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科学整合_第1页
一年级语文科学整合_第2页
一年级语文科学整合_第3页
一年级语文科学整合_第4页
一年级语文科学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科学“加减”,有效拓展,让“7+2”>9 谈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一、 实验背景长久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在内空上大多停留于教一本教材,教师根据教参上的课时要求,踏踏实实地开展教学。但有时因教材内容的不合适,教学时间安排得不科学,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无味枯燥,教师也教得疲惫无趣,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收效甚微。在大力提倡课程建设的今天,如何探索一条高效的语文课改之路,让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有效,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基于以上思考,根据大量的学习研究,实践探索,我校一年级语文组开展了“7+2”课改实验。即将国家规定的一年级语文9节课的教学时间,分成两大板块进行,7个课时教

2、学国家教材内容,2个课时进行课外拓展内容的学习与活动。“7”强调的是:精减教材内容,改变学习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性。提高教学内容的可学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在减少学习时间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2”突显的是:增加课外阅读,关注学法指导,注重积累诵读。 从而让学生得意得法得趣,积极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在“7+2”的课改实验中,“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犹如火车轨道上的两条铁轨,相互独立而又并列而行。“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课程上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插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升素养。我们的实践思考来自于三个方面:1、课程

3、建设的思考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其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温儒敏先生给“语文素养”做了一个简单的界定:语文素养就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所以,语文学习不是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而是一种实例性的个体运用语言文字的习得和积累的过程。“7+2”语文教学改革就是想将原有的基础性语文课程建设得更丰富,更立体,更有内涵。将课内容的各种语文活动都整合到课程建设中,关注课内外语文知识的积累,强调语文方法的习得,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以实践和运用,实现语文能力的形成,促进语文习

4、惯的培养。通过更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有效构建大语文课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2、课标精神的研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同时明确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学习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7+2”语文课改实验,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材内容的学习重视自学、互学与交流;课外阅读的积累,关注激趣、拓展和实践。通过家校合作,课内课外结合,拓宽了语文学习

5、的范围,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和品味。3、学生现状的分析 现代家长已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由于家长意识的提高,城市里新入学的孩子大多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学习能力,很多孩子机灵聪明,见识广。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让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更大,质量更高。有了课堂上方法的指导,兴趣的激发,有效地引导,让学生更自觉、积极地开展课外的阅读学习,语文实践活动,保证阅读的量。在指导学生的同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多种途径,指导家长开展好家庭语文学习的配合工作,保证了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质。 二、实验内容: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内容 三、实践过程(一)

6、在理念上厘清三大关系1、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即用教材来发展学生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所以,我们的观点是不是教材上的所有内容都要教,也不是教材外的内容要少讲。2、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资源之一,不一定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要懂。学生的学习不完全是通过教材,也不完全是通过教师;而主要是通过自已的科学探究、独立的思考、以及与同学的交流合作等方式进行的。我们希望让学习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悄悄地进行,渐渐地实施。3、 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差异是课堂设计的基础,差异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可能。差异是一种教学资

7、源,是一笔财富。我们要尝试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就充分运用这种差异,利用差异让学生之间实现互学。所以,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互学互帮的关系。(二)在内容上展开三项研究1、研究教材,对教材学时做“减法”,腾出课时目前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已较多地关注对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许多人已经形成普遍的共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所以,要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优化作为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实践和研究的主旋律。细读一年级语文教材,应该说大部分内容都是符合儿童身心特点,有很强的学习性。但我们认为有一小部分课文,依然可以精简教学,节约教学时间。例如,以下三种类型的课文内容我们认为可做适合的缩减:(考虑如合结合)(1) 思想性强,距离

8、远。如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是名人实例的文章,思想教育性较强。如邓小平爷爷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司马光等,文中的主人公都是历史名人,他们的事迹离学生生活较远,且带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教育。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些人物故事距离太遥远,课文内容有的难以理解。这类课文,在课堂上就可精简着上。课外读人物的其它故事,或阅读相关书籍,让学生对人物背景有更清晰地认识。(2) 语言平淡,缺美感。有些课文的语言忽视儿童思维,用成人的口吻写儿童生活,语言缺少童趣,更谈不上文字上的美感,因此,学习价值不大。如胖乎乎的小手的故事叙述中,爸爸、妈妈、奶奶三人的话都是一样的句式“这胖乎乎的小手啊!”难道大人在日常生活

9、中是这样说话的吗?更让人难理解的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说:“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这样的语言,分明是这篇课文的教育目的,是一句成熟的大人的话。又如一上比尾巴一课,动物尾巴的什么样,学生到动物园一看,全知道了。教材还用了一篇课文,用重复单调的语言介绍了动物各种尾巴简单的外形上的区别。这样的语言,也没有积累的必要。所以,这类课文,可以精简着上。(3) 内容简单,易理解。一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与理解水平。教材中有的课文,内容简单,学生自读就能理解,那也可以简单教学。淡化内容理解环节,抓好语文能力训练,腾出教学时间。基于以上几个原则,针对课标,我们对一下语文教材

10、进行反复研读梳理,将部分课文的教学时间进行了适当的压缩调整,最后一学期腾出了34 个课时。(附课时安排表)课题原课时改后课时节约下来课时第一单元153 识字12201、柳树醒了2202、春雨的色彩3303、邓小平爷爷植树3214、古诗两首220语文园地一422第二单元166识字22115、看电视2116、胖乎乎的小手2117、棉鞋里的阳光3308、月亮的心愿321语文园地二422第三单元154识字32119、两只鸟蛋21110松鼠和松果33011美丽的小路22012失物招领220语文园地三422第四单元185识字421113古诗两首21114荷叶圆圆21115夏夜多美22016要下雨了3301

