第1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_第2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_第3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_第4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寓言四则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寓言的特点。2、学习品析寓言的方法。3、感受寓言中的智慧。学习重难点:品析寓言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寓言故事吗?如农夫和蛇、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伊索寓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二、资料助读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 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出来,具有鲜明的

2、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2、伊索和伊索寓言相传伊索是公元前 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耶稣会传 教士在明代把伊索

3、寓言传入中国。三、师生共同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教师明确: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学生集体诵读,思考:(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2)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用简练的话语填

4、充: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1)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中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在第一次发问时省略,第二次点写明,第三次则用代词。雕像者的回答略有区别,第 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2)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3)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了解自身价值。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1)听读录音,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 “笑”

5、、两“想”、三“问”。(2)组织讨论: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 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的“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这段着意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

6、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一 一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寓言 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的形象。学生填充,教师示例:如盲目自高自大、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等。(4)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然后推举代表在班上表演,学生评议。(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 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

7、对寓意的理解。(6)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 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 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讨论,进一步领会作者安排情节的意图。(7)集体诵读。读出语气、语调。四、指导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1 .自由诵读,理解寓言大意。教师提示:这则寓言的结构安排和前一则相同,也是分叙讲述故事,结叙点明寓意。2 .集体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教师明确: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故事 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

8、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3 .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 一 “叹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问题讨论:(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 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下列成语中: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 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哪一则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

9、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 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征,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的叫声说成“吹 着喇叭” “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2)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骄兵必败”能概括故事的寓意。(3)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表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量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尖锐地讽刺了胜利后骄

10、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4)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实际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抑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的。启示人们,世上 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 强。(5)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结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寓意的托出。4.跟录音仿读,体会拟人的妙用和情节的起落。五、课堂练习展开想像、续编情节。1 .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会说些什么掩饰这 难堪、尴尬呢?2 .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

11、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教师提供示例(一):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时,松树上滴下的一滴松脂, 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脂包住,网也被拉破,蚊子因此而得救。六、课堂小结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骄人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一一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七、布置作业自编寓言。题目(1)嘴和眼的对话;(2)树和斧子。要求:任选一题完成。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一、导入:“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是穿

12、过井得到一个人或者是打井时在井里打出一个人?还是别的什么意杞人忧天,看到底是什么回思,天会掉下来吗?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两则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 事。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释义(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丁氏: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再朗读(二)抓起因,明晓文脉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 于家里多了一个人。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一)合作探究:小组探

13、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 该为这起谣言负责?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1 .学生板书:丁氏:真相:闻而传之者:宋君:2 .教师总结: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二)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 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14、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重点词:告、闻而道、对、国、使。(三)学生提出其他疑难,师生合作解答。四、联系生活,防微杜渐1 .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 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学生能说出一两个即可!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 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

15、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五、学习杞人忧天(一)情景激趣:左传鲁庄公七年(前 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 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 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 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

16、”,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 ,号日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 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二)探究生趣1、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 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积累语言:杞(qi)人 躇(chti)步 跚(c i )蹈 舍(sh?)然 中(zh6ng)伤 星宿(xifi)结合注释积累词语崩坠:崩塌,坠落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忧,忧愁、担心。晓:开导若:就像。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止:行动和停留。果:如果星宿:泛

17、指星辰。只使:即使。中伤:打中击伤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四虚:四方。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三)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2、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一)翻译课文。抽同学翻译: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 就去开导

18、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二)理解课文1 .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2 .“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