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编制:张耀鹏编制:张耀鹏液氨基础知识简介 氨的安全技术规程2 事故预防3 危险化学品介绍4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1 危险化学品介绍5 小机调节保安油系统 离子交换树脂介绍一、氨的特性及危害、急救一、氨的特性及危害、急救 1.氨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燃,燃点 651,液氨挥发生成氨气,氨气属于有毒、易燃、易爆气体,作业场所最高允许浓度30 mg/m3,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对眼、黏膜或皮肤有刺激性,有烧伤危险。 2.液氨泄漏时,从泄漏处冒出大量的烟雾,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泄漏处的罐体、管线发冷,严重结冻。 3.氨的大量泄漏将对人的生命和设备造成危害,一
2、般是通过人的皮肤和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危害,氨可深入从鼻腔到肺泡的整个呼吸道,同时人们因鼻受不了刺激而用口呼吸进入到胃里,引起恶心等现象,氨很容易侵入粘膜部位,使人们出现刺激难忍等现象。 4.氨中毒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发生事故大量泄漏时会出现急性中毒,往往引起喉痉挛声门水肿,严重还会造成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而窒息死亡,大量吸入氨气会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呼吸道炎症、尿道炎症、眼部炎症等。 5.液氨从容器内泄漏出来后,由于压力变化,液氨开始气化,同时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如接触皮肤,易造成人体皮肤冻伤。 6.在氨区必须有保护装置,并配备充足的防护服和防毒面具。 7.氨在常温常压下呈无色透明气体,且
3、具有特殊气味。空气中氨的浓度达到 50ppm时,能通过嗅觉闻到;浓度达到 5000ppm 时,人将会失去知觉,且无法逃离现场致窒息。 8.在加压或冷却条件下,氨呈液体状。在加压条件下储存氨,可以增加储存量。 9.若液氨从储罐中泄漏到大气中(0MPa),温度将降低至-33,此时接触到人体皮肤将会造成皮肤严重冻伤。氨发生泄漏后,将很快从泄漏点向四周扩散,如发生突然破裂,喷出的氨将射出 3 至 6 米。 10.液氨不含水,遇水生成氢氧化铵,致使器官组织很快脱水、细胞坏死。身体内任何含水部位,如眼睛、耳朵、鼻子、 喉咙、 支气管、 肺、 潮湿的皮肤都容易受到液氨侵蚀而被化学烧伤。 11.液氨与人体皮肤
4、接触后,如果没有大量的水冲洗稀释,会造成皮肤组织进一步化学烧伤,使皮肤变成一种粘糊的物质且不能自愈。被氨化学烧伤后的皮肤必须经医生清除处理后才能进行治疗。 12.液氨对水有非常强的亲和力。发生喷溅后,如果及时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稀释,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对身体潮湿部位的伤害, 这些部位包括眼睛、呼吸系统(口、喉咙、肺)和特别潮湿的皮肤。 13.氨在空气中形成氨雾,并随空气流动,就像风一样能很快改变方向。在一些大气条件下,氨雾几乎是不可见的,但当空气潮湿时,氨雾变得就像云一样白。空气中的氨被雨水吸收后除去。 14.,如公路沟渠、泥沼地和山谷中。氨气对其它生物也会形成威胁,应警告受威胁地区的人们有关泄漏
5、氨的危害,使他们尽快离开现场,直到泄漏得到有效控制并确认该地区恢复安全。 15.一旦有人不小心接触了液氨,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指在现场用大量的水长时间对身体受害部位进行冲洗,在伤者被送到医院前一直保持连续不断的水冲洗。冲洗时尽可能多用水,水不要重复使用。 16.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立即联系医院,使伤者尽可能及时送到医院得到有效治疗。伤者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最好能继续保持水冲洗急救的措施。 17. 18.液氨腐蚀后,皮肤和器官组织有灼伤感,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稀释,阻止其进一步被烧伤。 19.液氨将吸收眼睛中的湿气(水分),致使眼睛烧伤损坏,如发生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导致永久性视
6、力丧失和毁容。 20.如果眼睛不小心被溅入液氨,必须立刻连续用水冲洗眼睛(至少 20 分钟),冲洗时,伤者必须努力睁开眼皮,让留在眼皮下的氨被水冲洗出来,并立即将患者送到医院。 21.当氨浓度较低时,操作人员闻到氨的臭味必须远离现场;当氨浓度比较高时,操作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由于整个呼吸系统很潮湿,氨很容易被吸进身体,当一定浓度的氨被吸入,其烧伤呼吸系统的速度很快,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22.个人安全防护装置必须维护良好,包括护目镜、橡皮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防护服、便携式氨气检测仪。 23.护目镜和手套要放在能够直接拿到的安全位置。手套应为橡胶材质,护目镜必须密封良好。 当氨浓度较
