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2012高三复习检测(一)-语文_第1页
青海西宁2012高三复习检测(一)-语文_第2页
青海西宁2012高三复习检测(一)-语文_第3页
青海西宁2012高三复习检测(一)-语文_第4页
青海西宁2012高三复习检测(一)-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西宁市高三年级复习检测(一)语文试卷整理录入:青峰弦月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熨帖(yù) 排场(chng) 家给人足(j) 人影幢幢(chuáng) B佣金(yòng) 蛰伏(zhé) 久假不归(jià) 踽踽独行(j) C毗连(bí) 攻讦(jié) 拾级而上(shè) 力能扛鼎(gng) D愀然(qio) 翘楚(qiáo) 瞠目结舌(chng) 锃光瓦亮(zhè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2、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后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

3、导致人才流失。 B中国足球水平低,丑闻不断,这不仅损害了中国足球的形象,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而且毒害了社会风气的改善。 C今年高招艺术类考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促使文化课成绩水涨船高,一些艺考生开始为自己文化课成绩的优劣感到担忧。 D十月金秋是九寨沟最迷人的季节,缤纷的落英在湖水上漂浮,悠远的晴空湛蓝而澄净,自然造化中最美丽的景致充盈眼底。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会过得快乐吗? 。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就像在沙漠中迷路的骆驼, , 。之所以说是生活目标而不是人生目标, ,而我们很多人短时间内实在弄不明白一辈子到底要干什么。 ,所以,为一年的生活定下

4、目标就可以叫做生活目标。 迷茫和绝望会充满了心田 快乐的第一要素是有生活目标 不再给快乐留下丝毫的空间 但是我们想清楚一年之内到底想干什么还是相对容易的事情 是因为人生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 A B C 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帛画唐卡 在藏区流行着一种画在布上的宗教画,这种卷轴画藏语称之为唐卡。对藏传佛教僧人来说,唐卡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佛殿里,众多唐卡夹杂在经幡、宝盖和彩带之间,从梁枋漫垂而下,对殿堂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 在我国,画在丝织品或布面上的画被称为“绢本”。佛教兴起后,帛画遂被大量注入佛教题材,如佛、菩萨、天王、力士像以及说法画、经变画等。藏

5、传佛教的帛画在唐宋时已有,到了明代,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据考证,现今最早的唐卡保存在西藏的萨迦南寺,约诞生于10世纪的五代时期,早期的唐卡几乎全是正方形,以后则是长方形的了。到了明清两代,藏区的唐卡数量明显增多。唐卡的长度通常在二至三尺之间。由于画幅的局限,不便反映宏大的场景,故而绘制佛、度母、本尊和护法神的供像就成为唐卡的侧重点,这类唐卡约占总数的80。按惯例,唐卡中间有一尊大佛像。或是表情温和地坐在莲花座上,或面目狰狞被烈火包围,四角有树木、花卉和云彩。不过,也有以连环画的形式把多幅画面连起来的叙述佛和高僧们的生平的唐卡,如最常见的佛本生记就是用100块唐卡连成的。 在藏区有许多绘制唐卡的僧

6、俗艺匠。而且,一些著名高僧也常是丹青好手。由于唐卡是膜拜的对象,艺匠们把唐卡创作视为一种公德,因此,每幅唐卡都是潜心之作,绝少粗制滥造。唐卡的构图繁复,在神佛之外还要画一些莲座、祥云、花蔓以及其他的装饰纹样,画师必须按照规定去做,不能随心所欲。 唐卡的制作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加工画布。先把白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布质,然后铺在木板上,用石块反复磨压,再涂刷一层掺有滑石粉的胶。经过处理的画布柔软平滑,不露布孔。第二步是勾画构图。画师先用炭笔落帛起稿,然后用颜料着色,再用纯金碾磨的汁勾线,完成画面。第三步是整理装裱。在画布周边镶以锦缎边饰,在画布上下贯穿木轴,在画布表面罩上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幔子。经

7、过活佛念经加持。有时在画布背面盖上活佛印章或朱砂手印。至此,一幅可以卷起带在身边的卷轴画制作完毕。绘制一幅精致的唐卡,一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唐卡除彩绘外,还有刺绣、提花等制作工艺。最珍贵的帛画为缂丝像,它是用金线织成的。这种手工生产的佛像帛画过去多为朝廷赏赐用,在这些缂丝佛像的背面,往往有达赖或班禅左手掌的印记,是异常罕见的工艺品。唐卡是寺院的庄严之物,每个殿堂和僧舍都挂着数量不等的唐卡,而一些匠心独具的作品被人们珍藏传世。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0年第11期,有删节) 5下列关于“唐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卡”一词来自于藏语,它是指一种流行于藏区的画在布上的以宗教为题材的卷轴画。

