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有教无类基础 ·夯实 一、识记字音1无愠色 (y ùn)2.弑 (sh )ì3.不悱 不发 (f i)4一隅ú罔 (w n )6.殆à(y ) 5.(d i)7如切如磋 (cu )二、通假字1于吾言无所不说 通悦,高兴2其斯之谓与通欤,句末语气词三、古今异义1中人 以上古义: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 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2至于 他邦古义: 到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3素以为 绚兮古义: 把作为今义: 认为四、一词多义有教无类类别1类中绘殿阁,类兰若类似走卒类 士服大都,大多思而不学则殆危险2殆郦元之所见
2、闻,殆 与余同大概殆 例送死差不多由也兼人,故退之所以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故垒西边原来的弃而违 之离开4违天作孽,犹可违避开寝食违 节违背始可与言诗已矣介词,和、跟则与 一生彘肩动词,给予5与与 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吾与 点也动词,赞许求也退,故进之 代词,他之 一邦动词,到去6之句读之 不知助词,宾语前置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五、词类活用(一 )使动用法1求也退,故进之进:使前进2由也兼人,故退 之退:使后退3三已 之,无愠色已:使停止(二 )意动用法未若贫而乐乐:以为乐六、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回也非助我者也(“ 者也 ” 表判断 )2起予者商也(“ 者也”
3、表判断 )(二 )省略句1必以 (之 )告新令尹(省略代词 “ 之”)2 (此大夫 )犹吾大夫崔子也(省略主语 “ 此大夫 ” )(三 )宾语前置句1其斯之谓与(“ 斯 ”作宾语,前置 )2素以为绚兮(“素”作“ 以”的宾语,前置 )课文 ·译注 子曰:“有教无类。”(1)孔子说: “ 人人我都教育,没有类别。”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2)孔子说: “ 资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上也;中人: 中等资质的人。以上: 与现代汉语相同,学问和道理;指位置次序在某一点的上面。语 yù: 名词作动词,告诉。上: 古今异义,指高深的学问和道理。中 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以
4、下: 与现资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代汉语相同。子路问:“闻斯行诸?”斯: 就。 行: 做,实(3)子路问: “ 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 施。诸:兼词 “之乎 ”。之,代听到的东西;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乎,句末语气词。孔子说: “ 有父亲、兄长还活着,怎么能听斯行之?”如之何: 怎么能。 其:到了就实践它呢? ”强化反诘语气的副词。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冉有问: “ 听到了就实践它吗?” 孔子说: “ 听到了就实践它!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公西华说: “ 子路问 听到了就实践它吗 ,您说: 有父亲、兄长在;求也问闻斯行
5、诸,子曰:闻斯行之。活着 ;冉有问 听到了就实践它吗 ,您说: 听到了就实践它 。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我不明白,冒昧地问一问。” 孔子说: “冉有遇事犹豫退缩,所以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我让他果敢前进;子路勇气过人,所以我让他沉着冷静。”惑: 迷惑,糊涂,不明白。敢: 谦词,斗胆,冒昧。进之: 使他前进;进,使动用法。兼: 胜过、超过。退之: 使他后退;退,使动用法。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4)子张问道: “ 令尹子文多次做官担任令尹,没有高兴的色;三已之,无愠 色。令尹: 官名,楚国国君之脸色;多次让他停职,没有恼怒的脸色。下最大的官。 仕: 做官。为: 担
6、任。 色: 脸色。 已: 使动用法,使停止,罢免。 之: 代子文。 愠 yùn :恼怒。旧令尹之政, 必以 告新令尹。何如?”旧令尹:他每次被免官时 一定要把自己的政事告诉新一任的令尹。怎么样?” 指子文。之: 结构助词 “ 的 ” 。必: 一定。 以子曰:“忠矣。”告: 以之告,把旧令尹之政告诉给。孔子说: “ 算得上忠了。 ”曰: “仁 矣 乎?”曰:“未知。焉得仁?”子张说: “ 算得上仁吗?”孔子说: “ 不知道。哪里算得上仁呢?”焉: 疑问代词,哪里。“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子张又问:“ 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弃而违之。弑 shì: 臣杀君,
7、子他却丢弃这四十匹马离开了齐国。杀父。 十乘 shèn:一乘四匹马,十乘即是四十匹马。而:至于他邦,顺承连词。 违: 离开。 之: 代齐国。到了别的国家,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就说: 这里的大臣 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杼一样啊。 于是违之。至于: 古今异义,到之一邦,离开了这个国家。了。 他:其他,别的。又到另一个国家去了,之: 动则又曰:犹吾大夫 崔子也。词,到。就又说: 这里的大臣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杼啊。违之。何如?”子曰:“清矣。”又离开了这个国家。怎么样?” 孔子说: “ 还算得上清白了。 ”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子张 说: “ 算得上仁吗? ” 孔子说:
8、“ 不知道。哪里算得上仁呢? ”子曰:“不愤不启,(5)孔子说: “ 不到弟子冥思苦想想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悱不发。举一不到弟子想说话却不知道怎样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隅不以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隅 反,则不复也。”愤: 郁结,在此指想问题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次去教他了。” 却想不明白。 悱 f i: 想说话却不知怎么说。隅 yú:角。 以: 把。反: 类推。 复: 再。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6)孔子说: “ 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来思,无益, 不如 学也。”以: 目的思考问题,却 没有收获,比不上学习啊。 ”连词,来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7) 孔子说: “ 只知学习却不会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知思考而不学 则殆。”而: 转折连词,却。罔 wn: 欺骗、蒙蔽。却不知学习就很危险。” 一说通 “ 惘” ,迷惑。 殆 dài :危险。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8)孔子说: “ 颜回不是帮助我的人,对我的话没有一句不说。”于: 对,对于。 言: 话。不喜欢的。 ” 说 yuè: 通 “ 悦 ”,喜欢。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9)子贡说: “ 贫穷却不讨好、奉承别人,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说: “ 可以啊。但不如志
10、于道,不因贫穷而愁苦,富有却喜爱礼的人啊。 ”而: 转折连词,却。 乐 l è: 实为 “乐道 ” ,以为乐,把求道当作快乐。好 hào :喜欢。子贡曰:“诗云:如 切如磋,子贡说: “ 诗三百上说: 像匠人加工骨器玉器那样,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先锯开、锉平,再雕琢磨光。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斯之谓与: 宾语前置句, “ 之”为标志;其, 表推测语气的副词。斯, 这。谓, 动词,说的是。与,通“欤”,句末语气词。子曰:“赐也,始 可与言诗已矣,孔子说: “ 子贡啊, 从现在 开始可以跟你谈论诗三百了,告 诸往 而知来者!”与: 介词,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你,你就能
