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语文联考_第1页
期中语文联考_第2页
期中语文联考_第3页
期中语文联考_第4页
期中语文联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年秋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命题学校:红安一中 命题教师:钟先朝 审题教师:周金球考试时间:2013年11月7日上午9:0011:30 全卷满分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

2、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颤(zhàn)栗 校(jiào)场 龟(jn)裂 乘(chèn)人之危B、澄(dèng)清 摈(bìn)除 霰(xiàn)雪 流水淙(zng)淙C、挞(tà)伐 答(dá)理 掣(chè)肘 以 蠡(lí)测 海D、尽(jn)早 疲沓(ta) 癖(p)好 棋高一着(zh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拇指 国粹 振聋发聩 继往不咎 B、掂量 观摩 大杀风景 拾人

3、牙慧C、福份 崛起 涣然冰释 戴罪立功 D、发泄 陷阱 棉里藏针 按图索骥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 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便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 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滋润,但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空间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的现实该是多么 。A、手舞足蹈 洒落 即使 严酷 B、泣不成声 吹落 即使 严重C、潸然泪下 撒落 尽管 严峻 D、热泪盈眶 飘落 尽管 冷酷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记得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说,每一种生物都是上帝创造的艺术品,都有它特有

4、的美。B、“中华神盾”新型导弹驱逐舰安装了全新的RUB6000系统。该系统属于中国自行研发的产品,是中国海军专门针对类似美国的“激光制导Laser guidance”实施精确打击的最佳手段。C、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游客爆满。根据最新数据表明,10月2日,西湖景区游客流量突破百万人次,游客戏称“只见游人,不见西湖”。D、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人们加强合作,增进理解,对于个人事业的成功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圣王及礼

5、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B、元杂剧一般是由一人主唱,或男或女,剧本有旦本和末本之分,正旦和正末分别为男主角和女主角。窦娥冤中蔡婆婆是没有唱词的,她只说不唱。C、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现代诗人。其代表作雨巷描写了“丁香姑娘”这一核心意象,借“雨巷”和“丁香姑娘”构成了一幅富有浓厚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D、高老头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里,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了堕落之路。描绘出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画面。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

6、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文与辞 朱光潜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到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修辞立其诚”,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概括立论,都难免有毛病。“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隽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

7、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过尔尔”。拿绘画来打比,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无论巨细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粃糠。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它很容易流于空洞,腐滥,芜冗。它有些像纸折的花卉,金叶剪成的楼台,绚烂夺目,却不能真正产生一点春意或是富贵气象。我们看到一大堆漂亮的辞藻,期望在里面玩味出

8、来和它相称的情感思想,略经咀嚼,就知道它索然乏味,心里仿佛觉得受了一回骗,作者原来是一个穷人要摆富贵架子!这个毛病是许多老老少少的人所最容易犯的。许多叫做“辞章“的作品,旧诗赋也好,新“美术文”也好,实在是空无所有。不过“辞溢乎情”也有时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就大体说,都是“辞溢乎情”。固然也有一派人骂那些作品一文值,可是真正爱好文艺而不夹成见的虚心读者,必能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我曾平心静气地玩味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商籁,密尔敦的长短诗,以及近代新诗试验者如斯文邦、马拉麦和罗威尔诸人的作品,觉得他们的好处有一大半在辞藻的高华与精妙,而里面所表现的情

9、趣往往却很普通。这对于我最初是一个大疑团,我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我放眼看一看大自然,天上灿烂的繁星,大地在盛夏时所呈现葱茏的花卉与锦绣的河山,大都会中所铺陈的高楼大道,红墙碧瓦,车如流水马如龙,说它们有所表现固无不可,不当作它们有所表现,我们就不能借它们娱目赏心么?我再看一看艺术,中国古瓷上的花鸟刺绣上的凤翅龙鳞,波斯地毡上的以及近代建筑上的图案,贝多芬和瓦格勒的交响曲,不也都够得上说“美丽”,都能令人欣喜?我们欣赏它们所表现的情趣居多呢,还是欣赏它们的形象居多呢?我因而想起,辞藻也可以组成图案画和交响曲,也可以和灿烂繁星青山绿水同样地供人欣赏。“辞溢乎情”的文章如果能做到这地步,

10、我们似也无庸反对。刘彦和本有“为情造文”与“为文造情”的说法,我觉得后起的“因情生文因文生情”的说法比较圆满。一般的文字大半“因情生文”,上段所举的例可以说是“因文生情”。“因情生文”的作品一般有时可以办得到,“因文生情”的作品就非极大的艺术家不办。在平地起楼阁是寻常事,在空中架楼阁就有赖于神工鬼斧。虽是在空中,它必须是楼阁,是完整的有机体。一般“辞溢乎情”的文章所以要不得,因为它根本不成为楼阁。不成为楼阁而又悬空,想拿旁人的空中楼阁来替自己辩护,那是狂妄愚蠢。为初学者说法,脚踏实地最稳妥,只求“因情生文”,“情见于辞”,这一步做到了,然后再作高一层的企图。 (节选自谈美谈文学有删改)6、下列

