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而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 段时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 而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4、8、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 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金属片的作用 是。(3)在A8段运动的路程Sas是dm;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它是m/s;(4)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
2、,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 速度偏.【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答案】V =小 便于准确定位、计时4.00 0.3小t【解析】【分析】【详解】田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 = -:t实验中,斜而应尽量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 间: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 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由图示可知SAB=10.00dm-6.00dm=4.00dmSAc=9.00dmtAC=15 : 35: 23-15 :
3、 35: 20=2s=3s4c段的平均速度% 9.00dm= " = 3dm zs = 0.3m/s Gc 3s如果小车到达C点还没有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u = ±知,t平均速度会偏小。【点睛】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 斜而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到达4 8、C三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秒,刻度尺分度值1cm)贝IJ: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o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板的作用是,斜面的作用是。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cm; tBC
4、=s:力=m/so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小车到达C点以后才停表,则会导致所测4C段的 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8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 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做法对吗? o理由 是O【来源】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答案】V =-刻度尺 秒表 使小车停止运动,便于计时 使小车获得动力,自行下滑t10.0 1 0.025小不对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人到C的 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4c段的时间与AB
5、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 段的时间【解析】【分析】【详解】(1)田3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 量时间。(2)4在斜而上放置一个金属板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的时间:在该实验中,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小车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由静止变为运 动,设置斜面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滑下。8由题意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所以s AC = 10.0cm 0.0cm = 10.0cm小车从8点到C点需要的时间tRr = 15:35:23 5:35:22 = Is小车从A点到B点通过的路程为= 10.0cm-5.0cm = 5
6、.0cm.io小车从A点到8点需要的时间tAB = 15:35:22 5:35: 20 = 2s根据u = 士可知,小车从4点运动到8点的速度为t辿=2121 = 0.025nVs2s小车从4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邑9=10.0cm一定,如果小车到达C点以后才停表,则 会使所测4c段的时间变大,根据以可知,AC段的平均速度之c偏小。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 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 8c段的时间*(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和 测平均速度.(2)该实验原理是(填“路程”或“时间”)(3)实验时应保持斜
7、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造成的误差.(4)斜而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填 “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而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填“大"或"小”).(5)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而底端的运动是一直线运动.(选填“匀 速”或“变速”)(6)实验中测得路程s,上的平均速度为V:,路程s二上的平均速度为v二,路程生上的平均 速度为V,.那么,VI、V'、匕的大小关系是,(选填、V、=)【来源】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育才第二中学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答案】刻度尺秒表v=-时间大大变
8、速t【解析】【分析】(1)公式v= 士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实验t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 些.(3)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详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 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故实验的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为v=± :t(3)斜而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
9、些:(4)斜而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 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而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5)实验时观察 到,小车沿斜而顶端下滑到斜而底端的速度越来越大,故是变速直线运动.(6)由于小车在 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 度居中,因此V2VV3.4.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他把小车从斜而上端的挡板处由静止释 放的同时开始用停表计时,当小车运动至下端挡板处时结束计时,图中圆圈中的数字显示 了两次计时的时间(时间显示格式为“时:分:秒”)°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
10、上的运动时间是 S;(2)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在某次测量时,小明测得小车在两挡板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明显偏小,请你写出可能的原 因:O【来源】北京市大兴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答案】5 0.12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计时【解析】【详解】国根据图示可知,小明测得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t=5s:根据图示可知,小车在斜而上运动的距离:s=60.0cm = 0.6m, 小车在斜而上运动的平均速度:0.6m,=0.12m/s;5s由v=£可知,实验中可能是测量的路程偏小,也可能是测量的时间偏大,但分析实 际情况最可能
11、是测量时间出错,即测量时间时,小车还没运动就开始讲时。| 5.小军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uh li II ii mi |i mi mill iii|i iiiiiiiii打3|11'川1川|”“|11川"I |0 cm i 2$4甲乙(1)图中这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另一种读数方式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铅笔的长度应为 cm:(2)接着,小军又用这把刻度尺去测量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五次读数分别为0.72 cm、 0.74 cm, 0.72 cm、0.92 cm、0.72 cm。记录的五个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cm,该物理课本的厚度应为
12、cm,小军多次测量同一本课本并求出平均值的目的是;(3)若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 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来源】广西河池南凤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检测物理试题【答案】甲 偏大3.40 0.92 0.73减小误差 偏大【解析】【分析】【详解】田23由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垂直,因此 乙是错误的,乙图的读数偏大,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 3.40cm;(2乂可6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厚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 差:5次读
13、数中,0.9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厚度 为r 0.72cm + 0.74cm + 0.72cm + 0.72cm 八L =x 0.73cm 4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由于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二、初二物理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 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翻折.(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0射到镜面上。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 0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
