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资格证一一专业知识试卷满分:150题型题量每题分值总分单选15345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210/1040作文评价28/12教学设计320/20/25651 .诗歌教学2 .文言文教学一一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一、主要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确立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内容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教学设计规范表述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对象目标要适度教案的基本结构:课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三、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 .细读课文,深入领悟4 .拓展延伸

2、5 .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理解、掌握、积累等词语,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诗歌意象,学习诗歌中 的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中的写作手法(修辞、 情景交融),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情感、培养之情;激起对古典(现代)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 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文言文教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景方法(

3、写人叙事或论证方法)。提高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主要内容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导入产体感知一疏通生字词把握文章大意岬入研读-细读课文 突破重难点方式。(25分)2.不同文体新课教学设计整体答题框架二、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1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这一要求的指 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 目标。2 .教材文本XXXX所在单元的单元主题是 ,主要选择了 类的文章。文章主要描写了()(概括文章大意

4、),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 知识,培养 情感,基于此,我确立了 “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3 .学生情况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x年级的学生已经学 习过 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他们对的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了 的教学目标(过程 与方法目标。)例题:教学设计柳宗元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珊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差披拂。潭中鱼可

5、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角度,写出你对小石潭 记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2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3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断,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

6、学第一题:知识与能力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 对文言文作品的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第二题:1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 注释和工具苏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味”。在这一要求的指导之下,我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 的教学目标

7、。2 .教材文本小石潭记所在单元主要选择了写景游记类的古代散文。本文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 “小石潭”的景色(概括文章大意),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文言知识,掌握写景手法,提高对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提升审美情趣,基于此,我 确立了 “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目标。3 .学生情况本课要面对的学生群体是 X年级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八年级的学生已经 学习过一些简易文言文知识,认知和鉴赏能力相较于前一学段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他们 对 文言作品的深入分析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基于此,我确立 了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

8、容,总结文章景物特点,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导入设计拓产延伸少斗作业巩固知识总结课堂拓展发散布置作业1 .激趣导入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学生大声朗读/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可以得出:(呈现上问题答案)。3 .细读课文,深入领悟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得出:问题二:学生通过分析课文XXX段落,可以得出:问题三: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得出: 通过以上层层深入的问题设置,帮助学生

9、深入理解文本内涵。4 .拓展延伸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巩固练习/拓展视野活动)。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评价总结。5 .小结作业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回顾、总结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课下任务:(搜集.)课堂导入的设计(一)导入的作用: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铺设桥梁,衔接新旧知识。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二)导入的方法:情境导入(多媒体居多:利用图片、视频引入)生活实例导入 故事导入 以旧引新导入(文言文)表述示例:开课之初,利用课件/多媒体给学生展示 的视频/图片/音乐,引导学生仔细 观看/聆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播放结束之后,请学生畅谈感受

10、。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开课之初,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有没有经历过”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见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课题,顺势板书课题。:开课之初,给学生讲授 xxxB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询问学生听完故事后的感想,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一点评,适时总结,借此引出 课题,顺势板书课题。诗歌教学/教学流程:整体感知主要内容提问方式朗读、意象、情感1 .诗歌主要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诗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景物?3 .读完诗歌,你能初

11、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可 顺势补充诗人资料及创作背景)深入研讨品析词句 表达技巧 体会情感1 .诗歌采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具体是如何运用的?2 .诗歌的X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氛 围?3 .诗歌的X联中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 用?4 .诗歌的X联中用的最好的是哪个字?好在哪?拓展延伸诵读比较鉴赏 知识链接1 .举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2 .给学生补充诗作XX,引导学生对比两首作品在 表达效果上的异同。3 .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和XX有美的诗句,并畅谈感想。写景状物类/教学流程主要内容提问方式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景物特点1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主要描皆了哪些景物