11、7小壁虎借尾巴330语文园地四42第五单元144识字521118四个太阳22019乌鸦喝水22020司马光21121称象220语文园地五422第六单元154识字621122吃水不忘挖井人21123王二小22024画家乡33025快乐的节日220语文园地六422第七单元164识字721126小白兔和小灰兔32127两只小狮子22028小伙伴22029手捧空花盆的孩子321语文园地七431第八单元194识字822030棉花姑娘22031地球爷爷的手32132兰兰过桥32133火车的故事32134小蝌蚪找妈妈330语文园地八431(一学期总计腾出34节课)2、研究课标,对课程内容做“加法”,提升能力

12、课标要求“大量阅读,读好书,读整本书”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诗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等。 我们在对课标经过深入研读之后,同时,结合学校的“文雅”教育目标,希望通过一年级语文“7+2”教改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会良好的阅读方法,积累经典,丰富积累。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增加阅读指导的时间,经典诵读的时间,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通过缩短教材的教学时间,经过计算,每周可多出两节语文课,一个月可以有8节可由老师自主支配的语文课。对于这8课的内容,我们的做法是:2节课:绘本阅读与学习2节课:儿童文学的阅读与学习1节课:自由阅读1节课:经典古文的阅读与积累1节课:

13、月初的阅读安排导读课1节课:月末的阅读综合活动全体语文组教师精心挑选了100本电子绘本,提供各班语文教师进行选择阅读。确定了本学期孩子的阅读书目,要求每月读两本整本书。结合本学期的季节特点,确定了20篇小古文及积累20首古诗。通过绘本及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渗透读书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开拓阅读思维;通过经典古文的诵读积累,感受传统文化;结合学校礼雅教育,汲取精神力量;通过讲故事、阅读检测、“我最喜爱的课外书”推荐等阅读活动的开展,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将课内“精阅读”与“粗放读”相结合,自主读和指导读机结合,学习与活动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阅读质量,让学生在经历真切的语文学习,

14、理解“自我、他人和世界”做到语文教学的持续性与影响力。3、研究学情,对内容及学法上做改变,提高效率“7+2”课改实验过程中,如何让“9”变成“7”却不影响教学的质量,反而能达到“7>9”的效果呢?这是我们进行课改实验的重中之重。在“7”的课堂里,我们的要求是:根据学情需求,科学确定内容,合理组织过程,实现能力培养。我们始终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尤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切教学动作的设计,都是在对学情做了充分地了解之后,才进行实施。(1)课前预习要求提细,落实到点。对于低年级来说,语文预习的内容无非是课文、生字、组词三部分。为此,我们设计出“预习作战图”,清楚明白。先标段

15、落,整体把握;再圈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三读课文,至少5遍。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家长跟着表格,一步一步走。(如图)在表格中,明确了具体的三个预习内容:读熟课文,认读生字,口头组词。每一栏都有不同星级的评价和评价标准,评价由易到难,层层梯度上升,既照顾到了班里后进生,也考虑到了优等生的能力。在读熟课文这栏,又设计了不同的星级评价,让家长参照评价。如,一星:在文中标出段落,圈出生字,读课文至少5次。(这是对课文预习的最基本要求)两星:认真读完全文,错3处以上。(这是具体到不能错多于3处,要想拿到两星的可要注意啦!)三星:认真读全文,错1-2处。(错的越少,星级越高。)到了四星级,就

16、是没有错了。但更高的还是五星级,这是针对班级能力好、优秀的学生,也是在灌输一个理念:读书不光要做到无错,还得要注意流利,不唱读。学生在预习读课文时有了目标,知道自己暂时处在怎样的水平,还得往哪方面去努力。慢慢地,课文朗读自然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优!在认读生字这栏,教师设计了一个温馨小提示,提示孩子有很多的认字方法,有平时常用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编字谜,画简笔画等方法。这些认字方法不一定只能在课堂上出现,还应该在每天的预习中潜移默化着出现,甚至学生能够运用到自主识字中。分等级,分难易,细致有梯度。一张表格,省去了老师好多口水;一张表格,解决了家长好多迷惑;一张表格,监督了孩子,锻炼了

17、能力,让课文预习变得有序、高效!(2)教学内容合理删减,减负增效。原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变成两课时,或者两课时的内容变为一课时,那在教学过程中,哪些内容该进行删减呢?经过实践研究,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时间上的删减。A减少朗读训练。如果一篇课文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朗读训练的材料,何必非得多读多练呢?以一下语文课文为例,一共有34篇课文,每篇课文后面要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只有9篇;有2篇是“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3篇是“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剩下的20篇都是朗读课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于这个要求

18、,大部分学生在预习课文中,只要课文预习到位,在课堂上进行有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这个目标也能基本达到。那么在课堂上的一些不是适合诵读的内容,朗读训练可以有目的地减少。B减少内容理解。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与阅读能力,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理解水平更是得到提高。所以,一些课文内容,经过预习,孩子都已基本理解,因此,课堂中,讲解课文内容的时间可大大减少,减少老师讲解、灌输的时间,鼓励孩子进行阅读思考和质疑,对于课文中不懂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让语文的课堂也尽可能多的呈现思维。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回答。真正有疑难的问题,全班一起探讨着学习。在质疑、解疑、答疑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C减少生字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对于生字的掌握不是通过一课的学习就能立刻掌握的。也许在一节课中不能达到很熟练的认识或掌握这些生字,但课后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让生字反复出现,以达到识字的效果。所以课堂上,不苛求学生在一课里一定要掌握某个生字。生字的认识,也是在阅读中,在反复呈现过程中而掌握。 通过减少以上三方面的教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