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芦花鞋》导学案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芦花鞋》导学案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芦花鞋》导学案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芦花鞋》导学案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0《芦花鞋》导学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 产花鞋导学案设计课题芦花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认识“搓、葵”等 7个生字。2 .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每部分列出小标题。3 .抓住关键语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感受青铜勤劳、善良、朴实的美好 品质。教学重点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文章, 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 容。课前准备1 .阅读青铜葵花,了解芦花鞋在原书中的内容以及它与其他内容的联系。(教师)2 .阅读青铜葵花。(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原书引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1 .出示青铜葵花这本 书,了解阅读情况。2 .介绍曹文轩及青

2、铜 葵花的相关资料。3 .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 的。1. 交流自己是否读过此 书。2. 了解曹文轩,说一说 自己对青铜葵花这本 书的了解。3.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 标。引导学生围绕本单 元的语文要素,重点关 注: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 要内容。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0分钟)1 .出示自读提示:先默读 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 标题,再和同学们交流令 你印象最深的内容。2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4 .指导交流每一部分的 小标题。5 .启发学生根据小标题 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1 .阅读自读提示,了解学 习内容。2 .根据自读提示,一边 读课文一边思考每个部 分的主要内容,

3、并且画出 令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3 .小组内说一说为每个 部分列的小标题,并且交 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 结合关键语句畅谈自己 的感受。4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 础上,说一说每个部分的 小标题。(编织芦花鞋、 冒雪卖芦花鞋、卖光芦花 鞋、送芦花鞋)5 .依据小标题,将每个 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 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 内容了。1 .对小标题的概括,学生 把握住该部分的主要内 容即可,不要统一答案。2 .多给学生时间,让学 生根据小标题来说一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 深切感受到:把每个部分 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 以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深入阅读,品析形象1.交流“编芦花鞋”部1.交流第一

4、部分中印象1.品析描写芦花的优美(用时:20分钟)分印象最深的内容。(1)关注描写芦花的重点 语句。(2)品析描写芦花鞋的句 子中所包含的情感。(3)指导朗读。2 .交流“冒雪卖鞋”部 分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内 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 用。(2)引导学生体会对话的 作用。3 .在“卖光芦花鞋”的 部分中,品析人物形象。(1)体会描写下雪的语句 的作用。(2)关注城里人看到芦花 鞋时的反应。(3)重点关注描写青铜卖 鞋时的反应。4 .交流第四部分内容。(1)关注重点语句:青铜 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 点儿对不住他。(2)关注重点语句:走着 走着最后又把目光 落在了自己脚上的芦花 鞋上。(3)关注重点语

5、句:但过 了一会儿溅起了一 蓬蓬雪屑指导朗读。最深的内容。(1)青铜拿着一只大布口 袋心里就觉得暖和。(抓住“毛茸茸” “蓬松 松” “闪着银光”体会 芦花的美。这是为写芦花 鞋做铺垫。)(2)这两双芦花鞋,实在 是太好看了 又像两 对鸟。(文字优美,体现 了芦花鞋的美,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芦 花鞋中蕴含的温暖情 怀。)(3)有感情地朗读,将这 种美与温暖展示出来。2. . (1)天下了 一夜大 雪雪还在下。(通过“一夜” “一尺厚” “门 都很难推开”可以看出雪 很大,可青铜坚持去卖 鞋,体现了青铜的坚强与 懂事。)(2)分角色读对话,体会 人物的心情。3. (1)画出描写下雪的语

6、 句,仔细品读。(描写下 雪是为了突出青铜的辛 苦,表现了青铜想要快点 儿卖出鞋的强烈愿望。)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城 里人对芦花鞋的喜爱之 情。从“他没有因为他们 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 份欣喜而涨价”看出青 铜的诚实、朴实与善良。 从“青铜抓着一大把 钱反应不过来”体 会青铜沉浸在鞋已经卖 完的喜悦中,以至于不敢 相信事情已经发生了。4. (1)想象:此时青铜心 里在想什么?从“对不 住他”中看出青铜的善 良与朴实。(2)关注描写青铜动作的词句时,鼓励学生摘抄积 累这些词句,加强学生对 优美词句的关注。2 .在体会芦花鞋中包含 的情感时,引导学生联系 青铜的家庭环境,体会芦 花鞋给家里人的