7、低时,操作人员闻到氨的臭味一般会远离现场;当氨浓度比较高时,操作人员还没来得及逃离现场前就已经吸入了危险剂量的氨。由于整个呼吸系统很潮湿,氨很容易被吸进身体。当一定浓度的氨被吸入,其烧伤呼吸系统的速度很快,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一旦出现严重的氨中毒,第一时间达到现场的救援人员也无法救助伤者,由于出现呼吸困难,带来的呼吸器也派不上用场了。因此,如果现场发生氨泄漏事故,但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呼吸设备,使伤者人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氨泄漏浓度和对人体的伤害氨泄漏浓度和对人体的伤害 为了防止液氨泄漏时产生严重后果,个人安全防护装置必须维护良好,包括护目镜、橡皮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重
8、型长袖防护衣和防护长裤。 护目镜和手套要放在从地面就能直接拿到的安全位置。手套应为橡胶材质,氨不能透过,并有长的袖口翻边,当手举起时可以防止液滴流下。护目镜必须是不透气的,能防止液氨进入眼睛,禁用敞开通风的护目镜。二、液氨储罐的储存、使用二、液氨储罐的储存、使用 1.液氨储罐应设防火堤,堤内有效容积应为最大储罐容积的 60%,液氨储罐一旦泄漏,液氨不会四处扩散,为事故的处理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围堤内必须有下水系统,应设雨水和生产污水两条通道,通常均处于关闭状态,个别情况下根据需要选择性打开。 2.液氨储罐设计应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液氨储罐应设液位计、压力表、安全阀和温度计。安全阀出口应
9、设导气管,压力和温度远传至 DCS 主控室,可以随时掌握罐内的温度和液位,以便进行调节控制,特殊压力异常情况安全阀启跳,有效防止储罐超压。 3.液氨储罐安全充装量不得超过储罐容积的 85%,正常生产时液氨储罐应控制在较低的液位,一般控制在安全充装量的 75%之内,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在储存过程中因环境温度上升膨胀、升压而导致储罐发生超压危险。 4.室外液氨储罐区应设事故喷淋水、排水等设施。这样在储罐发生大量泄漏的情况下,可以用消防水对泄漏的液氨进行吸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排水应设两条通道,雨水系统和生产污水系统。降雨水时打开雨水系统的阀门,使之流入雨水系统,事故状态下打开通往生产污水系统的阀门,经
10、环保处理合格后外排,正常情况下两者均处于关闭状态。 5.为确保液氨储罐不超装,液氨储罐液位显示应设高报,用以提醒操作人员液氨储罐充装已到安全许可上限。为保障液位计失灵或其他人为因素造成液氨储罐超装情况下液氨储罐的安全,在储罐许可充装范围的液位高度设置液位开关,控制液氨进料线上的快关阀。一旦液位达到该高度触及此开关,则联锁动作关闭来料线上的快关阀,切断进料,确保液氨储罐安全。 6.液氨储罐和管道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设施,并经专业人员定期检测,输送液氨时,由于液氨与管道的摩擦会产生大量静电荷,若不通过接地装置把电荷导走,就会使电荷聚集在储罐上形成很高的电位,当此电位达到某一间隙放电电位时,可能发生电
11、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7.液氨罐区应设事故罐和事故泵,事故罐最小储量不得小于最大罐容的 1/4。操作岗位同时制定相应的事故预案,配备相关防护器材,建立配备、发放、使用的管理制度。液氨泄漏事故预案应定期演练,确保职工具备较好的事故处理能力和中毒后的救护能力。 8.液氨储罐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定期全面检测。液氨储罐上安全阀、压力表要求每年定期校验。液氨罐体上的管道必须是耐压和耐腐蚀的高压管道,并每年定期检查、检测。 9.液氨储罐使用的液位计,必须是磁性翻板式的,必须经常校验。 10.液氨储罐本体应有良好的保温设施,没有保温设施的,必须有防阳光曝晒的顶棚,以及夏季自动喷水降温装置。 1
12、1.连接生产系统与液氨储存罐上的各类管道,包括放氨、加氨和罐体之间联系等管道在安装时应按照压力管道安装规范,准确使用各种规格不同的材质,不得随便更改。所有管道必须定期检查,防止因磨损、腐蚀等原因发生破裂,泄漏。 12.液氨储罐系统所使用的各种阀门、阀兰、垫圈、紧固件等,必须是符合安全规定的标准件且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是有资质的作业单位。 13.液氨储罐操作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安全培训,考核合格上岗操作。 14.倒罐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发生事故。 15.外来充装液氨的汽车槽车,要严格执行液氨充装安全规程,实行过磅制,严禁过量充装。 16.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选择
