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芜湖市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设计导则(试行)芜湖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04月41总则1.0.1 编制目的为落实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科学引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规范我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编制本设计导则。1.0.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芜湖市市辖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无为市、南陵县可参照执行。1.0.3 编制原则本导则以通过相关部门审查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为依据,对已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专项方案审查的建设工程,规范地开展施工图设计。1.0.4 与现行标准规范的一致性我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本市
2、相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统筹协调水量与水质、生态与安全、分布与集中、绿色与灰色、景观与功能、岸上与岸下、地上与地下等关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达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2
3、.0.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雨水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比值。2.0.3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 annual urban diffuse pollution control ratio在年均降雨条件下,规划或设计范围内累计全年削减的径流污染物总量占全年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百分比。2.0.4 绿色屋顶 green roof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植被层、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屋顶。2.0.5
4、 下凹式绿地 sunken green area低于周边汇水地面,且可用于渗透、滞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2.0.6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facility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渗透、滞蓄、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统称,包括雨水花园、高位花坛和生态树池等。2.0.7 透水铺装 pervious pavement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铺装结构。2.0.8 透水铺装率 rate of pervious pavement采用透水铺装的面积与其总硬地面积的比值。2.0.9 渗透塘 infiltration pool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可净化径流雨水和削减峰
5、值流量的滞蓄水塘。2.0.10 湿塘 Wet pond指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以雨水作为主要补水水源的景观水体。2.0.11 雨水湿地 stormwater wetland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的联合作用净化径流雨水的湿地。2.0.12 蓄水池 reservoir指具有雨水储存功能和削减峰值流量作用的集蓄利用设施。2.0.13 雨水罐 rain water container也称雨水桶,是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2.0.14 调节塘 regulating pondage也称干塘,是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的一种雨水调节设施。2.0.15 调节池 regulating p
6、ool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峰值流量的一种雨水调节设施。2.0.16 植草沟 grass swale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可以截留径流雨水并入渗,或转输径流雨水并利用植被净化的设施。包括转输型植草沟和调蓄净化型植草沟。2.0.17 植被缓冲带 vegetation belt zone坡度较缓的植被区,可通过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雨水径流流速,并削减径流中的污染物。3总体设计3.1总体要求3.1.1以通过审查的海绵方案和方案审查报告为基础,结合施工图阶段的详勘资料及管线资料,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3.1.2施工图设计时,应重点结合方案审查报告,对报告中的评估意见进行逐条落实回复。3.1.3施工图设计