8、 B众多唐卡对佛殿起着十分重要的装饰作用,故它是藏传佛教僧人修行时必不可少的物品。 C现今保存的最早的唐卡,大约诞生于五代时期。早期的唐卡都是正方形,以后则改为了 长方形。 D唐卡的长度一般在二至三尺之间,其侧重点是绘制佛、度母等供像,并不追求反映宏大 的场景。 6下列关于唐卡制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白布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布质,然后用石块磨压,刷胶,使画布柔软平滑、不露布孔。 B画师用炭笔在画布上画出草稿,然后为草稿着上颜色,再用金汁勾线,完成勾画构图。 C画师需在画布周边镶以锦缎边饰,四周用木头固定,在表面罩上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幔 子。 D装裱好的画布经活佛念经加持,有时在背面盖上

9、活佛印章或朱砂手印,至此一副唐卡才 算完成。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部分唐卡都绘制神佛像,一部分唐卡则以连环画的形式将多幅画面连起来叙述佛和高僧们的生平。B唐卡是膜拜的对象,艺匠们把唐卡创作视为一种公德,画师必须按照规定去绘制,不允许自由发挥。C最珍贵的唐卡是金线织成的缂丝像,背面常常有达赖或班禅左手掌的印记,是极为难得的工艺品。D在藏区,“绢本”即唐卡,其构图十分复杂,在佛像之外还有莲座、祥云、花蔓以及其他的装饰纹样。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

10、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祐初,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以遗逸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刺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刺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三年,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

11、力日耗,契勘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 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娥曰:“张子文行且杀之。”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张子文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张子文以为娥固许之矣。且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枢密判官曰:“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赡思曰:“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

12、,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谥曰文孝。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九十)【注】遗逸:指遗才。契勘:查证。大辟:死刑。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倒刺沙柄国 柄:执掌 B俾供王赋 俾:使、让 C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 狱:案件 D夫果死,迹盗数日 迹:踪迹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出四组,全都表明赡思执法严厉的一组是 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 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 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 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 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赡思淡泊功名。延祐初

13、年,皇帝下令科第取士,有人“劝其就试”,他只是笑笑而已。赡思不攀附权贵,当时擅权的倒刺沙多次让人去请他,他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 B赡思自幼好学,九岁时已能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二十岁左右,师从名儒王思廉,博览群书,并付之实践;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名著乡里。 C赡思为政正直,为整顿吏制作了许多具体工作;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多起冤狱,“宋娥案”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D赡思体察民情。他曾到嘉兴深入调查,发现逃避官府徭役的达二千七百人之多,于是建议将他们遣返乡里,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3分)

14、 11把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5分) (2)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5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塞下曲(唐)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塞下曲(明)苏佑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痔篥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边塞诗,这两首诗在内容

15、和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1小题计分)(5分)(1)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 。(李白蜀道难)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 (杜甫登岳阳楼记)(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可以无悔矣,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方正之不容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听山冯源 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

16、。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

17、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

18、,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

19、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这是一支关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

20、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己有,便欢曰:“富哉,令日之乐乎!”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涛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

21、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原文有删节) 14文中写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6分) 15.文章第段中说:“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4分) 16文章第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6分) 17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6分)六、(15分) 18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

22、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沙头小镇精巧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风吹雨打,世事变迁,都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19把下面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参会者大约有350名,他们是全球安全、外交决策者及经济界人士。会上就欧洲-大西洋安全架构、美国战略重心转移、金融危机对防卫政策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了对话。会议为期3天。20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三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但不得改变话题。(6分) 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枕

23、着这个温柔的枕头,我们得以安心入眠。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说:“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荣誉、骄傲、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知道的避免这些想法的最好办法。你已经赤身裸体了,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让别人意见的嘈杂声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凭借自己心灵和直觉行事的勇气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勇气、目的、生命、因缘。” 史蒂夫·乔布斯2011年10月5号去世,享年

24、56岁。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悼词中说:“史蒂夫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勇于与众不同地思考问题,敢于相信他可以改变世界他通过使电脑个人化,将互联网装进我们的口袋里,他不但让人们可以享受到信息革命的成果,而且使这种革命变得直观和有趣。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看这个世界的方式。”对于勇气、目的、生命、因缘,你有什么所见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2年西宁市高三年级复习检测(一)语文 详解答案一、1. A (B 假ji, C 毗pí, D 锃zèng)2B (2006年高考全国1

25、卷)3. D (A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作主语,后面无谓语陈述,悬而不决,应将其放于“在”后。 B 赘余,应删除“的改善”。 C 不合逻辑,担忧的是“劣”,而不包括“优”。宜将“的优劣”改为“不佳”)4第一处横线,选项所提供的填入语句是或,只有前承“快乐”,后接“生活目标”,理应选。如此可排除选项A和D。第四处横线,注意到前句有“之所以”,属典型的因果倒装标识,理应选填有关联词“是因为”的句。第五处横线填入与前句亦可衔接,故可选定答案为C。二、5、A(B.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C.“都是正方形”的说法太绝对;D.“不追求反映宏大的场景”错误,据原文应是“不便反映宏大的场景”。)6、C

