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定型试验-元则电器研发部_第1页
电磁继电器定型试验-元则电器研发部_第2页
电磁继电器定型试验-元则电器研发部_第3页
电磁继电器定型试验-元则电器研发部_第4页
电磁继电器定型试验-元则电器研发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磁继电器定型试验1.0 目的考核继电器在规定的条件下的整体可靠性能。2.0 X围适用于所有型号的继电器的可靠性验证,包括新产品验证定型试验,产品的定期型式试验。3.0 引用标准GB/T10232-1994 电气继电器第7部分:有或无机电继电器测试程序。GB/T14598.2-1993 电气继电器 有或无电气继电器。GB/T14598.3-1993 电气继电器 第五部分:电气继电器的绝缘试验。Q/DSY:相关产品企业标准。4.0 试验条件若无其他规定,所有试验均应在IEC68-1的第5.3条中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即:温度:1535;相对湿度:2575;大气压力:86106KPa;

2、5.0 试验项目型式试验的项目共有气候(高温、低温)、稳态湿热、温升、温度快速变化、振动、电气寿命、机械寿命、着火危险等。6.0 样品参数试验前样品需检测的参数项目为线圈电阻、接触电阻、吸合电压、释放电压、吸合时间、释放时间、吸合回跳时间、释放回跳时间、绝缘电阻、介质耐压等和试验相关的内容,试验后检测的参数项目根据具体试验要求进行。7.0试验标准7.1.0气候7.1.1目的:评定继电器耐受各种有害气候条件的能力。7.1.2高温(干热):将样品置于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最高温度环境中48h后,对样品用直流电源和指示灯进行吸合和释放功能测试,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应在规定的X围内,此时样品仍处于高温(干热

3、)环境中。7.1.3低温(寒冷):将样品置于产品技术要求规定的最低温度环境中48h后,对样品用直流电源和指示灯进行吸合和释放功能测试,吸合电压和释放电压应在规定的X围内,此时样品仍处于低温(寒冷)环境中。7.1.4在相应的温度环境中功能测试完后,将样品移出试验箱,在常温常湿的地方放置1小时以上,2小时以内后进行检测。7.1.4.1样品在常温常湿下恢复之后,对外观进行检查,应无腐蚀、脱皮、掉片或会损害继电器工作的机械损伤现象。7.1.4.2试验后样品的参数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应在规定的X围内。7.2.0稳态湿热7.2.1目的:评定继电器在高相对湿度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适应性。7.2.2程序:将继电器

4、放在40±2,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放置48h后,移出试验箱,在常温常湿的地方放置1小时以上,2小时候以内后进行检测。7.2.3试验后判定标准7.2.3.1试验后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应无腐蚀、脱皮、掉片或会损害继电器工作与机械损伤现象。7.2.3.2试验后样品的参数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应规定的X围内。7.3.0温升7.3.1目的:测定继电器线圈温升是否超过规定的极限值.7.3.2程序:继电器线圈加额定电压,触点接上额定负载,但继电器不脉冲动作,通电2 小时在达到热平衡后,测试外壳和底板温度,断开线圈接线,用万用表立即测其线圈电阻(要求在10S时间内),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温升。7.3.3试

5、验后判定标准 温升值应在规定的X围内。7.3.4在实验开始时,线圈处于规定的环境温度下,同时应防止继电器受气流,太阳照射等的影响,在实验结束时线圈电阻的测量要迅速,在短时间内完成(要求在10秒内完成测试)。7.3.5试验样品必须为规定的线圈电压规格的最高规格电压样品。7.3.6温升计算公式t=(R2-R1)(234.5+T1)/R1-(T2-T1) 式中:R1代表试验开始时的线圈电阻。 R2代表试验结束时的线圈电阻。 T1代表试验开始时的温度。 T2代表试验结束时的温度。(注:因继电器的耐温特性原则上是漆包线最差,如果使用漆包线的耐温等级为:B,F,H,对应的耐温为:130,155,180,如

6、果在25的环境温度下试验,其最大的温升应该是等于漆包线耐温-安全余量(20)-环境温度,故对应为:85,110,135。在定义最大环境温度时必须进行测试,确保产品在最高环境温度下工作到热平衡时,其耐温等级最低的材料的温度在安全的X围内;如果在产品中存在耐温等级比漆包线差的物料,以最低的为基准) 7.4.0温度的快速变化(高低温冲击试验)7.4.1目的:评定继电器耐受大气温度快速变化的能力.7.4.2程序:将继电器按如下顺序:常温25高温(技术要求的最高温度±2,放置3h)常温25(放置2min)低温(技术要求的最低温度±2,放置3h),循环10次后取出放在常温常湿的地方恢复

