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_第1页
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_第2页
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_第3页
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_第4页
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第七章第七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主讲:师玉宝主讲:师玉宝Email:Tel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 7-3 Z变换理论 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7-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 7-6 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7-7 离散系统的校正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数字控制系统在现代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计算机在控制精度、控制速度以及性能价格比等方面都比模拟控制器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很好的通用性, 可以很方便地改变控制规律。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的迅速发展, 数字控制系统由直接数字控制发展到计算机分布控制, 由对单一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到实现整个工业过程的控制, 从简单的控制规律发展到更高级的优化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本章将研究采样控制的基本理论、数学工具以及简单离散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在学习时请注意它们与连续系统对应方面的联系与区别。 7-1 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控制系统中有一个或若干个部件的输出信号是一串脉冲形式或是数字(数码),由于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这类系统称为离散系统离散系统。两类离散系统:两类离散系统:1采样控制系统或脉冲控制系统采样控制系统或脉冲控制系统离散信号是脉冲序

3、列(时间上离散)控制器脉冲保持器被控对象r(t)e(t)Te*(t)c(t)图 7-1 采样控制系统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数字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信号是数字序列(时间上离散、幅值上整量化)图 7-2 数字控制系统 数字计算机D/A转换器被控对象r(t)e(t)Te*(t)量测及变换A/D转换器u*(t)u(t)c(t)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放大器与执行电动机炉燃料供应调节阀sTKs1sesT111炉温炉温设定值D(z)G(s)D/A放大与伺服电动机A/D温度检测与变换计算机温度设定值炉温炉温采样控制系统炉温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第七章线性

4、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采样控制系统的特点采样控制系统的特点:系统结构简单、投资少,适合于要求不高的场合。包括信号采样和复现两个过程。 采样:把连续信号转变为脉冲序列的过程。复现:把序列信号转变为连续信号的过程。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部件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部件:A/D转换器转换器: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时间上离散的、幅值上整量化的数字信号(二进制的整数),实际上具有对信号在时间点上采样采样,对信号幅值进行编码编码。(采样编码器)数字控制系统的特点数字控制系统的特点:控制器的控制规律由计算机实现,使得控制规律比较灵活、控制精度高,而且可以借助计算机实现许多附加功

5、能,例如系统运行状态检测、报警、保护等。性价比超过模拟控制器。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公用事业系统中的各类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控制。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一般要求A/D转换器具有足够的字长(8 bit、10 bit、12 bit、14bit),要求量化单位 q 足够小。这样可以近似认为幅值的断续性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若采样编码的时间可以忽略,这时数字信号可以看成脉冲信号 A/D转换器可以认为采样周期为 TS 的理想采样开关。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D/A转换器:转换器:把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信号。 D/A转换器有两个工作过程:(1)解码,把离散的二进制数字信号

6、转换为离散的模拟信号;(2)模拟信号复现,通过“保持器”将离散模拟信号复现为连续的模拟信号,该信号才能真正驱动模拟放大器等。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3离散系统的研究方法离散系统的研究方法(1)用Z变换法建立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后进行分析、综合。(2)用离散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一阶差分方程组)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1采样过程采样过程:连续信号 采样器 离散信号 把连续信号变换为脉冲序列的装置称为采样器,又叫采样开关。采样过程可以用一个周期性闭合的采样开关S来表示, 如图7-3所示。假设采样开关每隔T秒闭合一次, 闭合的持续时间为。 采样器的输入e(t)为连续信

7、号, 输出e*(t)为宽度等于的调幅脉冲序列, 在采样瞬间nT(n=0, 1, 2, )时出现。即在t=0时, 采样器闭合秒, 此时e*(t)=e(t); t=以后, 采样器打开, 输出e*(t)=0。 以后每隔T秒重复一次这种过程。 7-2 信号的采样与保持信号的采样与保持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3 实际采样过程 Se(t)e*(t)Te(t)0te*(t)t0T 2T(a)(b)(c)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对于具有有限脉冲宽度的采样控制系统来说, 要准确进行数学分析是非常复杂的。考虑到采样开关的闭合时间非常小, 一般远小于采样周期T和系统连续部分的最大时间常数, 因

