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1页
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2页
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3页
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4页
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化学与生活模块开设的意义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此过程,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化学的研究方法。化学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结合化学知识来解释和判断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化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二、化学与生活模块对化学学科知识的要求知识点必修要求选修1要求备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葡萄糖特征反应性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

2、)、与银氨溶液反应认识醛基的结构及其还原性-与银氨溶液反应(实验)认识这些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能判断并说出官能团的名称和知道其某些化学性质氨基酸了解氨基酸能组成蛋白质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列举几种氨基酸油脂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蛋白质知道其能水解成氨基酸和具有的特征反应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蛋白质的主要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肽键的结构;阿司匹林知道其组成和结构特点,疗效,药物的毒副作用水杨酸青霉素麻黄碱无机化合物抗酸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会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酸雨的形成知道NO2、S

3、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雨的形成过程“水华”的形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华”的形成过程改善环境污染的一些举措的反应原理减少煤燃烧的污染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水质的改善混合物合金列举铜合金、铁合金的重要用途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新型合金的组成和性能,认识合金与金属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的记忆每种材料的成分和用途玻璃知道三者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普通玻璃的制备原理陶瓷水泥主要涉及的化学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用于解释金属腐蚀的快慢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用于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会正确书写电

4、极方程式三、教学建议1、阅读教材,利用表格归纳知识,便于记忆选取该模块中的与生活和生产紧密结合的内容作为素材,来考查必修模块的知识,是新课程注重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重要体现。由于教材中很多内容以大量的文字叙述或图片来呈现化学物质的用途。因此学习方式应以学生阅读为主,以学案的形式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抓住重点,通过列表、对比,易于记忆,不易产生混淆。例1. 第三章 第3节 玻璃 陶瓷和水泥三种硅酸盐制品的比较玻璃陶瓷水泥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原料生产原理用途其它水泥沙浆: 混凝土: 例2:生活中常见塑料制品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主要制品化学成分食品保鲜膜名称: 简称:结构简式:电线的

5、绝缘层薄膜名称: 简称:结构简式:饮料瓶箱名称: 简称:结构简式:2、巩固旧知,紧扣必修模块的知识,落实基础 高二水平测试以考查必修模块为主,而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查也纳入了高二水平测试的内容。因此,在该模块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必修模块的知识要求进行教学,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重点,从而为接下来进行必修模块的复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例3、第三章 第2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指出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Fe FeCl2 Fe(OH)2 Fe

6、2O3 FeCl3 Fe(OH)32.原电池(1)形成条件:负极:还原型物质( 金属)正极:氧化型物质( ) 溶液 连接(闭合电路)(2)原电池是可以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电能的关键。负极会 电子,发生 反应。正极会 电子,发生 反应。(3)在铜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如图),锌为 极,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观察到的现象为 ;铜为 极,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氧化”或“还原”), 电极反应式为 ,铜片观察到的现象为 。3.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含义电子得失金属直接将电子转移给有氧化性物质活泼金属将电子间接转移

7、给氧化性较强的物质电流腐蚀对象实例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发生条件电极反应例4 第三章 第3节 玻璃 陶瓷和水泥请写出硅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SiF4 (1) (2) (3) (4)CaSiO3 SiO2 Na2SiO3 H2SiO3 (5) Si(1) (2) (3) (4) (5) 3、重视实验,重点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培养能力教材中有4个验证性实验 和6个科学探究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提高化学学科素质的过程。如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书写探究实验报告的能力等。例5 第一章 第4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验证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实验

8、现象实验结论(1)取一片维生素C药片(维生素C含量为100mg),研碎后放入大试管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静置试管。(2)取另一支试管,加入2mL2的淀粉溶液,再加入2滴碘水并振荡,观察现象。(3)用胶头滴管吸取维生素C的澄清溶液,滴入上述溶液,边滴边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测试新鲜水果中有没有维生素C。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2的淀粉溶液,再加入2滴碘水并振荡,观察现象。(2)用胶头滴管吸取上述溶液滴在新鲜水果(如橘子等)的切面上,观察现象。4、研读课标,明确考核要求,关注弱势生认真研读课标和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P39-

9、考试内容与学业考试要求双项细目表,对弱势生要进行辅导,力求能根据考核内容逐项过关,加大选择题的训练力度。用好两本书:教学用书-高中化学基础训练(化学与生活) 总复习用书-高中化学基础训练(必修模块总复习)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广州市第47中学 宫清丽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1 本章内容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主要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2 在必修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从必修的宏观和定性提升到微观和定量的要求。本章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两个