7、时,应复核项目详细勘察报告中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相关的影响因素,详细勘察报告中应包括地质灾害条件、土壤性质、地下水位、土壤渗透系数等参数。3.1.4施工图设计时,应复核工程项目与周边市政道路的竖向高差关系,避免外水对建设场地产生不利影响,防止场地整体竖向设计不当引起内涝等问题发生。3.1.5施工图设计时,应复核工程项目内排水管线及周边道路市政管线的衔接关系,结合排水施工图深化设计,确保地块雨水顺利排入市政雨水管渠系统。3.2专业协同3.2.1项目初始,给排水专业根据项目指标以及具体工程条件,计算分解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提出竖向组织需求,核算各海绵设施存储、调蓄、渗透容积,并将核定规模提资给相关
8、专业,由其他专业进行多次方案调整,每次均应进行复核计算。3.2.2勘察专业应对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勘察,并提供详细勘察报告,为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3.2.3在建筑与小区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时,建筑专业、园林景观专业、道路交通专业与给排水专业相互协同,根据雨水径流组织与海绵设施需求,共同完成场地的竖向设计,并同步落实海绵城市设施所需要的空间。3.2.4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项目设计时,道路专业与给排水专业协同完成道路的竖向设计,确保道路纵向及横向坡度便于道路雨水排向海绵设施,同时完成透水道路构造设计。3.2.5园林景观专业应根据建设工程项目景观定位需求,综合考虑组织径流,将海绵设施合理地
9、布置于环境景观设计中,进行多次方案优化调整并与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进行融合校核计算后确定方案,使之与环境有机协调,为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提高项目的整体生态环境服务功能。3.2.6结构专业与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协同确定海绵设施所增加的结构荷载与其设置范围,并根据海绵设施的需求,在相关的梁、板上做好开洞预留协调工作。3.2.7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涉及到用电设备的需求,由电气专业完成相关设计。3.3指标复核3.3.1各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核算1 应依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及汇水面积,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渗透、滞蓄、净化设施所需控制的雨水径流体积: V=10HF (3.3.1-1)
10、式中:V渗透、滞蓄、净化设施所需控制的径流体积,m3;H设计降雨量,mm;综合雨量径流系数,可参照下表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F汇水面积,hm2。表 3.3.1 径流系数汇水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 流量径流系数 绿色屋顶,基质层厚度300mm0.30-0.400.40硬屋面、未铺石子的平屋面、沥青屋面0.80-0.900.85-0.95铺石子的平屋面0.60-0.700.80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及广场0.80-0.900.85-0.95大块石等铺砌路面及广场0.50-0.600.55-0.65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及广场0.45-0.550.55-0.65级配碎石路面及广场0.400.40-0.50干砌砖
11、石或碎石路面及广场0.400.35-0.40非铺砌的土路面0.300.25-0.35绿地0.150.10-0.20水面1.001.00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150.25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30-0.400.40透水铺装地面0.08-0.450.08-0.45下沉广场(50年及以上一遇)-0.85-1.002 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in=Vs+Win (3.3.1-2) Win=KJAts (3.3.1-3)式中:Vin渗透、渗滤及滞蓄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m³;Vs设施有效滞蓄容积,包括设施顶部和结构内
12、部蓄水空间的容积,m³,其中设施顶部蓄水空间容积一般按设施面积和蓄水深度计算确定,结构内部蓄水空间一般按设施面积、结构层高度及孔隙率计算确定,考虑一定的折减系数,按0.70.95取值;Win渗透与渗滤设施降雨过程中的入渗量,m³;K土壤或人工介质的饱和渗透系数,m/h,根据设施滞蓄空间的有效蓄水深度和设计排空时间计算确定,由土壤类型或人工介质构成决定,不同类型土壤的渗透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的规定取值;J水力坡降,一般取1;AS有效渗透面积,m2,应按下列要求确定:水平渗透面按投影面积计算;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
13、计算;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面实际面积计算;地下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ts降雨过程中的入渗历时,h,为当地多年平均场降雨历时,资料缺乏时,可根据平均场降雨历时特点取2h12h。3 延时调节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按下列公式计算: Ved=Vs+Wed (3.3.1-4) Wed =(Vs/Td)tp (3.3.1-5)式中:Ved延时调节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m3;Wed延时调节设施降雨过程中的排放量,m3;Td设计排空时间,h,根据保证SS去除率所需停留时间确定;tp降雨过程中的排放历时,h,为当地多年平均场降雨历时,资料缺乏时,可根据平均场降雨历时特点取2h12h。4对有