8、此在分析时, 可以认为=0。 这样, 采样器就可以用一个理想采样器来代替。 理想的采样过程如图7-4所示。 图 7-4 理想采样过程 e(t)0tT(t)0T 2T4Tte*(t)0t调制器e(t)e*(t)T(t)(a)(b)(c)(d)采样器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采样开关的周期性动作相当于产生一串理想脉冲序列, 数学上可表示成如下形式: 0)()(nTTnTtt(7.1) 输入模拟信号e(t)经过理想采样器的过程相当于e(t)调制在载波T(t)上的结果, 而各脉冲强度用其高度来表示, 它们等于采样瞬间t=nT时e(t)的幅值。调制过程在数学上的表示为两者相乘, 即调制后的采样信号

9、可表示为 00*)()()()()()()(nTnTTnTttenTttettete(7.2) 因为e(t)只在采样瞬间t=nT时才有意义, 故上式也可写成 0*)()()(nTnTtnTete(7.3)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 保持器保持器 由图7-1可知, 连续信号经过采样器后转换成离散信号, 经由脉冲控制器处理后仍然是离散信号, 而采样控制系统的连续部分只能接收连续信号, 因此需要保持器来将离散信号转换为连续信号。最简单同时也是工程上应用最广的保持器是零阶保持器, 这是一种采用恒值外推规律的保持器。它把前一采样时刻nT的u(nT)不增不减地保持到下一个采样时刻(n+1)T, 其

10、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如图7-5所示。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5 零阶保持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 u*(t)0tT 2T 3T零阶保持器u*(t)uh(t)uh(t)0T 2T 3Tt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零阶保持器的单位脉冲响应如图7-6所示, 可表示为 )( 1)( 1)(Ttttgh(7.4) 上式的拉氏变换式为 sesGTsh1)(7.5) 令上式中的s=j, 可以求得零阶保持器的频率特性: )(| )(|1)(jGjGjejGhhTjh(7.6) 2)(2/)2/sin(| )(|TjGTTTjGhh(7.7)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gh(t)10Ttg

11、h(t)10T1t图7-6 零阶保持器的单位脉冲响应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画出零阶保持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图7-7所示。 由图可见, 它的幅值随角频率的增大而衰减, 具有明显的低通特性。但除了主频谱外, 还存在一些高频分量。 因此, 如果连续信号e(t)经过采样器转换成e*(t)后, 立刻进入零阶保持器, 则其输出信号e(t)与原始信号e(t)是有差别的。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7 零阶保持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T|Gh(j)|s2s3s4s5s02Gh(j)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3 采样定理采样定理 连续信号e(t)经过采样器转换成e*(t)后, 如果

12、立刻进入某种理想的保持器, 则其输出信号e(t)与原始信号e(t)是否就完全相同了呢? 香农(Shannon)定理给出了答案。 采样定理采样定理 如果被采样的连续信号e(t)的频谱为有限宽, 且频谱的最大宽度为m, 又如果采样角频率s2m, 并且采样后再加理想滤波器, 则连续信号e(t)可以不失真地恢复出来。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8 连续信号频谱 mm0t|E(j)|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该定理简单的解释如下: 一般来说, 连续信号e(t)的频谱是单一的连续频谱, 如图7-8所示, 其中m为频谱中的最大角频率。 而采样信号e*(t)的频谱是以采样角频率s为周期的无穷

13、多个频谱之和, 如图7-9所示。理想滤波器(即理想保持器)的频率特性如图7-10所示。在s2m的情况下, 可以理解为|E*(j)|和|H(j)|相“乘”, 其“积”正好等于|E(j)|。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9 采样信号频谱(s2m) mm0t|E*(j)| 1/Ts/2s/2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10 理想滤波器的频率特性 s/20|H(j)|s/21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7.3 Z 变变 换换 理理 论论 1 Z变换定义变换定义 连续函数f(t)的拉氏变换为 dtetftfLsFst)()()(0(7.8) 设f(t)的采样信号为 0)()()(*