7、生活带 来的希望与快乐,体会芦 花鞋中包含的温暖与美。 必要时,教师可以引用原 书中能帮助学生深入理 解的内容。3 .在交流第三部分时, 引导学生体会青铜不抬 高价格的原因,使青铜的 善良、朴实深入学生心 中,为体会后文写他送鞋 做好铺垫。4 .注重对第四部分内容 中描写青铜的语句的品 悟,多给学生交流的机 会。学生发言后,请学生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课文, 在朗读中深入体会青铜 的善良与朴实。5 .品析青铜这个人物形 象时,引导学生畅谈自己 的感受,表达自己内心真 实的想法,使学生能从青 铜的高尚品质中汲取更 多的美好。语句,思考:为什么他放 慢了脚步?他做出了怎 样的决定?(3)从“站” “拔

8、”“捡”体会青铜脱掉鞋 时的坚决、果断。从“笑”中可以深刻感受到青铜的善良。(4)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青 铜送鞋的句子。四、总结方法,推荐阅读 (用时:5分钟)1 .总结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2 .推荐阅读青铜葵花 及曹文轩的其他作品。1 .回顾学习过程,交流自 己的收获。2 .产生阅读兴趣,拓展 阅读。教师在小结中注意 点拨方法:通过列小标题 先明确每一部分的主要 内容,再把每一部分的意 思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 要内容。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多变的狐狸很久以前, 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野兔学习很认真,他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 的问题,狐狸的学习稍差些。

9、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野兔也总是以礼 相答。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了,落到了如狸后面。病好后,他就背上书包去上学。路上,他遇到了狐狸。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怎么了 狐狸 你不认识我了吗 野兔跟上去问 接着说 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野兔感到很委屈,他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又名列 前茅了。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狐狸毕恭毕敬地站

10、在一旁,亲热地说。但是,野兔走开了,他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1)给文中下划线的字选择读音。落”字应选择读音 lu 61 a1 dolu。背”字应选择读音 b 6 ibe i(2)给空白处的段落加标点。(3)用“暖把短文分成四段,并写出三、四段的段意。第三段:第四段:(4)文中狐狸是 多变的”,但是引起它多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 lu 9 be i(2) “? ?”,:“!”(3)第一段:(1),第二段:(2),第三段:(3-8),第四段:(9-11) o段意:是狐狸因野 兔有病学习成绩下降,就不认野兔是同学。;段意:写野兔成绩又名列前茅了,狐狸见了主动热情地 打招呼,然而野兔

11、却不理他了。(4)引起狐狸多变的原因是野兔的学习成绩比自己好,他就热情招呼。【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3)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

12、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lu 6;be i(2) “? ?”,: “一(3) 1、第一段:(1),第二段:(2),第三段:(3-8),第四段:(911)。段意:是狐狸因野兔有病学习成绩下降,就不认野兔是同学。2、段意:写野兔成绩又名列前茅了,狐狸见了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然而野兔却不理他了。(4)引起狐狸多变的原因是野兔的学习成绩比自己好,他就热情招呼。【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 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3)此题主要考查给短文分段及概括段意的能力

13、。(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 .阅读理解。目送(节选)龙应台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一一题记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树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Y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 背影一一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 的书包往前走, 但他不断地回头,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

14、影消失在门里。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 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 ;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 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 他戴上耳机一一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 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

15、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 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 一个邮筒。(有删改)(1)本文详细记述了 我”目送儿子的三个场景,请仔细阅读,填写下面的表格。场了儿子的表现我的心理儿子上小学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儿子上大学眼睛望向灰色的海孤单失落(2)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正确"错误”表示。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 交会”一词,写出了 我”对儿子的牵挂以及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作者记叙了自己目送儿子的场景,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

16、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3)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本文的题记,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多选)A.应珍惜属于我们的亲情。B.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C.亲人总会不断地抛弃我们,我们终将孤独前行。【答案】 (1)不断地回头; 停留片刻,闪入门里,没有回头;担心、牵挂;失望(2)正确;正确;正确(3) A,B【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不断地回头;停留片刻,闪入门里,没

17、有回头; 担心、牵挂;失望(2)正确;正确;正确(3) A B【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2)、(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3 .阅读理解。背书(节选)李晴我是个爱静的人,即使是早起背书,也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我就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 溜猪舍(sh e sheo)其实,除了猪粪的气味,那是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qi e q)的圈栏,薄薄的雾气,冰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诵文史地英 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 印。A一首一首()

18、一页一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我朗朗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对于我的惊扰,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它们又哼又撞,甚至跳起来用嘴拱我放在圈(ju a nqu &唯上的煤油灯。但日子久了,便习以为常。我背我的,它们睡它们的。望着它们相依相偎(we iwe i),呼呼噜噜,我的心里便踏实了许多。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猪圈位于校园一隅,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煤 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 一边背书,直到天亮。B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

