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说课稿苏教版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说课稿苏教版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4古诗两首说课稿苏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24. 古诗两首说课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说教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及单元训练要求,拟定本学时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地意思。 3、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特景象,体会诗人地情感和诗句地语言之美。教学重、难点为: 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地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三、说教法学法。 本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围绕学习重、难点

2、,我将采取质疑、品读、赏析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四、说教学流程: 本堂课共设为五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为激趣质疑,提炼诗眼。通过读诗题,解诗题,而产生质疑:“醉”在这里仅仅是喝醉酒的意思吗?激发起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从而顺利进入初读课文的环节。 初读古诗这一环节主要解决的任务是“苏轼看到了哪些景物让他如此沉醉呢?”带领学生逐词逐句的推敲,并边推敲边朗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词句中,为了深化主题,还可以设计一个环节:什么样的云?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将诗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再读古诗,回归整体。用一个质疑、猜想引领、贯穿教学:大家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你是

3、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点带面,提纲挈领,让学生从文字的表面进入到文章的内心,领悟苏轼语言的精妙。 重读古诗,紧扣“醉”字,设问:假如苏轼是一名画家,他该会用怎样的色彩来描绘这场西湖的夏雨呢?把诗歌的场景转化为真实的画面,在学生头脑中真实再现,相信这首诗歌会在学生头脑中深深植根。 最后一个环节为总结拓展。以苏轼的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总结全文,再次齐声背诵全诗,完成教学目标,拓展为阅读,搜集望湖楼醉书另四首和西湖有关的诗,让学生积累语言。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紧扣“雨”和“醉”二字,突出体现雨之大、之急、之美,点诗眼“醉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

4、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众所周知,古诗词是中华文学史上的奇葩,它们都有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所以我们读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表层上,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根据这一理解,我为这首诗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说诗读诗解诗读中品,品中

5、读活学活用信手拈来。上课伊始,教师先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有一望无际的荷塘,荷塘上层层叠叠的,有圆圆的叶子,有袅娜的荷花。欣赏过后,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接下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教师导语:同学们,你们都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描述了这幅画,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的。这时教师出示古诗全文。接着说:让我们来读一读吧!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充分地诵读,不仅可激发学生的想象,还可为学生领会诗意、诗境打下基础。有了上面充分的诵读,再加上诗意比较简单,理解意思不是难事,我重点抓住“晓”“毕竟”“四时”“映

6、日”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诗意。完成教学的第三个流程:解诗。从而进入第四个流程:读中品,品中读。教师导语:画面多么明丽,多么欢快,这么热烈奔放的画面作者却只用了14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能读出来吗?教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你读出了什么?(如学生会说:我读出了荷叶的绿,教师相机引导,请你读得再绿一些,再绿一些,在朗读中突出了“无穷碧”。同样,在朗读中,还可以品味“接天”“映日”“别样红”。)(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诗意、诗味、诗情存在于诗的言语中,但如果我们只是反复

7、地抠着某字某句,诗意、诗味、诗情也就索然无味了。而在学生的品读结合中诗歌的语言已经带着她的灵魂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了。品读完写景的两句,教师以一二句、三四句颠倒的形式出示诗歌,让学生再读,对比两种形式的不同。再引导学生读诗题,与诗的内容对照,比较与以往送别诗的不同。帮助学生体会出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由议论到写景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诗的题目与内容的错位,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相反,却让我们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西湖六月的美,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学生充分地品读过诗歌后,教师谈话导入第五个流程:活学活用。教师出示:暑假里的一天早上,我和好朋友一起到公园晨练,一进公园就看见一大池的荷花对着朝阳开的正艳,这真是_啊!(我们现在学古诗,一是为了了解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这样创设情境,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最后,到了信手拈来阶段。教师导语:同学们,读过这首诗,你能想到其他的诗吗?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杨万里的其他的诗、读描写夏天的诗、读写西湖的诗、读写荷花的诗等等。在课前或者课后布置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