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粮油加工仓储物流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31.1建设单位概况31.2工程概况31.3国家政策对本项目建设的影响41.4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二章 行业现状和趋势分析112.1全国粮油市场分析112.2本项目目标市场分析182.3大豆加工的风险控制272.4XXXX项目的SWOT分析302.5市场分析对本项目建设的结论33第三章 油脂加工生产线建设规模分析343.1油脂加工生产线宜建设规模及其合理性343.2选用的油脂加工生产线加工规模设备投资合理性分析363.3不同规模生产线生产成本分析373.4国内现有油脂加工生产线规模38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04.1建设地区的
2、选择404.2项目选址41第四章 建设方案444.1总平面布置建议方案444.2建筑、结构设计方案534.3粮食输送工艺方案564.4油料加工工艺方案634.5电气方案914.6计算机信息管理及通讯系统954.7给排水与消防方案984.8自动控制及监控系统方案1004.9热能供应方案102第五章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045.1环境保护1045.2劳动安全1115.3工业卫生113第六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46.1建设投资估算1146.2估算依据1156.3编制范围1156.4工程其他费计算1156.5资金筹措1156.6资金使用计划1166.7财务分析116附表及附图117121
3、第一章 总 论1.1建设单位概况XXX是某某市人民政府出资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拥有子公司17家,控股、参股企业8家,2007年实现销售额近60亿元。XXXX自1999年成立以来,实施“做市场、做品牌、做资本”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秉承“用精良铸就京粮”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XXXX发展目标是以粮为主轴,扩张发展,形成具有粮油产品的加工功能、研发功能、贸易功能、物流功能等在内的粮食产业链,最终成为具有品牌精品强势、市场控制强势、资本动作强势、专业人才强势和文化竞争强势的现代粮食产业集团。同时,XXXX的宗旨是关注民生、维护稳定,为粮食的市场安全和消费安全做出最大的贡献。1.
4、2工程概况本项目拟选厂址紧临海岸线,距塘沽中心区约10公里、距天津市区约50公里、距某某约160公里,毗临天津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港保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建设用地均为填海造地,开发区提供12通基础设施。招标人拟以该地区为依托,开展粮油加工、仓储、物流业务以及未来粮油深加工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工程规划用地30万平方米。其中近期规划用地为20万平米,相应规划建设目标包括20万吨成品油及毛油罐、16万吨粮食筒仓及配套码头输送线、适当规模的油脂生产线(包括预榨及浸出生产线及精炼生产线)以及粕库、成品库、打包间、发油棚以及其它配套生产设施和办公生活等附属设施,本次招标所含设计范围为近
5、期规划用地范围内所对应的工程建设内容。另10万平米为预留用地。1.3国家政策对本项目建设的影响1.3.1粮食安全政策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指出各地区都要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利用好非耕地资源,促进非粮食物生产;加强国际合作,加强进出口调节。“完善三大体系”;完善粮食流通体系,重点是完善物流设施建设;完
6、善粮食储备体系;完善粮食加工体系,重点是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积极发展饲料加工业,适当发展粮食深加工业,并确立了确立了生产水平、供需平衡、储备水平、物流水平等四类16个指标。温家宝总理六月二十六日对有关专家对提高油脂自给率和保障食油安全的建议所提出的: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把油脂自给率提高到50%左右。重点扶植大型油脂企业,使之成为承担国家宏观调控的载体和保障居民食油安全的骨干。增加政府食油储备和强化油料油脂进出口调控,为保障食油安全夯实基础。强化食油储运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畅通的现代食油物流体系等内容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下大力气组织研究。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政府长期高度
7、关注的问题。在全球粮食危机日渐突出的情况下,全球粮油价格变化将日趋频繁,粮油市场的波动将更加剧烈,国家对粮油市场的调控也将变得更加频繁,粮食安全内涵也由传统的米、面数量安全向品种安全、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过渡。XXXX执行国家粮油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和首都粮食市场应急预案的主要执行主体,必须掌控一定的调控物质基础,即掌握一定的粮食储备与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在国家宏观调控需要时,可以将终端消费品迅速投放市场。通过粮油物流中心的建设,减少大量中间环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时效性。1.3.2粮食加工政策国办发200759号文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出要“健全大
8、豆和食用植物油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大豆及食用植物油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体系,适当扩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中央储备规模,并择机分步充实储备库存,充分发挥储备吞吐作用,以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大豆油料生产能力,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国家发改委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08)中要求:促进大豆加工业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整合油脂加工设备制造企业,推动行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大豆加工企业商业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增强我国大豆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的主导权;扶持国内龙头企业,改变内资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