14、设施控制的分区,应根据各分区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核算其对应控制的降雨量,并通过查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关系曲线图”得到各分区实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 对无设施控制的分区,应按设计降雨量为其初损后损值(即植物截留、洼蓄量、降雨过程中入渗量之和)获取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或按下式估算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1-)×100% (3.3.1-6)式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系数。3.3.2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核算将各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按包括设施自身面积在内的分区汇水面积加权平均,得到项目实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3.3年径流污染控制率核算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以年固体悬浮
15、物(SS)总量去除率计算,可按照下式进行复核计算: C=FiCiF (3.3.3)式中,C年径流污染总削减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Ci各类单个海绵设施对固体悬浮物(SS)削减率;F各类单个海绵设施汇水面积之和(m2),即F=Fi;Fi单个海绵设施的汇水面积(m2)。计算C值时,对于雨水罐、蓄水池这类并非直接以汇水面方式承接降雨的海绵设施,应按其等效汇水面(即降雨在集蓄进入雨水罐或蓄水池之前所对应的汇水面)计算。但该等效汇水面与其他海绵设施汇水面不得重复计算。454项目设计要点4.1建筑与小区4.1.1总体要求1充分结合项目空间、竖向及市政排水设施等条件,在确保场地雨水排放安全的前提下,设置多样化
16、的海绵设施,实现方案设计设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并注重民众感受,打造具有海绵城市特点的高品质环境。2不得降低工程相关规范要求的雨水排放设计标准。3应同步完成海绵设施的构造设计、主要设备与材料的选型及技术参数的确定。4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不到控制目标要求时,考虑设置蓄水池等雨水调蓄设施。4.1.2绿色屋顶1在进行绿色屋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屋顶绿化种植所需的荷载需求,并核定绿色屋顶蓄水满负荷状态下的可承载条件。同时,针对我市气候特点进行必要的安全设施设计。当种植土厚度受屋顶允许荷载限制时,可选用容器式种植屋面等轻质材料。2计算绿色屋顶面积时,应扣除屋面的设备、管道、太阳能板等设施所占的面积以及设置
17、有塑胶活动区域和硬质路面等不透水下垫面所占的面积。3绿色屋顶的排水设计应包括雨水口、表层雨水收集排放路径和板顶的排水设计。4完成绿色屋顶的植被设计。5完成绿化屋顶构造大样图设计,包括蓄排水层、防水层和基质层等构造做法和深度的设计。6 绿色屋顶应设置浇灌设施,大面积种植宜采用固定式自动微喷或滴灌、渗灌等节水技术,并应设计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小面积种植可设取水点进行人工灌溉。7当绿色屋顶较难实现时,可结合实际条件考虑设计雨水罐收集屋面径流雨水。8采用模块化组合式绿色屋顶时,宜采用自吸式免浇灌方式,减少后期养护管理成本。4.1.3道路广场1根据建筑与小区内使用功能需求完善道路广场设计。2对于未设置透水
18、铺装的机动车道等硬质地面和广场,应将雨水引流至其周边的海绵设施,并合理设置预处理及消能措施,通过海绵设施内的雨水口等溢流排放设施排至雨水管道系统。3根据道路汇水面积计算开口立缘石的开口尺寸、设置间距。4完成道路广场透水铺装构造大样图的设计。4.1.4小区绿地1当建筑与小区建设工程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或方案评估意见中对下凹式绿地面积有明确要求时,应设置满足面积要求的下凹式绿地;当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与方案评估意见中未对下凹式绿地面积有明确要求时,应根据绿地面积、连片情况及场地使用需求,因地制宜地设置下凹式绿地,充分发挥下凹式绿地对雨水的滞留作用。2根据项目场地类型、地形、空间大小、土壤渗
19、透性、地下水位等特点,配置适宜的滞留型海绵设施,并确定海绵设施的平面轮廓及尺寸定位,且复核调蓄容积,达到指标要求。3通过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卵石沟(坑)等海绵设施滞留雨水时,其所滞留的雨水应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时间内完全下渗,以确保滞储空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释放。4完成绿地内设置的相关海绵设施的构造大样及海绵设施内的植被设计。5结合绿地周边排水设施,设置超标雨水溢流通道,并与小区或市政排水设施顺利衔接,同时兼顾小区绿地的景观效果。4.1.5景观水体1 景观水体宜设计为具有调蓄功能的海绵设施,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具备调蓄功能的景观水体应能顺利收集周边雨水,并根据汇水面积确定其调蓄容积,对于其调
20、蓄功能所对应的调蓄容量,应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时间内有效释放。2应根据水体的景观需求,设置水质保障措施,并完善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且优先采用生态水质维护措施维持景观水体水质。3 结合景观水体周边雨水设施,设置超标雨水溢流通道,并与小区或市政排水设施顺利衔接。4.1.6雨水系统1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方案设计确定的雨水设计标准完善雨水系统设计,优化竖向和排水路径,增加管网过流能力,减少内涝风险。2 雨水口宜尽量设置在下凹绿地、植草沟等内,绿地内雨水口的高程高于绿地而低于周围硬化地面,宜采用截污挂篮等源头污染物去除设施。3完善审批后方案设计确定的超标排放系统,并做好与市政雨水管渠系统的衔接。4.1.7监测