19、落在灯罩上,发出噬噬的 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选自广东第二课堂(小学)2015年第5期)(1)画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2)给文中画横线句子A的空白处加上标点。(3)习以为常”的意思是 。作者在猪舍旁边读书,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后来习以为常的 原因是。(4)文中划线的句子【B】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在文中属于 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5)为什么每当听到有人说 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时,作者

20、会 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答案】(1) she; qi g quan; w/e i(2)。(3)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作者长期在猪舍边读书,猪们常常看到她,就不再惊慌了。(4)比喻;环境;表现冬天的冷,表现出作者背书的辛苦,表现作者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刻苦勤奋(5)因为作者珍惜时间,那些早起背书的经历,让她在感受无数终身难忘的苦甚至痛滋味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种虽苦尤甜的记忆,让她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更好的人生。【解析】【分析】(1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

21、、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第二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把“雪花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比作 “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是比喻,划线句子是环境描写,表现冬天的冷,表现出作者背书的辛苦,表现作者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刻苦勤奋。( 5)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故答案为:(1)sh§ qiquan; w6i( 2),:,。( 3)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

22、就觉得很平常了;作者长期在猪舍边读书,猪们常常看到她,就不再惊慌了。( 4)比喻;环境;表现冬天的冷,表现出作者背书的辛苦,表现作者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刻苦勤奋。( 5)因为作者珍惜时间,那些早起背书的经历,让她在感受无数终身难忘的苦甚至痛滋味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种虽苦尤甜的记忆,让她学到了知识,也获得了更好的人生。【点评】(1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3)第一空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第二空此题考查在理

23、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 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4 课外阅读我能行。父爱陷阱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他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大声呼喊,可父亲还是没听见。父亲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他想,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可是,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能坚持两天吗?很快,夜幕开始降临了

24、。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提高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 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 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突然,他一跃而起

25、,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一一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父亲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 气急败坏地说: 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 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 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爸爸,对不起! ”父亲拥抱着他,开心

26、地笑了。(1)根据提示,梳理选文的故事情节。掉入陷阱_-明白苦心(2)这陷阱是谁挖的?为什么要挖这样一口陷阱?(3)选文多次运用了伏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一处并写出来。(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5)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答案】(1)等待救援;成功自救;不解父亲(2)父亲挖的。为了让 我”能在危境中学会自救。(3)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对父亲见死不救的气愤之情。(5)父亲是一个懂得磨炼孩子,教给孩子方法,不溺爱孩子,用心良苦的人。【

27、解析】【分析】(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2)、(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 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故答案为:(1)等待救援、成功自救、不解父亲(2)父亲挖的。为了让 我”能在危境中学会自救。(3)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4)

28、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对父亲见死不救的气愤之情。( 5)父亲是一个懂得磨炼孩子,教给孩子方法,不溺爱孩子,用心良苦的人。【点评】(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王献之是古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写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一再警告:“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献之却当耳旁风,他早就巴望着能赶上父亲。

29、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 ”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 觉得自己写的字和父亲写的没什么两样。这时, 王羲之走进书房,献之连忙拉住他的手问道:“父亲,您看我写的字和您写的一样吗?”王羲之捋着胡子微微一笑,顺手拿起桌上的毛笔,在纸上点了一点,说:“拿去给你的母亲看看。”献之拿了这张纸兴冲冲地跑进后堂,一把拉住母亲嚷道:“母亲您快来看,这个字像不像父亲写的?母亲接过纸仔细端详起来,高兴地说:“我儿的书法确有长进,这个字真像你父亲写的了。”献之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连忙问道:“母亲您快说说,哪些像父亲写的?”母亲指着一个“太 ”字下面的一点说:“就是这一点写得

30、像,简直就是你父亲写的!”王献之像当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脸涨得通红。他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回来,转身回书房了。从此以后,他听从父亲的教诲,记住了这个“太 ”字的教训,勤学苦练,写完了18 缸水,后来终于成了一位大书法家。( 1 )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巴望 模仿 教诲 ( 3)王献之“高兴得跳起来”是因为 。后来他的脸又“涨得通红”是因为 。( 4)王献之“难为情地从母亲手里把纸拿回来”,此时他会怎么想?( 5)王献之的这个“太 ”字的教训给了你哪些启发?【答案】( 1 )王献之练字( 2)指望;模拟;教导( 3)母亲夸奖他书法游长进,字真像他父亲写的;母亲