14、翻折,则纸板F t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 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线光与ON在 内.(2)当纸板E、F在同一平而内,将一束光沿原B0方向射。点,它反射后沿 方向射 出.这现象说明:;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3)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卖给序号入射角a反射角B50°50°【答案】不能同一平面0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不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 偶然性【解析】【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
15、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 一平而内.(2)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 射出,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而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3) 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详解】(1)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0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由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构成的平面与平面镜垂直,故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2)当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0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 路是可逆的;当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重合,入射角为0
16、6; :反 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0° ;(3) 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 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故答案为(1)不能;同一平而;(2)0A;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0° ; (3)不能:一次实 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7.小明同学根据课本中的“试一试”,用易拉辘做小孔成像实验.半透明纸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的像AB.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 的高度,填在表格中:像的高度1.02 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cm2.04.06.08.010.0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坐标中画
17、出h与S的关系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h与s的关系为:.【答案】见解析所示 见解析所示h与S成正比【解析】(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分别做出由A、B两点在透明纸上的像,从而得出AB的像,如图所示:半透明纸小孔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从图象中看出;h随s的变大而变大,且增大的倍数相同,即h与s成正比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1).见解析所示(2).见解析所示(3).h与s成正比【的距离】(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 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2)找出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
18、纸中的对应点,然后连接成平滑的曲线;(3)可以看出,当像离小孔越远,像的大小是变大的.8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M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两支 相同的蜡烛A和B,将蜡烛A放置于玻嘀板前固定并点燃。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c(2)在蜡烛A所在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使它与蜡烛A所成像重合,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 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3)移去蜡烛6,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19、他的做法是(4)小明在蜡烛B处做好标记号,测得B到A的距离为10cm,再移出蜡烛B,将玻璃板平 移到B位置,此时所成像与前一次成像的大小比较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二次所成像到蜡烛A的距离为 cm。(5)小明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放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O(6)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而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 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 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答案】确定像的位置替代在蜡烛B一侧直接观察光屏上无像不
20、变20玻璃板没有 与桌而垂直竖直向下【解析】【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蜡烛B代替蜡烛A,这种代替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而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 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当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时,蜡烛的像偏向水平桌面的上方或下方,镜后蜡烛和镜 前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6)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决断。【详解】(1)使用玻璃板,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用蜡烛B与A的像重合进
21、行比较,是等效替代法的应用:(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证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虚像:(4)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可知,移动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而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 20cm。(5)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像与 蜡烛不在同一水平而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能与蜡烛重合;故实验中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 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6)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当燃烛A沿着桌而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在平面镜中 的关于镜面对称,
22、会向下运动,即蜡烛R在平面镜中的像做竖直向下运动。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玻璃板(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研究平而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板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距离是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是 像:(4)如图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身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答案】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0不
23、能虚甲乙【解析】【详解】(1)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而都可以当作反射 而,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 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玻璃板的距离为 2x5cm=10cm,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则它与像的距离为10cm+10cm=20cm:因为平 而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所以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 能成像.(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
24、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图中表盘数字的 顺序与实际顺序左右相反,时针指向10和11之间,分针指向7,实际时间为10:35.如下 图所示:甲10.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 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甲乙丙(I)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而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 紫外线能使 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 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
