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虽有佳肴【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重点】1、2【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1.交流课前预习,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
2、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正确认读字音。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反复朗读课文。要
3、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明确: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 明确:食:吃;旨: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明确: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明确: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长:促进。 (7)其此之谓也 明确:
4、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6.口头翻译全文,师生一起矫正。三、合作研讨,把握内容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
5、法叫做“类比推理”。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略。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21 、化石吟【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课 时】一课时【预习导引】 1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
6、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奇huàn幻 gu裹藏 cng lóng 葱茏 zhuó yuè 卓越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 qiào 档案dàng造物主 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
7、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参见第3、4、5、6节)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前后照应,即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教学过程
8、】 一、导入: 1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 1、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奇huàn幻 gu裹藏
9、60; cng lóng 葱茏 zhuó yuè 卓越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 qiào 档案dàng造物主 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
10、盛。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 节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思考:a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
11、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b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c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d 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课外作业:练习:一、二、【教后反思】22、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
12、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3引导学生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4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导学重点】1快速阅读,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2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导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课 时】一课时【预习导引】 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13、60;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注音: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弥漫(mí) 晕(y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ng t)(2)释义: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崩塌:崩裂而倒塌。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
14、、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 a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见第2节) b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导学过程】一、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
15、?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2 2听读课文,思考: a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b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请你设计一种表格来完成,看谁设计的好。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上述题目。) 晴天云简表云 名云的形态变化高 度厚 度天气征兆卷 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积 云像棉花团 上午出现傍晚消散两千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 排列匀称两千
16、米左右较薄天晴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 名变化过程形 状位 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 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云的光彩简表光 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 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高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层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重点研讨 1本文介绍了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们读来条
17、理清晰,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吗? (学生速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句总说,然后描绘了万千姿态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在文章内部,作者也是按照一定的思路来介绍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为“卷云”、“
18、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及和天气的关系。 2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加以体会。你能否仿照课文中的例子造几个句子? a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侧重于比喻的修辞方法) 对于修辞方法,学生了解即可,关键体会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学生朗读找到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语句,重点谈谈体会)。 b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模仿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像 每月光照在地上
19、,像 四、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一、二、2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3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教学反思】23、绿色蝈蝈 【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引导学生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
20、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导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导学难点】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领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处。【课 时】一课时【预习导引】 1查找作者和作品的资料。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
21、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
22、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1)给加点的字注音。喧嚣xio劫掠luè静谧mì酷爱kù吮取sh气氛fn满载而归zài 喑哑yn(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shòu狩猎cuàn 篡夺ro扰乱 更胜一chóu筹gu 篝火zhng螽斯x窸s窣作响 w jù莴苣(3)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弱肉强食)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目标。(庞然大物 )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23、。(惊慌失措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津津有味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叫声,食性,主要写的是食性。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
24、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12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明确蝈蝈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
25、写作思路!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4 研读课文第9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C_(A食肉B食草C杂食)性昆虫。5“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
26、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6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描写突
27、出特征。 四、课后练习: 1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2练习:二、三、3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教后反思】24、月亮上的足迹【导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导学重点】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导学难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课 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注音:可望不可即jí 小心yìyì翼翼 一yè叶孤舟解词:昂首挺立昂着头直直得站着,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28、。 里程碑 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2查资料,了解航天方面的知识。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这是一篇记实报道,是记叙文的一种,请找出文章中所交代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本文所叙之事是登月,那它是分几个部分描述登月的全过程的呢?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登月成功(101
29、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宇航员登月,不仅开创了人类的首次载人探索外星球的新纪元,而且还肩负着特定的任务,那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做了些什么?: 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采集月壤和月岩。树立登月纪念碑。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插上美国的星条旗。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提问:从登月准备、飞向月球、成功登月到返回地面,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4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导学过程】一、导入 1
30、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2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总体感知: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1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
31、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2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总结。明确: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
32、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此
33、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四、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过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五、课后作业: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学反思】25河中石兽
34、60;教学目标 1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投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募(m
35、49;) 棹(zhào)柿(fèi) 湮(yn) 啮(niè) 溯(sù) 欤(yù)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
36、,从中找出答案。 三、正课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 朗读课文。 3 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 1 古今异义
37、0;井:古义:一起 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代词 这 是非木柿 今义:阅读 是:古义:经历 阅十余 今义:判断词 是 盖:古义:发语词 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 但矢其一 今义:表转折 但
38、是,却 2 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 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 是 为其来也 在 3词性活用 棹 名词用为动词 划船 4汉字能假 同“癫”,疯 五、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三题。 2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 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说课稿课件
- 开展第二季度事故案例学习活动方案
- 网络安全等保三级建设整改方案
- 企业员工中秋节团建活动方案
- 红歌文化推广与普及方案
- 信息技术行业安全生产监理制度
- 体育赛事市场激励制度的完善
- 中班9月文化交流活动总结
- 怀化学院《建筑学概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柴油发电机定期维护方案
- 2004年三中会议精神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浙江省应急管理行政执法竞赛题库-上(单选、多选题)
- 【2013浙G32】机械连接竹节桩图集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清单2024.07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含答案
- 《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第二版 课件 任务3.1 防腐剂的使用
- 2024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
- 五年级四则混合运算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业设计
- 《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振动声学现场测试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