9、用水平。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08.11.13)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引导粮油食品加工业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按照“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要求,推进传统主食食品工业化生产,提高优、新、特产品的比重。推进粮油食品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值效益。强化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建设,促进粮油食品加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近几年来,内资企业油脂加工能力和实际加工量不断萎缩。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占全国的63.9%,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52%,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在内资企业中
10、,国有企业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可以预见,在国内油脂行业新一轮整合完成后,内资油脂企业在国内油脂行业的有效产能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载体,国内各大型粮食企业必须在国际国内粮油市场逐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通过粮油物流中心的建设,从加工和消费这个终端环节争取占有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防止食用油市场逐步为国外大型企业垄断,为国家食用油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1.3.3粮食储备政策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中央储备主要是指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粮食储备,地方储备主要是指省级储备(含市级、县级储备)。对于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的关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第25条指出:
11、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粮食事权划分,健全和完善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中储粮主要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而地方粮食储备是平衡全国粮食供求的第一道防线。国务院在国发20012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0417号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0616号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省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产区保持三个月销量,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建立地方储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要逐步充实和补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年月日)年继续提高
12、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家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猪肉储备,年地方粮油储备要按规定规模全部落实到位,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鼓励企业增加商业收储。郄建伟副局长在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上讲话【2008年06月25日】指出,尽管近十年来我国粮食仓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仓储设施还不能满足粮食储存的要求。一些地区的仓容总量偏少,不能满足粮食收购、储存的需要;需大修、待报废的仓容比例偏高,储粮安全存在隐患;现有仓储设施还存在布局、仓型不合理问题;一些仓储设备还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粮食破碎率增加较多以及能耗较大等问题。先进粮食仓储技术创新不足。生态储粮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快仓储设施建设步伐,不
13、断改善粮食仓储设施的基础条件。以生态储藏理论为指导,加大粮食储藏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仓储技术应用水平。以贯彻新标准为契机,规范粮食仓储管理行为,降低粮食损失损耗、降低能耗和费用,保持库存粮食品质。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一,地方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储备基础设施是粮食存储的重要物质容器。当前,某某市粮食总仓容已经达到401.4万吨(2007年统计数据),但中转利用效率不高的平房仓仍然占有75以上。搞好某某市粮食储备设施建设,使某某市粮食储备体系实现储备规模足量化、储备布局合理化、储备设施现代化、储备监管信息化;形成高效、科学、完整、覆盖全社会的粮