25、玻璃照 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答案】荧光物质反射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 外线的反射能力等)【解析】【分析】【详解】(1)1由于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因此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 至仁100字样发光:(2) 2只要钞票上的"10(T发光,说明已经被紫外线照射到了,而紫外线灯并没有照射钞 票,说明钞票上接收到的紫外线是透明玻璃反射的:(3)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 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说明紫外线
26、不能穿透玻璃而照射到钞票上,所以 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穿透玻璃的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 线的反射能力等).三、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祖度/p甲乙丙如图甲、乙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 是水沸腌时的情况;(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水的沸点是;可得出水沸腌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0【答案】甲缩短实验加热时间98不变【解析】【分析】【详解】水沸腾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气
27、泡上升时,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那么气 泡体积会变大,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到,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因为冷水加热,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想要 的温度,用热水会缩短实验加热时间。从图丙可以看到,第4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可以推测水的沸点是98O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12 .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所 示.水窗 被摊开的水滴 水滴 水滴 ,吹风一徜水 _滴水 、甲乙(1)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 是否有关.(2)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
28、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 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应该/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 法.(填物理实验方法)(5)某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 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他依据“谁先蒸发完,谁蒸发的快”,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量有关,水越少蒸发越 快”.他的依据和结论.(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表面积AC不应该控制变量不正确【解析】【分析】【详解】(1)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
29、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 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所以 选择AC两图是正确的.(3)通过A、D两图的对比要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情况有关,即需控 制相同的表面积、相同的温度,不同的空气流动情况,不应该使用热风.(4)以上实验体现了控制变量法.(4)该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h.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 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因此他的依据和结论不正确.【点睛】(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
30、上方空气流动的速 度:(2)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13.在做“探究水的沸腌”实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A/B)部分.甲乙丙(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90c时,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 录数据如下表:第I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时间,A1E0124567温度兀90949S989898(3)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小明由此得出结论:水的沸腾不需要吸热,你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正确)的,水还继续沸腾的原因是(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腌时水
31、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 (a)、(b)所示,则图 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答案】B 92 98错误 石棉网的温度较高,把热量传递给水b减小水的质量、用初 温较高的水实验、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等【解析】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的高度:(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VC,示数为9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c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 98 . (3)结论错误,撤掉酒精灯后,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 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得现象.(5 )实验中为了减少从
32、开始加热到沸腌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用初温较高的水实验、用 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等.点暗: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枳逐渐减小:沸腾 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枳逐渐增大: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 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4.小明探究“某种固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明将装有该固体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 了使试管内的物质-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5min内该物质处于(选填“固 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该物质熔化过
33、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答案】受热均匀80固液共存状态不变【解析】【分析】【详解】国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体受热均匀。 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c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80C。由图象知,在第15min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是固液共存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受热量,温度保持不变。15.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测温物 质凝固点/C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选填“甲”或“乙”)
34、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3)如图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象,由图象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 不同。(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水银 甲 质量(或体积)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体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 等(答案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详解】国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 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甲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 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乙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小,是因为水沸腾
35、之 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 泡变小。读图3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 a的缘故。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太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当 水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所以要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 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度或换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等。四、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 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甲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图乙中烛焰
