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3.4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卷)(测试时间:60min 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36分)1. (2020 建水县二模)下列对美景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岛上冰雪变成涓洞水流B.盛夏,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C.深秋,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松D.隆冬,江水变成剔透的冰2. (2020 牡丹江)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3. (2020 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泳装降温款冻的衣加瞳干干冰:笠小冰花的形成
2、A. B. C. D.4. 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D.先溶化,后凝固5. (2020 秦淮区二模)“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雪的形成
3、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6. 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 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 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7 . (2020宜昌)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 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的
4、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8 .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8.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8 .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盖子,看到有“白气”是升华造成的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9 . (2020荆州)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
5、.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落到地上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10 .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BCD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11.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6、要放热C.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 “干冰”升华,要吸热12. (2020 丹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C.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D.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二、非选择题(共 34分)13. (5分)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果迅速降到0c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
7、花,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 收”或“放 出”)热量,冰花在 (“室内”或“室外”广侧玻璃上。14. (3分)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雹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霜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5. (4分)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下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 ,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 70min ,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 m/so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
8、云层中,干冰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滴或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16. (6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c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C-10C,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霜”形成的条件 是和.(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C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
9、霜)你认为该实验(填“能不能”漪证上述猜想,理由是:.17. (5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一种制冷剂,小明使用干冰做了下面几个实验甲 乙丙(1)把干冰放入试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 ,气球会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试管中干冰 (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 出”)热,使试管温度降低, 在试管外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形成霜 .(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丙) ,杯中的水立即“沸腾” 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确的是 。A.水中的气泡,它的形成与水沸腾实验中气泡形成原因
10、相同B.气泡内主要是气态的二氧化碳C. “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D.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18. (6分)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 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C)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0-117-30113.6108315351064沸点10078.5150184.25236027502500(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 C,碘的沸点是184.25 C,酒精灯的火
11、焰温度约 400 C,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19. (5分)某实验小组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甲乙丙(1)安装实验器材,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 C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
12、质量之比是 ;(4)小王将碘锤放入热水中,如图丙所示,观察到碘锤中国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在此实验中,固态碘没有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原因是 (已知碘的熔点是113.5 C,碘的沸点是184.4 C)。八年级课堂同步单元测试卷:3.4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卷)答案(测试时间:60min 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36分)1. (2020 建水县二模)下列对美景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岛上冰雪变成涓洞水流B.盛夏,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C.深秋,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松D.隆冬,江水变成剔透的冰答案:C2. (2020 牡丹江)
1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答案:D3. (2020 南京)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就芸降温独存的衣加晾干©干次受小冰花的形成A. B.C.D.答案:C4. 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C.先汽化,后液化D.先溶化,后凝固答案:A5. (20
14、20 秦淮区二模)“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其吸放热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一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一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 答案:A6.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 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 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 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 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15、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答案:A7 . (2020宜昌)如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 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C。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卜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形成白霜时吸收了热量C.冰中加盐提高了冰的熔点D.如果不加盐,则罐底出现小水珠而不是白霜答案:D8 .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
16、手是凝固造成的8 .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C.打开冷饮盖子,看到有“白气”是升华造成的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答案:A9 . (2020荆州)歌曲(云在飞)唱道:“水是流淌的云,云是飞翔的水“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美丽的轮回。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有可能形成冰落到地上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固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形成雪花飘落大地答案:D10
17、 .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BCD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答案:B11.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放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放热C.寒冷的冬天室外的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 “干冰”升华,要吸热答案:D12. (2020 丹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冰箱拿出的雪糕包装袋上的“白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
18、用冰熔化时吸热C.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D.可以利用干冰人工增雨,主要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放热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 34分)13. (5分)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 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果迅速降到0c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 而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中 收”或“放 出”)热量,冰花在 (“室内”或“室外”广侧玻璃上。答案:蒸发 液化 凝华 放出 室内14. (3分)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雹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霜的形成是
19、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凝华 放出15. (4分)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下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km ,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 70min ,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 m/s。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答案:5 升华 液化 凝华16. (6分)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
20、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c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 .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 -20C-10C,也不会出现霜,但此 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霜”形成的条件 是和.(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C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填“能不能”漪证上述猜想,理由是:.答案:(1)水蒸气 凝华(2)空气湿润 气温在0c以下(3)不能因为没有进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对比实验,所以不
21、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17. (5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一种制冷剂,小明使用干冰做了下面几个实验甲 乙丙(1)把干冰放入试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气球会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试管中干冰 (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 出”)热,使试管温度降低, 在试管外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形成霜 .(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丙) ,杯中的水立即“沸腾” 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确的是 。A.水中的气泡,它的形成与水沸腾实验中气泡形成原因相同B.气泡内主要是气态的二氧化碳C. “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D.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答案:(1)升华 吸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2) BD18. (6分)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C)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0-117-30113.6108315351064沸点1007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资阳市2025年初三第二轮复习测试卷化学试题(四)含解析
-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化工设计软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沂水四十里中学2025年初三5月学业能力调研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山西省永济市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9周周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键盘技巧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书法篆刻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酒泉市安西县2025年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SAP企业培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开大学《高等数学A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昌工学院《知识产权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一模)桂林市、来宾市2025届高考第一次跨市联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2030“一带一路”之菲律宾矿业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饰品干货知识培训课件
-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 大兵小品《教子》台词(原台词及改编台词)
- 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
- 《老先生的礼数》阅读练习及答案
- 高分子化学第六章_离子聚合
- 连接器成本分析-B版
- 基坑支护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 PANTONE潘通色卡C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