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有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放CAI课件(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师:好!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生:我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我认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生:我认为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师:对!你们说得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
2、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点评:课前由有关黄河资料的CAI课件导入,激发了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作铺垫。二、读课题,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市?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生: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生: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板书)生:我们在治理黄河上取得了哪些成就?点评:“发现
3、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生进行的第一步,这样做是为确定探究学习目标作准备。三、确定探究学习目标,协作攻关1、探究学习目标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问题(已板书的四个问题)为我们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请你们自由分级任选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探究学习。2、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协作攻关。(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辅导)点评:课前学生们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是为探究性学习建立学习包,提供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为学生在探究学习,协作攻关过程中提供了资源,辅平了道路。四、交流学习情况,成果共享师:好!刚才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相
4、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吧!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这几句话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师:这几句话,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生:我认为用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生:我认为用热爱、赞美的语气来读。师:好,那我们就用自豪、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生:齐读这两句话。师:你们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一找也能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能!师:那就请你们结合资料来谈一谈。生:我是从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找
5、到的:“据书本记载,上古时期的黄河流域被繁茂的森林草原所覆盖,昔日的黄土高原也是郁郁葱葱,气候湿润,河水清澈,为各种动植物的滋生繁育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西周时期,这里森林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高达53%”。这些资料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我是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里查到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生:我从黄河资源网里找到:“我国古都咸阳长安(现在的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历史上北
6、京也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有3亿多亩肥沃耕地,黄河用自己乳汗哺充分了中华民族。”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是啊!一系列的材料证明黄河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板书:摇篮)那么为什么又说她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情况。(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生: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在近2000年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师:这句话我们应
7、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生:用疼心的语气来读。生:用痛惜的语气来读。师:好!那我们就用疼心、痛惜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话。生:齐读“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这句话。师:好!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之外,你还能不能从资料中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生:能!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199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口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爱灾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这说明了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源网上找到的:1935年,郑州花园口洪峰流量每秒14900立方米,山东鄄城董庄决
8、口,鲁苏27个县被淹,341万人受灾,更为骇人听闻的是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扒开郑州花园口大堤、豫、皖、苏3省44个县被淹,1250万人受灾,死亡89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文本书中找到的:黄河流域也是中国旱灾量严重的地区之一。从公元前1766 年至公元1944年的3710年间,有历史记载的旱灾有1070次。仅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就有201次,几乎年年有旱灾。19761879年晋、冀、鲁、豫4省连续大旱,死亡1300多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黄河变了,无数次的洪涝灾害、旱灾已经折腾得两岸百姓叫
9、苦不迭,我们的母亲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祸河)那么她又是怎样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呢?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情况。(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生:我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知道,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生读第五自然段)。师:作者在介绍黄河泥沙多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生:我认为作者运用了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师:作者列举了哪些数字?生: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3-4米、10以上。师:列举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生:有力地说明了黄河泥沙多。生: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10、。师:作者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告诉了我们,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那么,你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出黄河泥多的事例呢?生:能!师:好!瑞就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60多亿立方米,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二十分之一,而多年平均输沙量却高达 160亿吨,接受于长江多年平均输沙量的4倍,因此成为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如果把16亿吨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27周。”这说明黄河的泥沙多。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找到的: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
11、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也有16亿吨。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平装运,每天运一次,110万辆卡车运动一年才能运完。这 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推积成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这说明黄河的泥沙确实很多。师:是啊!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说明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么造成黄河含沙量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生:我从课文的第6自然段知道黄河含沙量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
12、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原因分别属于哪两个方面的原因?学生齐读写两个原因的句子。生:第一个原因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板书:自然条件变化)生:第二个原因属于人为的破坏。(板书:人为的破坏)师: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具体有哪些?生:有气温转寒,暴雨集中。生:还有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师:人为的破坏又具体有哪些?生: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生: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师:黄河发生变化的
13、原因不仅是自然条件变化本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的破坏。那么你们还能不能找出资料来说明这些?生:能!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黄土的特性是颗粒细,孔隙多,含有钙质成分,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变成流泥,耐冲性很差。这些特性是黄土高原本身利于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这是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地理知识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在秦统一中国后,以至两汉,不断向这里移民,推行垦草为田,发展农业的政策,使森林、草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形成大面积的黄土裸露地区。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受到侵蚀和分割,使水土严重流失。这是属于人为
14、破坏的原因。”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长江这本书里找到的:“不合理的农业结构,人为砍伐和战争的残害,严重恶化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缺少植被的黄土,在暴雨的冲刷之后的大量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料网上查到的,是属人为的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更换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流流失。”师: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河就这样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办?我们
15、该怎么办?生;我们必须治理她。(板书:治理)师:好!现在我们就来交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生: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我知道治理黄河的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生:读这句话。师:要管住泥沙我们必须怎么做呢?生:在黄土高原地区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师:还有谁补充。生: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这些治理黄河的方法之外,你还从资料上知道哪些治理黄河的方法。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初中地理教材中找到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
16、田等工程,以减少入河的泥沙。在组织管理方面,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治理后所得的经济收益,归农民自己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晋、陕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2亿吨。”生:我的这个资料是新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找到的:“要减少黄河的泥沙,首先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植被,然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为了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40年来,在黄土高原上已修筑了数以万计的坝库工程,植树造林,绿化了许多荒山、荒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不安建成了千万亩水平梯田
17、、条田和坝地,使黄土高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师:是啊!解放以来我们党在治理黄河上作出了许多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点评:学生讨论每一个探究学习目标时,既没有脱离课本又结合了课前准备的学习包,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切。学生们在交流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果分离的过程。五、总结课言语,感悟明理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了解。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收集和积累材料。师:不错!注意积累材料是我们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还有谁说一说。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师:是啊,同学们,主我们一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吧!(板书: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虽然把绿色染上黄土高原,把清白赋予黄河水,目前还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然而,一代必将胜过一代,相信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黄河一定人治理得越来越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六、拓展练习(或叫开放性练习)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项作业:1、开一个治理黄河的讨论会。2、请同学们根据手头上的资料写一份治理黄河的设计方案。点评:课后开放性的作业,是对课堂探究性学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