21、系统1 当进行建设项目海绵技术监测系统施工图设计时,应在方案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细化监测点平面位置、监测设备选型等。2 完成监测点的构造大样设计。3 采用在线监测设备的应完成电气配套设计。4 当排口为淹没出流时应考虑监测值的修正。5 其余项目类型的监测系统均可参照本条进行设计。4.2城市道路4.2.1总体要求1 在不降低道路雨水排放系统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应结合项目红线范围内的绿地、人行道、车行道、人员活动等空间与地形地貌条件,综合设置与道路特点紧密相关的海绵设施,实现方案设计明确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2道路交通与排水等专业协调,合理设计道路竖向标高(纵坡与横坡),使道路径流雨水汇
22、流至生物滞留设施、环保雨水口等雨水净化设施中,并经入渗、滞留处理后溢流排入下游雨水管道系统。3 应完成海绵设施的构造设计,并同步确定海绵设施的主要材料与设备的选型和技术参数。4.2.2道路1细化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确定透水路面和不透水路面区域,人行道宜采用透水砖路面,非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并完成透水路面构造大样设计。2 道路横断面设计时,优化道路的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便于径流雨水汇入海绵设施。3 未设置绿化带或者绿化带宽度不足,不宜采用下凹绿地的道路,可设置延时调节装置、环保型雨水口等滞蓄净化设施,对道路路面径流进行净化。4.2.3绿化带1
23、 确定道路绿化带的下凹范围和下凹深度。对于新建道路的绿化带,宽度一般不宜小于2.5m,受限情况下不宜小于2.0m,内部应设置溢流口。当机动车道坡向外侧,路面径流无法到达中央分隔带时,中央分隔带可不作下凹,当中央分隔带>2.0m,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景观做适当微地形处理。2结合道路绿化带规模与场地条件,设计微地形以利于道路径流雨水的滞停。3 道路绿化带内的海绵设施应设置必要的防渗措施,以防止径流雨水下渗对道路车行路面及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坏。同时在路缘石开口处设置消能措施以减少对绿地的冲刷,提升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4 完成绿化带内海绵设施的构造大样设计。4.2.4立缘石1当道路路面与设有
24、海绵设施的绿化带之间设置路缘石时,采用开孔立缘石或其他过水形式,确保道路雨水顺利流入周边的海绵设施。2开口立缘石的开口尺寸、设置间距等应根据道路与场地汇水面积计算确定。3当道路纵坡大于1.5%时,立缘石开口等排水方式不能有效引导路面雨水横向排入绿化带,宜设置截水沟或其他挡水引流设施。4.2.5管渠系统1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方案设计确定的雨水管渠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优化竖向和排水路径,增加管网过流能力,减少内涝风险。2下凹式绿地内的雨水应通过溢流口溢流排放;若无条件设计下凹式绿地,雨水仍通过路面雨水口排放,路面雨水口应采用环保雨水口对雨水进行净化。3 溢流口和溢流口连接管流量应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计算
25、流量的1.53倍,并应按该地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进行校核。4 溢流口间距宜为25m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5 高架桥桥面雨水宜通过落水管汇入道路中分带或侧分带海绵设施,并在海绵设施内设置溢流口与排水检查井顺流连接。在落水管接入海绵设施处,应设置消能及导流设施,以免流速过大造成对海绵设施的破坏。6应选择优质雨水管材,降低管网渗漏,防止管道破坏影响正常排水,造成道路塌陷等安全事故。4.3城市绿地与广场4.3.1总体要求1应充分利用绿地与广场形式多样、空间功能丰富的特点,合理设置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小型、分散式海绵设施消纳自身径流雨水,有条件时利用城市绿地与广场的景观水体
26、、多功能调蓄设施等大型雨水调蓄设施统筹兼顾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的控制,实现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方案设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2应根据场地类型、地形、空间大小、土壤渗透性、地下水位等特点,选择、配置合适的海绵设施,优化海绵设施的平面布局,确定海绵设施定位尺寸,完成城市绿地与广场中海绵设施的构造设计、材料选型以及海绵设施主要技术参数的设定。3应合理设计工程范围内海绵设施之间、海绵设施与雨水管渠系统之间的衔接措施,合理设计超标雨水的排放措施。4.3.2绿地1维护城市绿地与广场整体景观效果,并根据方案审查意见, 以及场地类型、地形、空间大小、土壤渗透性、地下水位等特点,在绿地内合理配置海绵设施,如生物滞
27、留设施、植草沟、卵石沟(坑)等,确定海绵设施的平面轮廓及尺寸定位,复核调蓄容积,必要时通过在低洼地区设置,或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调整海绵设施内部构造设计参数,满足方案确定的指标要求。2 绿地设计时,为顺利将硬化地面的雨水导入附近下凹式绿地滞留下渗,道路周边的绿地应低于硬化地面,在面积较大的绿地内宜设计微地形以形成丰富的雨水接纳与入渗空间。3 通过下渗消纳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卵石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所滞留的雨水时,其所滞留的雨水按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的时间内完全下渗。4 完成海绵设施的构造大样及海绵设施内的植被设计。4.3.3道路广场1 城市绿地与广场内非机动车行道、人行道、林荫小道、广场、停车场、
