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和文化_第1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和文化_第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和文化_第3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和文化_第4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和文化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具体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词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词风。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基础梳理】1.背景(1)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商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达,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2)北宋的、南宋的、元朝的,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2.表现(1):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地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等各种表演。(2)瓦子、勾栏: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

2、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内城外都有多处瓦子。(3)杂剧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特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演出。发展:杂剧形成于;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4)节日风俗:宋代已经有了、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错误!【合作探究】1.热闹的瓦子瓦子又称“瓦舍”。 取名“瓦舍”, 是勾画其特征,与建筑无关。吴自牧在梦粱录中

3、解释:“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1)材料中的“瓦子”是指什么场所?它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什么?在这里都进行哪些活动?除此之外,瓦子中还有哪些活动?(3)宋元时期,瓦子中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它的发展历程又是怎样的?2.欢乐的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暄暄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1)上述王安石的诗反映的是宋代的什么节日?我们现在是怎么称呼这个节日的?(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现在的哪些重要传统节日在宋代已经出现。(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多彩的原因。【探究

4、归纳】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宋代开始出现的瓦子是当时市民娱乐的重要场所,节庆活动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知识点二宋词和元曲【基础梳理】1.宋词(1)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便于歌唱。依据乐谱要求,有一定格式,叫作词牌。(2)发展词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o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3)代表: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李清照:词风、细腻、清秀。北宋灭亡

5、后,她的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和,进一步提高了词的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元曲(1)内容:元曲包、杂剧等。(2)特点: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的艺术。(3)代表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代表作是悲居U0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是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关、马、关B、白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合作探究】1 .宋词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几百年来,宋词一直以自己丰富的情思意蕴和独特艺术魅力,为人们所喜爱。(1)词有何特点?请简要介绍词的发展演变过程。(2)宋代有哪些著名词人?他

6、们的作品各有什么风格特点?2 .元曲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提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1)元曲主要包括哪三种文学体裁?(2)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谁?其代表作是哪部作品?【探究归纳】关心民族屈辱,抒发热爱家园的情感,成为宋词的重要主题。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是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元曲一方面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另一方面散发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其锋芒直指社会弊端。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曲的代表。知识点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基础梳理】1.司马光: 北宋著名史学家、 政治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2.资治

7、通鉴(1)体例:的通史巨著。(2)内容: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多年的历史。(3)编写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3.地位: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合作探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一一宋神宗(1)材料是对哪一著作的评价?编写者是谁?(2)该著作记述的内容是什么?【探究归纳】北宋时期,司马光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这部史书300多万字,广取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史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知

8、能提升练习】一、选择题1 .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商、贸、文、教发达的大城市。宋元时期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临安大都开封郑州A.B.C.D.2 .北宋开封城里的勾栏是()A.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B.小商贩摆摊的地方C.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D.专供演出的圈子3.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都城开封繁华景象的电视剧,请找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内容()A.市民们到瓦子看杂剧B.元旦那天,人们放鞭炮,相互拜年C.元宵节时,大相国寺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D.人们传诵辛弃疾的词作4.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下列节日与习俗对应准确的一项是()A.春节一一划旱船、吃饺子B.元宵节一一挂彩灯、拜

9、年C.中秋节一一放鞭炮、吃粽子D.端午节一一吃粽子、赛龙舟5 .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A.苏轼B.辛弃疾C.李清照D.陆游6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含冤受苦。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A.马致远B.白朴C.郑光祖D.关汉卿二、非选择题7.某校七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主题为“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1)下列是明宇收集的有关宋元时期市民娱乐生活的两幅图片。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2)嘉丽为J解宋代的节H,收集了两组诗歌,请你填上相应宋

10、代节日的名称。爆竹声中一步除,节分耕牛自理雷.春风送暖入隋苏万古传闻为思原千门万户*唉日,堆昊壮空砂安,总杷新相操旧料“荒掂洗得直任总从以上图片中可以看出,宋兀时期市民想听说书、看大戏可以去;当时戏(3)从以上活动中,可以得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特点是:。(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兀时期都市生活呈现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合作探究导学】知识点一【基础梳理】1. (2)开封临安大都2. (1)大相国寺(2)瓦子勾栏(3)宋代大都(4)春节【合作探究】1. (1)“瓦子”是一种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北宋;开封城内。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2

11、)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以及剃头、相面、算卦的摊位。(3)杂剧。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2. (1)元旦。春节。(2)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3)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的民族交融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兴盛;科技的进步等。知识点二【基础梳理】1 .(1)有长有短(2)唐朝(3)苏轼委婉豪放词风报国情怀社会功能2 .(1)散曲南戏(2)综合

12、性(3)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合作探究】1 .(1)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到宋代有了较大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2)苏轼: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后期的作品充满了血和泪;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2 .(1)散曲、杂剧和南戏。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2)关汉卿。窦娥冤。知

13、识点三【基础梳理】3 .(1)编年体(2)13004 .史学两司马【合作探究】(1)资治通鉴。司马光。(2)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知能提升练习】1. 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有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不包括郑州。排除含的选项,故选A项。2. D解析:开封城内的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3. D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不可能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开封城。D项说法有误,符合题意。4.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节的习俗有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习俗有挂彩灯、划旱船;中秋节的习俗有吃月饼、赏月;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