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3)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3)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3)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3)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试卷注意事项:1. 本卷满分 100 分,时间 120 分钟;2. 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卡上,请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调研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3.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第一部分(21 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7 分)年度热门词语的评选向来是岁末年初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些上榜热词令人眼花( liáo)乱,来源及成因多种多样,但都极具感染力,易于传播使用,呼应并记录着时代变迁。流行语 甲 (A聚集 B聚焦)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关心的话题,除了概念意义外,往往有着轻松活泼

2、、幽默诙谐、自嘲解嘲的情感色彩。有专家指出,年轻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别出( xTn)裁,挥洒才情,语言的创造性空前爆发;大众传媒又助推了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于是,游戏性、娱乐性就成了今年流行语鲜明的语词色彩。年轻的网民们以“娱乐”来放松神经,也以流行语来寻找身份的认同与精神上的 乙 (A慰藉 B安抚)。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认为,网络语言也要讲究规范,上榜热词条目应有利于健康的语文生态建设。(选自文汇报2019 年 12 月 9 日,有删改)(1) 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眼花( liáo) 乱别出(xTn) 裁(2) 根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甲、乙两处。(2 分

3、)9甲处的词语是A B , 乙处的词语是A B 。(3) 专家认为,网络语言也要讲究规范,上榜热词条目应有利于健康的语文生态建设。也有人认为,高频词关注热门话题,从社会文化的镜像中窥见鲜活的网民生活,不必 苛求用语规范。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从上图中选择一个热词,加以阐述。(3 分)2.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8 分)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万里送行舟。(李白 ) ?松柏本有性。( 赠从弟(其二)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暑假,全班同学到赤壁古战场游学。小苏同学诗兴大发,脱口而出:“遥想

4、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小州同学用杜牧赤壁里的诗句反驳道:“ , 。”他认为周瑜的成功带有很大的巧合。3. 名著阅读。(6 分)(1)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序言中说:“这些革命青年使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请你以书中的一位“革命青年”为例,阐述斯诺这样说的理由。(2 分)(2) 别林斯基说过:“有真实的地方也就有诗。”请参照示例,结合昆虫记中所写的其它昆虫的故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示例:蝉一文写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换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它的生活。哪怕长时间在黑暗中艰苦劳作,当它在阳光下歌唱时,就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 活。第二部分

5、(39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4-5 题。(6 分)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4. 饮酒“此中有真意”一句中的“此中”具体指代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3 分)5. 有人说,可以从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中读出陶渊明饮酒( 其五)里的“悠然”来,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3 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 68 题。(9 分)(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

6、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义师平建康,闻议禅代,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高祖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日:“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姚思廉陶弘景传)【注释】公元 502 年:齐室疏宗萧衍以“废昏立明”的名义在雍州起兵,攻入京城建康,迫使傀儡皇帝齐和帝萧宝融禅位给自己,

7、改国号为梁。禅代:指帝位的禅让 和接替。图谶( chèn):本义指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也指古代关于宣扬迷信的预言、预兆的书籍。曳尾之龟:语出庄子·秋水,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6. 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结合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空格处。(4 分)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8. 梁武帝屡次邀请陶弘景出山,陶弘景为什么只画了两头牛给他?(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9 -11 题。(7 分)【材料一】天平山是一座名山。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独步的人文景观,二者水乳交融,造就了名闻遐迩的天平胜景。天平胜景,

8、一胜在奇石。著名的奇石景观有一线天、飞来石、卓笔峰、照湖镜、鹦鹉石、印石等。天平胜景,二胜在清泉。其中尤以白云泉著称。此外,由山泉汇聚而成的十景塘、桃花涧水面,亦成为天平的名山胜水,耐人玩味。天平胜景,三胜在红枫。这儿数百年来,已成为我国著名的赏枫胜地。天平胜景,四胜在圣迹。这里,留下了白居易、范仲淹、高启、沈周、唐寅、文徵明、康熙、清高宗(乾隆)等历史名人的遗迹。【材料二】天平山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全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由范仲淹十七世孙范允临( 1558-1641) 400 年前自福建引种的三百八十余株枫香树,至今大多老而弥健,成为天平山的一大景观。天平红枫由于历史

9、悠久、植株高大、 色彩绚烂,有“天平红枫甲天下”的盛誉。每当秋天,红灿灿的一片,尤胜二月之花。 每年十一月中下旬是观枫的最佳季节,四方游人都慕名前来争睹“万丈红霞”的旖旎景观。【材料三】历代慕名前来欣赏天平红枫、瞻仰范公遗迹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生于崇祯二年的文学家朱彝尊(1629-1709)晚年来到天平山时,留下了“今睹天书银膀在,年年秋色照丹枫”的名句。生活在乾隆至道光年间的苏州状元石韫玉(1756-1837)对天平红枫的热爱丝毫不逊前贤,赏枫归来每每吟诗作赋,将“凉秋九月霜华零,丹黄杂糅若绣屏”的景色描摹得淋漓尽致。他还将红枫与范仲淹的先贤懿德联系起来,呼吁世人像尊敬范文正公一样爱护这些古

10、枫树。受官宦、名士们的影响,天平赏枫活动迅速风靡起来,并逐渐成为一项吴地民俗。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曾到访此山,在他登临天平后的百年间,接踵而至的赏枫人中有徐悲鸿、李可染、林风眠、林散之、梅兰芳等赫赫有名的艺术大师。【材料四】随着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兴起,天平红枫名声的传播已不完全仰赖名流才子们的诗文书画。以提倡旅游为宗旨的旅行杂志1935 年第十号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天平古枫林照片,并有关于天平红枫的介绍:“(天平)山多枫树,秋深时枫叶冒霜尽成红霞,又为苏地著名佳景。”民国时期,类似有关天平红枫的介绍屡屡见诸报章、杂志, 让天平红枫迅速蹿红。当时负责管理天平山的范氏家族也主动顺应潮流,推动天平山旅游

