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原型研究作品中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比较 摘要:沈从文的笔下塑造了多种人物形象,而作家的创作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所以把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比较分析后,会发现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其实是有某种原型的存在的。这些原型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也有集体无意识下的原型。包括他的亲人朋友、自己,他熟悉的下层贫民、市民阶层等。作者以“二维建构”的写作手法,展现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类人的生命形态。关键字:沈从文小说 原型 二维建构 比较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充满了传奇性色彩的作家,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高小毕业生是怎样走上大学讲堂的。在沈从文眼中,现实生活是一本神奇的大书,他在那
2、里学到了太多的书本以外的东西,让他对世界产生了独特的看法。当他把独特的视角与触角融入作品中时,真诚而亲切的文笔释放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在沈从文笔下,妓女、水手、船夫、矿工、绅士、太太、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都刻画得有血有肉。在很多读者眼中,这些形象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但又总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也许,正如沈从文自己所说:“一个好作品上的人物,常使人发生亲近的感觉。”所以,很多读者和专家都情不自禁的想要走进沈从文,想要透过这些作品去了解沈从文曾经的传奇人生经历,更是希望从他的生活本来面貌中为其作品的存在寻找一个生命的支点,是否那些人物就存在与他的现实世界之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用“原型”理论来解释
3、。从原型理论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不是某个艺术家凭空产生的,因而,一些形象之所以会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那肯定有其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追述沈从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原型,把作品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沈从文在人物塑造中的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从他所写的某一个人或者是某一类人身上,我们会不由得联想到某种原型,这些原型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在原型人物身上,凝结着人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化色彩。那些原型中饱含了作者的爱憎,也有作者所熟悉的生活方式或人生形态。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他采取了“二维建构”的写作模式,即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在融入自己情感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作品中的人物形
4、象。所谓具象的人物原型,在荣格看来是人物的初始阶段,“它总是一些具体可感的图像,因而它能够被人物的意识所察觉和接受。”读沈从文的小说时,我们头脑中一直会浮现这样一些疑问:为何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夭夭、阿黑的外貌、性格都是如此相似?黑黑的皮肤,黑黑的眉毛,性格都活泼开朗,她们这一类“黑美人”是否有某种原型的存在?同时,在写到一些城市中的知识青年时,又总是苦闷,穷困潦倒和无助,这是否是沈从文早期创作中对自己经历的自我抒写呢?作品中另外一些人物形象是否又涉及到对他的亲人或朋友的影射呢?此外,原型说的另一个层面,即抽象的原型,这一类原型主要是集体无意识下的原型。这种“原型”,根据荣格的解释,是作为一种“