11、关于“辞溢乎情”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辞溢乎情”就是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结果很容易使内容情感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事实。B、在普通情境之下,“辞溢乎情”总不免是一个大毛病。读这类文章,读者会觉得作者是穷人装富,作者原本就是一个大骗子。C、“辞溢乎情”也有时也别有胜境,汉魏六朝的骈俪文都是这样的文章,它们的好处完全就在于辞藻的高华与精妙。D、一般“辞溢乎情”的文章之所以要不得,是因为它既悬空而又不能自成楼阁,还想拿旁人的空中楼阁来替自己辩护。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语言文字有无穷的效用,它为情尽乎辞提供了可能,使文章产生让读者感觉到“

12、观止于此”的艺术效果。B、“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重在暗示,如同绘画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略现轮廓来得生动有趣一样,“情溢乎辞”的文章意味才闳深婉约。C、那些骂汉魏六朝的骈俪文一文不值的人,不是真正爱好文艺的读者,只有感觉到它们自有一种特殊的风味的人,才是真正爱好文艺的读者。D、庾子山的赋,温飞卿的词,李义山的诗,莎士比亚的悲剧,密尔敦的长短诗以及近代新诗试验者如斯文邦等人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因情生文”。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情通过辞得以充分表达即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我们的古圣先贤也是如此主张。在朱光潜看来,如果把情尽乎辞作为文学最高

13、的、唯一的理想则是不对的。B、表现的情趣很有限,但辞藻却高华精妙的作品有时别有胜境,引人欣赏,对此本文作者心存疑团,一直无法在理论上找到一个圆满的解释。C、文学中辞藻也可以如同中国古瓷和刺绣上的花纹、波斯地毡和近代建筑上的图案,贝多芬和格瓦勒的交响曲那样美丽而令人欣喜,那样供人欣赏。D、“因文生情”的文章远比“因情生文”的文章创作难度大,初学者先做到“因情生文”,“情见于辞”,然后再作更高一级的创作尝试。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黄梦升墓志铭 欧阳修予友黄君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后徙洪州之分宁。其曾祖讳元吉,祖讳某,父讳中雅,皆不仕。黄氏世为江南大

14、族,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资赈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予少家随,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予为童子。立诸兄侧,见梦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后七年,予与梦升皆举进士于京师。梦升得丙科,初任兴国郡永兴主簿,怏怏不得志,以疾去。久之,复调江陵府公安主簿。时予谪夷陵令,遇之于江陵。梦升颜色憔悴,初不可识,久而握手嘘唏,相饮以酒,夜醉起舞,歌呼大噱。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后二年,予徙乾德令,梦升复调南阳主簿,又遇之于邓。间常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梦升慨然叹曰:“吾已讳之矣。穷达有命,非世之人不知我,我羞道于世人也。”求之不肯出,

15、遂饮之酒。复大醉,起舞歌呼,因笑曰:“独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读之,博辨雄伟,其意气奔放,犹不可御。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独其文章未衰也。是时谢希深出守邓州,尤喜称道天下士,予因手书梦升文一通,欲以示希深。未及,而希深卒,予亦去邓。后之守邓者皆俗吏,不复知梦升。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梦升讳注,以宝元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卒,享年四十有二。其平生所为文,曰破碎集、公安集、南阳集,凡三十卷。娶潘氏,生四男二女。将以庆历四年某月某日,葬于董坊之先茔,其弟渭泣而来告曰:“吾兄患世之莫吾知,孰可为其铭?”予素悲梦升者,因为之铭曰:予尝读梦升之文,至于哭其兄子庠之词曰“

16、子之文章,电激雷震,雨雹忽止,阒然灭泯”,未尝不讽诵叹息而不已。嗟夫梦升,曾不及庠。不震不惊,郁塞埋藏。孰与其有,不使其施?吾不知所归咎,徒为梦升而悲。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少家随 家: 定居,居住 B、予素悲梦升者,因为之铭曰 因为:因此,写C、吾已讳之矣 讳:避忌不说 D、嗟夫梦升,曾不及庠 曾:竟;连都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直接表明梦升“意气”的一组是(3分)善饮酒谈笑 怏怏不得志,以疾去 夜醉起舞,歌呼大噱 复大醉,起舞歌呼 乃肯出其文 犹喜称道天下士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梦升家族