11、开发。1933 年9 月 10 日,灵天路的前身景范路正式通车,极大方便了前往天平赏枫的游人。为这条路的建设奔走出力的人中就有范氏后裔,该道路最后被定名为“景范路”,正是取景仰范仲淹之意。1954 年初,苏州园林管理处正式接管天平山,并陆续修缮“先忧后乐”牌坊、“范参议公祠”(范仲淹纪念馆)“乐天楼”“高义园”“咒钵庵”等建筑。如今每到深秋,游人来到天平山,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枫红、松青、水碧的绝妙景观,比之古人所见可谓远胜矣。【材料五】9. 天平山的枫叶红了,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报社收集了上述材料, 准备做一期微信推送。编辑部经过讨论,决定以天平山的枫叶,是怎么红起来的? 作为标

12、题。你是否赞同他们的意见?说说你的理由。(3 分)10. 观赏红枫季节,由于游客众多,地方交通部门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并发布了交通 示意图(材料五)。家住吴江区的小范带着爷爷自驾来天平山游玩,请你给他推荐 一条进入天平山景区的最佳自驾线路,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2 分)11. 小范的爷爷祖籍陕西,小范告诉爷爷范仲淹的祖籍就是陕西邠州(今彬县),爷爷十分兴奋,一心想要去瞻仰范公遗迹。但天平山景区范围很大,游览时间又有限, 假如你是景区志愿者,你会向他们提供怎样的参观建议?(2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 16 题。(17 分)“候选人纪念” 刘醒龙我与闻一多先生共饮一条巴河,我家在巴河右岸,

13、闻一多先生家在巴河左岸。前 60 年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直到近日,才因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 120 周年,到访闻一多纪念馆。到闻一多纪念馆时,同行的还有暨南大学的蒋述卓教授、武汉大学的一位博士。 纪念馆负责讲解的女士提及,闻一多先生遭暗杀时仍带在身边的手杖上有一行外国文字,至今无人能解。在蒋教授的提议下,同行的那位博士仔细辨认,初步判断要么是葡萄牙文,要么是西班牙文,并且表示,自己的妹妹在澳门大学攻读葡萄牙语专业, 可以请她试着翻译。当天晚上,就有了十分肯定的回复,这些文字是葡萄牙文,翻译成中文只有五个字:候选人纪念。但凡伟大的诗人,必有伟大的品格。闻一多先生钟爱这支本不该属于四十几岁中年男人的

14、手杖,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执于手心,足见手杖对于他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现有的资料已无法查证,这支刻有葡萄牙文句子的藤木手杖,是某人作为礼物赠送的,还是闻一多先生本人在某地相中而破费购得。透过尘封的历史,唯一可以破解的密码,正是手杖上的那句“候选人纪念”。回想闻一多先生的命运,实在是一语成谶。这样的句子是典型的欧式幽默,它并非实指手杖的主人参加过某次竞选,以资纪念。我想可以理解为,人到了要依赖手杖的时候,距离生命终点已经不远,也就成了天使的候选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听从召唤回到上帝身边;还可以理解为,拄着这手杖的人,在人生道路上奋斗过,无论成功与否,至少曾经是有可能获得最终胜利的候选人,到了知天

15、命的年纪,先自我纪念一下,然后再决定,是继续奋进,还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此颐养天年。闻一多先生选择了“候选人纪念”,如同他的诗歌还没有写够,就毅然决然地选择“最后一次演讲”,此中巧合,更是命定。身为要斗败一切黑暗,打垮所有腐朽, 让故乡与祖国走向光明与荣耀的文化志士,他将自己确定为红烛一样的“候选人”。这样的选择,在故乡一诗中就已经确定了:“你不知道故乡有一个可爱的湖, 常年总有半边青天浸在湖水里,湖岸上有兔儿在黄昏里觅粮食,还有见了兔儿不要追的狗子,我要看如今还有没有这种事。”这写于百年前的诗,依旧充满“候选人纪念”的气度,特别是最后这句“我要看如今还有没有这种事”,将诗人心迹表露无遗。

16、在纪念闻一多先生诞辰的诗歌朗诵会上,听巴河乡亲用巴河乡音朗诵他的诗, 似闻一多先生不曾离去,依旧在巴水河畔为家国请命,为乡土抒情,为历史呼喊,为未来求证。唯愿当今时代的诗歌,再多一些“候选人纪念”的风骨与深情,再多一些“候选人纪念”的追求与探寻。(选自光明日报2019 年 12 月 13 日,有删改)12. 作者为什么要在“候选人纪念”这一标题上加引号?(3 分)13. 第段中,作者说“前 60 年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14. 第段中,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手杖上所刻文字的意义作了猜测。你同意哪种理解? 请阐明理由。如果你有别的理解,请简要阐述。(4 分)15. 请结合红烛一诗片段,说说第段中“他将自己确定为红烛一样的候选人”这句话的含义。(4 分)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闻一多红烛16. 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像闻一多先生一样,以自己的文学作品“为家国请命,为乡土 抒情,为历史呼喊,为未来求证”。请举出一例(试卷中涉及到的除外),结合他 的具体作品加以说明。(3 分)第三部分(40 分)17. 作文。(40 分)以下这组让名人和年轻时的自己同框的图片,出自荷兰设计师Ar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