10、第一:第一次全面接触化学定量测定实验;第一次对化学反应现象从实验与理论角度全面定量研究,探究化学反应本质规律。3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实际意义。一、 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教材立足于学生有一定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安排顺序上,第一节先从微观的角度介绍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概念、表示的方法。第二节学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燃烧热(反应热)和日益危机的能源问题,从反应热的种类着手,

11、引出反应热中的一个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燃烧热”。在化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通过一些实验来测定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比如在第一节介绍了中和热的测定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直接测定,只能够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得,这就涉及第三节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及盖斯定律运用问题。本章内容层次鲜明,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要会理论了解实际灵活运用,而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而且与生活了解密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新课标精神。三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本章内容在初中、必修和选修模块均有教学要求,作为必修模块中的内容,比较基础,较系统的知识在选修模

12、块中安排,这在课程标准和模块学习要求中有明显区分。本章内容在中学阶段是以螺旋式上升方式呈现,教师在进行本章内容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教学内容的递进行和教学难度的把握。初中要求必修2课程标准必修教学要求选修 课程标准选修教学要求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了解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2.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3.了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能用简单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的关系。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

13、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要吸收和释放能量,从而使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能用化学键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能以各种形式进行转化。3。认识化学反应在提供能源方面的作用。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得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14、,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含义。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5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能利用燃烧热的数据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四课时安排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3 课时(包括中和热的测定1课时)第二节 燃烧热能源     1课时(包括实践活动汇报交流)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本章复习 1 课时测验与讲评 2课时总计 9课时五、教学建议1搭建新旧知识的

15、桥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章专题与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名称相同但两者的内容有所不同,承担的任务及要求达到的目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必修侧重从宏观的、定性的方面对一些原理进行分析解释,而选修就侧重从微观的、定量的较高的层面来分析,建议在教学中多注意对两个模块的教学要求进行对比,这样才能准确对必修回顾提高,也能对选修内容的教学把握准确到位。做到温故知新,搭建台阶,层层递进,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部分焓变、反应热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必修和选修的衔接问题,还要看出两个模块内容设计的共同思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揭示化学反应中能量

16、变化的原因,区别的是选修有更高的要求。教学片段(焓变 反应热): 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意图知识回顾1.请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 (宏观上是指有新的物质生成,微观上指反应物中化学键的破裂,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键.)从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上就强化学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认识。知识回顾2:回忆必修2(展示必修2课本第2章第1节),请问如何从微观和宏观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上: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宏观上,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出能量,决定

17、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复习旧知识,进一步巩固必修2的知识,做好新知识学习的铺垫,而且仍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 课堂练习1:请根据课本P2图1-1判断H2(g) + Cl2 (g)=2HCl(g)是吸热还是放热, 并计算热量为多少?(放热, 862kJ)学生在上一个问题上自然就解决了新的问题过渡:回顾展示必修2 P33水能、化学能变化对比示意图,参考选修4序言P3图1在坐标图中画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 从必修的形象具体过渡到选修的较抽象、半量化。课堂练习2:请根据课堂练习1的计算结果在下面坐标图中标出反应H2(g) + Cl2 (g)= 2HCl(g)中的

18、能量变化。学生画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图,巩固上述坐标示意图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展示学生的不同答案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的探究精神。思考1:上述两幅图都有道理,可是结果却相互矛盾,如何理解这里的矛盾?化学键的键能不能代表物质具备的总能量。以疑激思,以思激学新知识讲授:焓、内能、焓变等概念1.以上我们说的物质的能量用“焓”表示。2.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内能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所含分子及原子的动能、势能、核能、电子能等的能量总和叫做内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化学键键能只是焓的一部分,不能代表物质的总能量。通过对比,不仅归纳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宏观和微观解释的一致性,而且使学生对焓变及反应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 思考2:为什么我们可以用化学键的键能来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呢?化学反应可以简单理解为只发生化学键变化,其他能量没有变化,所以我们就可以用化学键等计算反应的焓变。宏观和微观看似产生矛盾的两个解释,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见备注)备注:H2(g) + Cl2 (g)= 2HCl(g)成键过程中向环境释放能量862kJ/mol能量破坏键从环境吸收的能量679 kJ/mol<所以产物2 mol HCl比反应物1 mol H2 和1mol Cl2能量小,和宏观是统一的。2研究教材编写意图,深入浅出, 突破盖斯定律的教和学的难关盖斯定律是个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科书以测山高的比喻,抽象问题形象