7、12小时,进行最后检测。7.4.3试验后判定标准7.4.3.1试验后对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应无腐蚀、脱皮、掉片或会损害继电器工作的机械损伤现象。7.4.3.2试验后样品参数绝缘电阻和接触电阻应在规定的X围内。7.5.0振动7.5.1目的:检验继电器耐受振动条件的能力。7.5.2程序:应采用正常的安装方法将继电器安装在试验夹具上,试验夹具的固有谐振应减小至最小,以确保试验有效。方法为将继电器的引脚插入安装板上并将其牢固的固定在试验盒中,再将试验盒固定在振动台上,然后在三个互相垂直方向上分别振动2h,振动频率为1055Hz,双振幅为1.5mm。7.5.3试验后判定标准7.5.3.1试验后样品外观,构

8、造上应没有异常。7.5.3.2试验后样品参数线圈电阻、吸合电压、释放电压、吸合时间、释放时间、绝缘电阻应在规定的X围内。7.5.3.3试验后样品的接触电阻不得大于初始规定值的两倍.7.5.4振动试验过程中应监测触点的工作,一半数量的样品处于动作状态,另一半数量的样品处于释放状态。除在详细规X中规定的其他值外,任何闭合触点的断开不得超过10s,任何断开触点的闭合不得超过1s。继电器应在三条相应垂直轴线方向经受振动,试验时使用示波器对触点状态进行监测。7.6.0电气寿命7.6.1目的:检验继电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和循环次数中的性能。7.6.2程序:将继电器按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安装在试验台上,触点带要

9、求详细规X要求的额定负载(无特殊要求,采用阻性负载),测试电流不超过规定值的5,触点开路电压为标称的最大切换电压,线圈加额定激励,试验脉冲波形占空比为50%。线圈使用单个脉冲驱动电路,根据需要选取每分钟30次或20次,要求次数不少于产品标准的次数。对于多于一组触点的继电器,应分别对每组触点进行试验。试验中按寿命次数要求的10,50,75及100四个点及时检测和记录相关的数据。7.6.3.1试验后样品参数线圈电阻、吸合电压、释放电压、吸合时间、释放时间应在规定的X围内,触点静态接触电阻应不大于1,介质耐压应不小于规定值的0.75倍。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规定值的0.1倍。7.6.3.2触点失效判据。出

10、现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即认为被试触点失效.A、触点不再能完成对它所规定的并与具体试验有关的功能时。B、触点出现一列第3条列举的任一种模式失效。C、触点引起继电器任何其他部分的失效。7.6.3.3触点失效类型。 瞬间失效:能自行恢复的失效。 永久失效:不能自行恢复的失效。7.6.3.4触点失效模式。A、有或无继电器在:工作X围缩小。B、量度继电器(有关特性量)和定时限继电器(有关定时限):误差极限值超过等级指标的两倍。C、动作、回归(返回)或释放时间超出规定值X围(包括容许偏差)。D、开路,或接触电阻超过规定极限值。E、熔接或其他形式的粘接。F、持续燃弧。G、介质试验失效,即当触点电路在断开状

11、态时不能承受介质耐压试验。该介质试验电压为新继电器所规定的试验电压的0.75倍(对地、对其他电路或在断开触点之间)。H、绝缘电阻失效:相应的绝缘电阻值降低至电气继电器系列标准中有关部分对新继电器的规定值的0.1倍以下。I:过热:即当任何相关的绝缘体的温度高于GB11021«电气绝缘耐热性评定和分级»中的相应等级。J、由触点试验引起的触点电路中的零件或继电器其他一些零件的损坏和(或)永久变形或变化现象。7.7.0机械寿命 7.7.1目的:检验继电器在规定的最大操作频率下和循环次数中的机械性能。7.7.2程序:将继电器按实际使用时的状态安装在机械寿命试验台上,线圈加额定电压,试

12、验脉冲波形占空比为50,频率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选取每分钟300次或600次,总次数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选取。试验中每100万次及时检测和记录相关的数据。(新产品在100万次内增加第0.5万次/1万次/2万次/5万次/10万次/20万次/50万次,7个测试点进行检测和记录)7.7.3试验后判断标准。 7.7.3.1试验后样品参数线圈电阻、吸合电压、释放电压、吸合时间、释放时间、接触电阻应在规定的X围内。 7.7.3.2试验后样品外观正常,不允许存在机械损坏或紧固件松动现象,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7.8.0着火危险(阻燃性试验)7.8.1目的:保证当继电器经受过负载或外界燃烧时,火焰不会蔓延到规定的X围。7.8.2灼热丝试验:继电器外壳和用来支撑带电部件(基座、底座、骨架等)的绝缘材料,应能承受灼热丝试验。灼热丝试验温度要求:继电器外壳材料:550±10;用来支撑带电部件(基座、底座、骨架等)的材料:750±10。灼热丝试验时间:10±1S。进行灼热丝试验时,样品不应起燃、不得引燃铺底层。7.8.3针焰试验:继电器的绝缘材料,应能承受针焰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