11、推断出将来的事情!” 跟。已矣: 语气词连用,强化肯定语气。诸: 兼词“ 之于 ” 。之,代词;于,把。 而:顺承连词。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10)子夏 即卜商问道: “ 美丽笑容上面泛起一对酒窝,漂亮的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眼睛闪闪转动,把白色丝娟变成色彩灿烂的衣裳,说的是什么? ”倩: 笑时两颊呈现酒窝的好看的样子。盼: 转动子曰:“绘事后眼睛的样子。 素:白色的丝绢。 以为: 以为。 孔子说: “ 绘画后于素。”素: 用来作画白色的底子。 ” 的白色的底子。曰:“礼后乎?”子曰:“起子夏 卜商 又说: “ 礼后于 人的本性吗? ” 孔子说: “ 启发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2、!”我的人是子夏!从现在 开始可以跟你谈论诗三百了!”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评析 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孔子认为,人的智力天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大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了“ 因材施教 ” 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贡献。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评析 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还没弄明白,就不去开导他; 若非弟
13、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次去教他。在这里,孔子提出了 “ 启发式 ” 的教学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 “ 填鸭式 ”“ 满堂灌 ” 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 “ 举一反三 ”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的教学过程仍可以加以借鉴。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评析 只知学习却不会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只知思考却不知学习就很危险。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
14、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问题 1选文 3中,孔子对子路与冉有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明确 子路为人鲁莽,孔子让其沉着冷静;冉有为人犹豫退缩,孔子让其大胆实践。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问题 2选文 4中,孔子认为如何看待“忠”和“清”?明确 在孔子看来, “ 忠 ” 只是仁的一个方面, “ 清 ” 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 “忠 ” 和 “ 清” 是不够的。问题 3选文 5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明确 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启发,体现了孔子“ 启发点化 ” 的教
15、育思想。问题 4选文 7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什么关系?明确 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告诫人们只有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成功。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起 予者商也(站起来 )B弃而违 之(违反 )C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类推 )D由也兼人,故退 之(后退 )解析: A 项, “起”,启发; B 项, “ 违”,离开; D 项, “退”,使后退。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之”,指代错误的一项是()A三已之 ,无愠色(代令尹子文 )B闻斯行之C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D由也兼人,故退之 (代听到的话 )(代马 )(代由 )解析: C
16、 项中 “ 弃 ” 的对象是马,“违 ” 的对象是齐国。答案: C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B贫 而无谄,富而无骄C思而不学则殆 D求也退,故进 之解析: A 、B、 C 三项中无活用现象,D 项中 “ 进” 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前进,推进。答案: D4对下列句子句式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其斯之谓与何谓也回也非助我者也起予者商也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解析: 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句均为判断句。答案: A二、阅读理解(一 )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9 题。子路问: “ 闻斯行诸 ? ” 子曰: “ 有父兄 在,如
17、 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 闻斯行诸? ” 子曰: “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 由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 ;求也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 ,敢问 。 ”子曰: “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 ·先进 )子张问曰: “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 “ 忠矣。 ”曰: “ 仁矣乎? ” 曰: “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 他邦,则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之 一邦,则又曰: 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 ?”子曰: “清矣。 ” 曰:
18、 “仁矣乎? ” 子曰: “ 未知。焉得仁? ”(论语 ·公冶长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A闻斯行诸诸:兼词“之乎”B赤也惑惑:迷惑C违 之违:违反D之 一邦之:动词,到解析: “ 违之 ”的“违 ”是“离开 ”之意。答案: C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是()如 之何其闻斯行之弃而 违之违之。何如学而 不思则罔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相同C与不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解析: 与中“如 ”与“何”构成固定词组,意思为 “怎么样 ”。中“而 ”为顺承连词,就。 中 “ 而 ”为转折连词,却。答案: A7下列句中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19、A有父兄 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B三已之,无愠色C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D赤也惑,敢问解析: C 项中 “ 至于 ” 意为 “到 ” ;现代汉语中,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或作副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答案: C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不同态度,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B孔子对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做法给予了否定。C孔子认为,为人“忠”与“清”都还不能称得上“仁”。D孔子这里所说的“仁”,不仅包括“忠”与“清”,还包括“知其不可而为之”等方面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析: B 项中孔子对二人的做法并未完全否定,只是说他们还达不到“ 仁” 的境界。
20、答案: B9选文第1 则,对自己学生的同一问题,孔子做了不同的回答,你如何理解?答: _答案: 对同一问题作出完全不同的回答,是因为问问题的人不一样。这反映了孔子对每一个学生十分熟悉,也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在这里,他希望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分冒进,而要进退适中。也反映了孔子在教育上因材施教的教育特点。(二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 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 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 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
