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_第1页
某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_第2页
某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_第3页
某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_第4页
某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嘉兴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市环境保护局二九年十二月嘉兴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责 任 表编制单位: 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协作单位: 市环境保护局项目负责人: 参加编制人员: 目 录1 总论11.1指导思想11.2基本原则11.3编制依据21.4规划范围31.5规划期限32 基本概况42.1自然环境概况42.2自然资源概况52.3农村社会经济概况63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主要问题83.1农村生态环境状况83.2农村环境污染排放现状93.3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123.4主要问题154 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184.1总体目标184.2阶段目标及指标体系184.3指标分析205 主要任务215.1保障农村饮用水

2、安全215.2深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255.3强化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控制295.4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315.5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345.6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395.7深入开展农村示范创建和生态创建436 近期重点工程和效益分析456.1近期重点工程及投资估算456.2效益分析517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537.1组织领导537.2政策法规537.3资金投入537.4能力建设547.5技术支持547.6公众参与551 总论1.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

3、,把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起来,以根本改善农村地区环境现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地区污染减排,以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2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促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明确近期农村环保工作重点,优先解决饮用水安全、工农业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和河沟池塘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问题较集中的突出环境问题。

4、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嘉兴市实际,按照嘉兴市平原河网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以及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针对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环境问题,并结合地方县市的发展,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3、科技先行,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要针对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重点开发低成本、高效实用的环保新技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优化整合各类资金,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领域,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4、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各级政府要

5、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政策。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1.3编制依据(1)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5)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6)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7)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6);(8)浙江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6、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9)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09);(10)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3);(11)浙江省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008);(12)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13)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14)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06);(15)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006);(16)浙江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082012);(17)嘉兴生态市建设规划(2004);(18)嘉兴市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20082012年)(嘉委20081号);(19)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

7、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2006);(20)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专项规划。1.4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嘉兴市行政管辖范围,陆域面积3915平方公里;规划重点为全市农村区域。1.5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7年;规划近期: 2008 2012年;规划中期: 20132015年;规划远期: 20162020年。2 基本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东北紧邻上海,北接苏州,南邻杭州,西通湖州,东南濒临钱塘江、杭州湾,处于北纬30°2031°02,东经120°17121°16。嘉兴市下辖平湖、桐乡、海宁三市,海盐、嘉善二县

8、及南湖、秀洲两区。地质地貌嘉兴市属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区,地势平坦,仅在硖石、澉浦、乍浦等地有零星残丘分布。市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微倾,沿杭州湾地面高程为2.663.16m(黄海高程,下同),中南部地区为1.362.36m,西北部地区为1.161.76m,局部地区为0.96m。河流水系嘉兴市地处太湖流域,市域河道纵横、湖荡众多。全市河道总长度13802km,水域面积273.24km2,其中市、县二级主干河道57条,总长959km;0.1km2以上湖荡66个,水面积38.29km2。全市水面积率7.96,河道分布密度为3.5km/km2,形成了一个水力坡度小、部分感潮明显的平原水网。按河道的水

9、流特征,全市可分为以长山河、海盐塘和盐官上河、盐官下河为骨干河道组成的南排入海(杭州湾)水网,以及由苏州塘、澜溪塘、芦墟塘、红旗塘、三店塘、上海塘为骨干河道组成的入浦(黄浦江)水网。气候特征嘉兴市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热量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日照2109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在4000MJ/m24800MJ/m2,相对湿度82;静风频率8,平均风速2.63.4m/s,全年以E和NW风向频率为大。嘉兴站年平均雨量1179mm,降水大部分集中在39月,月季分配呈现梅雨型和台风型的双峰型降水特征。土壤植被嘉兴市土壤分属5个土纲、6个土类、12个亚类