20、化,接着用能量守恒定律反证进行理论解释。最后用CO的摩尔生成焓的计算这个实例来加强学生对于盖斯定律的感受和理解。教学片段(盖斯定律):(复习引入)已知C (s) 1/2O2 (g) CO (g) H = 110.5 kJ/mol请问110.5 kJ/mol是不是C的燃烧热?(过渡)对于这种很难控制反应进行程度的反应,我们很难通过实验测得反应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种重要定律盖斯定律,专门解决这个问题。(阅读)P11P12第一段回答问题:1. 图1-9人在山上的高度变化与上山的途径无关,那么与什么有关?2. 如果一个人从山脚爬到山顶,再从山顶回到山脚,他的势能如何变化?(引出盖

21、斯定律)3. 你能从P11的能量守恒定律示意图得出什么推论?推论1:一个化学反应和它的逆过程,焓变的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 推论2:由于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我们可以虚拟一些实际上可能不会发生的反应过程。如有些反应,我们可以进行反写。 【例1】某同学发现在灼热的煤炭上洒少量水,煤炉中会产生淡蓝色火焰,煤炭燃烧更旺,因此该同学得出结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已知煤炭的燃烧热为393.15 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242 kJ/mol,一氧化碳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写出该同学看到燃烧现象所涉及到的所有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你认为该同学

22、的结论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解析:(1)该题应该写出四个热化学方程式,其中碳与水反应生成水煤气是学生容易想不到并且易错的,它涉及到对已知三个方程式的处理及热量的计算。C (s) O2 (g) CO2(g) H = 393.15 kJ/molH2 (g) 1/2 O2 (g) H2O (l) H = 242 kJ/molCO (g) 1/2 O2 (g) CO2(g) H = 283 kJ/molC (g) H2O (l) CO(g) H2 (g) H = +131.85 kJ/mol(2)不正确。因为根据盖斯定律,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与途径无关,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有关。理由部分也是学

23、生不理解的地方,许多同学都不能从盖斯定律去解释。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可采用画循环图的方法(如右图),从数据可知H1=H2+H3+H4所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途径没关。本题还可以从H2O在反应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反应过程中,看似H2O是反应物,反应物增加了,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放出的能量应多些,但实际上反应过程中H2O又生成回来了,所以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物和产物相同的情况下反应热应相同。学生在理解了例1后,可以再补充下面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盖斯定律的理解。【巩固练习1】:把煤作为燃料可以通过下列两种途径:途径I:直接燃烧途径II:先制水煤气:C(s)+H2O(g)=CO(

24、g)+H2(g) (吸热反应),再燃烧水煤气试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I放出的热量_(填"大于","等于","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2)简述煤通过途径II作为燃料的意义._答案:(1)等于(2)固体煤经处理变成气体燃料后,不仅可以大大减少SO2和烟尘对空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运输3利用好实践活动栏目,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节有两个实践活动,第1个是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第2个是主题为“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起重要作用”的论文交流

25、。(实践活动一)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这是学生第一次全面接触化学定量测定实验,建议在教学中从原理、实验步骤、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不合理实验数据的淘汰,根据实验数据求结果,误差分析等环节给学生一个标准的定量实验的学习体会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结合研究性学习,把此实验进一步延伸:如把药品改成强酸和弱碱、强碱和弱酸,浓酸和稀碱,浓碱和稀酸,浓酸和浓碱的反应,反应热会如何变化?实验装置如何再进一步改进,使数据更精确?室温升高和降低对实验结果如何影响?诸如此类的实验延伸探究如果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坚持下来,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提高学生的实验的探究能力有显著的作用。(实践活动二)建议结合学校的研

26、究性学习,学生在课外先分组分专题进行资料查阅,除撰写小论文外,还可通过手抄报、小展板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样可以防止学生通篇下载文章而不经思考,不认真分析素材的学习习惯,达不到该栏目设置的目的。内容上除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外,还可以拓展到课后习题,最后在课内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此章节和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市场上的冰袋、热得快,在教学中或习题的设置方面要注意与实际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巧用数学工具解决本章习题。本章节有大量关于焓变大小的比较,计算等,如果能巧用一些数学工具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易错问题清晰化。【例2】已知