5、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的意象和模式。换句话说,“集体无意识”是指人类世世代代的普遍性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它既不产生于个人的经验,也不是个人后天获得的,而是生来就有的”。它对应的是人的无意识心理,而不是有意识心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那一部活生生的荆楚文化的原生形态,就是以这种集体无意识下的原型为基础的。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称沈从文是湘西世界的描绘者和湘西情绪的抒写者。一、 理想的爱情模式沈从文一直在追求一种完美的人生形态,这种人生形态,不仅仅表现在作品中对野蛮无知的同情和理解,对痛苦不幸的远距离凝眸,也表现了他对自我人生格局的塑造。当他曾经
6、的选择、经历在一部部作品中鲜活的复制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他的故事很美。“文如其人”,沈从文是个含蓄内敛的作家,所以他的情感也是通过文章含蓄的表现出来,沈从文一直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爱情模式,这也是人追求合理存在的表现。沈从文的作品中,爱情故事占了很大一部分,主要的代表性作品有龙朱、月下小景、边城、主妇等,从他建构的故事里,我们不由得会走进沈从文的“圈套”。把沈从文的人生经历与作品中的人物相比较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故事是多么类似于他的“另类”自传。他把自己的爱情、婚姻经历渗透于作品之中,我们不仅可以从中发现作者曾经的情感经历的发展变化,还可以觉察到作品中人物原型的所在。巴金在谈创作时说到:“在写家里面的
7、人物时,都是我所熟悉的,爱过的、恨过的。”正如我们先前提到的,作家创作一个人物形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沈从文的创作也是如此。龙朱写的是死了一百多年的另一代白耳族王子“龙朱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在“过去”的前提下,对时间作了模糊的处理。在沈从文的笔下,17岁的龙朱是美男子中的美男子,“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逊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种种比譬全是为了他的美,其他的德行则与美一样,得天比平常人都多”。沈从文似乎要把世间一切最美的形容词都堆在龙朱身上。他推崇苗人“高贵而健康的血脉”,因而他也一直为自己一半苗人的血统而自豪,就像龙朱王子的骄傲一样。也许我们很难把沈从文的书生气与郎家王子的勇
8、武联系在一起,但从整个故事的情节来看,他们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沈从文在曾经写给张兆和的信中说:“写龙朱时因为要爱一个人,却无机会来爱,那作品中的女人便是我理想的爱人”。这应是沈从文理想爱情模式的雏形,在遇到张兆和之前为自己构建的理想爱情,但是这个美丽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形象也都是有一定来源的。作品中的龙朱权力、地位、才貌都是无人可及的,至少在当地算得上是个社会上层的人物。1919年,17岁的沈从文在芷江作收税员,每个月有十二千钱,也算是个不错的差事,沈家原是湘西有名的旧家,又与芷江有权势的熊府是亲戚,再加上卖祖屋的三千块钱,按本地人的观念,沈从文要面子有面子,要钱有钱,要人才有人才,也是想“龙
9、朱”那样另人羡慕的人物。很多漂亮的女子喜欢龙朱,虽然她们不敢去接近龙朱。沈从文在芷江的时候,本地很多有钱有地位的绅士财主都想要沈从文做女婿,姨夫熊捷三也准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可他却偏偏爱上了一个白脸长身的女孩子,不管别人怎么劝他放弃他都不听,甚至断然拒绝家里人为他安排的相亲,因为他有自己的计划,他要追求一种理想的爱情婚姻模式。他写给那女孩子的一封封情书,寄托在了郎家王子可以捕获异性灵魂的歌声里。但事实证明,沈从文最后是欺骗了。故事中龙朱渴望得到异性的爱,内心苦闷、压抑,但是龙朱在梦中得到了女子的爱。是龙朱的梦,还是沈从文在自己的爱情萌芽阶段做了一个梦?这也许是沈从文的有意而为之的为自己的苦闷
10、和忧郁寻找到一个精神的寄托。民族积习中,折磨了天才与英雄,不是在事业上粉身碎骨,就是在爱情中退位落伍。在故事中,二十岁是龙朱的转折点,他成了黄牛寨寨主的女婿;二十岁也是沈从文人生的转折点,他离开湘西去了北京,他渴望有自己的理想之爱,人生之爱,但这爱却却绝不服从传统积习的安排。如果沈从文按照传统的婚姻模式生活下去,那他的生命就会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应当在那地方上作了一个小乡绅,我的太太一定是个有钱商人的女儿,我一定做了两任县知事,还一定做了四个以上孩子的父亲,而且必然还学会了吸鸦片烟。”他的生活也许本应当在这样的模式里发展,这些都是他的亲戚早先为他预测好了的,但是他没有那样去做,所以很庆幸后来