10、、21个土属、63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占土壤面积的68.90,潮土占22.21,滨海盐土占7.73,红壤占1.05,粗骨土占0.1,黑色石灰火山土占0.01,水稻土和潮土是两大基本土类。土壤种类多,主要土类基本肥力较高,适种性广,利于农业的全面发展。在地域分布上北部圩区以青紫泥田为主,中部平原以黄斑田为主,旱地主要是堆叠土,沿江一带则以粉泥田为主。嘉兴市属钱塘江下游、太湖平原植被片,大部分为人工栽培的植物所覆盖。其中山地丘陵植被主要有黑松、马尾松等针叶林及毛竹、茶叶、果树等经济林,林下有灌木与草木植物分布;平原遗存自然植被以草本为主,农田防护林以“三杉”、香樟、湿地松等,农田和隙地普遍生长鸭舌草

11、、狗尾草、绒毛等草本植物,桑园遍及全市各县(市、区),耕地以种植稻、麦、油菜、棉麻、各类蔬菜等作物为主;沿海滩涂以禾本科、莎草科等纤维植物群落为主。2.2自然资源概况土地资源全市陆域面积3915km2,其中平原3564km2,山丘40km2,水域312km2。全市耕地面积2123.96km2,其中水田1774.94 km2,占83.6;旱地349.02km2,占16.4。全市人均耕地面积0.0631公顷,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0808公顷。水资源2006年全市总水资源量为13.73亿m3,较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07亿m3偏少31.6,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0.85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

12、5.65亿m3,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2.7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09.3 m3,当地降水产流与西部及太湖过境来水量的比例为1:4。生物资源全市现存生物约有335科,142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鹤和黑鹤两种,二级保护动物有20种。列入浙江省重点保护植物、动物名录的植物有银杏、金钱松、鹅掌楸、厚朴、青檀5种。2.3农村社会经济概况行政区划 2007年,嘉兴市辖7个县(市、区)、53个镇、21个街道、318个居民委员会、938个村民委员会,人口密度860人/km2;总人口336.81万人,农业人口216.46万人,乡村总人口262.93万人。社会经

13、济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2.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9%。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比例为43.2:0.3:39.2:14.3。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01万亩,比上年增加2.46万亩;油菜籽种植面积57.21万亩,比上年减少18.6万亩。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8.08万亩,比上年减少17.94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17.61万亩,比上年增加1.22万亩;果用瓜种植面积17.73万亩,比上年减少0.48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1.5万亩,比上年减少0.11万亩。粮经面积比由上年的53.2:46.8调至55.3:44.7。粮食总产量略有减少,全年粮食总产量127.

14、4万吨,下降1.1%;蔬菜总产量222.82万吨,增长3.6%。全年生猪饲养量751.26万头,比上年增加6.8万头,增长0.9%;家禽出栏量4202.38万只,增长8.5%;肉类总产量36.89万吨,增长8.6%;水产品产量16.0万吨,增长7.1%,其中,甲鱼、白对虾、河蟹和青虾等高附加值水产品产量明显提高。全市已有种子种苗基地78个,引进新品种815个;全市制定农业标准286项,有249个农产品在中国浙江农业博览会上获奖,193个农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市已建成各类旅游观光和生态休闲农业园区88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良好,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1

15、家。农业利用外资进展顺利,签订农业外资项目63个,合同利用外资约1.9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94亿美元。全年农产品出口额9.92亿美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63元,增长13.5%,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94元,增长11.2%。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建筑面积66.1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3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主要问题3.1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地表水及近海海域环境质量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形势较为严峻。2007年81个河流、湖泊的监测断面中,满足类水功能区类别要求的只有海盐县南北湖一个断面,符合类、类和劣于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分别占4.94、

16、27.16和66.67;总体较2006年无明显变化。全市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未满足饮用水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因子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剔出上游来水原因外,根据调查,导致断面超标的主要原因是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农村生活污染。另外,早期工业园区长期排放的污染物富集在河道底泥,也对水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海海域水质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四类,都未达到功能类别要求,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空气环境和声环境质量2007年除嘉兴市区、海宁市硖石镇和海盐县武原镇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二级标准外,其他城镇均达标。全市市春蚕期间桑叶含氟量范围在4.37-155 mg/K