27、下列两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S(s) + O2(g) = SO2(g) H1 = Q1S(g) + O2(g) = SO2(g) H2 = Q2请比较Q和H大小:Q1 -Q2,H1_H2解析:这类型的题目看似不难,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同学很容易就被“+”“”号搞的晕头转向,而一些优秀的学生也会由于粗心判断错误。这里介绍的坐标图和数轴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比较Q的大小时,只要考虑反应热的绝对值大小,可以结合第一节的坐标图分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方法,如右图,一目了然,Q1<Q2在比较H大小时,考虑到“+”“”,用画数轴法也可避免没必要的错误。从而得出H1>H2【巩固练习2】有如下三个热化学

28、反应方程式:H2+1/2O2(g)=H2O(g) H1= a kJ/molH2+1/2O2(g)=H2O(l) H2=b kJ/mol2H2 + O2(g)=2H2O(l) H3 =c kJ/mol请比较a、b、c的绝对值的大小,H1、H2 、H3的大小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广东实验中学 程俊一 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本章将要学习的有关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推动力)、化学反应的快慢(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反应物能否全部转化为产物)三方面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探索以下问题的理论基础:帮助从更高的知识层面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基本化学反应;学习第三

29、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必须以基本的化学平衡原理为依据;指导探索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合成、工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生成物产率、控制反应条件、选择装置。同时本章内容是中学化学学科中最富有思维深度和理论价值的一部分,有利于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魅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它也是物理课程中关于理想气体模型应用的延伸,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二 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第一、二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深入剖析是学习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方向的基础,因为化学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的结果,化学平衡总是向着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幅度最大的方向移动。两项内容综合起来,就是工业生产效益的提高途径。化学反应速率属于

30、化学动力学的范畴。为了让学生在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及如何定量表述上有感性知识,教科书安排了简单易行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要想准确表达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定起点,确定时间单位,找出易于测量的某种量或性质的变化。要明确反应物的本质决定了反应速率,在影响速率的因素方面着重介绍浓度、压强、温度及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化学平衡属于化学热力学的范畴。当化学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在该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它只与起始状态和终了状态

31、有关,与变化途径无关。这就为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提供了灵活利用所学知识的可能,在始态和终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途径来达到同一个平衡,从而使问题简化。教科书通过实验,介绍浓度、压强(气体反应)、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有了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做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及相应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等栏目的引导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认识化学平衡移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的结果,化学平衡总是向着反应速率变化幅度最大的方向移动。本章虽然没有具体的化工生产内容,但选择化工生产最适宜的条件必然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理论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具体反应的特点,如

32、反应物的聚集状态,气体体积的变化,能量变化等,进而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要学习全面思考问题,兼顾各种条件的相互影响,如温度对平衡和速率的影响,高压对平衡的影响及对设备材料的要求,在比较中趋利避害,取得最优化的条件。使学生了解化学理论对生产实际的指导作用。化学平衡常数有利于从定量角度加深对化学平衡的认识理解,教科书利用某一反应体系的一组浓度数据,导出化学平衡常数以及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的结论。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涉及到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要用到焓变和熵变知识,需要对化学反应的实质有更多的领悟,所以把它放在本章的最后(第四节),以知识介绍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决

33、定反应进行方向的因素不是单一的焓变,熵变也是决定因素之一。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力争使知识浅显易懂,使学生从混乱度的角度形成对熵的概念的粗浅认识。只要求学生能利用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思考问题时能够更加全面。内容特点:本章内容既抽象又具体。抽象在它的理论解释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有些反应的深层本质学生是接触不到的,只能凭思考,想象,增大了学习的难度;说它具体,是在生活中有大量鲜活的事实。教科书利用数据、图片等引发学生思考,把抽象的知识适度地直观化,引发学生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 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该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如下:化学2: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

34、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选修4: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一般规律。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其中,对于选修4

35、,中的内容涉及相对旧的大纲新加的要求。四 课时安排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1课时)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课时) 第三节 化学平衡(8课时):认识化学平衡;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状态的比较;平衡常数及应用;化学平衡的应用;练习与讲评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课时) 复习、测验与讲评(4课时)五 教学建议1、针对必修、选修都有的内容,如何处理本章书和必修及之前学习内容的衔接,做到源于必修、又高于必修,学习能力螺旋式上升。如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当体系为气态或溶液时)、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如果不探索能力的层次性,那么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