11、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个文学家而少了一个市井乡绅。沈从文一直在将他的这种情感继续,所以龙朱可以说是他早期对理想婚姻模式的叛逆追求。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结合对他在这方面的创作影响很大,不管是外貌还是性格,在沈从文的创作中一再被利用。除了翠翠,还有夭夭、三三、萧萧,甚至直到凤凰小城,苗家山寨,阮河流域的所有少女的音容笑貌,都或隐或现的闪烁着张兆和这只“黑凤”的影子。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时间大概是1933年冬至1934年春之间,里面的翠翠和傩送,那又苦又甜的结尾,永远无法让人无法释怀,让人充满了期待,但更多的是疑惑和悲哀。然而翠翠和傩送是否真有其人?对翠翠这一形象,很多人确定实有其人,甚至传言翠翠后来嫁给了一个四
12、川客商,听说1943年还回过一次茶峒,引得茶峒师生全都出城去看,是那个美丽的故事把人们带到了那里。一个天真无邪,温柔与野性并存的少女,在爱情的懵懂时期所经历的一场不幸。爱她的人一个死了,一个走了,就连相依为命的老祖父也永远离她而去了。沈从文为什么会创作出故事情节如此令人叹惋的作品,这里面人物形象的原型又是从何而来?如果把沈从文看做是一个加工工人的话,那么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其实是凭着他生活中的各种原料加工而成的。1917年,15岁的他跟着一位“龙头大哥”,随同八百名乡亲组成的兵士开往辰州。船行途中他同另外十二个补充兵掉了队,他们都喜欢上了一个卖绒线的女孩子,其中有一个姓赵的成衣人的独生子,赵开明
13、,他当天赌咒,将来他做了副官,一定要回来讨那个女孩子做媳妇。沈从文在谈到他的创作时说:“那女孩名号xx,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小女孩印象而来。”所以十六年后沈从文在写边城时,把两人改名为傩送和翠翠,成为一对恋人。曾经的美好回忆使沈从文忘记了长长的岁月在人世上发生的变化,当他凭着昔日的记忆再一次走进那家绒线铺时,“我看到的不正是那个女孩吗?我真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十七年前的那个小女孩就成天站在铺柜里一堵棉纱边,两手反复交换动作挽她的棉线,目前我所见到的,还是那一个样子真的没有再是我惊讶的事了。在黄昏昏的煤油灯光下,我原来又见到了那成衣人的独生子!这人简直说是一
14、个老人,很显然的,时间同鸦片已毁了他。”赵开明如愿以偿的娶了绒线铺的姑娘,可那姑娘现在已死,她的女儿承继了她的工作。在边城中,沈从文写到傩送走了,剩下翠翠孤独的等待,这样又苦又甜的结尾是沈从文留给读者的一个谜,他不愿在故事中增添太多的悲戚的色彩,他不想让他们像原型故事中的人物那样:一个很早就死去了,而另一个则被鸦片毁掉了。沈从文借了边城中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他理想的爱情模式,这里面的人物是他所熟悉的,但是故事也俨然是他自己的。除了故事中形象的直接来源是赵开明和卖绒线的姑娘,沈从文还加入了另外一些更隐匿的东西,那就是他自己和张兆和为原型的爱情故事。在边城中,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
15、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张兆和在吴淞公学上学时,小名“黑猫”,沈1929年在中国公学任教时开始追求她,张兆和、张充和都证实了这一点。张兆和年轻时以黑里俏出名,沈从文也曾于1931年在他的小说燥中毫无保留的坦言他心爱的姑娘是“黑黑的脸,黑黑的眉毛,黑黑的眼睛,还有,那一双似乎比任何女人还黑一点的手,不正是我倾心的东西吗?”也许,沈从文在创作中除了取张兆和的性格外,他还加入了更特别的一点东西,比如说她的外貌,因为翠翠也是那样的一个“黑美人”。沈从文写边城的时候,他已同张兆和结了婚,写翠翠时,他是“用身边的新妇做范本,
16、取得性格上的素朴样式”,他认为他的过去痛苦的挣扎,受压抑的无可安排的乡下人对爱情的憧憬,都在这个不幸的故事上得到排泄和弥补。在这个故事里,有沈从文对张兆和苦苦追求的影子。1929年,沈从文应胡适之邀去中国公学教书,遇见了温柔娴淑的名门闺秀张兆和。从张兆和的身世来看,十岁的时候母亲就死了,跟着祖母长大,这样一比较,和翠翠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翠翠从小就是一个孤儿,跟着自己的祖父长大。翠翠和傩送两次见面之间相隔两年时间,而沈从文给张兆和写情书的时间也正好是持续了两年,这些不是偶然,也不是巧合。沈得不到张兆和的回应,内心十分痛苦,据张充和回忆沈还想到自杀,这很像傩送给翠翠唱歌却得不到翠翠回应的那种失
17、望。在边城中,天保走车路,请“保山”说媒,傩送走马路,唱歌给翠翠听,在现实生活中,沈从文是直接走了马路又间接走了车路。“抓住自己的心放在爱人面前,方法不是钱,不是貌,不是门阀,也不是假装的一切,只有热情真实的歌。”所以,傩送愿意唱三年零六个月的歌来捕获翠翠的心,而沈从文也愿意以一封封情意绵绵的情书来打动张兆和。张兆和收到沈从文的信时,除了不知所措外还有反感,因为沈从文是一个比她大八岁的老师。当张兆和拿着沈从文写给他的情书找校长胡适理论的时候,胡适却说:“他文章写得不错,可以通通信嘛”,胡适成了他们之间间接的媒人。另外老船夫对翠翠的择偶态度和张兆和的父亲张文也如出一折,都主张婚姻自由,婚事自理。