28、庭院宜采用透水铺装地面。2 道路广场不透水路面径流雨水和透水路面渗水应引入两边绿地或其他净化设施入渗或净化。4.3.4景观水体1绿地与广场内的景观水体,应设计为具有调蓄功能的海绵设施,景观水体的规模应与汇水面积相匹配并进行水量平衡的复核计算。2结合汇水区末端下凹活动广场、绿地设置多功能调蓄设施,同步设置完善的超标雨水溢流通道及限时排空措施、雨洪滞留水位等安全标识。3根据水体景观需求,设置水质保障措施,并完善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且优先采用生态水质维护措施维持景观水体水质。4.3.5建筑城市绿地与广场内建筑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屋顶,并结合建筑特点,利用雨落管断接等形式将屋面雨水引至建筑周边的下
29、凹式绿地、高位花坛或花箱、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对于汇水面积较大或建筑物高度较高,易引起较大冲击力的屋面雨水,还应在末端设置消能和导流设施。4.3.6排水系统1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方案设计确定的雨水内涝防治设计标准完成山体排洪系统、截洪系统、城市防洪系统、城市公园绿地内排水系统设计,优化场地竖向和排水路径,减少内涝风险。2完善山体截洪沟系统,截流山洪按就近排入河道设计其排洪路径,实现高水高排,在保证排水安全的前提下提倡高水高蓄。3设于绿地内的雨水口,雨水口高程应高于绿地而低于周围硬化地面;设于硬化地面的雨水口应采用截污挂篮等源头污染物去除设施。4截洪沟应该根据其水流和冲蚀特征进行断面和铺砌方式选择,
30、设计流速较大处不宜采用生态断面形式。5落实下游市政排水接口、受纳水体位置及标高,确保城市公园绿地内排水系统与市政排水系统顺利衔接。4.4城市水系4.4.1总体要求城市水系的建设项目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应以解决洪涝与水环境问题为主,综合水系空间条件落实已通过审批的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与评估意见,合理布局海绵设施,实现水系工程满足相关安全与环境标准的同时,全面提升水系给周边城市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4.4.2生态岸线1对于蓝线范围内有足够空间的水系,在施工图设计时,应将河岸按项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方案中的生态性岸线进行设计,满足方案中的生态岸线率的指标要求。生态岸线包括陆域缓冲带、生态护岸、水域生
31、物群落构建及已建硬质护岸绿色改造等内容。2水域周边径流污染较重的地区,通过设置陆域缓冲带进行缓冲、拦截、吸附和水土保持,减少入河污染物量。3雨水排放口设置消能、过滤、净化设施,减轻对河岸生态系统的冲击。4结合河道生态型驳岸空间条件及对附近地区的服务功能,合适地段设计亲水公共平台,提升河道的水景观、水文化服务功能。5根据河道的防洪排涝、航运、引排水、连通、生态等功能要求,结合水体的水文特征、周边地块的开发类型、可利用空间、 断面形式和景观需求等,选用石笼、生态袋、生态混凝土块、开孔式混凝土砌块、叠石、干砌块石、抛石、网垫类及植生土坡等适宜的生态护岸材料,以满足河道的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等国家、
32、地方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6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滨岸带的植物群落构建陆生植物群落, 在构建陆生植物群落时,遵循乡土物种优先、提高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上的分异特征进行配置,形成乔、灌、草错落有致、季相分明的多层次立体化结构;地被植物以选择覆盖率高、拦截吸附性能好的物种为主;根据水系断面形式,结合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习性,优先选择耐污、净化力强和养护管理简易的品种,且慎用外来物种;水生植物配置时,根据不同植物的尺寸、株形和体量,结合其萌枝、分蘖特点,按相关标准规范合理确定每种植物的种植密度和间距。7水生植物布置时,挺水植物宜设置在常水位时水深小于0.2m的滨岸带浅水处;浮叶植物
33、宜设置在常水位时水深0.5m1.2m的低流速、小风浪水域;沉水植物不宜种植在透明度低于0.5m的流动水体内;漂浮植物的配置不受水体深度的影响,因其扩散繁殖快、维护工作量大,宜少设或不设。8水生动物配置与投放时,选用滤食性和碎屑食性为主的鱼类和底栖动物,适当配置肉食性鱼类;严禁投放巴西龟、观赏鱼等外来物种;在种植沉水植物的水体,禁止投放草食性鱼类;应考虑水生动物的繁殖能力和水体中已有水生动物的数量,投放的数量不宜过多。4.4.3湿地滞洪区建设1综合水系工程来水、历史河流洪涝状况、区域雨水径流汇水路径及水系周边空间条件,优化方案阶段所确定的滞洪区布局,提升河流储滞洪能力,加大河流的行洪能力。河道储
34、滞洪设施优先采用湿塘、调节塘等生态储滞洪设施,不具备用地条件的可采用人工调蓄设施。2湿地滞洪区选用本地植物,优先选用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好、生长期长、株型高、便于管理维护的挺水植物。4.4.4河道清障清淤1对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及违法侵占河道的构筑物进行清除,以落实河道蓝线、河道管理线的规定。2河道清淤包括水利清淤及环保清淤;清淤方式有水力冲挖、水下清淤、排水干挖、绞吸式环保清淤等。3环保清淤应根据污染底泥的分布和厚度,结合河湖水体功能需求合理确定清淤范围、深度和规模。4环保清淤应细化淤泥处置方案,当淤泥中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时,应分开单独处置,其堆场按规范采取防护措施,同时必须限制淤泥用途,通
