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_第1页
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_第2页
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_第3页
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_第4页
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中国的运河 狭义的运河,指的是符合国际词典所定义的完全人工开凿的河流。而广义的运河主要利用自然河流湖泊,开挖一些连接河段,将自然河流湖泊沟通成一条较长的水运通道,后人统称这类沟、渠为“运河”。中国早期的运河大多如此。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城邗,沟通江淮”。但这个时间并非世界最早,根据一般的工具书,古埃及时代就已经开凿运河,远早于邗沟。 中国的河流都是东西流向的,所以要开凿南北流向的运河。因此,自古以来开凿运河,都是南北运河,以便沟通东西河流,加强南北联系,全国各地的交通往来,利于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中国河流

2、分布和流向有严重的缺陷,一是虽然有许多南北流向的河流,相对来说,南北河流都比较短,没有一条像长江那样,能够贯通南北大部地区,形成完整通航能力的自然河流。第二,在平坦的东部地区,由于地形制约、古黄河的改道等原因,没有一条能够横贯南北、保持通航能力的河流,所以才有了开凿京杭大运河的必要。 春秋时期运河的开凿 一、楚国开凿沟通江汉、江淮的运河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史记河渠书 二、吴国南达钱唐,北通河、济的运河邗沟:从邗城西南引江水至末口(今淮安东北)入淮。 吴王夫差在打败楚、越两国后,为北上与齐、晋争霸, 菏水:从今定陶县东北连接济水的菏泽,引水东流,至湖陵(在

3、今鱼台县北)附近注入泗水。夫差征服齐国后,继续北上与晋争霸, 三、齐国在临淄城西开凿的沟通济、淄的运河 魏国开凿的沟通河、淮的鸿沟水系: (1)魏惠王十年(前360年)(2)魏惠王三十一年(前 339年) 秦始皇统一后,史禄开凿了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 目的:征服岭南(“陆梁地”),运输军粮。 西汉对灵渠的利用 “出零陵,或下漓水” 平定南越的军事通道 起迄:西起长安城的昆明池,沿秦岭东下,至潼关注入黄河。 目的:从关东漕运粮食;灌溉 西汉武帝至宣帝间,一般每年漕运关东谷四百万石至关中(汉书食货志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过鸿沟和汴渠。 隋朝南北运河的开通 运河开凿的客观要求和条件 隋朝统一后,为

4、了沟通首都与富庶经济地区的联系,便于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漕粮,以及加强东北边防的需要,对运河的建设开始有了全面、统一的规划。 运河的五个部分 西抵长安、北达涿郡、南至余杭,以洛阳、开封为中心的南北运河分为五段: (1)广通渠(唐时称漕渠) 开皇四年开凿,自大兴城西北凿渠引渭水东流入黄河。(2)山阳渎(唐时称官河或漕渠) 开皇七年开凿,自山阳(今淮安)引淮水至扬子(今仪征东南)入长江。 (3)通济渠(唐时称汴渠或汴河)大业元年开凿,自西苑(今洛阳西)引谷、洛水至偃师经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今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入淮河 (4)永济渠大业四年开永济渠,直抵隋北方重镇涿郡治所蓟县(今北京城

5、西南(5)江南运河 大业六年开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引长江水至余杭(今杭州)入钱塘江 “得非天假暴隋,成我大利哉!” “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皮日休汴河铭) (1)隋唐时期漕运的大动脉 “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轴舻相继。” “利尽南海” (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河南府) 然漕渠由于水源不足以及泥沙淤积等影响,已逐渐失去了它的功效。 (2)唐末五代运河交通被破坏 “汴水自唐末溃决,自墉桥东南,悉为污泽。” “运路久梗,葭苇湮塞。” 分裂时期的运河交通 (1)周世宗恢复汴渠的运输效能 (2)北宋汴京漕运四渠北宋汴京的漕运四河:惠民河、广济渠、汴河与黄河 (5)南宋 宋金对峙,

6、运河水道荒废。江南运河成为偏安王朝的重要交通线: (1)永济渠沿岸的城市魏州、贝州、幽州 (2)汴渠沿岸的城市汴州、宋州、宿州、泗州 (3)山阳渎沿岸的城市楚州、扬州 (4)江南运河沿线的城市润州、苏州、杭州 “京口东连吴会,南接江湖,西连都邑,亦一都会也。” (隋书地理志) “南派巨流,走闽禺瓯越之宾货,而盐鱼大贾所来交会。每岁官入三十六万千计。近岁淮河之间,颇闻其费。” 元朝大运河的开凿 政治中心的北移 (1)政治中心与漕粮基地的隔离 (2)漕粮运输的困难 水陆联运:反复装车卸舟,耗资费时 海上运输:“风涛不测” 新运道的开通 (1)济州河 自济州(今济宁)至安山,接通了泗水和济水(又称大

7、清河) (2)会通河 自安山西南的济州河,经寿张、东昌(今聊城)至临清入卫河(南运河) (3)通惠河 从通州到大都,利用了金闸河故道。 元朝运河存在的问题 主要在山东境内的运河(会通河和济州河) (1)水源不足,不堪重载 (2)黄河决徙频仍,泥沙淤塞运道 运河沿线的城市 通州、临清、济宁等 疏通会通河 永乐九年至十三年,工部尚书宋礼主持这项工程,采取了两个办法解决了运道的水源问题: (1)使整个汶水西南流至南旺,然后用闸控制,使水南北分流,三分往南,七分往北。 (2)利用元末贾鲁治理的黄河故道,引来黄河水增加运河的水量。 会通河:时称“闸漕”,地处黄河、海河两流域中水资源最缺乏的地区,这中间除

8、了汶河和泗水、卫河等少数的小河流外,没有大的江、河可供利用。因此,泉水也成了它的主要水源。这些,则成为宋礼等人治理山东漕河运道的重要条件。以其所经区域递降较大,必须用各种不同功能的水闸,予以调节水量和水位,方能使漕舟畅行,故而名曰“闸漕”。 (1)夏镇新河 嘉靖四十五年开凿,避开沛县一段黄河险工 (2)泇河 万历三十二年总河侍郎李化龙开凿泇河,避开了徐州附近黄河之险。 (3)通济新河 天启五年,在泇河以下开凿通济新河,避开了邳州、宿迁之间黄河之险,宿迁以北的运道,基本上做到了“黄、运分立”。 (4)中河 康熙年间靳辅主持开凿,自宿迁至清河,避开了宿迁以南的黄河河道。至此,黄、运完全分离。 江、淮之间南河的治理 (1)永乐十三年(1415年),总漕运陈瑄在淮安开凿“清江浦渠”,避开黄、淮、运交汇的清江浦。 (2)清江浦以下实现了湖、运分离 ,避免了漕舟行驶湖上的风涛之险。 (3)对南河入江口的疏浚和新运口的开凿。 通惠河的疏浚 (1)嘉靖六年(15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