14、食储备体系,保证区域粮食安全,为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1.3.4粮食物流政策2007年,国家发改委以特急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国家将在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装散卸的全国主要粮食物流节点。规划提出,届时将形成全国六大主要跨省散粮物流通道。它们是东北主产区玉米、大豆和稻谷流出通道,黄淮海主产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和玉米流入通道,华东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华南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以及京津主销区粮食流入通道。为加强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国家发改委2008年2月又制定了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于京津流入通道(某某、天
15、津、河北、山西)中散粮中转库,散粮接收、发放设施,散粮运输工具,企业粮食物流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可以申请国家投资支持。随后国家粮食局国粮办展2009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粮食物流项目的筛选、监督和检查工作。今后十年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XX通过大豆压榨厂的建设,可以将海岸码头、粮食储备、油脂储备和精炼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粮油物流、储备、轮换、贸易、加工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粮油加工集团。通过粮油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XXXX已经购买的土地
16、,实现自身资源效益最大化,而且可以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1.3.5地方粮食政策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首都的粮食市场稳,则全国稳;首都的粮食市场波动,则全国波动。只要首都稳定,粮食供应、粮食市场平稳发展,即使是地方发生问题也可以解决,如果首都粮食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全局。某某市粮食局关于加强国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管理的通知(京粮发200815号)指出国有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要适应政府宏观调控需要的原则,保持国有粮食储备库和骨干购销企业的掌握和控制能力。国有粮食企业要认真执行有关政策,提高保护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自觉性,积极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为确
17、保首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某某市国资委提出:“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企业中的主业集中,国有资本在维护首都城市运行、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粮油加工是XXXX产业链条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首都食品安全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搞好粮油加工与供应工作是XXXX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粮油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利用存量资源的优势,对分布在四、五环路周边的粮食仓储企业、加工企业进行战略调整,有利于集团对加工业务布局实施采取退四进六、退城进郊,退陆进港的总体战略,有利于在粮食加工转化集中区域整合一批客户、市场资源,发挥联合各方的优势,形成强大的产业聚合优势。1.4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
18、)是实现某某市粮食安全的需要在全球粮食危机日渐突出的情况下,全球粮油价格变化将日趋频繁,粮油市场的波动将更加剧烈,国家对粮油市场的调控也将变得更加频繁。XXXX执行国家粮油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和首都粮食市场应急预案的主要执行主体,必须掌控一定的调控物质基础,即掌握一定的油脂油料加工能力,在国家宏观调控需要时,可以将终端消费品迅速投放市场。通过粮油物流中心的建设,减少大量中间环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时效性。(2)是构筑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的需要今后十年是我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于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大豆压榨厂的建设,
19、可以将海岸码头、粮食储备、油脂储备和精炼加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粮油储备、轮换、贸易、加工和品牌营销于一体的现代物流。通过粮油加工中心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利用XXXX已经购买的土地,实现自身资源效益最大化,而且可以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3)是增加国内企业话语权的需要近几年来,内资企业油脂加工能力和实际加工量不断萎缩。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内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产能占全国的63.9%,实际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52%,分别比2000年下降了26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可以预见,在国内油脂行业新一轮整合完成后,内资油脂企业在国内油脂行业
20、的有效产能份额将进一步下降。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载体,国内各大型粮食企业必须在国际国内粮油市场逐步争取更多的话语权,通过粮油物流中心的建设,从加工和消费这个终端环节争取占有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防止食用油市场逐步为国外大型企业垄断,为国家食用油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4)是服务于集团发展战略的需要粮油加工是XXXX产业链条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首都食品安全的支柱产业。搞好油脂加工业务,是XXXX一链两翼战略上的重要一环,是集团突出主业,以做市场做品牌带动集团工业的发展重要物质基础。同时,通过粮油加工中心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利用存量资源的优势,对分布在四、五环路周边的粮食仓储企业、加工企业进行战略调整