14、nTnTtnTftf(7.9) 其拉氏变换为 nTsnstnTstnTentfdtenTtnTfdtenTtnTfsF00000*)()()( )()()(7.10)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上式中e-Ts是s的超越函数, 为便于应用, 令变量 Tsez 将上式代入式(7.10), 则采样信号f*(t)的Z变换定义为 nnznTftfZtfzzF0*)()()()( 严格来说, Z变换只适合于离散函数。这就是说, Z变换式只能表征连续函数在采样时刻的特性, 而不能反映在采样时刻之间的特性。Zf(t)是为了书写方便, 并不意味着是连续函数f(t)的Z变换,而仍是指离散函数f*(t)的Z变换

15、。即F(z)和f*(t)是一一对应的, 但f*(t)所对应的f(t)可以有无穷多个。将式(7.9)和式(7.12)展开, 有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2()() 1 ()()0()()()(0*TtfTtftfnTtnTftfnT(7.13) 210)2() 1 ()0()()(zfzffznTfzFnn可见, F(z)中, f(nT)决定幅值, z-n决定时间。Z变换和离散序列之间有着非常明确的“幅值”和“定时”的对应关系。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 Z变换性质变换性质 Z变换有一些基本定理, 可以使Z变换的应用变得简单和方便, 其内容在许多方面与拉氏变换基本定理有相似

16、之处。 (1) 线性定理线性定理 设ci为常数, 如果有 )()()()()(22111zFczFczFczFctfnnniii, 则 )()()()()(22111zFczFczFczFczFnnniii(7.15)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2) 实数位移定理实数位移定理 实数位移定理又称平移定理。实数位移的含义,是指整个采样序列在时间轴上左右平移若干个采样周期, 其中向左平移为超前, 向右平移为滞后。 )()(zFzkTtfZk(7.16) 10)()()(knnkkznTfzzFzkTtfZ(7.17) 证明证明 根据Z变换定义有 0)(0)()()(nknknnzTknfzz

17、kTnTfkTtfZ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令m=n-k, 则有 kmmkzmTfzkTtfZ)()(由于Z变换的单边性, 当m0时f(mT)=0, 所以上式可写为 0)()(mmkzmTfzkTtfZ再令m=n, 式(7.16)得证。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10010)()1()(100)()()()()()() 1()()() 1()()()(knnkknknnnkknnknkkkknknnznTfzzFzznTfznTfzznTfzzTnkfzTkfzkTfzzTnkfzTkfzkTfzkTnTfkTtfZ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式(7.16)称为滞后定理, 式(7

18、.17)称为超前定理。算子z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z-k代表时域中的滞后环节, 它将采样信号滞后k个周期, 参见式(7.13)和式(7.14)。同理, zk代表时域中的超前环节, 它将采样信号超前k个周期。但是, zk和z-k仅用于运算, 在物理系统中并不存在。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3) 复数位移定理复数位移定理 )()(aTatzeFetfZ(7.18) 证明证明 根据Z变换定义有 nanTnatzenTfetfZ)()(0令z1=zeaT, 则上式可化为 )()()()(110atnnatzeFzFznTfetfZ即式(7.18)成立。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4) 初值

19、定理初值定理 则存在设,)(limzFz)(lim)0(zFfz(7.19) 证明证明 根据Z变换定义有 201)2()()0()()(zTfzTffznTfzFnn当z时, 上式右边除第一项外, 其余各项均趋于0, 因此, 式(7.19)得证。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5) 终值定理终值定理 如果设f(t)的Z变换为F(z), 且f(nT)(n=0, 1, 2)为有限值, 且极限 )() 1(lim)(lim)(lim1zFzntftfznt(7.20) 证明证明 因为采样信号f*(t)即为离散序列f(nT), 故f(nT)的Z变换就是 )()()(0zFznTfnTfZnn第七章

20、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0()(2)0()()3()2()()0()()3()2()() 1() 1(321)1(210zfzFfznTfzTfzTfzTffzznTfzTfzTfTfzTnfTnfZnnnn而f(n+1)T的Z变换为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上面两式相减, 可得 )() 1()0()() 1(0zFzzfznTfTnfnn对上式两边取z1的极限, 得 )() 1(lim)0()() 1(10zFzfnTfTnfzn当n=N时为有限项, 上式左边可写为 ) 1()0()() 1(0TNffnTfTnfNn令N, 则有 )(lim)(lim) 1(lim)0()() 1(