36、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才 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放上镜片后,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也能够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 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答案】10.0放大75右小左【解析】【分析】【详解】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凸透
37、镜的焦点:则由图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60.0cm-50.0cm=10.0cm(2)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为50.0cm-35.0cm=15.0cm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cm刻度线处,物距为55.0cm-35.0cm=20.0cm=2/物距等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故将 光屏移动到75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乂45图乙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后,因近视眼镜的镜片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将光屏向右
38、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C若放上镜片后,保持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也能够 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A点气体流速变大, 则A点处气体压强变小,烛焰将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应减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 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17.在探窕“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光屏上呈现 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镜至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课后,小丽和小明又尝试,当他们相距2m,
39、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 方,小明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如图丙,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B.若图片中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答案】放大40 D【解析】【分析】【详解】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图乙中物距为15cm,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 倍焦距之间,所以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将物距和像距互换,可以成一个倒立、 缩小的实像,即将物距变为30cm,也就是要将凸透镜移到40cm刻度处
40、。A.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所以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 距以内,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成虚像时,物距越大,所成的像越大,所以小丽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 到正立的像可能变大,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小丽和小明相距2m,小丽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所以小明肯定在凸透镜的2倍焦 距以外,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而小丽的眼睛离凸 透镜距离小于1倍焦距,所以,小丽的眼睛无法看到这个实像,故C正确,C不符合题 意:D.据C的分析,D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8. 丁丁用一个焦距未知的透镜和相关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M 1巾
41、呻川1叫中二:叩门叩叩叩叩呷叫叫rn"叫巾呼叫|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0 10 20 30 40 50 6。70 80 90 100 cm 40 50 60 70 80 cm g%甲乙(1)如图甲所示,只需将凸透镜向 (填“左”或“右”)调直到适当位置即可测 出凸透镜焦距;(2) 丁丁把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此时只需调节 (填“精 烛”或“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光屏上便会出现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填 “照相机”或“投影
42、仪”)。(3)若器材的位置仍如图乙所示,丁丁只需要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焦距合适的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答案】左光屏倒立放大投影仪凸透镜【解析】【分析】【详解】田由图可知,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的光斑将变小,当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时,该点为凸透镜的焦点,测量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2乂234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图乙中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45cm, 小于4倍焦距,所以只移动凸透镜,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现实像:图乙中凸透镜到光屏的距 离等于15cm,小于1倍焦距,所以只移动燃烛,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现实像;图乙中凸透
43、镜 到蜡烛的距离等于30cm,大于1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而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较小,所以 只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 理工作的。图乙中此时成像在光屏后,相当于远视眼,所以在像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焦 距合适的凸透镜,也可以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19.如图所示,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半透明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 规律”。J FJBF A丙丁(1)实验前先测凸透镜焦距,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为 cm;(2)如图乙中,将透镜处于50cm刻度处,把光源向右移至35cm刻度处时,将光屏左右 移动适当调节,可得到清晰的像,人眼沿着如图甲
44、所示的方向,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 丙中的;(3)在第(2)小题的情况下,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 像是图丁中的:(4)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 (选填"前”或“后”) 方:(5)在第(4)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行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 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B .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答案】10.0 D D后B【解析】【详解】1从图甲可以看到,两条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说明了该凸透镜的焦 距是 10.0cm.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光源在3
45、5cm刻度处时,物距在一倍到二位焦距之间, 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九如果用物理书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其余部分仍能折射成像,所以还是可以成像 的,依然还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只不过像会变暗。故选D。(4)4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 像将落在光屏的后方。人眼的晶状体和视网膜距离不变,当光源F靠近凸透镜时,光源F的像将落在光屏的 后方,这时要求光会聚加强,那么应该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使像往前移动。不能将光屏 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故选B, 20.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甲乙(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46、O(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从左向右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行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 (填“缩 小”或“放大”)的像。拿走光屏,将蜡烛放在原光屏位置处,则此时光屏应放在原先放的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此现象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 的。(4)经实验发现,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图乙中的 处。【答案】10cm同一高度缩小蜡烛可逆P【解析】【详解】出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cm - 50cm = 1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当物距为3