21、,有利于集团对加工业务布局实施采取退四进六、退城进郊,退陆进港的总体战略,有利于在粮食加工转化集中区域整合一批客户、市场资源,发挥联合各方的优势,形成强大的产业聚合优势。第二章 行业现状和趋势分析2.1全国粮油市场分析2.1.1豆油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1)植物油消费水平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比2002年增长了52.7%。2006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约8697元,比2002年增长了44.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9元,比2002年增加995元,年均实际增长8.0% 国家统计局: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改善,200
22、7.10,。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饮食质量的变化,表2-1反映了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植物油的数量。表2-2反映了农村平均每人年消费植物油的数量。表2-3是近三年年植物油消费情况。表2-1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食用植物油数量 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2007(不含餐饮消费)项 目199019951999200020052006食用植物油 (千克)6.407.117.788.169.259.38表2-2 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食油消费量2品 名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食油 (公斤)6.555.704.997.47其中植物油5.574.313.836.96表2-3 我国历年植物油消费
23、数量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生产1555.81503.715691710.3进口量658774.5838816.2合计2213.82278.224072526.5食用消费2000.72062.121122158.5工业消费209.8205.3206.3202.3合计2210.52267.42318.32360.8(2)全国加工能力自2005年起,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开始了一轮企业兼并浪潮,外资企业大举兼并国内油厂。目前加工能力在2000吨以上的大型油厂已达70多家,外资油厂在国内已基本完成布局,与此同时,国企和民营也在进行重组和扩张。2008年全国大
24、豆压榨能力约每日226700吨(见表2-4),其中破产、停产、停工约38000吨。表2-4 全国部分省份大豆加工能力统计(单位:吨)省份产能停工黑龙江12600吉林52002000辽宁2550012500河北16000安徽15001500天津9000山东4180013900江苏35300浙江6500上海3300广东307006600福建12500广西160001500河南5000湖北1300四川1500重庆3000合计22670038000我国豆油生产情况如表2-5所示,近三年供给年增长率约为7%,值得注意的是,豆油生产呈现了以下明显特点:第一,港口加工企业开工率较高,而内地(除东北外)的加工
25、企业生存艰难,其原因是沿海加工企业有着较好物流条件,在承接国外大豆上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第二,外资企业开工率高,内资企业开工率低。表2-5 全国的豆油供给基本情况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提供数据整理而成(单位:万吨)2005/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生产638.3627.5692.2716.5进口量151.6241.3272.7250.0合计789.9868.8964.9966.5(3)全国消费能力2005年豆油需求约为815.5万吨。2008年,我国豆油需求约为909万吨。表2-6反映了我国大豆油近几年的良好增长态势。由此可见,我国豆油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表2-
26、6 我国近年来豆油生产和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报告第108期(单位:万吨)2005/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生产量638.3627.5692.2716.5进口量151.6241.3272.7250.0年度供应789.9868.8964.8966.5食用消费740.0805.0825.0835.0工业消费65.065.065.065.0国内消费805.0870.0890.0900.0出口10.59.410.29.0年度需求815.5879.4900.2909.0图2-1反映了近年来豆油消费的增长速度,最高增长速度为18%,平均增长速度为11.81%
27、。近三年的平均消费增长速度3.7(表2-6中得来)。图2-1 近年来豆油消费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银河证劵整理(4)市场供应2007/08 年度,我国豆油供给量达到965万吨,其中豆油产量达到692万吨,豆油进口量估计达到273万吨 同数据来源7。2008/09年度,我国豆油供给量预计达到967万吨,其中豆油产量预计达到717万吨,豆油进口量预计达到250万吨 同数据来源7(表2-7)表2-7 我国豆油产需平衡分析2005/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供 应 量789.9868.8964.9966.5食用消费740.0805.0825.0835.0其他消费
28、65.065.065.065.0节 余-25.7-10.664.7豆粕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1)消费水平增长改革开放30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5倍,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6.3倍,年均增长7.1%。收入的提高,带来了饮食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2-8是近十年我国居民的肉类消费量。表2-8 我国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化 (单位:千克)项目1999200020052006猪肉16.9116.