12、?2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为我们描写某f物的?(XX景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描皆了什么?深入研读解读文本 品析语百 体会感情1 .文章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 .作者描写的XX景物肩何特点?3 .在这一段/这句话中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 .某个字/某个词用的好吗?好在哪里?5 .通过对XX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拓展延伸读写1 .补充视频/音频资料,深入理解课文情感。2 .仿照文中描写景物的手法,写一小段景。3 .组织朗读比赛。拓展延伸说写1 .你如何看待作者论述的现象?2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3 .请同学运用论证方法写一个小段。

13、案例分析题题型分值1.教学案例分析1.刀'析教师仃为1102.分析教师仃为2102.作文评价1.找病句/错别字82.分析作文优缺点12一、教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主观题一一真题类型一、作用/目的/意图类1 .教师所用教学资源的作用 一2 .教师所提问题的目的上 老师为什么这么做3 .引用别人的评价的意图J议论抒情类/教学流程主要内容提问方式整体感知划分层次 提炼论点1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2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3 .作者在文中谈了哪几个问题?深入研读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辨别论据1 .请同学里出本节课的提纲,看作者在论证时使用 了怎样的论证结构?(引论、本论【并列、递

14、进、 对比】、结论)2 .作者在论证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使用 了哪些论据?3 .本文的论证语言有何特点?某句话 /某个词/某 个字在此处有何作用,好在哪里?二、复述/评价做法类4 .概括/梳理教学任务I老师是怎么做的呢5 .评析该老师是如何的?6 .从的角度,评价该老师的教学行为I 片老师做的好不好7 .评价教学过程/环节设计8 .对比、评价两位教师的优缺点,提意见一J题型一: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的目的/作用是什么?(1)总说:采用视频/图片/音频教学,直观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 学手法新颖,能弥补语言描述的不足,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刺激和引导学生思维。(2)分说:(

15、微观作用)结合案例,找出具体内容,阐述这个情境创设: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能否使学生获得某方面能力的提升(观察、想象、语言表达、思考)/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说明文:语言严谨性)题型二:教师在某环节中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或首先,然后,接下来,最后)一、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程内容,介绍文章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二、解决阅读障碍,疏通字词三、整体感知,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深入研读,品味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重点分析拟人手法的运用 五、作业布置,课下练笔,介绍喜欢的动物。(1)总说: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中常见的互动方法,体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

16、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课堂提问,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思维活动,是学生保持注意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检验教学效果。)(二)分说:此处教师提问;(问题具体内容),让学生回归文本、钻研文本, 理解 的作用。具体分析提问的作用。题型五:”评析该老师是如何(凸现学生主体地位、组织课堂活动、组织阅读活动)”或“请 从(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学活动)角度评价该教师教学行为”类。(1)总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

17、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分说:分条列举教师行为+好处,重点关注教师以下行为:教师如何提问;提问后 如何引导;学生回答后如何点评;点评完如何总结题型三:引用某人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教师是如何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1)总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感受与鉴赏”目标指出: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分说:教师在 引用名家名言作为总结,不仅实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总目标,也有利于实现本课 目标。激发了对 的兴趣,拓展了 ,开阔了 ,促进 了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

18、“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 引导者。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疑,合理引导,启发学生思考。(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耐心引导,客观评价。题型四:概括/梳理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该老师是如何的?)二、作文评价(梳理教学过程,概括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确定文体:记叙文:写人(品质/性格);叙事(事情的道理);写景;状物I议论文写人、记事、抒情类点评角度答题模板(150字)评价学生习作要素、主题优点: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主题集中;缺点: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内容(材料),点:/1.贴近真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文章中

19、2.【叙事】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文中祥写了略写 了表达出叙事跌宕起伏,不落俗套,引人入胜。<3.【写人】叙述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文中描写了 XXX的语言、动作、心理4.【景物】按照空间顺序,引人入胜,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 句贴切得体,情景交融。I缺点:(1.内容前后联系不紧密,与文章主题联系不够密切,2.【叙事】详略失当,主次不够分明。文中3. I【写人】人物描写匮乏,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三、结构优点:j 1.标题设置悬念*2.开头和结尾前后呼应13.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文中:缺点:结构混乱,脉络不清。四、语言 /优点:,1 ,语句通顺,言辞优美,语言

