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风筝教案1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风筝教案1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风筝教案1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1风筝教案1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风筝教学设计一( 4 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重点难点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2难点: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1)丫杈 (ch ) :即桠杈,形容树枝分杈歧出。(2)风轮:风筝上能迎风转动发声的小轮。(3) 寂寞 (j ):孤单冷清。 (4) 伶仃 (1 ng d ng) :孤独,没有依靠。(5)憔悴 (qi o cu ):形容人瘦弱,

2、面色不好看。(6)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7)诀别 (ju ) :分别 ( 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 (8)荡漾 (y ng) : ( 水波 ) 一起一伏地动。(9)嫌恶 (w):厌恶。 (10)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11) 可鄙 (b ) :令人鄙视。(12) 恍然大悟 (hu ng) :形容忽然醒悟。 (13)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14) 什物 (sh ) :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15) 惊惶:惊慌。(16) 瑟缩 (s ) :身体心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17) 苦心孤诣 (y )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18) 掷

3、 (zh ):扔,投。 (19)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20) 虐杀 (n ):虐待人而致死。 (21) 堕 (du ) :落,掉。 (22) 宽恕:宽容饶恕。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鲁迅 (1881 1936)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 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7 年起发表摩罗诗力说 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 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 并在北京

4、大学、 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 年 5 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 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26 年 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政府所迫害,南下厦门大学任教。 1927 年 1 月至广州中心大学任教。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27年10

5、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 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革命文艺工作者一起同国民党官方文人及其文学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粉碎了反动当局的文化“围剿”。 1936 年初左联解散后,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并提出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口号。从 1927 年到 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这时期的杂文,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对中国革命

6、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领导和支持了 “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文学团体;主编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整理嵇康集 、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 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有多种版本的鲁迅全集行世。( 选自辞海 )2 关于野草散文诗集。1927 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19241926 年所作 23 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 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7、。这样的战土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影的告别 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希望死后 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选自辞海)三、导语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围绕着风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四、正课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2探究质疑: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单复述故事情节讨论并归纳:写小时候不喜欢风筝,也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这是没有出息的玩艺。有一天,看小兄弟偷偷地糊风筝,便粗暴地扯烂了风筝。待到长大后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醒悟过来,觉得自

8、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3探究质疑:为什么看到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什么?“悲哀”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故乡放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 “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从结构上看,用这句话引出下文。4探究质疑: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

9、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是“久经诀别的久经逝去的”为什么又说“在这天空中荡漾了”?讨论并归纳: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作者离开故乡多年,依然怀念着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温和的春天,而北京此时却是肃杀的严冬,竟然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5探究质疑:为什么小兄弟最喜欢风筝的神态、动作,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你认为作者这种想法对吗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是极其幼稚可笑的,令人鄙视的。我觉得这样想法是不对的。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10、。试看他写的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 ,怪可怜的。放风筝, 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得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有时惊呼,有时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这本是极正常的。然而这种天真活泼的天性却被兄长鄙弃压抑,这是多么悲哀的啊!6探究质疑: “我”扯坏了小兄弟的风筝,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对。因为小兄弟能利用枯竹、红纸条做风筝,说明他聪明、肯动脑筋,很会设计,动手能力强。这样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却要背着兄长躲在什物间里偷偷地做,这已经可怜之至了。但是仍然在将要完工之时被兄长发现、扯烂,小兄弟的痛苦、绝望可想而知。做兄长的却因为自己的偏见,凶

11、神恶煞一般,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实在是冷酷无情的。7探究质疑:作者写风筝事件的这两段文字,是怎样的心情的?何以见得 ?讨论并归纳: 他对小兄弟深切同情,而对自己深深自责。如把小兄弟写得那么瘦弱可怜,而把自己写得凶神恶煞,简单粗暴,对自己当年扮演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感到自责。老实而毫无抗争;五、小结本文从北京冬季的肃杀中看到天上的风筝,回忆起故乡的春天,故乡的风筝,回忆起我对小兄弟放风筝、做风筝的禁止和粗暴撕毁的事。表现了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六、作业第三课时一、预习1朗读课文,思考研讨与练习。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二、导入上节课,我们

12、探讨了课文前四段,特别是“我”对在风筝事件中扮演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感到自责的心理,在下文还将提及。三、正课1探究质疑: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我的惩罚”是指什么?讨论并归纳: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讲的道理,知道自己错了,对在风筝事件中扮演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感到深深地自责。2探究质疑:为什么“我”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而称为“不幸”?讨论并归纳:因为“我”看了这本书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的道理,回忆及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把风筝抓断踏扁,这种作法是错误的,是虐杀了儿童的天性,作者因良心受到遣责而感到“不

13、幸”。3探究质疑: “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用比喻手法( 暗喻 ) ,表现“我”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后的沉重心情。4探究质疑:为什么“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讨论并归纳:因为我知道补过的方法:第一种,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但时过境迁,这种方法已不行了。第二种:去讨他的宽恕,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5探究质疑: “我”想讨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却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讨论并归纳:因为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

14、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沉重。6探究质疑:如果弟弟对兄长的粗暴行为进行抗争,并怨恨他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如果弟弟抗争, 也许我会省悟到自己错了,尽早改过。 然而弟弟则受到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逆来顺受,毫无抗争,使我的错误持续至今,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得以维持的原因。弟弟怨恨他,也会使他觉醒,使他有机会讨弟弟宽恕,然而弟弟并不怨恨,使他的心只得沉重着。7探究质疑: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表达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讨论并归纳:表达了更深沉的悲哀,无可解脱的沉重。第四课时8探究质疑:末

15、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讨论并归纳: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呀。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无可摆脱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却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

16、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9 探究质疑:你觉得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讨论并归纳:可以有多种理解。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种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从游戏的意义上看,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思的问号。小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