36、法是必修2时已经学习过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在书中也只是一段文字介绍和一个简单的测量实验。提升点在哪里呢?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以固态和纯液态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该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的各种方法,我们应该想办法贯彻到实验2-1的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测定中去,让学生自己探讨测定方法。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结论上看,学生在学习必修2时已经很清楚,现在学习选修,应该全面的将必修2时的验证性实验改为设计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熟练掌握控制实验变量的方法,并且学会书写研究型的实验报告。并学会从大量的实验现象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下结

37、论,并学会以此结论进行实验最佳条件的选择与控制。如下2007年高考江苏题;同一反应时间同一反应温度反应温度/转化率(%)选择性(%)*反应时间/h转化率(%)选择性(%)*4077.8100280.21006092.3100387.81008092.6100492.310012094.598.7693.0100*选择性100%表示反应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和水增加必修里面并未涉及的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影响(但是,压强的改变只有引起了浓度的变化,才会对速率产生影响);增加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条件下,体系中无关气体的通入对速率的影响。为各种情况下化学平衡的移动打下基础。引入一点外界因素对

38、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N2(g) + 3H2(g) 2NH3(g)反应,当容积恒定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当温度恒定时,增大容器体积,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为化学平衡的学习打下基础。现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不能再只是结论,而应该利用书本绪言中建立的活化分子碰撞模型来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速率变化的本质,他们才能灵活的判断各种情况下速率是否变化。如升高温度,既使分子获得了更高的能量,提高了单位体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又提高了分子间的碰撞频率,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第三节 化学平衡,在开始学习化学平衡状态时,应该将必修2所学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进行复习与丰富,因为必修时学生对于化

39、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基本上比较肤浅,停留于物质的百分含量是否变化、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的层面。而对于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各气体的分压、各气体的体积、体积分数的理解是十分含糊的,若不弄清楚,也将成为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等效平衡的障碍。2、 如何体现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理论需要在应用中体现价值,本章学习中,我们可以为理论学习提供大量的典型素材、实际例子,这些案例包括必修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反应、工业生产中的条件控制、装置选择等等。必修和选修4是高考的重点,那么,必修与选修4相融合的内容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将必修中不能深入探讨的可逆反应拿来作为实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40、学平衡的理论加以解释与深化,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可以使新课程中被削弱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得以丰富和提升。 (1)NaCl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用来进行化学平衡状态的引入;(2)Al(OH)3的两性:H+AlO2-+H2OAl(OH)3Al3+3OH-,当体系的酸碱性发生变化时,平衡如何移动、导致铝元素形态的变化。或者,为了获得Al3+,应该如何调节体系酸碱性。(3)氯气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达平衡后,A、加入氢氧化钠发生什么反应?B、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C、反应中增加HCl的浓度发生什么反应?D、次氯酸钠中加盐酸发生了什么反应?E、为什么氯气难溶于饱和食

41、盐水?F、加入NaHCO3 固体,c(HClO)变化?G、加H2O ,c(HClO)变化?(4)CO2、SO2溶于水的可逆反应。CO2中混有SO2、HCl,用什么除去(饱和NaHCO3溶液)?SO2中混有HCl,用什么除去(饱和NaHSO3溶液)?(5)氨水为什么显碱性?NH3+H2ONH3.H2ONH4+OH-。制备干燥的氨气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试剂和条件(NH4Cl和Ca(OH)2固体加热/浓氨水滴到固体烧碱或碱石灰中)? 实验室如何检验NH4+(加碱液、加热、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6)在讲元素周期表同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时,H2与I2化合其实是一个可逆反应,应该写为H2+I22HI。突

42、出H2与I2化合的不易,与HI的不稳定。(7)乙酸乙酯的合成与水解条件的选择。另外,化工生产中的反应,如SO2与O2化合的可逆反应、工业合成氨的可逆反应,可以将选修2化学与技术的相关资源作为备课素材和课堂问题情境,以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探索工业合成的最佳条件,以实现最大转化率和最低成本。3、 如何体现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魅力如勒沙特列原理,是化学平衡问题中的重难点,是教学的难点、但却是是化学思维方法培养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契机。这两个课题的教学长期存在着以下问题:(1)教学中将复杂问题更加复杂化,还没有找到特别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程序,所以,在灵活