29、7320.1520.00牛羊肉3.093.333.713.78家禽4.925.448.978.34鲜蛋10.9211.2110.4010.41水产品10.3411.7412.5512.95鲜奶7.889.9417.9218.32(2)我国养殖业与饲料业发展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畜牧水产、养殖大国。据农业部畜牧业司统计,2006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7980万吨,禽蛋产量达2940万吨,奶类产量3290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水产品年产量达5100万吨(其中70%为养殖水产品)。伴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我国肉类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表
30、2-9反映了近年来我国肉类产量的快速增长情况,其中肉类总产量比十年前几乎翻了一倍,而人均占有的年增长率约为4.1%(见表2-9)。与养殖业共生的是饲料工业,到2007年底,饲料总产值已达3335亿元,总产量已达1.23亿吨,年增长率约为7%,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见表2-10所示)。表2-9 我国近年来的肉类产量8中国统计年鉴,2006(万吨)年 份产量猪牛羊肉猪 肉牛 肉羊 肉人均(Kg)19964584.03694.73158.0355.7181.019975268.84249.93596.3440.9212.834.6019985723.84598.23883.7479.923
31、4.619995949.04762.34005.6505.4251.320006125.44838.24031.4532.8274.038.3020016333.95026.04184.5548.8292.739.5220026586.55228.94326.6584.6316.740.8320036932.95506.34518.6630.4357.242.7420047244.85776.84701.6675.9399.344.5720057743.16157.65010.6711.5435.547.2320068051.46416.85197.2750.0469.748.95表2-10
32、我国饲料工业的产量和增幅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总 产 量68737429780683198712930010727112631230012985产量增幅4.2%8.1%5.1%6.6%4.7%6.8%15.3%5.0%9.2%5.6%(3)豆粕的生产和需求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豆粕用于家禽养殖占52,猪29,牛7,奶牛6,宠物2,食品工业2,其它29。受豆粕饲料用需求量大幅增加的带动,预计我国豆粕新增供应量和需求量都会出现明显增加。表2-11反映了我国豆粕的需求与供给
33、情况,年增长率约为4。表2-11 中国豆粕供需平衡分析表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单位:万吨)2005/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年度供给2888.92741.63004.53101.5饲料消费2650.02585.02860.02950.0其他消费80.080.085.093.0国内消费2730.02665.02945.03043.0出 口33.183.659.445.0年度总需求2763.12748.63004.43088.0总需求增长幅度-0.5%9.3%2.7%2.1.3棕榈油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棕榈油被广泛用于食用和工业领域。在食用领域,使用的是33
34、度及以下的棕榈油,其中用作食用油消费的约占总消费量的34,用于烹炸方便面、烘烤面包饼干等食品的约占总消费量的36。在工业方面,主要使用33度棕榈油和棕榈硬脂,其中食品工业包括制造起酥油、人造奶油等,化学工业包括生产皂类、聚氨酯等,棕榈油工业消费约占总消费量的30。从20世纪70年代起,棕榈油消费全靠进口。经济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引发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增长。棕榈油作为既能食用又能广泛用于食品加工的油脂品种,受到市场的青睐,加之其可掺兑的特性,致使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表2-12)。表2-12 中国棕榈油供需平衡分析表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单位:万吨)2005/062006/200
35、72007/20082008/2009进口量498.5513.9522.3530年度供应498.5513.9522.3530食用消费量375400400420工业及其他消费122115115110国内消费497515515530年度需求4,9705,1505,1505,3002.1.4菜籽油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2008/09 年度,我国菜籽油新增供给量预计达到 491 万吨,其中菜籽油产量预计达到461万吨,菜籽油进口量预计达到 30万吨。该年度菜籽油国内消费量预计达到420万吨,与上年持平,出口量预计0.7万吨,该年度需求总量预计达到421万吨(表2-13)。表2-13 中国菜籽油供需平衡分析
