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1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2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3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4页
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芙、蓉”等 6 个生字,读准 1 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 8 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 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教学重难点1.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2. 积累古诗。教学策略1. 字词教学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 6 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单”的读音,注意不要读错“芙”的声调,指导“雁、壶”的书写,如“壶”字不要多笔少画。2. 阅读理解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品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补白情境、充分朗读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

2、,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3. 表达运用学习作者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9教学课时3 课时第 1 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 认识“芙、蓉、洛”3 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 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 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1. 激趣导入。(1) 出示课题:古诗三首。(2) 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

3、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3) 生交流,师适时点评。(4) 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2. 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这些都在“润物

4、细无声”中流淌。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 初读古诗。(1) 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2) 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3) 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2. 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1)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2) 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3) 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全班齐读。(4)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5) 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要记住,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6) 师指名交流,

5、相机讲解。讲解示例:“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播放“壶”字的演变视频。看完视频后,师引导:“壶”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提示:上面的“士”要写正确)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变,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板块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1) 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2) 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师引导: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哪些疑

6、问呢?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引导:读了这些诗题,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读诗题。示例: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师引导: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别董大赠汪伦山中送别(3) 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示例: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4) 关注诗人王昌龄。师引导:这是一首很有名的送别诗。诗人

7、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伟大的传世之作呢?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1) 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2) 师引导: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 体会情感。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注释,仔细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交流。示例 1:我从第 1、2 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示例 2:我从第 3、4 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定的品格。(4) 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诗中哪

8、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相机出示课件)师: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示例: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示例: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弥漫,凄清静谧。师小结: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5) 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师指名读诗句,引导: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示例: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也许

9、他们彻夜未眠。“孤” 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板书:楚山孤)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师引导生继续看图: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示例: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板书:孤独)师指导: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6) 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引导: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师指名读第 3、4 句诗。师引导朗读: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

10、愁别绪,溢满心头。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生齐读第 3、4 句诗。师引导想象: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生交流。师引导朗读: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生齐读:“一片冰心在玉壶”。(课件出示:一片冰心在玉壶)师生合作朗读。(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生)“一片冰

11、心在玉壶。” 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示例: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仍然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板书:顽强纯洁清廉正直) 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1)(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2) 有感情地朗读。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谊深远。(生再自由读)(3) 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4) 师小结: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友。天还未明,早起的两人依依惜别

12、,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洁。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匠心啊。4. 默写古诗。5. 拓展练习。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 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板书设计第 2 课时塞下曲课时目标1. 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3

13、. 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导入。(1)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2) 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 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4) 初步了解边塞诗。课件出示资料。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

14、题读题。(1) 课件出示诗题。(2) 师指名读诗题。【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 初读古诗。(1) 课件出示古诗。(2) 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3) 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2. 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1) 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n ”。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2)

15、 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课件出示:,雁,一种候鸟。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课件出示: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

16、怎样区分这两个字。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19板块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1) 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2) 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3) 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

17、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4) 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师引导: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助。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师指名读,思考: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生自由交流。师简介: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2.品读,理解诗意。(1) 课件出示古诗。(2) 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3) 理解诗意。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

18、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1) 解读“逃”。课件出示第 1、2 句诗。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师: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示例: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相机板书:狼狈不

19、堪、惊恐万状)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生齐读。(2) 解读“逐”。课件出示第 3、4 句诗。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示例:“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严寒。师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4.课堂总结。(1) 朗读全诗。(2)

20、 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 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5.拓展延伸。(1) 师引导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追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2) 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 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

21、,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板书设计第 3 课时墨梅课时目标1. 认识“砚、乾、坤”3 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 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3. 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知诗美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1) 欣赏梅花图片。师: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2) 示例: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3) 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相机出示课件) 2

2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2)(生交流)师小结: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这就是墨梅。(3)师引导: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生交流)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1) 认识诗人。课件出示王冕资料。师:快速浏览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生交流)(2) 导入诗文。师引入: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色彩、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课件出示图文。(3) 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23、。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1) 生自由朗读,注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2) 师检查朗读:指名读,相机正音:砚、乾、坤。(3) 师: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板书:砚(y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4) 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预设:勤奋、自励)(5) 师:诗的第 4 句有一个词乾坤。(板书: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 是什么意思?(6) 师指名读: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7) 师小结: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老师听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

24、。通常七言诗都是按照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8) 师:看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从图片入手,让学生有了兴趣;走进作者,了解作者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初读古诗,教学生按照节奏读,引导学生明白文体特点。同时,在初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能更快地理解诗句。板块二品读,知诗意1.自读,了解基本意思。(1) 师指导: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做上记号。(生自由朗读)(2) 师引导交流。2.引导质疑。(1) 师引导: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2) 生质疑。【

25、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的课堂理念。这样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学、合作交流中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理解诗的内涵。板块三再读,知诗味1.知淡味。(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师引导用诗中的词语概括:如果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淡墨痕。(3) 师指导朗读: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4) 师指名读,读出淡雅的味道来。(生齐读)(5) 师引导: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王冕为何会对淡雅

26、的梅花如此钟爱呢?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他是个怎样的人?(6) 示例: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7)(课件出示资料,生默读)师引导: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l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l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l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8) 师指名交流。(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淡泊名利(9) 师小结:王冕的淡泊名利,多像他笔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啊!(10) 生齐读:朵朵花开淡墨痕。2.知清味。(1) 师引导: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