17、g,均值为28.7 mg/Kg,超标率为39.6。与城市大气和声环境状况相比,全市广大农村地区大气和声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但局部区域和农村居民点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质量有超标现象,农村居民时有投诉。特别是城郊结合区域农村、厂居混合区域的工矿废气、噪声信访投诉较多。“菜篮子”基地环境质量2007年,全市共选择6个“菜篮子”种植基地进行空气、水、土壤等项目的监测和基地背景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土壤中存在铜和汞超标,灌溉水中氯化物、粪大肠菌群和铬(六价)超标,空气中的NO2超标,其他项目均未超标。其中海宁市盐官“菜篮子”基地环境质量最好,土壤、灌溉水和空气所有监测项目均未超标。3.2农村环境污染排放现状农

18、村生活污染现状1、农村生活污水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方法测算(表3-1),排放系数统一取经化粪池的排放系数(农村生活源产排污系数在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的基础上乘以0.72)。嘉兴市农村人口COD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41654、33095吨;外来人口COD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33779、26838吨;农村人口氨氮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5193、5021吨;外来人口氨氮产生量和排放量分别为4211、4072吨,详见表3-2。表3-1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污染物单位二类城市二类地区城市生活污水二类城市二类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系数排放系数产生系数排放系数COD

19、克/人天73直排7352.7 直排52.7化粪池58化粪池41.9氨氮克/人天9.1直排9.16.6 直排6.6化粪池8.8化粪池6.4总磷克/人天1.05直排1.050.8直排0.8化粪池0.89化粪池0.6表3-2 嘉兴市农村生活源COD、氨氮产生量及排放量地区人口(人)COD产生量(吨)COD排放量(吨)氨氮产生量(吨)氨氮排放量(吨)农村外来农村外来农村外来农村外来农村外来全市21645761755313416543377933095268385193421150214072市区433957524002835110084663580121041125710071216南湖区173653

20、2725793342524526554168417654403632秀洲区2603042514235009483839803844624603604583嘉善县2430963138384678603937174798583753564728平湖市3098762657985963511547384064743638719617海宁市42386510168481571957648115551017244983236海盐县2492442461164796473638113763598590578571桐乡市5045383038759709584877144646121072911707052、农村生

21、活垃圾根据浙江省农业农村面源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中生活垃圾产生系数(0.255吨人年)计算,嘉兴市农村人口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51967吨,外来人口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47605吨,详见表3-3。表3-3 嘉兴市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地区人口(人)生活垃圾产生量(吨)农村外来农村外来全市21645761755313551967447605市区433957524002110659133621南湖区1736532725794428269508秀洲区2603042514236637864113嘉善县2430963138386198980029平湖市3098762657987901867778海宁市423865

22、10168410808625929海盐县2492442461166355762760桐乡市50453830387512865777488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参照国家环保部在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中明确的畜禽污染物排泄系数(见表3-4),根据嘉兴市2007年末畜禽存栏数估算,全市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约为COD10.0万吨、氨氮8534.6吨。表3-4 畜禽污染物排泄系数 (单位:kg/(头·a)畜禽粪尿BOD5CODNH3-NTPTN牛73003650193.7248.225.1510.0761.1猪398656.725.9826.612.071.74.51羊950-2

23、.74.40.570.452.28家禽26.3-1.0151.1650.1250.1150.275兔10.2表3-5 嘉兴市2007年末存栏数 (单位:万头/只)畜禽嘉兴市市辖区嘉善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南湖区秀洲区生猪282.9180.8950.6356.0622.594923.7459.8721.02羊75.437.850.769.4120.78135.632.565.29家禽1798.76472.12258.44117.72333.26226391.22238.39233.73兔67.019.185.0217.8612.21814.747.481.7表3-6 嘉兴市2007年畜禽养殖