31、夸奖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写的,而非他自己写的( 4)略( 5)略【解析】【分析】(1 )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5)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32、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故答案为:(1 )王献之练字( 2)指望、模拟、教导( 3)母亲夸奖他书法游长进,字真像他父亲写的。母亲夸奖的那一点正是父亲写的,而非他自己写的。( 4)略( 5)略【点评】(1 )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老牛可爱的故乡的许多景物,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是我家那头瘦骨嶙峋的老牛,更使我不能忘怀。它以牛

33、的耐性与沉静,许多年来任重务劳,没有一点怨言,后来它老了,衰弱了。我父亲看着它从一只小小的牛犊长到壮大,转到老弱,知道它一生辛苦,就不再把工作交给它了,让它安逸地度过它的余年。老牛过了一段安逸的生活以后,突然病倒了。它一天比一天瘦弱。一天,它好像比往常精神一些,走出门去。老牛走到河边喝了些水,站了一会儿,它破例地不往回走,却走到近旁的田里。它站在麦田边,静静地看着,像望着熟人似的。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一声,就倒在地上。那曾经出过力的老牛,那不说话的朋友,就这么死了。我们在田边,在它从前工作过并且休息过的田边,埋葬了它。而今,我每次回家乡去,总不忘去看看老牛的坟。(1)从第二自然段中

34、,我们知道老牛的生”是指。( 2) “余年 ”的意思是。 “让它安逸地度过它的余年”表达了作者一家对思想感情。( 3)文章用、 、 等词语赞扬老牛的精神,实际上是赞美。( 4)读句子,选择正确答案。它破例地不往回走,却走到近旁的田里。这是因为: 老牛不再按原来的路线散步了,它要走新的路线。 老牛走到近旁的田里,像是向它出过力的地方告别。 老牛神志不清,不认识往回走的路了。【答案】( 1)牛犊;壮牛;老弱( 2)指老牛临死前不多的晚年;老年的喜爱( 3)任重务劳;没有怨言;辛苦;像老牛一样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默默奉献的人( 4) 【解析】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撒尿的孩子在一本新到的小螺号上

35、,我看到一张有趣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他卷头发,翘鼻子,大眼睛,一脸调皮相。这是一座塑像,妈妈说是青铜铸造成的。这小男孩浑身光溜溜的,连条游泳裤都不穿,正在撒尿。刚一看到,我都替他害臊呢!可听了他的故事后,我立即非常尊敬他了。妈妈说,他叫于廉,是比利时人。有一天晚上,小于廉睡得迷迷糊糊地起来小便,忽然他看见侵略军正在点导火索。导火索点着了,火苗索索地爬向炸药。炸药一响,城市就完了,全市的居民也要完了。怎么办?小于廉急中生智,对准导火索撒尿!导火索的火苗被尿浇灭了。就在这时,侵略军发现了于廉,把他杀害了。为了 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造了一个铜像,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36、妈妈说,于廉站在那儿已经有300 多年了。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人们怕他受冻,纷纷送衣服给他,各种各样的衣服都有:有国王的王服,有禁卫军的礼服,有工人劳动时穿的工作服,还有我们中国人民送给他的一套红缎子衣服呢!人们都知道他并不需要衣服,可还要送给他。( 1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思念 纪念 挺立 屹立为了 这位小英雄,比利时人民请雕塑大师为他铸造了一个铜像,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城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在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 3)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4)人们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要送给他,是因为什么?【答案】( 1)纪念;屹立( 2)急中生智

37、( 3)小于廉用自己的尿浇灭了导火索的火苗,救了全市的人,他自己却被侵略者杀害了。( 4)因为人们被勇敢的于廉感动了,被于廉的智慧打动了,被于廉那种强烈的爱国心打动了,所以明知道于廉不需要衣服,却还是要送给他。【解析】 【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 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 选择恰当的词语。思念-主要指意识主体对人或物的想念就叫做思念。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屹立:重点在稳固,原指山稳固而高高地独立着,后来指人或物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 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38、带有明显的褒扬、赞许的感情色彩,它可以用于事物,包括具体事物和抽象事 物,也可以用于人。挺立:着重于直立而不弯曲,挺”的意思是硬而直。此外,还可以喻坚强不屈服。中性词,但常用来表示褒扬的意思,可用于事物,一般是具体事物,也可用于人。(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在 紧急中想出好的应付办法。急中生智(3)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们被勇敢的于廉感动了,被于廉的智慧打动了,被于廉那种强烈的 爱国心打动了,所以明知道于

39、廉不需要衣服,却还是要送给他。【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 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8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雨花石1946年夏天,天快亮了,一辆汽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岗上停了下来。从车上推下来一个被绑着的人。 这人浑身是血,但脸上的神色依然是那样的坚定。突然,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就一下子扑到爸爸身上。敌人恶狠狠地把小男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道: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