36、表1(单位:万吨)2005/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生产量457.6401385.2461.4进口量6.415.43630年度供应464416.4421.3491.4国内消费470405420420出口6.6年度需求476.6416.9420.7420.72.2本项目目标市场分析2.2.1目标市场范围图2-2 项目的目标市场范围选取某某市、天津市、山东(北部)、河北(中北部)、山西(中北部)、陕西(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宁夏一部等地作为项目的目标市场区域(如图2-2所示),理由如下:第一,以天津港为核心,可用腹地基本为上述区域。
37、而XXXX产品在这些省份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第二,受山东日照、青岛的加工能力和东北地区加工能力的影响,再向北或向南不具有更好的市场优势。第三,以此为基地,交通条件十分便捷。通过京津、京沪、京九、京广、京包、京沈和京原等铁路大动脉把目标市场连接起来。京津塘高速、103国道、津晋高速、唐津高速、津滨高速将天津临港和目标市场通过公路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调研,已选定的目标区域以消费豆油为主,其消费习惯和本项目的主要生产产品密切相关;目标市场中有某某、天津两个重要的直辖市;项目的人口基数大,总人口约为1.75亿人;区域内食用四级油的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此部分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对项目生存是
38、非常有利的;从目标市场的加工能力来看,河北中南部,山西,陕西中北部,内蒙、宁夏基本没有大的加工企业,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较好的生存空间。2.2.2目标市场需求分析(1)豆油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内植物油脂消费呈现出以下特点:食用油消费增长呈现出刚性的特征,人口的增长是中国食油消费持续增长的基础。中国人口虽然近年来增长速度趋缓,但由于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年的绝对增长数仍保持在1000万人左右,因此油脂消费将继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这种转化一方面提高了收入,另一方面改变了饮食消费习惯,进而提高了人均油脂消费量。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食用油消费量快速增长。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
39、的飞速发展,城乡人民收入迅速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推动了食用油消费的快速增长。从人均油脂消费量看,虽然近年来国内油脂消费量增长迅速,中国人均消费2007年度已经增长到17.26公斤,但与消费习惯相近的中国台湾地区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表2-14),与美国相比差距更大,可见中国油脂还有增长的潜力。表2-14 人均油脂消费情况(单位:公斤)年份中国台湾美国20009.5424.4233.83200110.5923.6334.20200211.3324.6334.85200313.3225.3534.05200414.4726.3334.32200515.5826.9835.23表2-15 目标区
40、域市场的2015年豆油消耗能力预测人口(万人)人均消耗总消耗量某某169510kg175.7万吨天津1176山东北部 3000河北 河北南部的人口未计算在内,因为邯郸、邢台等地受日照、青岛加工能力影响较大5500山西中北部2200陕西中北部2000宁夏600内蒙 只计算了目标市场区域内的包头、呼和浩特、赤峰等城市900辽宁西南部500目标市场消耗水平和能力决定了项目产品的可销售性。2007/2008年度,我国豆油国内消费量为901万 2008年年度大豆及豆油市场分析报告。据此数据分析,我国豆油消费量大约为人均6.9kg。据其他学者研究,我国人均年度豆油消费量为7.07公斤 我国大豆加工业蓬勃发
41、展,。美国密苏里州粮食及农业政策研究所FAPRI(2008)预测我国年人均植物油的消费量在未来10年将从目前的17.26公斤上升到21.46公斤,其中大豆油年人均消费量将从目前的7.22公斤上升到10.23公斤 生物燃料的发展对国际粮食市场和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如按照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中所认为的2010年人均植物油消费17.8kg,其中55%的豆油消费(按当前需求量比例),人均消费约9.79kg;2020年人均消费量20公斤,折合豆油消费约11kg。本报告认为,到2010年,未来人均消费在10kg左右,则按照此数字,未来目标市场区域内消费量约为175.7万吨(表2-15)。(2)豆粕的市