24、COD产生量 (单位:吨/年)畜禽嘉兴市市辖区嘉善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南湖区秀洲区生猪752822152513473149186011130396317159315593羊331934533414914441568113233家禽2095655003011137138822633455827772723兔6709250179122801477517合计100227274621656716882109301579612590188968566表3-7 嘉兴市2007年畜禽养殖氨氮产生量 (单位:吨/年)畜禽嘉兴市市辖区嘉善县海盐县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南湖区秀洲区生猪5856.21674.41

25、048.01160.4467.61014.3491.41239.3435.1羊430.044.74.353.6118.45.7203.114.630.2家禽2248.5590.2323.1147.2416.6282.5489.0298.0292.2合计8534.62309.31375.41361.21002.61302.51183.51551.9757.4水产养殖污染现状2007年规模化水产养殖场及水产养殖专业户5068户,养殖总面积144519亩,总产量60687吨,饲料总使用量1144916吨,肥料总使用量56559吨,药物使用量10174吨。饲料流失量约286229吨,肥料流失量约139

26、78吨,药物流失量约2544吨。种植业污染现状根据嘉兴市水污染控制三年整治规划(2008年)中对氮肥使用过程中的流失量估算,全市氨氮流失量合计为24748吨,其中平湖、桐乡、海盐流失总量较大。表3-8 嘉兴市各区县地表径流氨氮流失量项目单位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嘉善县海盐县桐乡市合计按折纯法计算氮肥合计吨/年8626101477711170995938136601376576946氮肥氮素流失量吨/年2774326424805500191043934427247483.3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2003年以来,嘉兴市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已有效改善全市农村饮水

27、条件,到2007年底,嘉兴市共有地表水厂11个,全年实际供水22841万吨/年,供水人口176万,自来水受益村数为935个。村庄(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2003年以来,嘉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全面实施村庄整治建设、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工程,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动。到2007年,全市累计已建成131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累计完成环境整治村715个。全市示范村和整治村已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0%,受益农民在200万人以上。通过五年的村庄整治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环境面貌,促进了城市文明向农村的辐射,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取得了令人瞩

28、目的成效。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嘉兴市十分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到2007年,全市有778个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占行政村总数的8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池总数达到7767处,有效容积6.18万立方米,年处理能力400万吨,受益农户50377户。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工程全面推进,全市以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作体系已基本建立。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受益农户在95%以上。全市建有93座镇级垃圾中转房,2264座村级垃圾收集点,发放垃圾收集桶45万多只,拥有农村保洁员5400多人,日处理垃圾2000吨,其中垃圾焚烧量达到1000多吨。农村工业污染控制200

29、3年以来,嘉兴市以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工业污染控制。2007年,嘉兴市对132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对62家企业实施停产治理,关闭污染企业(生产线、加工作坊)80家。近年来,嘉兴市以省市级重点监管区摘帽工作为契机,着力解决环境热点问题,重点做好海宁农发区、秀洲区喷水织机污染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海宁农发区已于2007年年底摘帽,农发区内化工企业已完成验收,污染物达标排放;秀洲区喷水织机较为分散,经过2年的努力,已完成总数80%以上的治理,建成797套污水处理设施。农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嘉兴市严格控制限养区内养殖数量及规模,到2007年底,常年存栏

30、生猪50头(牛10头)以上养殖场已建有污染处理设施的达到3867户,占比为65.55%。全市已建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39个,累计建成生猪养殖小区23个。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市建立全市定位监测点26个、每个县动态监测点上百个,为测土配方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71万亩,推广秸秆还田190万亩,建立省级“化肥减量增效”千亩示范区4个。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实施。2007年全市实施面积48.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25.5%。全市已建立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总面积达12.89万亩。3.3.6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强化生态公益林管护,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已达7.97万亩,森林蓄积净增