18、在这个故事中,我们找到了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影子。二、 沉重的自我抒写“伟大的作品在实质上多是自传性的。想象的工作只在于修剪、弥补、调布和转换已有材料,以解释人生的某一方面。”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尤其是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一部分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沈从文的自我抒写,以自我为原型。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是有着类似的生活经历或性格特征,从乡村到都市,举目无亲,穷困潦倒,但因其貌不扬而遭人忽视或鄙夷,常常自嗟自叹,顾影自怜,形成怯弱、忧郁、伤感的性格特征。但是当我们了解了沈从文初到北京的那几年的人生经历后,就会发现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沈从文所遭遇到的是何等的相似。其实这种自传性的作品很像1906年以后风靡日本文坛的
19、、偏重自然主义描写的第一人称小说,也就像当时郁达夫等人的私小说一样。当然,沈从文不一定接受过日本文化的影响,但在当时的文坛上,的确流行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即以自传的形式抒写自己内心难以言说的痛苦与压抑。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来看,艺术本质上就是作家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升华”,艺术家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作品中得到情感的宣泄。在这种情况下,沈从文写下了一系列以自我为原型的小说比如遥夜、公寓中、不死日记、棉鞋、第二个狒狒、焕乎先生等等,残酷的现实,让沈从文不得不用沉重的文字来安慰自己。1922年,沈从文背着自己的行囊,从千里之外的湘西到了北京,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大学学习
20、。然而,读大学必须经过入学考试,可沈从文只有高小文化,连26个英文字母都背不下来,在几次考试失败后,他的大学梦破灭了,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沈从文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房间里虽然安有烧煤炉子,却不易赊到煤块,有客人来时有旧书、旧报做取暖材料”;“在小公寓湿霉霉房间里,零下十二度寒气中,学习不用火炉过冬的耐寒力,学习空空洞洞腹中的耐饥力。”沈从文在他的晚年回忆中还谈到,那时他还经常跑到在农学院读书的表弟黄村生那里蹭饭吃。那时候沈从文在北京既不能上学,也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生活的困窘也就可想而知了。1925年7月,在沈从文最困难的时候,林宰平和梁启超介绍他去了他的富亲戚熊希龄办的香山慈幼院的图书馆
21、工作。但是,去了香山以后,他的境况并未见得有所好转,甚至更糟了,这主要是精神上的。1925年9月写了一篇小说棉鞋,这是一篇自伤贫贱的作品,他因为穿不起一双好的鞋子,招来了香山图书馆长的轻蔑,也惹得游客投来嘲笑挖苦的目光。棉鞋的开头:“我 一提到我脚下这双破棉鞋,就自己可怜起自己来近来为这鞋受了些不合理的侮辱,使为可怜自己外,还十分为它伤心!”接着又讲到了“村弟”怎么为他买来这双鞋。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沈从文当时的那种寄人篱下,受人轻视、嘲讽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和不幸。如果这篇小说是纯属虚构,那么那个年轻人在教育部门的上司指责挖苦他,说他诋毁名誉又是为什么呢?更重要的是,小说结尾,上司还叫这个讲故事的
22、人姓“沈”。而作品中的“村弟”,实则是沈从文的表弟黄村生。沈在1984年8月给美国学者金介甫的信中指出,黄村生是沈从文的三舅黄巨川的儿子,那双棉鞋是他1925年当掉自己的西服后送给沈从文的新年礼物,实有其人,也实有其事。我们更能确信在文中的那个不幸青年就是沈从文自己。同时,他在第二个狒狒引中也说到:“因写了第二个狒狒同棉鞋,我曾在一个地方,受了一批类似狒狒的英雄嘲弄过,且口上的拳头似乎捏上了,而我咧,却那么老实不知的对付过去。为纪念各种不中用的我在这个世界上所受的痛苦与迫害,我把这书名叫做第二个狒狒。”在沈从文的晚年口述中,他谈到在香山慈幼院的生活,以及他在那里受到的嘲弄和自伤,同时,他也证实
23、他的作品也是对那些人的讽刺。也正因为如此,沈从文得罪了香山慈幼院的上司,也得罪了熊希龄,所以1925年9月下旬,沈从文被迫辞职离开。沈从文早期作品中存在着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悲观主义,有一种自我怜悯的情绪。焕乎先生是沈从文这类作品中的典型。“焕乎,其有文章”,语出论语,是沈从文驻军怀化时一个军法长提及的,也正是那个军法长把“沈岳焕”改成了“沈从文”。可见,沈从文把作品中的穷青年称为焕乎先生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作品中说“他是北京城所谓许多青年穷人中把作小说来抵抗生活的年轻人之一他在部队里做过书记,誊录生,每天要写很多东西,锻炼了他的忍耐力”,焕乎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沈从文是非常相似的,沈从文在边鄙之地