42、场需求2007年目标市场饲料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3,全国的豆粕产量2007/2008年度为3004万吨,利用表2-5和表2-8推算的本区域的豆粕需求量为391万吨(公式:区域饲料产量/全国饲料总产量*全国豆粕需求总量)。方法二:人均豆粕占有量3004万吨1.757亿人/13.28亿人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告397万吨通过上述推算,目标市场范围内需求量约397万吨,年增长率3。(3)棕榈油的市场需求从消费企业来看,目前国内有成规模的各类棕榈油消费企业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型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主要分布在餐饮、食品加工和化工领域,代表性企业有方便面生产企业如统一食品集团、顶新集团等
43、,化工企业如广州宝洁有限公司、纳爱斯益阳有限公司等。大部分消费企业通常不自己直接进口,主要靠中间商供货。2006年直接进口的消费企业约有30家,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2%。据不完全统计,总体上来看,进口棕榈油用于商业流通的比例约为80%,直接进入终端消费、来料加工贸易、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的比例约为20%。如按照人均消费来计算,该区域的总消费量约在515万吨1.5亿人/13.2858万吨;如天津港进口量来计算,515万吨17 天津港的棕榈油进口2008年约占全国的17左右85万吨,上述数字的差异主要在于京津地区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目标市场区域的消费水平在80万吨左右。2.2.3目标市场供给
44、能力分析(1)加工能力截至2008年末,我国日压榨大豆500吨以上的企业已超过117家,年加工大豆能力7000多万吨,其中,1000吨以上规模企业96家,加工产能6801万吨,1000吨以上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企业21家,年产能942万吨,连续开工产能5859万吨,2008年实际加工量达到4100万吨。我国大豆加工主要集中于五大区域,即东北加工区、环渤海加工区、长江三角洲加工区、珠江三角洲加工区和中西部加工区。近几年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需求增长较快,国内大豆油加工重心逐渐向沿海地区转移。目前,沿海地区的大豆压榨能力已占到全国大豆压榨总能力的78.0,这些地区的油厂每年加工进口大豆数量占其大豆压榨量
45、的比重超过90.0。表2-16是目标市场区域内主要加工企业和加工能力一览。由于地处环渤海大豆加工带内,区域内加工能力十分强大,据不完全统计,区域内加工厂商共计七家,日加工能力约为26000吨。表2-16 目标市场内主要供给能力企 业 名 称地 点加工能力(吨/日)1霸州路易达孚饲料蛋白有限公司河北霸县20002河北汇福粮油食品制作有限公司河北三河60003河北天益油脂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10004秦皇岛金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河北秦皇岛70005邦基天津有限公司天津40006天津惠鑫大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天津50007山东晨曦集团山东德州1000合计总产能26000根据2002-2008年国内大豆进口
46、量、国产大豆量及大豆加工能力总和,测算各年全国平均开工率如表2-17所示。表2-17 加工能力与开工率统计分析年份进口量国产量总加工量加工能力平均开工率200211328261958450043.50%200320747702844550051.70%200420328752907600048.45%200526597503409700048.7%200628287003528700050.4%200730825203602700051.5%200835235774100700058.5%(2)豆油的市场供给按照表2-17和表2-18中的数据,本区域豆油的总供给量为:26000300600.1
47、884.24万吨2008年天津豆油进口量达到91.4万吨,占全部豆油进口量的比重为35.4%,因此,上述区域总供给量约为175万吨。(3)豆粕的市场供给按照表2-17和表2-18中的数据,本区域豆粕的总供给量为:26000300600.78365万吨因豆粕年度进口数量不大,故此处不再考虑国外的供给能力。(4)棕榈油的市场供给如前文所述,棕榈油全部依赖进口,区域内市场供给能力为零。2.2.4替代产品威胁(1)豆油的替代产品从人们的日常饮食习惯来看,植物油中所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其他各类食品中所不常见的。因此,每天摄入一定量的植物油十分必要。但植物油和肉类消费并没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以我国植物油消费
48、和肉类消费的年增长率为例,自1990年以来的16年间,在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人均占有的猪肉数量已经从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几乎翻了一番 我国畜产品消费分析及预测,杨霞,;2008年,10月份肉类总产量仍达348万6000吨,比2007年增长了5.82%。全年的饲养业增长率为6% 2009年我国饲养业将遇到许多困难,.vn/detailcn.aspx?Item=66617。与表2-5相比,豆油消费的年增长率也在6%左右,可见两者的消费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密切相关,且没有明显的替代效应。第二个,从豆油、花生油、菜籽