31、量5.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总量达180万立方;全市五年来,整治村庄河道6904公里,有效地改善了水质,恢复了河道的畅通;积极开展“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95%。全市已形成了绿色生态网络,有效地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3.3.7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大力推进生态村镇建设。到2007年底,嘉兴市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达到8个;省级生态乡镇达到40个,占乡镇总数的75,创建比率居全省第一;2007年底有县级以上生态村303个。农村环境管理进一步得到加强。在各乡镇均配备了专职的环保人员,村配有环保联络员。环境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农村”的环保送法下乡活动,环保理念逐渐深入到乡村

32、,农民环境意识不断提高。3.4主要问题饮用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目前嘉兴市虽然已逐步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但地表水厂水源地水质严重超标,水源地保护存在重大隐患及深层地下水超采。根据监测结果显示,全市所有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均为类和劣类,无法满足水源地水质要求,给自来水深度处理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对管网尚未延伸区域仍留有部分乡镇级地下水厂供水,存在规模小、工艺简单、设备落后,监测及技术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用户用水需求。此外,水源地管理工作有待加强,虽然对现状水源地划分了各级水源地保护区,但保护区建设尚未完全规范,目前水源保护区系统实施基本隔离防护、封闭管理、明确保护区边界等措施的很少,缺乏治理、控

33、制、保护、管理规划措施与制度。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嘉兴农村居住较为分散,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规划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影响地表水质的重要污染源。现有的乡镇级污水处理厂仍存在管网、泵站等配套不全等问题,污水处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展缓慢。到2007年底,镇区生活污水多半未设有污水管道,污水仅通过化粪池简单处理后即排入河道。虽然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率达到了80,但是受益面仍然偏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7,大量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内河。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和小城镇生活污染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置率不高,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不强,垃圾和废弃物随意乱倒现象比较突出;再加上城市工业

34、污染逐步向农村转移蔓延,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威胁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了河流水体污染。农村河道、池塘淤积严重,部分已成为污水沟、污水池,基本丧失了防洪、排涝、蓄水等功能,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全市13800多公里河道尚有6000公里未整治,未启动部分大部分集中在乡镇(村)。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高,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中,导致水体污染,农业面源成为嘉兴市水体氨氮污染严重的主要因素。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有待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相对薄弱,农村环境监管能力亟待加强。部分地方存在重创建轻管理的现象,长效管理没跟上,卫

35、生保洁未坚持,基础设施无专人管理等现象突出,管理制度不健全。虽然目前大多数村庄都已经开展了垃圾集中收集,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垃圾收集不到位,导致村庄、集镇等卫生状况不乐观,尤其是小集镇,卫生状况较差。自然村垃圾收集尚未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置设施和能力相对缺乏。广大农民群众环境意识逐步提高,但尚缺乏整体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能及时揭发周围各类违法污染环境的事件,不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在农业耕作及日常生活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污染隐患。4 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4.1总体目标按照生态市建设的总体需求,充分发挥区域特色经济和生态环境优势,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

36、经过努力,全面解决各类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普遍较高,农业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农民群众普遍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全市形成与全面实现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人居舒适、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农村新气象。4.2阶段目标及指标体系4.2.1近期目标(20082012年)到2012年,全市农村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环保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民群众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证,基本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

37、的生态环境建设格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4.2.2中期目标(20132015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全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基本消除,农村污染物排放量得到大幅削减,工业企业布局合理,农业面源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为主导的循环型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生态文化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高效

38、生态农业产业结构,整体达到环境优美乡村的要求,农业农村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表4-1 嘉兴市农村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类型序号指标现状近期中期远期指标要求2007201220152020饮用水安全1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8898>98882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70100100100100污染防治3工业污染源“飞行监测”达标率(%)82859295824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比率(%)80901001008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740708040建制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37.9609095555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1001001001009

39、5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585959850建制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3.21001001008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859798>989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率(%)85889598887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公斤/公顷)4384203803504208秸秆综合利用率(%)60909598909卫生厕所普及率(%)94.898>98>988510开展河沟池塘整治的行政村比率(%)40901001006011农用地膜回收率(%)207085>9070生态保护与建设12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677085>907013村庄绿