13、,应全面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周边村庄、主要交通要道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 GB50016 有关规定。 17.根据 GB 50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液氨属轻度职业性接触毒物,其储存和装卸场所应符合 SH3093 卫生防护距离要求;装卸现场应按照 GB 50493 50493 要求安装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满足 GB 17681 对液氨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 18.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设置风向标,并结合当地气象条件,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19.汽车的液氨装卸站,进、出口应分开设置;当进、出口合用时,站内应设回车场;采用液氨泵充装时,
14、其液氨装卸车鹤位与充装泵的距离,不应小于 10m;装卸液氨管道上应设置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并应设置远程切断装置,紧急切断阀距装卸车鹤位的距离不应低于 10m;汽车装卸车鹤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4m。 20.液氨储罐、压力管道、液氨槽罐车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等必须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法规、规程要求,严格登记注册、检测检验和档案管理。 21.安全装置应和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安装、维修,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 22.液氨储存、装卸区域的电气、仪表设备应采用防爆型、密闭型,符合防爆等级要
15、求。 23.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根据 GB50057 要求设置防雷装置和设施,每季度至少检查1 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10。 24.液氨储存、装卸场所的所有金属装置、设备、管道、储罐等都必须按照 SH3097和 SH/T3081 规范要求进行静电连接并接地。防静电安全检查以生产岗位(场所)自查为主,每天至少检查一次。部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公司每年至少抽查两次,静电接地点和跨接点必须牢固好用。 25.液氨储罐、管道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重要工艺指标应按照 GB17681 和 SH3063 要求安装相关监控设施,实施远程监控,完善联锁报警等装置。 26.氨装卸台的鹤位处宜设置
16、定量装车、静电连锁、防溢流装置或高、低液位报警及连锁系统。 27.房屋的门外、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等部位应设人体静电释放装置。 28.储存和装卸作业场所应按 GB2894、GB16179 和 DB37/T997 的规定设置“禁止烟火”、“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中毒”,“应戴防毒面具”、“应戴防护手套”“应戴防护眼镜”等安全标志和“严禁超装、混装、错装”、“严禁装卸人员擅离岗位”、“安全措施未落实,不准作业”、“易燃易爆、有毒、具刺激性”等警示语句。 29.储存和装卸作业场所出入口及其他显著位置应按 GBZ 1582003 中附录 D 的规定设置危险危害告知牌。三
17、、液氨装卸与日常维护三、液氨装卸与日常维护 1.运送液氨和氨水的汽车槽车到达现场后,必须服从现场操作人员的指挥,汽车押运只负责车上软管的连接,不准操作卸车站台的设备、阀门和其他部件,罐区现场操作人员负责管道的连接和阀门的开关操作。 2.汽车罐车装卸料时,应按指定位置停车,发动机熄火,并采取有效制动措施;接好接地线;装卸过程中严谨启动车辆。 3.卸料导管应支撑固定,卸料导管与阀门的连接应牢固,阀门应逐渐开启。如有泄露应及时消除。甘肃省消防大队联合酒钢集团进行氨站事故演习甘肃省消防大队联合酒钢集团进行氨站事故演习事故演习分现场演练和桌面推演。事故演习分现场演练和桌面推演。此为值班人员在室内进行液氨
18、泄漏此为值班人员在室内进行液氨泄漏桌面推演(以口头独白的方式代替桌面推演(以口头独白的方式代替模拟现场实际操作)模拟现场实际操作) 岗位人员模拟事故演习岗位人员模拟事故演习 集团公司领导集团公司领导参观事故演习参观事故演习酒钢消防大队酒钢消防大队配合事故演习配合事故演习小机停机过程演示一、一、事故预防类名词事故预防类名词1.危险化学品 指属于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 2.危险化学品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
19、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6.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小机停机过程演示二、二、事故预防措施事故预防措施 1. 氨区系统的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满足液氨存储安全要求的需要,严禁使用红铜、黄铜、锌、镀锌的钢、包含合金的