20、表达能力强;语言活泼,风趣幽默。语言平实质朴,刻画细致能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缺点:语言过于平淡,语句多处不通顺;遣词造句不恰当。修辞手法运用较少五、情感 优点:感情真挚、细腻、发自肺腑缺点:感情过于平淡,情感缺乏深度(1)本文通过叙述,突出了 “”这一主题。(概括作文内容)(2)这篇作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接指出缺点)(3)建议。如: 。(给出改进建议)议论文:拿来主义劝学(1)理顺思路,严谨结构。“提出问题”。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讲与论点相关的小故事生动引出论点;借名人名言有 说服力的引出论点;由日常生活现象引论点;由与论点相关的优美语句引出论点。“分析问题”。对论点进行论证

21、,重中之重。按照一定的层次展开论述。一般来讲有并列 式、递进式、对照式三种。“解决问题”。对论点的重申或针对现实的号召。(2)理性议论,彰显深度。摆出事实论据后,对论据有中肯的分析。围绕论点进行理性议论。(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 证)做严密性的补充论述,彰显思想上的深度。议论文点评角度'优点:(1.中心论点明确2. 论证结构合理、清晰、完整。3. 论据充分,与论点统一;论证方法多样化;14. 论证语言清晰流畅,表达严谨,逻辑性强,用词准确 I缺点:(1.中心论点不明确。2 .论证结构混乱(不完整)3 .论据脱离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单一,无法论证中心论点1

22、4.论证语言不够流畅,表达漏洞较多,逻辑性差,用词不当 答题模式:(总说)鲜明的论点,确凿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是议论文的三个基本要素。本文论据和论证方法都很单一,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现代汉语 (第一节:语音第二节:汉字第三节:词汇第四节:句子第五节:标点符号!第六节:修辞第一节:语音考点一: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考点二:音变上声(三声)变调a 两个上声相连三声十三声二声十三声、b 三个上声相连 J 三声 +三声 +三声 二声 +二声 +二声 I三声 +三声 +三声 三声 +二声

23、+三声“一”的变调f在四声前,变为二声 (例:一半) *,在非四声前,变为四声(例:一般,一连,一举)“不”的变调 在四声前,变为二声(例:不变)轻声 轻声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如:对头(仇敌,名词)对头(正确,形容词)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头(脑袋)一一头儿(领头的)区别词性:盖(动词)一一盖儿(名词)表示细小、轻松或表示亲切、喜爱的感情。小猫儿、小孩儿第二节:汉字考点一:汉字形成的演变汉字七体一一甲金篆隶草楷行1、甲骨文(写在动物兽骨、龟甲上):殷商时代一一象形文2、金文(最早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一一西周一一象形文小篆一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的文字4、隶书(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化狐为

24、直)汉隶一一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隶一一以秦隶为基础演变,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5、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6、楷书 “楷”一一笔画平直、规矩整齐,可为楷模通用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7、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笔画连绵,各自独立。兰亭集序第三节:词汇:成语儿洋兴叹一一庄子三株待兔、买楼还珠一一韩非洛阳纸贵一一左思儿璧归赵一蔺相如、廉颇老鸡起舞-祖逖 紫面楚歌项羽炙手可热一一杜甫老骥伏杨-曹操学而/、厌一一孔子舍生取义孟子东床坦腹一一王羲之紫气东来一一老子紫编三绝一一孔子第四节:句子考点一:

25、句子的成分主 谓宾主干定状补修饰成分我 狠狠地 打 死 可爱的 你。(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 后作补语) 窗外的 树叶 几乎 黄透了。口诀:主干就是主谓宾 定语修饰代和名状语总在形动前补语却在形动后考点二:病句辨析3、篆书(体正势圆,左不见撇,右不见捺)大篆一一春秋战国时代秦国1.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 搭配不当 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主语残缺:【标志:遇到介词等放在句子开头,居中使用“使”、“令”等词】例经过,使 宾语残缺:这个节目表达了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相当汇报成果。成分赘余:班会上,班长首先第一个站起来发言。2、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我县的粮食总生