35、过专项论证后方可使用。5环保清淤应按受纳水体排放标准选用适宜的工艺对淤泥处置产生的尾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4.4.5堤岸建设按已确定的防洪标准对不满足要求的河道进行防洪能力提升设计,如利用生态的方式拓宽河道行洪断面、加高加固堤岸。4.4.6附属构筑物附属构筑物应按芜湖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所在区域海绵城市详细规划中有关的指标要求进行设计,可参照本导则4.1.14.1.7进行设计。5海绵设施施工图设计要点5.1总体要求5.1.1本章对海绵设施的施工图设计提出要求,提出渗透设施、储存设施、调节设施、转输设施、截污净化设施的具体设计要求,以及植物设计和材料选择的设计要点,未提及的海绵设施可参照上述
36、设计要点进行设计。5.2渗透设施5.2.1透水铺装1透水路面结构和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25993)和行业标准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的相关规定。2 透水路面结构层应由透水面层、基层、垫层组成,其典型构造如图5.2.1-1所示。图 5.2.1-1 透水路面结构层3透水沥青路面分为表层排水式、半透式和全透式,对需要减小路面径流量和降低噪声的新建及改建城市道路宜选用表层排水式;对需要缓解暴雨时排水系统负担的各类新建及改建道路、小区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宜选
37、用半透式;路基土渗透系数不小于1×10-4mm/s的小型汽车地面停车场等可选用全透式。图 5.2.1-2 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层4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可分为半透式和全透式,轻型荷载道路等宜采用半透式,人行道、地面停车场等宜采用全透式。图5.2.1-3 半透式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5透水砖路面可分为半透式和全透式,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地面停车场、建筑小区内及公园游路等道路可选用透水砖。透水砖下的路基渗透系数大于1×10-3mm/s,且路基顶面据地下水位高度大于1m时,可采用全透式,其余应采用半透式。图5.2.1-4 全透式透水地砖路面结构层6表层排水式和半透式路面应设置路面边缘
38、排水系统或在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其透水结构层下部应设置土工布等封包层。7透水砖路面的设计应满足2年一遇的暴雨强度下,降雨持续时间60min,表面不产生径流的透水要求。该透水强度值为0.633mm/(min*m²)。8透水找平层宜采用中砂、粗砂或干硬水泥砂浆,渗透系数及有效孔隙率不小于面层,厚度为20mm50mm。9透水垫层厚度应根据蓄水量要求及排空时间确定,厚度不宜小于150mm。10当透水铺装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时,其覆土厚度不应小于1000mm,并应增设透水垫层。11以下区域慎用透水铺装,若采用,宜采用半透式铺装结构或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或地下水污染的发生:可能
39、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区域,膨胀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区域;使用频率较高的商业停车场、汽车回收及维修点、加油站等径流污染严重的区域。5.2.2下凹式绿地1下凹式绿地宜包括下列构造:蓄水层、种植土、溢流口。图 5.2.2 下凹式绿地构造示意图2下凹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下凹深度应由有效调蓄深度加上超高确定,宜为100mm200mm。3下凹式绿地内应设置溢流式雨水口,雨水口间距根据汇水面积计算确定;溢流口顶标高应根据海绵设施的调蓄容积需求经计算确定,一般应高于绿地50100mm,但不得高于周边路面。4周边雨水宜分散进入下凹式绿地,当集中进入时应在入口处设置缓冲措施。5下凹式绿地雨水下渗时间,
40、一般要求不大于24h。6应尽量采用本土及耐淹、耐旱、耐盐、耐污的植物品种。5.2.3生物滞留设施1生物滞留设施可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的设计同下凹式绿地的设计内容,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详见图5.2.3。图 5.2.3 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构造大样图2对于确需设在污染严重的汇水区的生物滞留设施,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3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水管(或经断接后)接入生物滞留设施,场地、人行道及机动车、非机动车道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接入生物滞留设施。4生物滞留设施设于道路边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5%,则宜设置挡水堰/台
41、坎;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作防渗处理。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若地下水位太高,需设置防渗膜防止地下水回灌。7生物滞留设施应设溢流装置,可采用溢流管、排水箅子等装置,溢流口应高于设计液位100mm,但不得高于周边路面。8生物滞留设施自上而下设置蓄水层、植被及种植土层、砂层、砾石排水层及调蓄层等,各层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蓄水层深度根据径流控制目标确定,一般为200mm300mm,最高不超过4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2)种植土层厚度视植物类型确定,一般为250mm500mm。种植土成分应满足绿化种植土