24、的人生经历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也增加了他的创作题材。对于沈从文而言,他的早期一系列创作只需要摊开一张纸,把他所记得的故事复述下来,然而,那个年代像沈从文这样想靠写作在社会上混口饭吃的人太多了,丁玲、胡也频也都是这样,在简陋的屋子里写着那多半会被报社扔进废纸篓的文字。沈从文早期的自传性作品中,生活总是压抑苦闷,感叹寂寞旅途中“侬是失家人,寂寞伤无寂”的痛苦。沈从文把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压抑的怯弱痛苦都寄托在了焕乎先生身上。沈从文现在可查的最早发表的作品应是1924年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的,其实在这期间,他的很多作品都未被采纳,所以那时候沈从文想用写作来维持生计是很不现实的。他一没名气,二没学历,三是他
25、的早期练笔中文采也是很缺乏的。那时候沈从文每月只有4到12元的稿费,所以,文中焕乎先生在他最初一次预算中,认为每月能有三十块钱是近于奢望,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初初从内地小地方来到大都会的穷小子,三四年的保障只是在部队里当了三四年的誊录生,更重要的是他只有小学教育。在焕乎先生眼中,“一个作者的命运,全在一个杂志报馆编辑手中”,因为当时北京的文学风气对沈从文来说是很不利的,文坛上很多作家都自发结成团体、流派等各种关系,像文学研究会、新月派、创造社等,要发表作品还要通过这些关系网,找相熟的编辑,但是沈从文当时是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的,他在语丝上发表作品都是通过胡也频找周作人的关系。在焕乎先生中,焕乎先生
26、爱上对窗的女子却又羞于表达,自卑、自怯二者兼有,通过在作品中为陌生女子构筑理想的世界来达到自己心灵的慰藉,这也是沈从文弥补现实生活中缺陷的一种方法。都是在一种虚幻的满足中消除对现实的失望,以此来取得生活上的平衡。沈从文在致唯刚先生的告白中说:“我只想把我生命所走过的痕迹写到纸上。”有时,一声鸡啼,几茎小草,几叶浮萍都能勾起沈从文对自己卑微人生的感喟,折射出当时一般小知识分子内心的苦闷与人世的坎坷不平,一个陌生少年,在茫茫人海里,何处去寻同情与爱?渴望摆脱人生卑微处境和都市冷漠,获得人间温暖与人生平等的内心欲求溢于言表。曾有人说,这是一个穷家小子急欲爬进上流社会的心理反映,话虽说得刻薄,但也不是
27、不无道理,人生依存的卑微感让沈从文别无选择。三、 异化的市民阶层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湘西下层贫民与都市市民阶层的人生形式和生存状态是相互对照的,这也就是知识阶层和抹布阶层的对比。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物总是充满了畸形和荒诞感,流露出一种生存的病相。他的代表性作品绅士的太太、或人的太太、八骏图、自杀等小说都展现出了都市上层的知识分子、绅士、太太沉沦的暗影。在他的笔下,男子或女子身心都是不健全的,他以市民阶层的委琐揭示出都市文明对人性的异化,以病态的社会上层人士为原型,展开一种集体的批评与关照。但他笔下的异化除了物欲与情欲造成的人的人性的丧失,更多的是他理想中的人性与现实生活中人们表现出来的人性存在的偏
28、差而形成的。那他笔下的绅士、太太、大学教授的人物原型又是从何而来?他们作为一种群像出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难道不是沈从文的另有所指?要不然为何他在写了八骏图后因得罪了一些教授而不得不离开青岛大学?自杀发表后又为何引起一教授的不满,认为是一种讽刺?作家的创作不是凭空产生的,沈从文的这类创作也大都以他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为基础的。也许故事中的原型并不像沈从文笔下的人物那样病态、异化,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加入了沈从文个人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反现代化”的情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湘西”与“都市”两种文化不能调和的产物。沈从文对都市社会的嘲讽,主要是他受都市文化的排斥,其间有一种文化自
29、卑心理,他站在一个乡下人的立场上,以他熟悉的人和事借题发挥,这也是沈从文最擅长的“二维建构”的写作手法。或人的太太不仅名字让人觉得新奇,内容也让人觉得离谱。“或人的”,到底是谁的?一个女子,除了自己的丈夫外又爱上了另外一个男子,最后还要自己的丈夫爱那个男子同爱她一样。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恋”的故事,看似沈从文的无稽之谈,但是回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了解在沈从文身边发生的故事,我们会发现丁玲、胡也频、冯雪峰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与作品中十分相似,而且作品的创作时间上也很吻合,他们很可能就是作品中的原型所在。丁玲并没有正式同胡也频结婚,也没有和冯雪峰在一起,从严格意义上讲,丁玲当时所处的角色应该是十分