21、0tfnTfFNffnTfTnftnzn式(7.20)得证。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6) 卷积定理卷积定理 设设 knnTrTnkgkTc0)()()(7.21) 则卷积定理可以表示为 )()()(zRzGzC(7.22) 证明证明 根据Z变换定义 0)()(kkzkTczC(7.23) 将式(7.21)代入式(7.23), 可得 00)()()(kkknznTrTnkgzC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由于kn时, g(k-n)T=0, 上式可改写为 0000)()()()()(kknkknzTnkgnTrznTrTnkgzC令k-n=j, 则k=0时, j=-n, 上式化为 )(

22、)()()()()()(000)(zRzGzjTgznTrzjTgnTrzCnjjnnnjjn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3 Z变换方法变换方法 (1) 级数求和法级数求和法 根据式(7.13)和式(7.14), 只要知道连续函数f(t)在各个采样时刻的数值, 即可按照式(7.14)求得其Z变换。这种级数展开式是开放式的, 有无穷多项。但有一些常用的Z变换的级数展开式可以用闭合型函数表示。 例例 7-1 求单位阶跃函数1(t)的Z变换。 解解 单位阶跃函数的采样函数为1(nT)=1 (n=0, 1, 2, )将f(nT)=1(nT)=1代入式(7.14), 可得 11111)( 1 21zz

23、zzztZn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例例 7-2 求f(t)=e-at的Z变换。 解解 f*(t)=f(nT)=e-anT, 根据式(7.14), 可得 nnaTaTaTzezezezF2211)(两边同乘e-aTz-1得 nTnTTTzezezezFze2211)(两式相减, 可以求得 1)1)(1zezFT即 aTTezzzezF111)(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2) 部分分式法部分分式法 当连续函数可以表示为指数函数之和时, 可以利用上题的结果求得相应的Z变换。 设连续函数f(t)的拉氏变换式为有理函数, 可以展开为部分分式的形式, 即 niiipsAsF1)(式中, p

24、i为F(s)的极点, Ai为常系数。Ai /(s-pi)对应的时间函数为 Aiepit , 由例7-2可知, 其Z变换为Aiz/(z-epiT)。由此可得 niTpiiezzAzF1)(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例例 7-3 设连续函数f(t)的拉氏变换式为F(s)=a/s(s+a), 求其Z变换。 解解 将F(s)展开为部分分式形式: assassasF11)()(由例7-1和例7-2可知: )1)(1 ()1 (1111)(11111zezzezezzFTTT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例例 7-4 求f(t)=sint的Z变换。 解解 求F(s)并将其展开为部分分式形式: jsj

25、jsjssF)2/(1)2/(1)(22所以 1cos2sin)cos2(1)(sin11211121)(221111TzzTzzzTzTzejzejzFTjTj 附表中列出了一些常见函数及其相应的拉氏变换和Z变换。利用此表可以根据给定的函数或其拉氏变换式直接查出其对应的Z变换, 不必再进行繁琐的计算。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4 Z反变换反变换 和拉氏反变换相类似, Z反变换可表示为Z-1F(z)=f*(t) (7.24) (1) 长除法长除法幂级数法幂级数法 如果F(z)已是按z-n降幂次序排列的级数展开式, 如式(7.14), 则根据式(7.13)即可写出f*(t)。如果F(z)是

26、有理分式, 则用其分母去除分子, 可以求出按z-n降幂次序排列的级数展开式, 再写出f*(t)。虽然长除法以序列形式给出了f(0), f(T), f(2T), 的数值, 但是从一组值中一般很难求出f*(t)或f(nT)的解析表达式。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例例 7-5 已知 ,235)(2zzzzF求f*(t)。 解解 F(z)可以写为 2112315)(zzzzF长除得 F(z)=5z-1+15z-2+35z-3+75z-4+f(0)=0, f(T)=5, f(2T)=15, f(3t)=35, f(4T)=75, 即 )4(75)3(35)2(15)(5)(0)(*TtTtTtTt

27、ttf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2) 部分分式法部分分式法 采用部分分式法可以求出离散函数的闭合形式。其方法与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法相类似, 将F(z)展开成部分分式的形式, 就可以通过查表求得f*(t)或f(nT)。 例例 7-6 用部分分式法求上例中F(z)的Z反变换式。 解解 将F(z)展开成部分分式形式: niiipzzazF1)(2515235)(2zzzzzzzzF查表得 nzzZzzZ22, 1111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故 f*(t)=f(nT)=5(-1+2n) (n=0, 1, 2, ) 即 f(0)=0, f(T)=5, f(2T)=15, f(3T)=3