40、化实施率(%)-4585908014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915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率()-1001001009516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95<9510010085注:“-”表示当年未统计或无相关数据4.3指标分析嘉兴市农村环境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共有21项,根据现状调查分析来看,除去当年未统计或无相关数据的3项指标外,尚有9项未达到指标要求,包括: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率、化肥施用强度、秸秆综合利用率、开展河沟池塘整治的行政村比率、农用地膜回收率、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在未达标的9项指标中,指标差距较大

41、的指标包括: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用地膜回收率等4项指标。因此,在近期内,以上几个方面将作为嘉兴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确保在规划近期达到指标要求。5 主要任务5.1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5.1.1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落实嘉兴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主要采取城市水厂管网延伸和部分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等办法,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和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现有供水工程,强化供水工程运行监督管理,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任务。1、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根据杭嘉湖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等规划的总

42、体要求,进一步优化配置水资源,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性,重点实施境内水源保护工程,建设水厂水源生态处理工程。近期立足自身,加大治污力度,从本地河网中选择水质相对较好、且易于实施保护的水体作为供水水源,建立双水源或多水源供水方式,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治理,以深度净化处理为应急措施,以本地河网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在石臼漾水厂湿地、贯泾港水厂湿地、桐乡市水域补偿工程、海盐千亩荡平原水库等条件较好区域建立生态湿地水源涵养区。同时择机分东、西两片供水区实施太湖取水工程,东片水源地为太浦河,供嘉善、平湖;西片水源为太湖吴溇,供嘉兴、桐乡、海宁、海盐;工程建设规模近期为6.61亿m3/年,远期为10.74亿m3/年

43、。2、加强水厂工程建设在确定本地河网水源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城镇体系规划和给水专项规划,新建、扩建或保留水厂,采取深度处理净水工艺,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满足各县(市、区)的供水要求。根据供水区域用水量需求和发展趋势,重点建设市区南郊贯泾港水厂扩容工程、嘉善北部水厂工程、平湖地面水厂和乍浦、广陈水厂等项目,完成海宁第三水厂项目建设。嘉兴市水厂工程近期规模为206.5万m3/天,远期规模为340万m3/天。同时,兴建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构建合格自来水厂,解决农村分散地区的人口饮水问题,确保到2012年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100。3、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建设在水厂建设的基础上,配套完善给水管

44、网延伸及改造工程,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安全供水,实行城乡供水一体化,保障城乡饮用水安全。加快主干供水管网和沟通各供水区域的管网建设,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加强村镇供水老管网改造,到2012年全部完成乡村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4、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供水运行体系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供水运行管理办法,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村镇供水工程管理体制。在实行城乡统一水价的基础上,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适时实行阶梯水价,促进节约用水。5.1.2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治理1、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全面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使用受潜在污染威胁较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

45、的乡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考虑建立备用水源。2012年,乡镇以上政府所在地的在用、备用和规划在建的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必须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编制和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或方案。对无法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或在规划中期内仍无法纳入的村庄,则需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建立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查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用水安全。到2012年,努力争取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到100。2、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和监管

46、,严格限制保护区内各项开发建设活动,严防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化肥、农药、垃圾、畜禽养殖排泄物及渔业饲料投放的监管,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源安全。积极开展农村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创建工作,并按照相应的管理方法,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3、加强水源地综合整治近期按照“先保护区、后准保护区”的顺序对16个地表水源地进行疏浚清淤,总疏浚长度134.7km,疏浚土方约103万m3,清理河道内养殖网箱约1000个。同时,定期监测河道底泥状况,及时疏浚。实施水源地隔离防护工程,近期对一级水源保护区33.8km河道建设生态护岸,远期建设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124.78km河道生态护岸