42、壤(CJ/T340)的规定。3)砂层一般由100mm的细沙和粗砂组成。4)砾石排水层一般为200mm300mm,可根据具体要求适当加深,并可在其底部埋置直径为100mm150mm的穿孔排水管,穿孔排水管开孔率宜为3%。5)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厚度根据实际需要设置。9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可采用底部防渗的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5.2.4绿色屋顶1绿色屋顶设计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和行业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
43、5)的相关规定。2绿色屋顶的设计,应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确定,分为简单式、花园式和容器式。图 5.2.4 绿色屋顶典型构造大样图1)简单式的种植荷载不应小于1.0kN/m2,可种植地被植物、低矮灌木,种植土宜选择轻量化改良土壤或无机种植土,种植土厚度宜为100mm300mm。2)花园式的种植荷载不应小于3.0kN/m2,可种植乔灌木、地被植物,并可设置园路、坐凳、水池等休憩、观赏设施;种植土宜选用无机种植土、改良土壤或田园土,种植土厚度宜为300mm600mm,当种植乔木时,可局部加厚种植土。3)容器式应在移动组合的容器、模块中种植植物,种植土宜选用轻量化的改良土或无机种植土,种植土
44、厚度宜为100mm300mm。在屋面荷载允许的条件下,宜采用具有一定蓄水空间的种植容器,提高屋顶绿化的调蓄能力,同时可供植物生长需要,并根据具体做法对其荷载进行核算。3当屋面坡度大于20%时,其保温隔热层、防水层、蓄排水层、种植土层应采取防滑措施。屋面坡度大于50%时,不宜做绿色屋面。4改建项目,应根据改建建筑的自身情况而选择适宜的绿色屋面形式,尤其应注意做好屋面结构荷载复核和加固,以及屋面的防水层及阻根层的构造措施。5绿色屋顶安全措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屋面树木定植点与边墙的安全距离应大于树高。2)应防止造成高空坠物。6绿色屋顶植物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选用耐干旱、耐瘠薄、四季青
45、、落叶少、根系穿刺性弱和易于维护的乡土植物。2)地被植物宜选用多年生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宜选用绿荫覆盖能力强的低矮及慢生长乔木。3)坡度较大的屋面或高层建筑的屋面宜以种植草坪、地被植物为主。7绿色屋顶蓄排水层、防水层和基质深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绿色屋顶蓄排水层应选用抗压强度大、耐久性好的轻质材料。2)绿色屋顶防水层应满足一级防水等级设防要求并至少采用两道防水层设防且第一道必须设置具有耐霉菌腐蚀性能的耐根穿刺防水材料。3)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应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8绿色屋顶应根据种植形式和汇水面积,确定雨水口数量和雨水管直径。屋顶雨水收集宜采用集水沟。5.2.5渗透塘1入口应设置沉砂池
46、或前置塘等处理设施;2边坡坡度不宜大于1:3,表面宽度和深度的比例应大于6:1,塘底至溢流水位不宜小于0.6m;3底部构造宜为厚度200mm300mm的种植土、透水土工布和厚度300mm500mm的过滤介质,种植土的饱和渗透速率应大于1×10-5cm/s;4植物应在接纳径流雨水之前成型,植物应具备抗涝和抗旱性能,并能适应洼地内水位变化;5 宜设置排空设施,排空时间不应大于24h;6 应设有安全警示牌及确保人身安全的措施。5.3储存设施5.3.1雨水湿地1雨水湿地结构应包括带有湿地植被、高差不等的沼泽区,必要时还应设置溢洪道、安全带和隔离带。浅区水深一般在0.10.3m,深区一般在0.
47、30.5m。图 5.3.1 雨水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2 雨水湿地污染削减能力原则上应满足SS50%、TP40%、NH3-N30%。3 雨水湿地应满足防洪排涝要求,调节容积应在24h排空。4雨水湿地的进水管、预沉池、出口等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5雨水湿地的设计规模宜根据汇水区域及上游雨水设施的情况确定。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口应设置缓冲消能设施,防止扰动沉积物;2)应设置前置预处理池;3)进水口流速不宜大于0.5m/s;4)水力停留时间不宜小于30min。5.3.2湿塘1湿塘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2进水口和溢流出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
48、止水流冲刷和侵蚀。3前置塘为湿塘的预处理设施,起到沉淀径流中大颗粒污染物的作用;池底一般为混凝土或块石结构,便于清淤;前置塘应设置清淤通道及防护设施,驳岸形式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为1:21:8;前置塘沉泥区容积应根据清淤周期和所汇入径流雨水的SS污染物负荷确定。4主塘一般包括常水位以下的永久容积和储存容积,永久容积水深一般为0.8m2.5m;储存容积一般根据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提出的“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确定;具有峰值流量削减功能的湿塘还包括调节容积,调节容积应在24h48h内排空;主塘与前置塘间宜设置水生植物种植区(雨水湿地),主塘驳岸宜为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
