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1新闻两则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自学导航】1、走近毛泽东,了解故事背景,了解有关新闻的知识。2、初读课文,读谁下列加粗字字音。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溃退    锐不可当    歼灭    要塞3、再读

2、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哪部分?这个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答: 第一部分。分别从人物、时间、地点、结果来总领全文,总述全局。(2)、阅读本文的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并思考这三个层次是怎样巧妙地衔接在一起的?三路大军时   间兵   力渡过 兵 力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起  30万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二十一日下午5时35万已渡过三分之二东路军(镇江-江阴)二十一日下午5时  35万 35万人大都渡过 

3、【合作攻关】合作探究1、渡江作战,兵分三路,作者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答: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2、新闻的表达方式一般是以记叙为主,但也可穿插一定的抒情或议论,本文主体部分第二层写战况之后插入作者简要议论,在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这段议论既高度评价了我军英勇善战,又深入分析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从而使这篇新闻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刻透彻,画龙点睛。3、本文中许

4、多语句很富有表现力,你能举出几例吗?答:如:“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不含”两字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避免歧义。4、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比一比哪个组读得最有感情,读出豪迈之情与排山倒海之势)( 略)【达标训练】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此处敌军抵抗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切断、阻断)镇

5、江无锡铁路线。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总结提升】小结本节课收获。 第二课时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2、阅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3、学习写作消息,报道身边小事。【自学导航】1、了解本则新闻的历史背景。2、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绥靖    阻遏    阌乡    杜聿明3、理清本文的六要素。看看本文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合作攻关】问题探究:1、&#

6、160;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章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 答: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2、这则新闻中,为什么介绍与南阳有关的古代历史和传说?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 文章运用用三国时期的历史材料的目的在于说明自古南阳是一座军事战略重镇,而蒋军放弃南阳,体现了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为下文起到了铺垫作用。 3、“我们在所有江淮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繁茂了。”“树木

7、”“森林”“生了根”“枝叶茂盛”这些词语的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答:这里使用了比喻手法,用枝叶茂盛发等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我军在江淮河汉区域生机勃勃的局面,表达生动形象。 【达标检测】1、找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和书写的错误,并改正。A阌乡mén    襄阳xing    监督    回胀荡气:wén 肠B荻港dí      歼灭qin  

8、  阻遏    气式磅礴: jin  势C绥靖suíjìng 宋希濂qián   消耗    锐不可挡:lián  当D溃退kuì    杜聿明lù     逃窜    高屋建领:yù 瓴2、写作练习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级里某

9、人、某事或某项活动。要求:1、拟出恰当的标题。2、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3、要简洁明了,字数在200左右。 【总结提升】小结本节课收获。新闻”阅读方法总结:(1)看标题:标题大都能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2)看导语:导语是正文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3)看主体:这是导语之后对内容作进一步叙述说明的部分,也是表现主题、深化主题的决定性部分。(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它有时隐含在主体之中。(5)看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教学反思】:2   芦花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10、、掌握本课生字词。2、能扣住记叙的要素复述故事情节,体会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3、能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自学导航】学法指引阅读小说,首先应用“人物+行为”的方式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然后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分析其主要性格特点。对于文中大量的景物描写句,要从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心情等方面思考其作用。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完成下面填空。孙犁,现代 作家 、散文家。原名孙树勋 ,河北省安平县人。主要作品有:荷花淀、采蒲台、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这些作品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称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被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

11、作。2、查字典,给下列加粗字标注音,并准确地朗读。提防    竹篙     苇塘       疟子        寒噤      吆喝  蹿      仄歪     飒飒

12、      转弯抹角     一梭机枪3、查词典(或结合文下注释),在了解下列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分别造句。寒噤  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抖。                            

13、;                仄歪 倾斜。张皇失措指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4、默读课文,请梳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内容。(略)【合作攻关】1、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自由细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答: 指生活在白洋淀的抗日军民、鬼子;这篇小说主要写了老英雄智斗鬼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抗日英雄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2、小说

14、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传奇老头?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明。提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还可以用侧面描写来反衬或烘托。示例:小说塑造了一个爱憎分明的老头子,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从“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句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我的分析:(略)  3、小说中着意突出的是其中哪一性格特征?“过于自信与自尊”的“过于”应当怎样理解?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小说着意突出老头的英雄性格。“过于自信与自尊”这样要脸面,正

15、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得失,就感到愧疚。这样塑造人物使得人物性格更为全面,形象更加真实丰满。4、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略)【达标训练】一、解释句中词的含义。  1、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编算盘算  2、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她挂花了!挂花受伤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1、人们的眼再尖厉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掌出来。( 撑  

16、;)2、老头子的身体往上窜了一窜,随着,那小船很利害地仄歪了一下。( 厉 )3、老头子站起来,拾起蒿,撑丁一下。那小船转弯末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篙)4、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惶失措,船却走不动。( 皇 )【总结提升】小结本节课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2、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自学导航】1、复习: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2、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把它们画出来。【合作攻关】1、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着深远的寄寓。小说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

