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柳永词两首教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柳永词两首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造风格。 2、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二、知识链接: 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中了科举,因他作的鹤冲天中有
2、“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句子,宋仁宗说:“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而落榜,柳永后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造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他的词集乐章集。 2、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
3、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三、课文
4、阅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参差( ) 堤沙( ) 天堑( ) 珠玑( ) 罗琦( )豪奢( ) 重湖( ) 叠巘( ) 羌管( ) 钓叟( ) 千骑( ) 乘醉( ) 骤雨( ) 凝噎( ) 暮霭( ) 今宵( ) 那堪( ) 2、填空 (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 (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 、 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
5、可分为 (代表作家有 、 等)和 (代表作家有 、 等)。 (4)柳永(约987约1053), 词人。原名 ,字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3、阅读望海潮,回答以下问题: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2)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人们津津乐道,西湖有许多景物,为何独写“桂子”和“荷花”?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5)“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有何深意? 6)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
6、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用的就是点染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4、阅读雨霖铃,回答以下问题: 1)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这六句写了什么内容?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7、,晓风残月。”是从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四、课堂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凝噎 哽咽 揶揄 奖掖 B、罗绮 犄角 枸杞 掎角之势 C、参差 差遣 差劲 差强人意 D、豪奢 舍弃 赊账 设身处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无语凝咽 通霄达旦 暮霭沉沉 字字珠矶 B、星辰 寥若辰星 良晨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晨 C、嬉闹 参差 罗绮 竟豪奢 D、繁琐 要言不烦 东南形胜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
8、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 有三秋桂子(深秋) C、对长亭晚(傍晚)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 4、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对长亭晚 B、杨柳岸晓风残月 C、更与何人说 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B、作词一般是遵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9、 D、古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调”“中调”和“长调”。 6、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局,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
10、守。 7、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 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 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 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升
11、了艺术品位。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非常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五、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
12、问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颙望”即仰望。“争”同“怎”。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
13、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非常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
14、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柳永词两首答案 三、课文阅读 1、略 2、略 3、1)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2)“
15、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桂子和荷花是代表杭州典范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中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之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见桂子和荷花最能画出西湖的美景,进而展现杭州的风姿。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管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渔翁、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
16、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 5)词中“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驰”指朝廷。这样一来,此句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给朝廷,并夸示于同僚。这里其实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高升的美好祝愿。它是作者纯粹的奉承之辞。 6)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4、 1)意象:蝉、长亭、雨、兰舟、
17、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进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3)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 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
18、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4)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5)伤离别。词作下阕一落笔就点明了全词的主题是“伤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有感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所以南朝的江淹在别赋上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宋代的秦观在调笑令中说:“始信别离情最苦,兰舟欲解春江暮。”这些诗句都在表达类似的感受: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离别本来就是
19、人生中最令人悲伤难过的事,更何况正处在冷落的清秋节呢!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常常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比如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离别之事是特别悲苦的,清秋之气是非常凄凉的,而在这首雨霖铃中,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在一起,融合在一起,特别悲苦,再加上非常凄凉,这就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正是
2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啊。 6)1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2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 人写离别之情,常常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3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非常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非常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机在船舶导航系统的精准控制考核试卷
- 汽车驱动轴与差速器维修考核试卷
- 真空电子器件的微波能量传输技术考核试卷
- 水果种植茬口茬作品质调控考核试卷
- 建筑装饰工程涂料施工技术考核试卷
- 文具批发商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构建与维护技巧考核试卷
- 热电联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深度研究与发展考核试卷
- 电信网络技术演进与新兴技术应用趋势考核试卷
- 2025年农业合作建房协议合同范本
- 陕西省2025届高考适应性检测(三) 语文试题(含答案)
- 浅析船体分段焊接检验
- 理综-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年高三三模考试试题和答案
- 2020年10月-2009年1月福建省自考07016编译原理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12套
- 2023年陕西省中考试卷(语数英等共6套)带答案解析
- 中专中医康复实训室设备
- 贵州近年发展状况
- 从“海底捞”的服务营销与经营管理中获得的经验启示
- 3课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
- 新粤教版综合实践活动 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pet塑盒生产工艺
- 火灾形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