26、(“四周用木头固定”说法不对,应是“上下贯穿木轴”,这样才能做成卷轴画。)7、D(据原文,“绢本”应是画在丝织品或布面上的画的统称,故“绢本即唐卡”的说法不正确)三8.D 【解析】迹:追踪、追捕 。9.c10.C 【解析】“宋娥案”不是平反冤狱,是处理刑狱定罪得当的案例。四11.(1)(5分)赡思揭发他的罪行并要追究责任,那人就离开职守连夜逃走,刚巧皇帝有令,可以不追究此人,但赡思还是杖责了那人的亲信。(译出大意给2分,“按”“会”“私人”,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这说明宋娥与张是同谋,宋娥估计不能隐瞒到底,所以才揭发出来了,这怎么可以赦免释放呢?(译出大意给2分,“是”“隐”“发”

27、,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赡思字得之,他的祖先是大食国人。赡思九岁时,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到二十岁左右时,他的学业得到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的指导,由此得以阅读大量图书,并付之实践,这些全是扎实有用的学问,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为大家所推崇器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通过考试录用人才,有人便劝赡思去应试,而赡思只是笑笑而已。泰定三年,皇帝因征问遗才将他诏至上都,在龙虎台见了皇帝,皇上对他礼遇极厚。当时倒剌沙主持国务,许多西域人都依附于他,而独有赡思不去巴结他,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赡思,赡思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至元二年,赡思被任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赡思的亲戚中,有人在陕西行省任职,恣意妄为

28、,赡思揭发他的罪行并要追究责任,那人就离开职守连夜逃走,刚巧皇帝有令,可以不追究此人,但赡思还是杖责了那人的亲信。到赡思巡察云南时,凡发现违法的省臣官吏,即令那人解职离去,这种作法,使周边藩属大为震惊。至元三年,赡思在浙西肃政廉访司任职,就追究处理了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吏的贪污罪,使浙西地区郡县官吏不敢再有贪赃枉法的人。浙西地区的寺庙私藏奸猾之人,所谓道人、道民、行童等,都是些违犯道德人伦的人,他们逃避徭役,使国家民力日损,查证嘉兴地区,即有二千七百多人。因此,赡思就建议将他们遣归回家,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认为他的话很对,便著文为令。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

29、,所至各地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纠正死罪案多起,但却从不故意轻判人罪,来收买别人对自己的感谢。他曾与五府官员在咸宁县办案,有一名叫宋娥的妇女,与邻居私通,那位邻居告诉宋娥说:“我要杀了你丈夫。”宋娥说:“张子文将要杀我丈夫。”第二天,宋娥的丈夫果然死了。官府追凶多日,宋娥才将张子文要杀他丈夫的事情告诉了她婆婆。五府官员认为这不是共同杀的,而且已经过大赦宽恕,应释放宋娥。赡思说:“张子文是以为宋娥一定同意他这么干的。而且,宋娥的丈夫已死了近十天,宋娥才说出这件事,这说明宋娥与张是同谋,宋娥估计不能隐瞒到底,所以才揭发出来了,这怎么可以赦免释放呢?”枢密判官说:“为活人平反,是积阴德。你不要按

30、常理执法。”赡思说:“这是故意使人逃脱罪责,不是平反。而且,您要给活人积阴德,那对死人将如何交待?”便独自上书刑部,最终为宋娥定了罪。赡思处理刑狱定罪大多类似处理宋娥这样的事。至正十一年,赡思在家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谥为文孝。原文塞下曲 (唐)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注释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 帝乡:指西汉国都长安 。 乌孙: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也是国名。 天涯静处:甘肃玉门关一带,泛指往年征战之地。 兵气:同样是指战像。 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 不称王:放弃王号,即内服于唐朝。译文乌孙使臣携

31、带玉、帛之类珍贵物品朝见了汉朝天子,礼毕后在归途中还不时地遥望汉朝京城, 乌孙国朝汉后愿意取消自己的王号,对汉称臣。 从此,边远地方的百姓也能宁静地生活,再也没有出兵打仗, 战火的硝烟迅速消逝,变幻成日月的光辉给百姓带来光明和温暖。鉴赏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32、。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

33、。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

34、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12. 答案:(1)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寒夜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4分。其中内容与情感各1分。两点4分。(2)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相结合,再现

35、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 。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4分。特点1分,简析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 13.略五14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雨中听山,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15不矛盾。山没

36、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16是作者听山的进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听到历史的鼓声,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为引出时代潮音作铺垫。17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明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六18而 虽然但是无论无论(5分) 19(4分)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大约350名全球安全、外交决策者及经济界人士就欧洲大西洋安全架构、美国战略重心转移、金融危机对防卫政策的影响等话题展开对话。)20. (6分)仿写句子示例:清白的良心是一枚珍贵的宝玉。佩着这枚珍贵的宝玉,我们能够德行高贵。清白的良心是一束雅致的花儿。伴着这束雅致的花儿,我们得以性情高雅。 清白的良心是一股清新的春风。吹着这股清新的春风,我们可以欣然前行。(未改变话题,仿写的三个句子运用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符合事理逻辑,语句通顺给6分;改变话题,即使仿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只能给2分;未改变话题,只仿写出一个句子,给2分)七21.“记住你即将死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