47、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当 >2/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果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会得 到倒立、放大的实像,说明凸透镜的光路是可逆的:焦点F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线,二倍焦距处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线。由图可知此 凸透镜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是P点。五、初二物理质量与密度实验易错压轴题(难)2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测量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已知物块的体枳是 50cm3,图1、2中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g取10N/kg.(1)图2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为 N,烧杯中液体的密度为 g/crrP.(2
48、)小明对本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被测液体的密度 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符合此关系的应是图3中的图线 (选填""、"'或"");(3)根据上述结论,小明对弹簧测力计刻度进行重新标度,将图2装置改装成一个密度秤,它的零刻度应标在 N处,用它测量时,待测液体密度p浓应不超过g/cn?;(4)用此密度秤测量时,若物块未完全浸没,则测得液体密度值将偏:(5)原物块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记为m。、Vo. po,将原物块更换为下列哪些物块后, 可以提高该密度科测量液体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的精确度?你选择的是: (选填 选项前的
49、字母)A.质量为m。、密度比p。小的物块B.质量为m。,密度比Po大的物块C.质量比m。大而密度比p。小的物块D.体积比V。小的物块.【答案】0.5 11.5 3小AC【解析】【分析】【详解】(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物块的重:G=L5N,物体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物块受到的浮力:F六G-F=1.5N-1N=O.5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汗=0.5N , 排开液体的质量? = +成 =。叫=5。且 排开液体的体积V“=l=50cm 3 ,液体的密度:2=2 =要0 =织/5产V 50cm(2)由.产G-F和F*p浓gU排可得,F=G-p浓gU排,F与p泯图象与符合:(3)
50、当密度为零时,物块受到的浮力为零,根据FfG-F,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重 力,所以它的零刻度应标在L5N处:物体的重力是L5N,所以液态对物块产生的浮力最 大不能超过1.5N,由F小p液可得,p、= =r = 3 x 10 kg / itf = 3g / entgV ION/依 xSOxKT6”/&6(4)若物块未完全浸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朽p/gV”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偏小,弹簧测 力计示数偏大,测得液体密度值将偏小:(5)要想提高液体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的精确度,可以减少分度值,增大重力,需要增 大m。质量,或换用密度比po小的物块,故选AC.22 . (1)A将m、U代入公式中
51、,算出盐水的密度P:过B将玻璃杯里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枳V=30crT?: 程C在玻璃杯中盛适量的盐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式如下图): 步D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50.4g;骤E根据m1、mz算出中盐水的质量m:以上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序号)法。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然后求密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数 据 表 格mi/gmjgmYp/( kgM)()()()()()测量平均速度器材 斜面、垫木、金属片、小车、刻度尺和保持斜面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48段和上半程4c段的路程及 所用的时间,然后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数据如下: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
52、速度是 m/s:小车沿斜而向下运动时,速度结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问题 讨论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因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斜面应保持较的坡度。【答案】CBDEA 间接测量法 74.4g 50.4g 24g 30cm3 0.8xl05kg/m5 停表 0.8 变大小(或缓)【解析】【分析】【详解】要测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和体积,需首先测出玻璃杯中盐水的质量,然后将部分倒入 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和剩余盐水和玻璃杯的质量,求得量筒中盐水的质量,根 据密度公式可求出盐水的密度,故顺序为CBDEA。用天平和量筒组合起来使用来测量物质的密度,运用了间接测量法。3由图可知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
53、量mi=50g+20g+4.4g=74.4g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n?2=50.4g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mi- m2=74.4g-50.4g=24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U=30cm口则盐水的密度p = = 24- = o.8g/cm? = 0.8 xlO3 kg/m5V 30cm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所以我们还需停 表,由表格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和时间,则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ab 0.96m 八 o .= -= 0.8m/s加 12s10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s.r 0.48m 八, vAC = 0.6m/s、(rAr 0.8s小车通过CB段
54、的平均速度“=*=tAL% = 096m-0.48in=2m/s'Rt AC1.2s0.8s根据小车通过AC、CB段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时,速度变大。1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为了时间的测量方便,斜而的坡度应该小(或缓)一些。23.某物理兴趣小组需要测量某樱桃酒的密度。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实验过 程如下:A、用己调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B、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樱桃酒,测出烧杯和樱桃酒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的樱桃酒全部倒入量简中,读出量简中樱桃酒的体积匕(1)该小组测量樱桃酒密度的原理是:。(2)经讨论,该小组实验方案存在较大的误差,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是:,改
55、进 措施时只要把实验顺序变一下即可,请你写出合理的顺序(填步骤前的字母序号):0(3)改进后的计算密度的公式是:(用步骤中测量量的符号表示)(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小明想出了一个新方案:100gfi ft0 12 3 1 5g将空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6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水面的位置标记在烧杯壁上。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116g,则烧杯中水的体积为 cn?:将水倒出擦干,在烧杯中倒入樱桃酒至标记处,将此烧杯放在天平上,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硅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樱桃酒的总质量为 g:计算得出樱桃酒的密度为 g/cm3。【答案】P = £ 烧杯中液体倒不尽(合理即可)BCA p="号":70 109 0.9【解析】【分析】【详解】通过测量质量和体枳,根据密度公式P=£计算密度。(2乂2当将樱桃酒全部倒入量筒中时,并不能倒干净,所以体积测量偏小。网只要先测量烧杯和樱桃酒的总质量,然后倒出樱桃酒,用总质量减去剩余的烧杯的质 量,得到的就是量筒中樱桃酒的真实质量,即将实验步骤调整为BCA.改进后的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等四校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深圳市乐而思中心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回民学校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内蒙古平煤高级中学、元宝山一中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废品回收预付款合同
- 黑龙江双鸭山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质量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开学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8语期中】合肥市包河区大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 患教4胰岛素剂量调整护理课件
- 扬州邗江区2023-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 2024年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燕舞集团限公司公开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课件 第1课时
- 互联网+远程问诊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 2024年仓储与配送管理形成性考核答案大揭秘
- 中医养生学复习题
- 旅行社行业发展前景与机遇展望报告
-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上海市奉贤区九年级八校联考语文期中试卷
-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