30、尴尬的。沈从文在那段时间与丁、胡交往密切,甚至有很长时间是住在同一寓所,沈从文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这三个人的感情纠葛。“当两人提到一个生活在生活中间人时,我当时还以为别是这海军学生对我有了误会,以为我会妨碍他们的生活,经过两人陈述,到后来我才明白对我全无关系”,这就为沈从文提供了创作的模式。在或人的太太中,太太陷入了爱情的漩涡,她认为“有一个好丈夫之外,还应该有个如意情人”,丁玲认为她和胡也频之间像姐弟,而冯雪峰才算得上她真正的爱人。虽然说现实生活中的胡也频没有像故事中的老爷那样做出充满荒诞色彩的妥协,但事实上沈从文对这种恋爱关系并不是十分赞同的。也许他对故事中的原型并无诋毁或者是恶意,只
31、是以他们为原型,利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和爱憎哀乐赋予他们在作品中的另一种生命形态。这在沈从文眼中是不健康,不和谐的生命形态,所有的人都成了被爱欲和情欲驱使的可怜虫。在这种文明批判中,沈从文也受到了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在他的潜意识中,湘西世界的生命形态才是一种理想的生命形态。在八骏图中,沈从文讽刺了一些大学教授,大学教授代表了都市文化的制高点,是沈从文曾经梦寐以求的,但当沈从文真正和他们接触,却发现他们的生活依然是充满了病态。作家达士发现他周围的七个教授都存在性压抑和性变态的心理病相,其中谈到教授丁是个行为让人觉得怪异的人,他爱很多女人,却不愿同其中任何一个结婚。教授丁说:“照我的哲学崇虚论来说,我早
32、就应当自杀了。然而到今天还不自杀,就为的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女人,我在那种想像荒唐中疯人似的爱着她们,其中有一个我尤其倾心”。教授丁的爱情观与当时大学教授吴宓的爱情观十分相似。吴宓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任何女人和任何男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对的,都在“多”之中,所以他试图在爱情上寻找一多并存的中庸。那这里面的教授丁是不是沈从文暗指的吴宓呢?八骏图发表后不久,沈从文又写了小说自杀,就被吴宓指出是对他的讽刺,但是把教授丁和自杀中的刘习舜教授结合起来看,更接近一个完整版的吴宓。吴宓是个红学研究专家,由于对书本故事的痴迷,致使了他在爱情中的理想主义,他像宝玉一样多情。他不仅喜欢林妹妹,对世界上所有的女性都
33、有发乎情止乎礼的热爱。刘习舜教授说:“我不是个乐于自杀的人,我是个个性怯弱逃避责任的人。然而,如今我完了,幸福,远了有人可以从她的美丽上感觉幸福,又有人从她美丽上感到不幸。为什么我同这个女子那么贴近,反而把她看得平平常常,从不惊讶。”“逃避责任”多半是指他与发妻陈心一离婚,对三个女儿未尽父责;众多女子中那唯一的一个应该指毛彦文,但他最后又负了毛彦文,害怕结婚承担责任从而失去对其他众多女子的爱。他之所以会觉得幸福远了,自己完了,大概是因为毛彦文嫁给了比自己父亲都还年长的熊希龄,吴宓也为他的花心付出了代价。沈从文讽刺了那些上层人士在个人生活上的荒唐、虚伪,展现一种灵与肉的冲突。他们的价值观念是与沈
34、从文意识中理想的人性相悖的。沈从文在刻画市民阶层这一类人物形象时,情感上有一种极端。作品中有很多人物都加入了沈从文的个人色彩,在某一个人的原型基础上发挥,达成对某一类人批判、讽刺的效果。这是集体无意识对他的影响,他虽处在了城市,但骨子里依然有着根深蒂固的湘西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他无法适应市民阶层的爱欲表现形式和伦理道德观念。因为在他的意识里有着既定的人性的标准,那就是以湘西的人生形态和人性为标准的。当他受到都市文化的排斥,而城市人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形态和生存状态又他理想的标准相悖时,在他的作品中市民阶层就表现出一种人性的异化,荒诞、病态、缺乏生命的亮色。四、苦难的下层贫民荣格说:“伟大的作品的材
35、料都无不在集体无意识中扳取,然后通过形式融合个人尤其是种族的经验而创造成作品”。湘西世界是他所熟悉的,那里的民俗风情,那里人们长久以来的生存状态。“地方统治者分数种,最上为神,其次为官,又其次才是村长同执行巫术的神的侍奉者,人们洁身信神,守法怕官。”在湘西,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纯朴民风,野蛮、落后但又不缺乏真实。所以,在湘西文化的影响下,又为沈从文的作品增加了一种集体无意识下的原型,可是当我们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当时那些人的实际生存状态相比较时,却发现在沈从文的笔下,他们的命运要比现实好很多,原因是那里面多了沈从文对他们的爱与同情。他熟悉他们的贫穷而富有,美丽而残忍,肮脏而单纯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