28、5, f(4T)=75,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3) 留数计算法留数计算法由复变函数理论可知 cnnzzFsdzzzFjnTftf)(Re)(21)()(11*(7.25) Res表示F(z)zn-1在F(z)的极点上的留数。 一阶极点的留数为 )()(lim1npzzzFpzR)()(lim)!1(1111nqqqpzzzFpzdzdqR(7.26) q阶重极点的留数为 (7.27)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例例 7-7 用留数法求)5 . 0)(1(5 . 0)(zzzzF的Z反变换。 解解 根据式(7.25)有 )5 . 0)(1(5 . 0Re)(Re)(1zzzszz

29、FsnTfnn因为F(z)zn-1在z=1和z=0.5处各有一个极点, 所以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nznznzzzzRzzzzR)5 . 0()5 . 0()5 . 0)(1(5 . 01) 1()5 . 0)(1(5 . 05 . 0211由此得 ), 2 , 1 , 0()5 . 0(1)(nnTfn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例例 7-8 用留数法求 2) 1()(zTzzF的 Z反变换。 解解 由于F(z)在z=1处有二重极点, 因此 nTnTzzzTzzdzdRznnz111221)() 1() 1(lim)!12(1由此可得 f(nT)=nT (n=0, 1, 2, )

30、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7.4 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1 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脉冲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 线性连续系统理论中, 把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定义为传递函数。与此类似, 在线性采样系统理论中, 把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系统的离散输出信号的Z变换与离散输入信号的Z变换之比, 定义为脉冲传递函数, 或称Z传递函数。它是线性采样系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对于图7-11(a)所示的采样系统, 脉冲传递函数为 )()()(zRzCzG(7.28)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由式(7.28)可求采样系统的离散输出信号 )()

31、()()(11*zRzGZzCZtc 实际上,许多采样系统的输出信号是连续信号, 如图7-11(b)所示。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应用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 可以在输出端虚设一个采样开关, 并令其采样周期与输入端采样开关的相同。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11 采样系统 G(s)R*(s)R(s)C(s)C*(s)G(z)(a)G(s)R*(s)R(s)G(z)(b)C*(s)TTTC(s)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下面讨论如何根据采样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来推导脉冲传递函数的公式。由线性连续系统理论已知, 当输入信号为单位脉冲信号(t)时, 其输出信号称为单位脉冲响应, 以g(t)表

32、示。当输入信号为如下的脉冲序列时: 0*)()()(nnTtnTrtr根据叠加原理, 输出信号为一系列脉冲响应之和, 即 c(t)=r(0)g(t)+r(T)g(t-T)+r(nT)g(t-nT)+在t=kT时刻, 输出的脉冲值为 0)()()()() 1()()()0()(nnTrTnkgTnkgnTrTkgTrkTgrkTc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根据卷积定理, 可得上式的Z变换 C(z)=G(z)R(z) C(z) 、G(z) 和R(z)分别是c(t) 、g(t) 和r(t)的Z变换。 由此可见, 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即为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g(t)经过采样后离散信号g*(t) 的Z变

33、换, 可表示为 0)()(nnznTgzG(7.29) 脉冲传递函数还可表示为 G(z)=Zg(t)=ZL-1G(s)=ZG(s)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 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开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图 7-12 两种串联结构 G1(s)R*(s)R(s)X(s)X*(s)G1(z)TTG2(s)C*(s)G2(z)G(z)C(s)G1(s)R*(s)R(s)X(s)TG2(s)C*(s)G(z)C(s)(a)(b)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在图7-12(a)所示的开环系统中, 两个串联环节之间有采样开关存在, 这时 X(z)=G1(z)R(z)C(z)=G2(z)X(z)=G1