21、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 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 “ 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 “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 ” 简主曰: “ 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并前,中行氏虽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 ” 孔子曰: “ 在
22、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 “ 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曰: “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 ·尊贤,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达到 )江海者托于船(横渡 )B是故绝不肖而不能去也(地位低下C贱)()并前,
23、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D怨雠(同“仇”,仇恨)解析: 贱: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动用法。答案: C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 /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 /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 /直之行邪枉所憎也解析: “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 为判断句,据此断句即可。答案: C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
24、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解析: 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答案: B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译文: _(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译文: _答案: (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
25、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2)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原因 ),却不去追求、 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参考译文:君王想要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夷吾、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
26、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 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 ” 弦章回答说: “ 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 “ 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 ” 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
27、“ 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 赵简主说:“ 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 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 “ 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 “ (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 ” 子路说: “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 ” 孔子说: “ 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没有才能的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
28、而埋怨他,没有才能的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没有才能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原因 ),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三、语言表达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央电视台各部门通力配合,携起手来联袂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
29、大会朗读者等优秀节目。这些节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B坚持文化自信理念,秉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C资料显示,因汽车事故而死亡的人当中,至少有70% 是未系安全带的。由此可见,安全带是在汽车万一发生事故时,保护驾驶员生命的重要装备。D文章能否发表不仅是写作水平高不高、看问题透不透的问题,而是编辑及其栏目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不知廉耻地抄袭别人的文章,那就是人品出毛病了。解析:A 项,语意重复, “ 携起手来 ” 与 “ 联袂 ” 重复; B 项,成分残缺, 应是 “ 秉持的办报宗旨 ” ; D 项,搭配不当,关
30、联词搭配不当,应为“ 不只是而且是 ” 。答案: C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人为什么需要道德?社会为什么需要道德理想的照耀?归根结底, _ 。人的本质首先是他的社会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同时, _ ,能够自觉地进行各种实践活动;而道德正是人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准则,几乎体现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事业中,影响甚至支配着每个人的实践活动, _ 。答案: 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指导着人们的前进方向丧 家 狗 我读论语李零我的讲义,正标题是“丧家狗 ” ,副标题是 “ 我读论语” 。首先,我把这个题目解释一下。什么叫 “ 丧家狗 ” ? “丧家狗 ” 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读论语,我的感受,两个字:孤独。孔子很孤独。现在,有人请他当心理医生,其实,他自己的心病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宠物租房合同范例
- 包装物购销合同范例
- 中介合同范本样本
- 农副产品马蹄收购合同范本
- 别墅土建付款合同范本
- 凉山校园保洁合同范本
- 人资服务合同范本
- 全款车抵押合同范本
- 公里桩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未签合同范例
- 2025年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完美版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市教育系统专项招聘教师67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中主题班会 借哪吒精神燃开学斗志!课件-高一下学期开学第一课班会
- 2024年12月2025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公开招聘辅助执法人员8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潍坊2025年山东潍坊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招聘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非综合简要介绍》课件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2单元 百分数(二)综合与实践 生活与百分数说课稿 新人教版
-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援助派驻服务协议4篇
- 2024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合同签订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