27、呢?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用诗句回答。(2) 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3) 课件出示诗句。(4) 师引导: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又有了新的认识。(5) 生交流。示例 1:“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示例 2:“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6) 师小结:恬淡开着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呀! 3.知诗味。(1) 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2) 引读第 1、2 句诗。师引读:洗砚池头,梅花绽放;画纸之上,淡墨铺陈。(生齐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师引导:这是王冕心中透着

28、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生再读: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3) 合作朗读第 3、4 句诗。师引导: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便再没有人欣赏你的才华了,你害怕吗?师指名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师引导: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4) 配乐诵读。师引导: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朗朗乾坤留下了王冕的一身正气!播放音乐:梅花三弄古琴曲。师范读,指名读。(5) 师引导背诵诗句。4.知手法。(1) 师引导: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板书:托物言志)(2)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画梅须具

29、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3) 生齐读。(4) 拓展延伸。师引导: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出示课件。课件出示:l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l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l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l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l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拓展延伸。师要求生课后收集并背诵赞美梅花的古诗词。【设计意图】新课标中对于中段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情感。”可见诵读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初读,读准字音;再读,读出节奏;品读,读出诗意,悟出诗情。识字、解意、悟情都在诵读中进行,在诵读

30、中巩固,在诵读中体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古诗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古诗,老师要指导学生走进古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意蕴。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讲解背景,补充资料,再现意境,补白续写,激情引读,反复诵读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都有促进作用。当然,古诗,因其语言凝练、语音动听、内涵丰富、意蕴悠远等特点,类文链接也使它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只有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其中,才能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才会让古诗

31、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形象之美流淌在学生心里。21 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反思自我反思:备课时我做到了从普通读者的欣赏性阅读出发,感受文本美、意境美、人格美。28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感悟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上做得有所欠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1、 第一部分:生指名读送别诗,其他学生仔细听、看、悟,读出诗人的感情,板书,然后自由读诗,三个环节简单完成,只作为一个引子。2、 第二部分修改较大:问题一 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你读懂了什么?问题二 你不懂得是什么?引导质疑:洛阳亲友如相问 是谁问谁什么事情? 洛阳亲友为什么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什么意思

32、?解决问题:借助注释抓住了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出示王昌龄的资料和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资料问题三 你读懂诗人的心情了吗?怎么读懂的?解决:抓诗眼 联系背景 了解诗人境遇 联系生活实际 发挥想象几次读应回旋而上:初读字音准,二读有音韵,三读懂大意,四读悟诗情,五读知诗人。每次读都进一层。3、第三部分结尾简洁配乐朗读:第一次读诗歌阳关三叠边塞诗陪激昂的乐曲尚待解决的问题:1、 出示资料的顺序最合理的是什么?王昌龄和辛渐的资料口头讲就够了吗?2、 学诗部分是否配乐?配在什么地方?3、 学生自己发现:王昌龄难道不思念亲人?思念谁?有这个必要吗?4、 图片可不可以用书中的寒江、楚山?可以指导学生看图。塞下

33、曲 教学反思 1唐代诗人卢纶共写了六首五言乐府诗塞下曲,本次课选取的是第三首。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戍边将士们在大雪纷飞的天气下,准备追击敌人的场景。诗歌没有向我们描绘最后追击的结果,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的空间。本次课在新教师见面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下面就本次公开课进行总结: 一、反思进步之处1、教学方式:在以前的教学以及上次公开课上,我的古诗教学过多的注重的是诗歌意思的理解,但是经过课后领导的指导,我在本次课中把重点转移到了读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意 境,感受诗歌韵味,同时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使得课堂背诵效果明显好于过去的教学方式。2、语言表达,课堂语气由于自身原因,在教学时声音不

34、够浑厚,没有亲和力,在本次教学中,我有意的放慢语速,慢慢地改正这方面的不足,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意。二、反思不足之处1、课程顺序设置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的引导下一步步循序渐进的理解诗意,我采用的是分步出示古诗内容的方式讲解古诗,但是忽视了古诗的整体性,使学生不能从整体感知古诗意境和含义, 容易让学生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犯断章取义的错误。2、课程内容设置应该更全面的把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介绍给学生,学过的内容要领学生适当的复习,加深印象,以便更好理解诗歌含义。3、沟通、交流讲课前以及过程中都缺少与师父的交流,同时也缺少与其他有经验的教师的请教,使得课程问题多多,错误频出,以后要改正

35、。三、感谢感谢领导的悉心指教。在讲课之后听课领导针对我课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导,问题出在哪,应该如何改正,都详细地进行了点评,并给了我许多思路和灵感,对我以后古诗教学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塞下曲教学反思 2今天我教学了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塞下曲。该古诗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借西汉飞将军李广以石为虎而射之的故事,赞美唐朝戍边名将的勇武。古诗的教学我还在不断的尝试阶段中。初读古诗的时候,我觉得这首五言诗很好理解,学生只要理解了重点字词,诗的含义就明白了。但是,细细想来只做到这些还不够,还得让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中,体会这首古诗真正所要表达的内涵,感受古诗的的魅力和博大精深。在教学过程里,我把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到课堂中,即“飞将军”名字的由来。学生注意力马上被调动起来,很自然的就导入到古诗塞下曲的教学中。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