34、(z)G2(z)R(z) 由此可得 )()()()()(21zGzGzGzRzC(7.30) 上式表明, 有采样开关分隔的两个环节串联时, 其脉冲传递函数等于两个环节的脉冲传递函数之积。上述结论可以推广到有采样开关分隔的n个环节串联的情况。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在图7-12(b)所示的系统中, 两个串联环节之间没有采样开关隔离。这时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122121zGGzGGsGsGZzRzCzG(7.31) 式(7.31)表示, 没有采样开关分隔的两个环节串联时, 其脉冲传递函数为这两个环节的传递函数之积的Z变换。另G1G2(z)=G2G1(z)

35、, 是因为两个函数的拉氏变换相乘是可交换的。上述结论也可以推广到无采样开关分隔的n个环节串联的情况。 请注意式(7.30)和式(7.31)的区别, 通常 G1G2(z)G1 (z) G2(z)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例例 7-9 设图7-12中 21)(,11)(21ssGssG求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解解 对于图7-12(a), 由式(7.30)得其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2111)()()(22221TTTTezezzezzezzsZsZzGzGzG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而对于图7-12(b), 由式(7.31), 其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21112111)()(

36、22221TTTTTTezezeezezzezzssZssZzGGzG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3 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闭环系统脉冲传递函数 图 7-13 采样控制系统 G(s)E*(s)E(s)H(s)R*(s)R(s)C*(s)C(s)T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由图可见 E(s)=R(s)-H(s)C(s)C(s)=E*(s)G(s) 合并以上两式, 得到 E(s)=R(s)-H(s)G(s)E*(s) 对上式作Z变换, 注意到上式右端适用线性定理, 则有 E(s)=R(s)-ZG(s)H(s)E*(s) 因G(s)和H(s)之间没有采样开关, 而H(s)和E*(s)之间有采样开

37、关, 根据式(7.31), 得 E(z)=R(z)-GH(z)E(z)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于是于是 )()(1)()()()()(1)()(zRzGHzGzGzEzCzGHzRzE即得闭环离散系统对输入量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1)()()()(zGHzGzRzCz与线性连续系统类似, 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的分母1+GH(z)即为闭环采样控制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数字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7-14所示, 其中D*(s), 即D(z)为数字控制器。 (7.32)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14 具有数字控制器的采样系统 D*(s)E*(s)E(s)H(s)R(s)TG(s)X*(s)

38、C(s)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由图可见 E(s)=R(s)-H(s)G(s)X*(s) X*(s)=D*(s)E*(s) 两式合并, 得 E(s)=R(s)-H(s)G(s)D*(s)E*(s) 对上式作Z变换, 有 E(z)=R(z)-GH(z)D(z)E(z) 即 )()()(11)(zRzGHzDzE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由 C(s)=G(s)X*(s)=G(s)D*(s)E*(s) 得 )()()(1)()()()()()(zRzGHzDzGzDzGzDzEzC即 )()(1)()()()(zGHzDzGzDzRzC(7.33)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对于图7

39、-15所示的有干扰的采样系统, 干扰N(s)到输出C(s)的通道上没有采样开关, 所以, 不能写出输出C(s)对干扰N(s)的闭环传递函数, 而只能写出对于干扰N(s)的输出C(s) 。此时, R(s)=0。 )(1)()(212zGGzNCzC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15 有干扰信号的采样系统 G1(s)E*(s)E(s)R(s)TG2(s)C(s)N(s)C*(s)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7-5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将线性连续系统在 s平面上分析稳定性的结果 离散线性系统在 z平面上

40、的稳定性。1. s 域到域到 z 域的映射关系域的映射关系jTTjTTseeeez)(jsTzezT,域域zs0j平面s2s2sIm1平面z0Re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0令线映射等相当于取s平面上的虚轴映射到 z 平面上的轨迹: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相位:相应的点沿单位圆变化无穷多圈Ts2Ts2zTzTzezT,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结论:在等 线的左半平面映射为z平面上同心圆的内部,右半平面映射为同心圆的外部。s平面的虚轴的左半平面映射为z平面上单位圆的内部,右半平面映射为单位圆的外部。线映射等线映射等j1121Te1Te2Te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闭环采样系统稳定的

