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nformation encountering: an exploration beyond information seeking 陳川淼陳川淼97.10.11 Title: Information encountering: An exploration beyond information seeking Author: Sanda Erdelez Degree: Ph.D. School: Syracuse University Date:1995 Pages:201 Subject: Library Science; Information Science大綱大綱lconceptu
2、al approachlResearch QuestionslMethodslMETHODOLOGYlresearch design l data collectionl study respondentsl data analysisl issues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conceptual approachl本研究主要探究使用者資訊偶遇情境中的經驗、行動、思想、情感等。l瞭解使用者資訊偶遇時的行為conceptual approach概念取向 (conceptual approach) 本研究的概念取向是基於三個關鍵假設:1.資訊偶遇是資訊獲取的區分形式2
3、.資訊偶遇的特徵可察覺及描述3.資訊偶遇有助於擴大使用者資訊行為的範圍Research Questions 1.資訊偶遇的特點是?2.使用者有關資訊偶遇之行為? 研究問題研究問題1有四個層面: user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problem 研究問題研究問題2:資訊偶遇不是一孤立行為Methods l問卷:132個受訪者 l引導式的訪談(Guided Interviews): 12個受訪者METHODOLOGYl本章解釋了研究方法和程序。重點是考慮到質的研究設計和程序,因為探索和描述性質的研究。質性方法似乎是最合適提供一個初步了解的方法,本研究在解決這兩個研究問題:l
4、資訊偶遇有哪些特點?l資訊偶遇涉及哪些使用者資訊行為?l這章方法論的議題有:l research design, l data collection, l study respondents, l data analysis, and l issues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Research Designl這項研究採用了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設計l研究設計選擇,希望制定一個初步了解的資訊偶遇及資訊偶遇後所獲得新資訊作為研究課題 l有人認為第一章中,目前資訊行為的模式主要強調資訊尋求和不提供理論解釋的其他形式的資訊獲取。出於這一原因,在Kerlinger的term
5、s,這項研究是無法測試資訊偶遇解釋或預測系統的構建,理論所提出的定義和變數之間的關係 l( Kerlinger , 1986年)相反,研究探討了非結構化的領域,以便確定尚未得知的關鍵變數。 ( Babbie , 1989年) Research Designl在新的研究問題和缺乏檢驗的理論,這項研究選擇一個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設計主要的原因。 l由於它的探索性設計,這項研究並沒有提供明確的答案資訊偶遇,其結果並不普及到廣泛的人口資訊的使用者。相反,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歸納洞察什麼特點,資訊偶遇,以及它的重要性是在更廣泛的範圍內使用者資訊的行為。Research Plan 第一階段資料蒐集開放式調查,