17、虽然上几代人都没有做官,但喜欢用家产帮助同乡,并收藏书籍来结识各地读书人,是江南大族。B、梦升跟随做官的哥哥来随地,欧阳修是因为做侍读童子才认识他的,作者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觉得还未成年的梦升有些特别不同之处。C、黄梦升和欧阳修同年考中进士,作者对朋友怏怏不得志深切同情,并试图施以援手,表现了对朋友的深厚友情。D、黄梦升中年早逝,欧阳修在读到他的哥哥子庠哭悼他的文辞时,伤感叹息不已。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穷达有命,非世之人不知我,我羞道于世人也。(3分)(2)吾兄患世之莫吾之,孰可为其铭?(3分)(3)吾不知所归咎,徒为梦升而悲。(3分)13、请用斜钱

18、(/)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邀。范 年 大 而 位 小 王 年 小 而 位 大 将 往 更 相 推 在 前 既 移 久 王 遂 在 范 后 王 因 谓 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范曰:“淘之汰之,沙砾在后。”注:简文,即南北朝时梁朝简文帝萧纲。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城 南 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新 晴 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注:高下:高低。 (1)两诗的三、四句各自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具体分析。(4分)(2)这两

19、首诗同写雨后之景,但曾诗暗含生活哲理,刘诗却极富生活情趣。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1)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2)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3)青泥何盘盘, 。(蜀道难)(4)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6) ,非抗于九国之师。 (过秦论)(7) ,红中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8) ,烟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阁序)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

20、6-19题。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王维兴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是那种很老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的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奶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那种感

21、觉似曾相识又难以描述。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叠印出数不清的浅色画面,有相似的情节相似的故事,那背景却清晰多变,雨地里,阳光下,有风而多雪的冬夜。家里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然出现,如久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树。譬如一株柳。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细密的叶片、柔软的枝条将她的整个身子都遮没了。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

22、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笼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譬如一株枣树。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生一树小小的叶片,挑一枝淡黄的星样的花朵。那时她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

23、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譬如一株红枫。她在秋天轰轰烈烈地燃起一身火一般的红叶,是否是一次生命的耗损、一次真爱的释放呢?在红枫的一生中,谁能数得清这样的释放究竟有多少回?譬如一丛冬青。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独对严寒笑迎风雪,历经坎坷依然不凋不谢不恨不悔呢?那么,母亲生而为一株红枫,或者冬青。面对一棵树,柳或者枣树,或者其他的

24、某一种树,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正被包容在她的爱心之中呢?面对一棵树,我们在感叹她的精神之外,是否想过树的自身,想过她的欢乐与忧伤、孤独与寂寞?雨天里,她挺着已湿透了的身子站在泥泞中,是否也曾因为自己的孑然一身而黯然神伤?没有星光或月光的寒夜,她是否也曾感到恐惧与孤单?自小嬉戏在膝下的孩子们一个个离开了,她是否也曾有过令人心痛的依恋与无奈?匆忙于季节生生不息的脚步中,她是否想过要歇一歇脚喘一口气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那么,面对母爱呢?

25、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偶然的机会”“简单的画面”两句中“偶然”和“简单”两词意在强调:生活中能触动心灵的细小而寻常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寻找是很难有机会遇到的。B、第段中“小女孩就站在这奶水一样的阳光中”,“母亲则被推在阴影里”,这样的描写别含深意孩子沐浴在温暖母爱里,而母亲却默默付出站在背后容易让人忽视。C、在看那个画面后,作者说在自己记忆中的画面里有相似的故事情节,“那背影却清晰多变,雨地里,阳光下,有风而多雪的冬夜”。说明自己曾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环境中受到过母亲的关爱,这些印象至今记忆犹新。D、

26、“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意思是说匆匆于人生旅途的人,只有在遇到生活困境、情感困惑时,才最能忆起母爱,才最能体会到母爱的可贵。E、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母亲的形象,也可以看到一个留心生活,热爱母亲,恪守孝道,对家庭负责,对他人充满爱心的作者形象。17、文章第段,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文中有何作用?18、作者说母爱是“柳树”“枣树”“红枫”“冬青”, “柳树”“枣树”“红枫”“冬青”各自形象地表现了母爱的什么特点?请加以概括。19、文章最后说“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读完本文后,你有“如树的母爱”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探究。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将下列长句改写成4个连贯的短句(可增添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土耳其在美国对其准备从一家被制裁的中国公司购买可能与北约其它武器系统不匹配的武器系统表示“严重关切”后于9月30日暗示可能改变这一决定。21、央视播出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观众的观片热潮,而且也带来了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一场“舌尖上的××”风暴。随着媒体上大量“舌尖上的××”的出现,形成了独特的“舌尖”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