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9)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9)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9)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9)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26 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A. 狡黠(xiá)珍馐(xi)颓垣断壁(yuán)未雨绸缪(móu)B. 匿名(nì)熟稔(rn)踉踉跄跄(liàng)坦荡如砥(d)C. 猗郁(y)虬枝(qiú)不屑置辩(xiè)死心塌地(t)D. 残骸(hái)煦暖(xù)深恶痛疾()弄巧成拙(zh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A葱茏惋惜谩骂痛心急首B渲泄舍C瞥见婆娑逾越龙盘虎踞D渺茫乖觉阑珊笔砚契而

2、不荒诞温文而雅3. 古诗文默写。(8 分)(1)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4)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5)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6) 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表现正义终将胜利的句子是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4. 名著阅读。(4 分)看到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说 A 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 A 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3、选自水浒传)(1)A 处的人物是指 林冲,其主要的性格特点是 逆来顺受(安分守己、忍辱负重)。(2)用简练的语言写出水浒传中有关A 的另一个故事:林冲误入白虎堂;林冲刺配沧州;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火并王伦。65(2014·宁德)综合性学习。(6 分)2014 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播出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现在,学校组织了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我参与我宣传】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 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严家训时时记,示例:好家

4、教人人夸【活动二:我参与我观察】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作客,只见亲戚家 6 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 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示例: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养成,文明礼仪小事做起。(或: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 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活动三:我参与我实践】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 字左右)示例:初二时,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签上他的名字。父亲发现后,打 了我一顿,严厉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我深受教育,至今没做过不诚实的事。二、

5、阅读理解(44 分) (一)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6.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2 分)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结合全词概括:“无可奈何花落去”,“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 “似曾相识燕归来”,“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小园香径独徘徊”,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之情。7.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2 分)提示: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

6、”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 “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二)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

7、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8.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 分) A蒋氏大戚亲戚畔之B. 则弛然而卧颓然乎其间者C. 吾恂恂而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向吾不为斯役或异二者之为 9翻译下面句子。(4 分)(1)谨食之,时而献焉。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2)又安敢毒邪?

8、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10. 蒋氏把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 非死则徙尔进行对比,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 旦旦有是进行对比,从而深刻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2 分)11. 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 (三)(2014·娄底)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刘国贤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地,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纷劝他别去。虞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

9、行”,危难时刻显身手,虞诩这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担当需要勇气。上世纪 60 年代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率领的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 20 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终于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这种时代担当,首先靠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担当需要正气。当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身边跟差提醒说,鸦片由来已久,且官商勾结,不可深查,与其得罪权贵和洋人,不如明哲保身,给自己留条退路。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现实生活中,有人遇到棘手问题绕道走, 碰到困难往后躲,遇事不敢担风险,守摊度日不作为。怕承担责任,

10、怕影响个人名节,怕丢乌纱帽。表面上一个“怕”字,实际上是“私”字作怪,缺少勇于担当的正气。担当需要能力。水浒传里的洪教头,连喊几个“来!来!来!”结果被人家轻松打倒;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敢立军令状守街亭,却因纸上谈兵、刚愎自用失了街亭,丢了性命。 没有能力的担当,样子做得再足,终究只是花架子。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今天,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给我们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但是,敢于担当绝不是停留在嘴边,而是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上。只有这样, 个人的担当才会真正推动集体事业的进步,个人的梦想才能融入更多人的梦想!(选自解放军报2014 年 4 月 8 日)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11、 分) 大时代需要大担当。13. 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 分)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担当需要正气”的观点,从而证明了中 心论点。14. 请简述选文第段的论证过程。(3 分)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阐明(论证)观点,最后强调能力在担当中的重要性。15选文第段加点词语“只有这样”中的“只有”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不能删。“只有”突出强调了敢于担当要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2014·沈阳)雨夜的灯光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

12、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 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梁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 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 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

13、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 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我送送你们吧!”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 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

14、,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 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 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

15、亮亮堂堂,而他一脚 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 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 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16请阅读选文,补全下面的表格。(4 分)段落主要内容A“我”和父亲遇雨受阻。“ 我” 与父亲摸黑赶路B 打马灯男人护送我们走出山林。“ 我” 感念打马灯男人的帮助。17. 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 分)环境描写,交代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 做铺垫。18.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19. 请分析选文第10段中两个加点词“寂静”的含义。(4 分)第一个“寂静”:指夜晚山林的宁静;第二个“寂静”:既指夜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