47、工程,对支河口向内延伸5m范围内通过疏浚、在岸坡、马道、浅滩种植植物等措施治理376处,总长3.76km。加强污染源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止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只允许装有防漏油器的船只通行,部分环境敏感水源地实行禁行。4、加强饮用水安全监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规范、强化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报告制度,建立重点水源水环境质量旬报制度,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督监测的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到2012年,乡镇一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实现每年两次以上的常规水质监测,行政村一级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年监测一次以上。近期新建贯泾港水厂水源地自动监测站,新增同福水厂、运河水厂、天仙河

48、水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基本站点,改建石臼漾水厂、嘉善水厂、广陈水厂、古横桥水厂、丁栅水厂基本监测站点为自动监测站;中期将港区水厂、海宁第二水厂、果园桥水厂、北郊河水厂、海盐第二水厂、海宁第二水厂、运河水厂等水源地原有基本监测站点改建为自动监测站。制定饮用水源地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建立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供水水质的监测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地下水保护加快地下水禁采限采和封深井步伐,加快农村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按照“先供后封、供封同步”的原则,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地下水替代水源,逐步控制地下水开采,除留作监测、回灌和战备等确需保留的应急

49、生活用水深井外,2010年后全面禁止开采地下水。加大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力度,沉降速率大于10毫米/年的范围平均每年减少20%,沉降速率大于30毫米/年的范围平均每年减少30%以上,地下水位控制在-40米内。根据嘉兴市地下水深井调查及限禁采和封井工作目标计划,2010年前完成890口深井封井,仅保留182口战略储备井。近期在全市布设14个深层地下水水质监测站。到2015年,完成在战略储备水井周围500m范围内建立地下水环境管理区,建设完善的地下水水量、水质监测网。5.2深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作为市域总

50、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优化布局城乡(或区域)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置设施,统筹考虑城镇(或工业区)及其邻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垃圾的收集和处理,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染的治理水平。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应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对村庄情况进行充分调查摸底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编制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或方案,并纳入“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中。新建和改造的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应规划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污分流,并配套相应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村庄道路改造规划中,应考虑污水收集管网的铺设。按照人口规模,村庄布局,合理配置垃圾收集箱、

51、转运站和运输工具。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积极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各地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于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村庄,要加快截污管网的建设,纳入邻近的城镇或工业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新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必须结合实际配套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纳入镇(街道)建设的污水处理厂;较分散的农村可采用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六格式处理系统等适宜处理技术,对于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小集镇,可建设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因地制宜,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积极推进农房改造集聚,通过建设“1+X”的新市镇、新社区建设,改

52、善农村住房条件的同时,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新社区必须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同时逐步开展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工作,新社区及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均应配套脱氮除磷工艺;逐步对的旧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使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到2012年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2、加快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收集管网的建设。在2008年完成全市53个建制镇污水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污水管网覆盖面及入网率。在城镇规划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新建镇区、小区,优先选择完全分流制;结合旧城改造,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2012年全市建制镇生活

53、污水处理率达到60%,建制镇一级管网覆盖率达到100%。镇域二级管网覆盖率达到70%。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脱磷、脱氮工程,新建或改建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设施。到2012年,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采用具有除磷脱氮效果的工艺。3、强化农村服务业污水治理开展农村服务业污水治理状况检查,大力推进第三产业排污单位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确保污水达标排放或经综合利用达到零排放。加强对“农家乐”旅游点的环境监管,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到2012年,全市区域内连片开发的“农家乐”,要建成生活、餐饮污水集中治理设施,所有农村规模经营的农家乐旅游点、餐饮经营点、浴室、高速公路服务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

54、假区、商住别墅区等都要按照接待规模,建成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深入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系统。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运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在行政村全面推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基础上,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健全基础设施,做到镇(街道)有垃圾中转站、村有垃圾收集房、户有垃圾桶。积极开展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无害化改造或封场,确保集中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无害化处置。禁止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加强对垃圾中转站、填埋场的淋沥液和渗滤液的处理。到2012年,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推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基本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