49、宜大于1:6。5溢流出水口包括溢流竖管和溢洪道,排水能力应根据下游雨水管渠或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排水能力确定。6 湿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图 5.3.2 湿塘典型构造示意图5.3.3雨水罐1 应结合现场建设条件,确定雨水罐安装部位及形式。2雨水罐容积大小,应结合场地条件、海绵设施建设控制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并经工程计算确定。3 雨水罐多选用成型产品,可分散设置。4 采用模块式雨水收集设施时,设施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模块化雨水储水设施(CJ/T542)中的重型标准要求,不得采用废旧回料产品,以免影响雨水回用,同时防止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5.3.4蓄水池1蓄水池主要包括
50、钢筋混凝土蓄水池,砖、石砌筑蓄水池及塑料蓄水模块拼装式蓄水池,用地紧张的城市大多采用地下封闭式蓄水池。2蓄水池适用于有雨水回用需求的建筑与小区、城市绿地等,根据雨水回用用途(绿化、道路喷洒及冲厕等)不同需配建相应的雨水净化设施;不适用于无雨水回用需求和径流污染严重的地区,不宜设于地下室或地下车库内。3蓄水池位置和与雨水管渠的连接形式应根据调蓄目的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51174)的有关规定。4 蓄水池应有可靠的排泥措施。5.4调节设施5.4.1调节塘1调节塘也称干塘,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具
51、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2 调节塘应满足以下要求:1)进水口应设置碎石、消能坎等消能设施,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2)应设置前置塘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3)调节区深度一般为0.6m3m,塘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以减小流速、增强雨水净化效果。塘底设计成可渗透时,塘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不应小于1m,距离建筑物基础不应小于3m(水平距离)。4)调节塘出水设施一般设计成多级出水口形式,以控制调节塘水位,增加雨水水力停留时间(一般不大于24h),控制外排流量。5)调节塘应设置护栏、警示牌等安全防护与警示措施。图 5.4.1 调节塘典型构造示意图5.4.2延时调节装置
52、1 延时调节装置一般用于径流污染严重区域的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一般由进水口、截污挂篮、蓄水设施、缓释控污模块、排水口、排污口及溢流口等构成。也可以通过扩大蓄水设施容积,用于道路未设置绿化带或者绿化带宽度不足时的道路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2 延时调节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1)延时调蓄装置的进水口及溢流口最小通流量宜为相应汇水范围内设计流量的1.53倍。2)当延时调节装置作为道路初期雨水径流处理设施时,蓄水设施有效容积不宜小于对应汇水面6mm8mm厚度的初期径流量;3)宜采用节能或无动力执行装置,装置应自动运行,排水方式应选用匀流缓释方式。4)排水流量应根据蓄水容积和设计排空时间确定,当设计排空
53、时间不明确时,排空时间一般为24h72h。5.4.2 延时调节装置典型构造示意图5.5转输设施5.5.1植草沟1植草沟从功能上分为转输型植草沟和调蓄净化型植草沟。(a)调蓄净化型植草沟 (b)转输型植草沟图 5.5.2 植草沟典型构造示意图2植草沟断面宜采用梯形,在一些特殊的地区可以采用抛物线形、三角形和矩形。3植草沟断面为梯形或三角形时,其边坡比(水平:竖直)一般应大于3:1,不得小于2:1。4沟内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mm200mm;宽度宜为0.6m2.4m。5纵向坡度宜不宜大于4%,最大流速应小于0.8m/s,曼宁系数宜为0.20.3。6当转输型植被草沟坡度大于3%,入渗型植被草沟坡度大于1%时,宜设置阶梯型植草沟或消能台坎。消能台坎的设置宜满足下列要求:1)采用150mm200mm块石,块石级配良好,干净;2)台坎顶面高度低于植被草沟顶部10cm;3)台坎设置宽度满足其不会被雨水冲开;4)台坎设置间距按下式进行计算: Lgmax=D1.5Sg (5.2.2)式中:Lgmax台坎设置间距,m;Sg植被草沟坡度;D断面最大深度,m。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龙湖地产城市道路照明系统建设合同
- 二零二四年网络游戏运营授权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化工厂改造与升级合同
- 2024年度合同履行保证担保书
- 电网占地合同(2篇)
- 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特许经营合同标的为连锁餐饮业务
- 二零二四年度医疗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合同
- 法律保证书涉及的司法解释
- 盾构劳务分包合同样本
- 外研三起四年级上册 Module 8 单元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
- 【基于安卓系统的电商APP设计与实现4500字(论文)】
- 2023年历史竞赛题
- 泵的选型原则、依据及步骤
- 畜禽及其产品检疫检验技术讲义培训课件
- 教养:曾仕强给中国父母的教子忠告
- 拆船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中职生劳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 肿瘤科运用PDCA降低癌痛患者爆发性疼痛发生率品管圈成果汇报
- 心梗三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