36、式,他理解宽容他们的极易满足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途径。有人说沈从文像尼采一样颠倒了“虚构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也许对于沈从文来说,虚构远比现实更为真实。读者从作品中接触到了另一种人生,并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命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作品涉及到湘西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物,诸如水手、船夫、妓女、地方下层官员、商人、兵士、土匪等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这些人物出现在沈从文不同的故事里,但是在他们彼此的那一类人当中,不管是命运还是生命形态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从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来看,在他们的思想里沉淀着共同的,悠远而又厚重的文化历史。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认为:原型就是典型形象的重复出现,有约定意义的意象。
37、当这种集体无意识下的人物形象作为一种典型在沈从文的作品中重复出现时,这些也就成了沈从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原型,只是沈从文超越了现实,用爱与不忍把他们的形象塑造的更美。 1931年3月底和1934年2月,沈从文两次回到湖南,第一次是把丁玲的儿子送到丁玲湖南常德的母亲那里,第二次是因为他的母亲生病回到了湘西。湘行散记和湘西两部集子就是他这段时间的产物,它们真实的再现了湘西世界,可以称得上是沈从文的另外两部自传,展现了湘西的原生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还原性意义,传达出一种深层的民族忧患意识和苍凉的人生悲剧意识。古老的文化已将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习惯了忍耐,因此,成百上千年来,他们因循着一种粗糙而又可怜
38、的生活,历史对他们俨然毫无意义。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永远少不了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故事中的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氛,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间的南方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出,那只是我记得水上的语言太多了。”的确,沈从文熟悉那些生活在水边的可爱而又可怜的生灵,因为在沈从文最开始的20年里,那里的每一条河似乎都不缺少他的足迹,尤其是他在湘西本土部队中的那六年。1917年9月至1923年8月,沈从文先后在辰州、芷江、保靖、怀化、桃源等地的张学济部队和陈渠珍部队做过卫兵、司书、文书、司令员书记等,并参与了清乡剿匪,后方留守
39、等军事活动。其间,他以一颗少年的心游走湘西各地,在一个边鄙的世界里,生与死都是那样的痛苦。当他多年后再次回到那里,一切似乎并没有态多的改变,他们依然是“对历史毫无负担”,“与自然妥协”的生存态度,让人心疼的野蛮与纯朴,他急切的希望能将这些人原始的生命能量引向另一个方向,因此,他在作品中为他们塑造了另一个世界。 有水的地方总少不了那些在水边谋生的人们。沈从文的笔下经常出现一种形象,那就是湘西小镇的妓女,尤其是河边吊脚楼里或者是船上的女人。卖淫,用沈从文的话说,“是一种人类最古的职业”,它是贫穷妇女的一种营生手段和生存方式,而人们是照样的习以为常的没有任何鄙视。这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民风下的宽容和理
40、解,她们出卖肉体,但依然保留了那份完整的灵魂。柏子中的吊脚楼里的女人,一个多情的水手和一个多情的妇人中的夭夭,丈夫中的小七,她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忧愁和痛苦。美国学者金介甫说:“他掌握了她们自己的复杂心理与动机。他给她们恢复了应有的尊严。”在沈从文的名篇丈夫中,反映了边地农民忍受屈辱,靠妻子出卖自己的身体来维持生计的现状:“这样的丈夫在黄庄多着,那里出强健女子同忠厚男子。地方实在太穷了,一点点收成照例被上面的人拿去一大半,手足贴地的乡下人,任你如何勤省耐劳的干做,一年中四分之一的时间,即或用红薯叶子拌和糠灰充饥,总还不容易对付下去女子出乡讨生活,男子通明白这做生意的一切利益。他懂事,女子名分上仍然