26、产量,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动宾搭配不当:出租车无论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主宾搭配不当:今年麦子的收成是近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3、语序不当定语顺序排列不当:规律一一属 数动 形名 (我的一件 刚买的 新的 羊毛 大 衣。)状语语序排列不当:规律一一因时地 情人(小明的父亲为了弄清小明和人打架的 原因,昨天 在派出所 心情沉重地 和张所长 谈了一次话。)虚词位置不当:ja. “把”字句表否定式“把”的位置不当。否定词 +把b. 1 关联词的位置不当:前后分句的主语一致,前一个分句的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致,前一个分句的关联词放在主语前。4、句式杂糅常见句式杂糅

27、标志:本着为原则 对于问题上 原因是造成的 是因为的原因是由于的结果5、表意不明指代不明 词的多义导致表意不明 停顿不同导致表意不明 修饰语两可导致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否定失当【标志:不要、不会、禁止、忌、以防、劝阻、阻止、避免、忘记、反问句】第五节:标点符号考点一:问号使用注意事项有疑问词但事实陈述语气,不用问号选择问句在最后加问号主谓倒装的倒装疑问句在最后加问号。例:怎么了,你?考点二:顿号使用注意事项1 .表示概数的两个连用数字之间不加顿号2 .旬末有“啊” “啦” “呀”等不加顿号3 .表并列关系的连词不加顿号4 .并列双引号、书名号之间不加顿号考点三:冒号使用注意事项1、“

28、某某说”在引文中间,不应用冒号2、仅做句子某成分的引用部分,前不用冒号3、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4、同一句中不能出现两个冒号5、冒号后不用再加提示性词语考点四:引号使用注意事项1、整句引用时,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内2、局部引用时,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外。3、报纸、杂志、电视等栏目名,法律法规文件名,电影、电视片名等各种作品不用引号4、转述他人的话不用引号考点五:破折号使用注意事项1 .破折号不能与“是” “有”等提示的词同时使用2 .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时,不与括号连用考点六:省略号使用注意事项表省略是不能与“等” “等等”“什么的”同时使用。第六节:修辞 考点一:比喻:道

29、是无晴却有晴0)考点八:反语:运用跟本以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古代汉语第一节:通假字第二节:古今异义第三节:词类活用第四节:常考虚词第五节:文言特殊句式与修辞条件:甲乙本质不同,且有相似点种类:明喻、暗喻、借喻(只出现喻体)、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A像B,彳象C,又 像D)考点二:比拟特点: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比拟的种类:拟人事物人格化拟物把人当作物、把甲物当作乙物,把抽象概念当作实物来写例:红领巾在做广播体操。借代无法还原成明喻考点四: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对偶的种类:正对: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反对: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

30、书迟。比对(逻辑、假设)一一“流水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考点五:通感(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考点六: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烟笼寒水月笼沙秦时明月汉时关考点七: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双关的种类:语义双关一一词的同义 (路)/谐音双关一一词的同音(东边日出西边雨,专题一:古代文学第一节:先秦文学考点一:诗经: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公305篇。风雅颂、赋(直言其

31、事)比(比喻)兴(起兴,先言他物,引起所讲之物)一一六艺关雎兼葭考点二:屈原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楚辞第二部诗歌总集。考点三:史传散文:1 .尚书一一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书2 .春秋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4 .国语战国策一一国别体史书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四:诸子散文1 .儒家 孔子“仁”;孟子“性善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荀子“性恶论”劝学2 .道家 老子“无为”道德经;庄子“天人合一”庄子;3 .墨家墨子“兼爱” “非攻”公输4 .法家韩非子“君主集权”扁鹊见蔡桓公考点五:神话山海经第二节:秦汉文学考点一:贾谊过秦论考点二:汉乐府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考点三:古诗十九首考点四:汉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周、张衡考点五:司马迁和史记一一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合称“史学双壁”考点六:班周与汉书一一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考点一:建安文学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