41、充分必要条件是: 系统特征方程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均分布在的所有根均分布在z平面的单位圆内平面的单位圆内, 或者所有根的模或者所有根的模均小于均小于1, 即即|zi|1(i=1, 2, , n)。 js平面Tj0TTImz平面Re101Tj图 7-16 s平面上虚轴在z平面上的映像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与分析连续系统的稳定性一样, 用直接求解特征方程式根的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往往比较困难, 这时可利用劳斯判据来判断其稳定性。 但对于线性采样系统, 不能直接应用劳斯判据, 因为劳斯判据只能判断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是否在s平面虚轴的左半部, 而采样系统中希望判别的是特征方程式的根是否在z

42、平面单位圆的内部。因此, 必须采用一种线性变换方法,使z平面上的单位圆映射为新坐标系的虚轴。这种坐标变换称为双线性变换, 又称为W变换。注意, 因z=eTs是超越方程, 故不能将特征方程式变换为代数方程。令 11wwz(7.34)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则 11zzw(7.35) 式(7.34)和式(7.35)表明, 复变量z与w互为线性变换。 令复变量 z=x+jy w=u+jv 代入式(7.35)得 2222) 1(2) 1(11yxyjyxjyxjyxjvu对于w平面上的虚轴, 实部u=0, 即 x2+y2-1=0 这就是z平面上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的方程。单位圆内x2+y2

43、1, 对应于w平面上u为负数的虚轴左半部; 单位圆外x2+y21, 对应于w平面上u为正数的虚轴右半部。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例例 7-10 判断图7-17所示系统在采样周期 图 7-17 采样系统 R(s)TsTse1) 1(1ssC(s)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解解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1() 1()(1()(1) 1()1 (1111)1 () 1(1)1 () 1(11)(221212TTTTTsTsezzzezzezTezzzzzTzzsssZzsseZssseZzG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闭环传递函数为 )(1)()(zGzGzGc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

44、) 1()(2zezTT即 z2+(T-2)z+1-Te-T=0 当T=1 s时,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z2-z+0.632=0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因为方程是二阶, 故直接解得极点为z1,2=0.5j0.618。由于极点都在单位圆内, 所以系统稳定。 当T=4s时,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z2+2z+0.927=0 解得极点为z1=-0.73, z2=-1.27。有一个极点在单位圆外, 所以系统不稳定。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一个原来稳定的系统, 如果加长采样周期, 超过一定程度后, 系统就会不稳定。通常, T越大, 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差。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用MATLAB解本

45、例如下: %example7-10 c1=1 1 0.632 roots(c1) c2=1 2 0.927 roots(c2)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图 7-18 采样系统 R(s)T)4( ssKC(s)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例例 7-11 设采样系统如图7-18所示, 采样周期T=0.25s, 求能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解 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 )(1(14144114)4()(444TTTezzeKezzzzKssKZssKZzG闭环传递函数为 )(1)()(zGzGzGc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0)1 (4)(1()(144zeKezzz

46、GTT令 ,25. 0,11sTwwz代入上式得 011158. 0368. 011111wwKwwww整理后可得 0.158K2+1.264+(2.736-0.158K)=0 劳斯表为 w2 0.158K 2.736-0.158Kw1 1.264w0 0 2.736-0.158K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要使系统稳定, 必须使劳斯表中第一列各项大于零, 即 0.158K0 和 2.736-0.158K0 所以使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是0K17.3。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2 数字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数字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 图 7-19 单位反馈采样控制系统 R(s)TG(s)C(s)

47、E(s)E*(s)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与连续系统类似, 系统的误差 )()(11)(zRzGzE设闭环系统稳定, 根据终值定理可以求出在输入信号作用下采样系统的稳态误差终值 )()(11) 1(lim)(lim1zRzGzteeztsr(7.36)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在连续系统中, 如果开环传递函数G(s)具有个s=0的极点, 则由z=eTs可知相应G(z)必有个z=1的极点。我们把开环传递函数G(s)具有s=0的极点数作为划分系统型别的标准, 并分别把=0, 1, 2, 的系统称为0型、型和型系统等。同样, 在离散系统中, 也可把开环传递函数G(z)具有z=1的极点数作为划分系统型别的标准, 分别把G(z)中=0, 1, 2, 的系统称为0型、型和型(离散)系统等。 与连续系统对应的离散系统的3种误差系数以及不同型别的稳态误差(表 7-1)直接列出如下, 不再推导。 第七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稳态位置误差系数:)(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