49、油和棕榈油等之间的相互增长来看。四类产品呈现典型的相互依托,相互竞争的关系。对比表2-18和表2-7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十余年间,棕榈油、菜籽油和豆油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棕榈油增长率约为10%,菜籽油约为4%。因此,在同类产品中,产品间替代关系不大。表2-18 我国历年菜子油和棕榈油消费情况94/9595/9696/9797/9898/9999/0000/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9菜籽油274288321355373433463473451448458452437441431棕榈油150144159144129134184190295
50、356451486515505525(2)豆粕的替代产品对豆粕有替代作用的其它蛋白粕主要包括棉籽粕、花生粕和菜籽粕。各类产品的营养成分对比如表2-20所示。高蛋白含量使饲料中其它添加剂的投入大为减少,提高了牲畜的出肉率,因此蛋白质越高饲料质量就越好。从表2-19得知,带皮及去皮豆粕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是最受欢迎的饲料添加剂之一。从表2-20可以得知,豆粕的需求呈现明显的正增长态势,而其他粕类年度间用量差距较大,表明他们的需求用量和粕类的需求用量变化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2-19 粕类营养成分比较原蛋白质%以太纤维%粗纤维%能量kcal/kg带皮豆粕44.00.57.02,240去皮豆粕48.
51、51.03.02,475棉籽粕41.00.812.71,940花生粕48.01.56.82,200菜籽粕36.02.613.21,770表2-20 粕类年度需求量变化2005/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豆粕2763.12748.63004.43088.0菜籽粕798.2732.9666.2738.5花生粕256.5211.5212.0241.7棉籽粕386.0515.0522.0494.0鱼粉是一种很好的饲料原料,富含动物性蛋白,蛋白含量一般在64%以上,并且该类蛋白极易为畜禽吸收。鱼粉中还含有一种未知因子,对动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相对于其它蛋白原料,
52、添加鱼粉的饲料适口性较好。鱼粉主要应用于水产料,在水产料中豆粕无法替代鱼粉。此外,鱼粉还多用于乳猪料。在畜禽料中,鱼粉与豆粕的替代关系最主要取决于两者的价格。当鱼粉的价格低于2倍豆粕价格时,鱼粉将大量替代豆粕。当鱼粉价格高于2.5倍豆粕价格时,鱼粉用量将大幅减少。我国鱼粉的年消耗量大概是120-150万吨左右,受资源和地域的限制,实际的本土生产能力却只有30万吨,其余部分通过国际贸易解决。全世界鱼粉年产量600万吨左右,贸易量约400万吨。受总产量和价格的限制,鱼粉和豆粕的替代效用并不明显。2.2.5原粮市场分析项目所依赖的主要原材料是大豆,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为两个收获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获期是每年的3-5月,而地处北半球的美国、中国的大豆收获期是9-10月份。因此,每隔6个月,大豆都有集中供应。美国大豆的出口量约为全球大豆出口总量的41%,巴西大豆出口量约占36%,阿根廷大豆净出口量约占世界大豆出口量的 17%,巴拉圭大豆出口量占世界大豆出口量的6%。这四个国家大豆的净出口量约占全球大豆出口总量的91.6%。图2-3是历年国际大豆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播电视传输与全球气候变化宣传考核试卷
- 2025年湘教新版必修1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统编版2024必修4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新科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3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粤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必修1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版民间借贷合同样本四种借款人信用评估标准4篇
- 技术申请合同(2篇)
- 2025年度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承包商借款合同模板3篇
- GB/T 43650-2024野生动物及其制品DNA物种鉴定技术规程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暴发性心肌炎查房
- 口腔医学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培训课件
- 工程质保金返还审批单
- 【可行性报告】2023年电动自行车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五月天歌词全集
- 商品退换货申请表模板
- 实习单位鉴定表(模板)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方案
- 2023年常州市新课结束考试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