41、归他,有了钱也总有一部分归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把女子的贞操,三从四德看得非常重要,可在这里的残酷的生活现实面前,一切的清规戒律似乎变得毫无意义。为了生存,痛苦也变得麻木。这种超越了世俗观念的湘西社会观念作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与都市传统的虚伪的贞洁观相比,沈从文无疑赋予了她们更多的尊严。丈夫中,小七是个被蹂躏的妇女,但在作者笔下仍保留了她那份人格的完整,还有她与丈夫间最真挚的亲情、爱情。日本的冈崎俊夫早在三十年代就做过评价:“有一个做妓女为业不觉耻辱,逐渐丧失农民朴素的妻子和带着青菜找那个妻子的丈夫,要是一位左翼作家的话,一定以咏叹的怒吼来描写这场悲惨状况,这位作
42、家却用冷静和细致的笔来描写,而且在深处漂浮着不可测度的悲痛。”这是一种历史的渊薮,他们为了生存所做的挣扎导致了这种集体无意识,荆楚蛮荒文化塑造了他们坚强的忍耐力。作者还在“妻子”小七的身边安排了两个女人,一个是长班大娘,一个是年仅十二岁的五多。他们也许就是这个妻子过去和未来的影子,老青幼三代女人的心酸,让人在沉默中体味到人生的苦味,因为事实上,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妓女是不会有太好的结局的。也许,一种苦难的结束正意味着另一种苦难的开始,但是沈从文却把那种苦难淡化了,甚至是隐藏了。在沈从文的部分作品中,人物形象超越了生活中的集体无意识原型,他的小说主要展现一种理想的世界,
43、当地妓女 的悲惨遭遇在很大程度上虚化为一种坚韧的人生态度,是其对湘西世界的远距离凝视,然而当我们把视线转向当地妓女的真实生存状态时,看见的却是一幅幅底层妇女遭受摧残的可怕图景。这些妓女大都生活在狭小肮脏的妓船上,把出卖肉体当作赖以谋生的职业。沈从文的湘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湘西地方志的性质,对湘西民族性格和地方文化有着近似于真实的记录。在其中一篇辰溪的煤的散文中,矿工向大成的女儿,十三岁的时候被当地的一个驻军排长诱奸,十六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以二十六块钱把她卖给一个老怪物,人长得漂亮,生意很好,被成为河码头的观音。这些都是沈从文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故事。但在他的小说一个多情的水手和一个多情的
44、妇人中,里面是这样形容妓女夭夭的:小妇人年仅十九岁,却被一个年过五十的老兵占有,老兵原是一个烟鬼,只要谁有土有财,就让床让位。这里的夭夭正是沈从文以向大成的女儿为原型的。在沈从文的笔下,夭夭这样的妓女,既多情又专一,既放荡又单纯,在屈辱中坚守着生命的尊严和人格的圣洁。在沈聪文的笔下,她们依然那么美丽,会笑着活下去。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向大成的女儿最后在侮辱中吞食鸦片而死,她的十二岁的妹妹又成了全家谋生的希望,也许几年后,在河边某处吊脚楼或破船上,又会有一个年轻女子在里面腐蚀自己的青春。更可悲的是这种行业俨然存在着竞争,几十岁或者十几岁的,为了生存,她们别无选择,甚至有的十几岁就染上了病,最后在痛苦中死去,她们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地狱似乎真是为她们而设的。在当时的社会中,妓女的地位是低下的,命运在凄苦的,但在沈从文的笔下,像小七、夭夭等妓女,沈从文给了她们最“温柔”的结局。比起当时的“左翼”文学,像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技术合同登记服务流程指南
- 单位资料员年终工作总结(3篇)
- 2024年挖掘机租赁服务协议(工程专用)
- DB4106T 28-2020 规模养猪场猪瘟检测与净化技术规范
- DB4105T 223-2023 餐饮菜单编制规范
- 学生计划范文简短(8篇素材稿件)
- 关于安全心得参考6篇
- 2024年建筑水电安装合同示范文本
- 2024年电子变压器项目评估分析报告
- 2024年式样:短期汽车租赁协议(简易版)
- 赵学慧-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教案
- 《世界主要海峡》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
- “三新”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论文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螺旋果蔬榨汁机的设计
- 《脊柱整脊方法》
- 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英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
- 广东省2020年中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0417 教学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英语 》教学实施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 拦砂坝施工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