43、多变的问题中,理论基础并不扎实的学生逐渐迷失;(2)习题的选择容易一步到位,过早将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抛给学生,一开始就把学生吓怕了,以至于高三一轮复习难以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3)学生自主思考太少。这真是一个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与探索的重要课题。我想,越是复杂问题,越是要把最基本的概念弄清楚,越是要让学生自己想明白。教学建议如下:(白云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蒋洁老师提供)1. 分析平衡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对高中化学平衡较完整的认识纵观高中化学中的所有平衡问题,实际上讨论的是平衡过程中三个阶段的问题。第一阶段,平衡的建立过程,即讨论从起始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体系中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如例题:在一定温度下的

44、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 已达平衡的是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B的物质的量浓度 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要回答上述问题,实际上要清楚涉及的这些物理量在从起始到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发生怎样变化。第二阶段,平衡建立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如何移动的问题。第三阶段,建立平衡后,改变条件,平衡发生了移动,移动的程度问题,或者说既然温度、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平衡有影响,那么,在不同条件下,平衡建立的程度如何。即讨论平衡中转化率问题。如例题:在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 NO2,建立如下平衡2NO2

45、N2O4,平衡时测得NO2的转化率为a。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再充入1mol NO2,待新平衡建立时,NO2的转化率为b,则a、b值的大小关系是( )A. ab B. ab C. ab D. 无法确定此题比较的是在反应物浓度不同的情况下,平衡建立程度的问题。(包括“等效平衡”实际上都不是新的平衡问题,它讨论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反应条件不同,但能达到同样的平衡,是平衡建立程度问题。)确定问题讨论的阶段后,不同阶段用相应的化学平衡原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2将习题问题化,在新课教学中,将习题变为设问,使学生对平衡的学习更细化化学平衡部分的习题千变万化,不胜枚举,而且不断推陈出新,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觉

46、得前后矛盾,无所适从。实际上“化学平衡”部分的习题,都是对化学平衡本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节进行的一些设问,应该说习题是对教材化学平衡讨论的一种延伸和细化。习题即问题,利用习题中的素材,将平衡各阶段过程分解为一个个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构建对化学平衡的认识。如化学平衡的建立问题,常见的习题是“判断平衡达到的标志”,在新课中,在从起始到达到平衡过程中,将各种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讨论,学生不仅能解决这类习题,更重要的是对平衡建立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就“平衡标志”问题在新课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一些设问:讨论:恒容恒温下,反应2SO2(g)+ O2(g) 2SO3

47、(g) ,随时间增加,这三种物质浓度变化情况。SO2O2正逆反应速率比较SO3起始2 mol1 mol0时间增加平衡时间增加根据填出的上表,画出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c) 、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与时间的关系图;从反应起始到平衡过程中,体系中压强(p)、混合气体密度()、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何?将上述反应方程式改为;I2(g) + H2(g) 2HI(g) 时,这些物理量如何变化?对于反应:A(s)+2B(g) C(g)+D(g),这些物理量又如何变化?再如浓度、温度对平衡的影响,不仅要讨论这些条件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还应进一步讨论它们对平衡建立程度(转化率)的

48、影响。如讨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在清楚浓度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后,可以设计以下表格,进一步讨论在不同的浓度对平衡达到程度的影响。讨论:在某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比较下列情况下,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SO3体积分数与平衡比较的变化情况。 (单位:mol)SO2O2SO3恒容时恒压时SO2的转化率SO3SO2的转化率SO3起始12.01.00平衡10.60.31.4起始24.02.00起始3 002.0起始4 004.0达平衡后再充入2 mol SO2和1molO2达平衡后再充入1.5 mol SO3达平衡后再充入1mol O2达平衡后再充入2molSO2和2mol O2达平衡后再充入2molSO3和2mol O2达平衡后再充入1mol Ar(注:以上起始1所达平衡1为设定的参考值,其它浓度下SO2的转化率或SO3填与平衡1时比较“增大”或“减小”。若平衡从逆方向开始建立,则只可讨论SO3的体积百分含量SO3。)3 回归课本基础,尽可能将多个问题归一讨论,使学生从根本上对平衡建立认识如压强对平衡的影响问题。压强对于平衡的影响在教材中是没有专门进行阐述的,只通过三个实验讨论了浓度、温度对平衡的影响。我们一般在教学中还是会讲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向气体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这个使学生对一些压强对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