17、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主要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提示:景物描写一般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等作用。示例:“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这句话用了比喻手法写出船之小,“奔”写出船行之快,烘托出老头子的英勇、干练。我的分析:  2、小说结尾部分的那段关于芦花的描写有没有背离课文?答:没有,景物描写着意表明了美丽的芦花荡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须没有好下场。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答:

18、60;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英雄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和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达标检测】“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仿写句子,用“还是还是”造句 【总结提升】从本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3. 蜡 烛【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2、了解通讯的特点及故事发生的背景。3、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4、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捍

19、卫世界和平。【自学导航】蜡烛是前苏联作家酉蒙诺夫的作品。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寓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麦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1、了解作者,课文写作背景及文体常识。2、快速默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3、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

20、,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21、;                                                  

22、;    【合作攻关】1、复述课文故事情节,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主题。(复述要抓住记叙的要素。)答:本文讲述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向母亲一样埋葬一位红军战士,并把自己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战士的坟头的故事,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结尾两句话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他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2、文章不断对炮火、老妇人的黑色围巾、老妇人的动作、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与描写,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并分别说明这样描写体现出的艺术效果

23、。 答:文章中共几次炮火11次、蜡烛6次、黑巾4次、老妇人动作6次(三爬三跪)。(1)对炮火的很多次描写,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2)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特殊的氛围中,反复描写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3)“黑色的大围巾”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写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4)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3、文章最后两句话是什么意

24、思?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感人?提示:从蜡烛的象征意义考虑。(题材感人战争中的人民;细节描写真切炮火连天,年老体弱的妇人吃力掩埋战士、摆正遗体,亲吻额头,像亲人一样、点起珍藏45年的蜡烛,全文突出蜡烛,任读者沉浸在烛光所营造的意境中。)4、思考:战争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战争留给一个民族的是什么?在面临战争,面临民族危亡的时刻,每个国家的人民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略。【达标检测】一、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A )。   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_ 着柔和的光芒。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

25、一朵小火花依然在_。    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二、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战争之苦的老妇人,掩埋红军战士尸地和用珍藏45年的蜡烛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敬爱之情,讴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而成情谊的深厚感情。【总结提升】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26、把它记录下来。【教学反思】 4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及背景资料。2、了解书信内容,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3、了解反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自学导航】知识储备:1.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2.反语一般有两类: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

27、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1、自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粗字的读音,理解成语含义。给予  珐琅     制裁     赃物     箱箧   眼花缭乱:荡然无存:不可名状:独一无二:2、关于雨果,了解背景资料。 &

28、#160;    雨果(1802一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重要代表。生于军官家庭。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等。3、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 (2-3):介绍圆明园,它属于全人类。 第三部分(4-10):谴责英法联军的罪行,表达作者的愤恨。【合作攻关】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也这样说,你怎样评价他?提示: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如:公正、

29、人道主义精神。2、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略3、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用了不少反语,找出并体会其作用。提示:如:“漂亮”、“丰功伟绩”、“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4、怎样理解“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句话?  答:圆明园虽是皇家花园,但它属于人类文明成果,是属于全人类的,这句话表达了雨果对中国人民同情的和敬重。 【达标检测】1、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D)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

30、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总结提升】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教学反思】5 * 亲爱的爸爸妈妈【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家。2、感知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自学导航】              学法指引    学习

31、本文可从萨特的一段话入手,扣住“沉重”和“美丽”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文中引述死者的遗言是抒情的高潮,对控诉法西斯罪行起到了反衬的作用,可反复朗读体会。思考德国,日本作家对这场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对我们的警示。1、  查找资料,了解“六一儿童节”的由来。2、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占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3、自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杀戮    悼念   屹立   肃穆   恍惚    荒

32、谬     憧憬   响彻云霄4、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怎样的心声(主题)?请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提示:珍爱和平,不要战争和屠杀。   5、本文以参加纪念活动为线索,按参加纪念活动的先后,记述了不同的活动见闻和感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给课文四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1.来到纪念地 2.看纪念演出 3.参加座谈会 4.参观纪念馆【合作攻关】1、“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孩子们的最后一声呼唤,孩子们本来有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33、而法西斯强盗为了灭种,竟把他们斩尽杀绝!课文为什么选用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么温情的标题?提示:孩子们应该是快乐、自由、天真无邪的,灭绝人性的纳粹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忍,使我们对法西斯的强盗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2、萨特的一段话中说记忆是“沉重”,这容易理解,为什么又说“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呢?答:大屠杀惨绝人寰,记忆是沉重的,但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美丽的记忆。3、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 提示:联系西德作者与日本人对历史的不同

34、态度来分析。【达标检测】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填2字)。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 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2、句式仿写。   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例句:不喜欢,可以。但是,不能污蔑。【总结提升】以“历史告诉我们”为话题,谈谈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略)【教学反思】: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活动开阔文化视野,增加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3培养资料信息搜集处理能力,锻炼围绕某一事件进行评说的口语表达能力。【自学导航】一、古今战争知多少 以下两项活动任选其一。通过讨论,可以使我们对战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1、了解一下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认识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2、 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领土,杀害我国同胞,是非正义的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消灭敌人,是民族自卫,是正义战争。请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探究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