20、铜及铸铁零件。 2.氨区系统要定期进行一次严密性试验,确保涉氨系统无泄漏。 3.液氨储罐最高液位绝对不允许超过罐容积的85%所对应的高度。 4.控制罐内的压力在1.5MPa以内,温度在40以下。如果存储罐内压力高于1.5MPa或者温度高于40时,喷淋水装置能够自动打开进行喷水冷却降温降压。 5.吸收罐的液位要保持在较高液位,保证事故状态的足够吸收量。 6.配备两套以上完好的安全防护用品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毒面罩、防护服。小机停机过程演示 7.氨区现场30m范围内严禁动火,如进行动火作业必须通过气体置换,空气中氨浓度测量合格并办理动火作业申请票。在任何氨容器或管道上进行焊接前必须彻底清理干净内部
21、残余氨,并且通风良好。 8.氨站设置应急冲洗水点,运行期间必须保证液氨存储和液氨蒸发系统区域的生活水、工艺水及消防水供应正常,不得中断。 9. 安全阀、安全保护装置、测量仪表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投运。 10.氨站区域系统设专人24小时值班巡检,值班人员要使用便携式氨气监测仪对系统周围进行检测,确保系统无泄漏。小机停机过程演示 11.氨站区域系统液氨储罐每年必须进行内部清理或检查,并按压力容器检验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液氨储罐及相关涉及氨气的压力容器设备检修前必须用氮气对设备内进行气体置换,置换合格后并经测定容器内含氧量在19%23%之间,含氨气量在以下方可进入作业。在未置换前
22、,维修人员不能进入液氨储罐及氨气相关罐体内,以防中毒。 12.氨站区域系统发生泄漏时严禁任何人员进入氨站区域。如值班人员在氨站工作时氨站系统发生氨气泄漏,必须立即撤离。只有当人员穿戴齐全安全防护用品,氨站系统完全停止运行并投入喷淋水系统吸收氨气,经确认氨站系统对人体伤害可控后方可进入氨站内进行系统泄漏查找处理。 13.发生大量氨气泄漏时必须立即远程停运氨站系统运行后投运喷淋水进行氨气吸收,首先通过氨站控制系统远程监测数据判断处理,小机停机过程演示 14.氨站区域严禁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或从事容易产生静电、火花的作业。入口处设置静电导泻器和存放手机的专用箱。 15.氨站区域内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23、。 16. 为了防止液氨泄漏时产生严重后果,个人安全防护装置必须维护良好,包括护目镜、橡皮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重型长袖防护衣和防护长裤。护目镜和手套要放在从地面就能直接拿到的安全位置。手套应为橡胶材质,氨不能透过,并有长的袖口翻边,当手举起时可以防止液滴流下。护目镜必须是不透气的,能防止液氨进入眼睛,禁用敞开通风的护目镜。 17. 对该区域全体人员及周边临近单位警告有关泄漏氨的危害,使他们在氨泄漏后尽快离开现场,直到泄漏得到有效控制并确认该地区恢复安全。小机停机过程演示三、三、日常运行与设备监督管理维护日常运行与设备监督管理维护1.制定严格的日常管理体系 (1)制定对重大危险源氨站进行周检
24、查制,每周进行综合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对于不符合项按照责任归属及时进行整改。 (2)监督维护人员进行定期巡检,对重大危险源运行监督,根据各自专业管辖设备分工,对所有设备形成周检查或日检查记录。小机停机过程演示2、日常设备运行监督与维护 (1)根据氨站系统不同,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巡检标准,按照区域进行设备定期巡检,保证设备在运行或备用情况下,能够及时了解设备状况,把好运行监督关口。 (2)制定系统全面的定期工作制度,保证整个安全报警、喷淋装置的正常投运。 (3)氨站操作,都进行氮气置换,涉及重大操作,相关人员到场进行监护。 (4)制定详细全面的安全作业标准,保证设备在操作与检修过程中,按照安全作业规范标准执行。 (5)氨站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出票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购买劳动合同标准文本
- 买卖佣金合同样本
- 中标服务费合同样本
- 委托代理进口合同二零二五年
- 含回购条款的股权转让协议二零二五年
- 公司给干股股份协议书
- 公司内部股权无偿赠与转让协议
- 二零二五版国家拆迁补偿协议
- 修补砂浆出售合同样本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复习:Unit 1~3+期中共4套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MOOC 计算机组成与CPU设计实验-江苏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试题)-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 生产车间5S稽核评分表
- 10KV供配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钢结构施工方案(钢结构-施工方案)
- 《民法典》合同编实务培训课件
- 《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台帐
- 闭合导线计算表(带公式)
- 商务礼仪培训52873734(PPT14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