6、團體情境的管理資料分析內容分析調查數據,編碼方案的發展,編碼,描述統計分析第二階段資料蒐集引導式的訪談資料分析編碼以及訪談紀錄的內容分析第三階段報告和解釋的研究結果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 l結合開放式的調查和引導式的訪談,兩個質性數據收集方法,產生數據與理想的特徵。l質性研究方法很適當,因為研究的對象是真正資訊偶遇的受訪者。利用實際生活和最近有資訊偶遇經驗增加了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Data collection procedures lPhase I認為是適當數據收集的方法,因為它不花費研究人員與一些受訪者大量的時間l採用開放式l Phase II 一般訪談的形
7、式,採用引導式訪談(半結構式)l質性的訪談是一個數據收集方法,提供了豐富的口頭研究數據,常用於人類學實地研究。l (Pearsall, 1970)的一般訪談指導形式中的引導式訪談結合openness開放的非正式對話訪談與結構的標準化open-ended開放式的訪談。Data Collection Instruments l此研究利用兩個資料蒐集工具lPhase I :開放性問卷lPhase II : interview guide 訪談指導Questionnaire l問卷調查目的:提供詳盡資訊偶遇之經驗l問卷前言包含一段資訊類型簡介,受訪者需要憶起最近資訊偶遇經驗Questionnairel
8、問卷調查表選擇35位受訪者作為前測l問卷調查內容主要讓受訪者回答下列問題:l資訊偶遇從發生到結束這段時間的情況l描述資訊偶遇事件l描述資訊偶遇發生前後自我情感與思想l解釋為什麼資訊偶遇是或不是先前要求 l他們偶遇資訊的情況l特別事件資訊偶遇是否會影響之後資訊尋求l描述多久或多常發生資訊偶遇l提供研究評論Interview guide l引導式訪談目的:以豐富的研究數據,詳盡解釋資訊偶遇的經驗l受訪對象樣本:從Phase I 問卷調查對象取得l訪談過程採用訪談指引(interview guide)的步驟step敘述可能問題的例子1前言:此追蹤研究的目的主題如何選擇訪談的邏輯目的清楚嗎?知道訪如何
9、進行嗎?2有關調查資訊偶遇經驗的問題:細節的經驗報告調查有關資訊偶遇四個方面資訊活動型態與類型的分類資訊偶遇發生的地方?解釋當時你做什麼?你偶遇資訊的類型為?3回憶其他資訊偶遇的經驗不同活動資訊型態資訊活動型態與類型的分類你記得那些突然出現有用的有興趣的資訊,當時你在找哪些其他資訊?4受訪者資訊偶遇一般的特點:喜好資訊偶遇的環境喜歡或不喜歡資訊偶遇利用或處理偶遇資訊你多久會遇到這些資訊?你喜歡或不喜歡這些碰出來的資訊?這些你碰到的資訊你通常會怎麼處理?5理想的資訊偶遇環境特點:系統設計、資訊組織、編排如果你可以創造資訊偶遇的環境,你希望他是怎樣的?6結尾:最後意見想法的蒐集感謝受訪者還有什麼事
10、我們為提到的,你不妨告訴我,或問我?Respondents l受訪者來自奧斯汀 的Texas大學的教職員與學生,為了初步了解不同的使用者資訊偶遇的情況,資訊偶遇的經驗,需要加以探討。l由於以往的研究證實,使用者日常工作,角色和職責都會強烈影響不同使用者的資訊行為。 ( Reneker , 1992年)的樣本包括足夠的人不同的數據,提供各種各樣的角色和職責,因此,收集各種各樣的遭遇的經驗。Sampling l抽樣程序在這研究中有兩部份:1)確保不同使用者個人資料檔在研究第一階段有被選取2)確保受訪者有豐富資訊偶遇的經驗選定於第二階段 抽樣方法:非機率抽樣(non-probability samp
11、ling )Samplingl在非機率抽樣研究人員不隨機抽樣母群體進行研究,而是利用他們的知識和專長,作為樣本選擇l(Kerlinger, 1973)由於此研究旨在提供一個初步的了解資訊偶遇,並沒有打算廣義陳述資訊偶遇行為的人口研究,概率抽樣更為正式的方法,被認為是不必要的影響這項研究的目標。一個經常有資訊偶遇經驗的受訪者,被視為更合適的樣本。 Sampling procedures lPhase I (調查) :l從奧斯汀 的Texas大學選取受訪者l參與這項研究徵求共150受訪者: l從大學部選取兩個班級的學生(考古)l研究生兩班(教育和人類學) l在一個繼續教育研討會的與會者l兩個科系辦
12、公室工作人員(圖書館和資訊科學與工程) l五個科系的教師(圖書館和資訊科學及教師研討會的參與者) Sampling proceduresl132份有效問卷,18名受訪者選擇不參加。18位中,只有兩名受訪者明確表示,他們不記得資訊偶遇的經驗。其餘16位問卷填答為完整或沒時間參與。 l132個參與者有效提供不同的專業及個人角色,創造一個豐富多樣的資訊偶遇的經驗 Sampling procedureslPhase II (訪談) :l從第一階段選擇適用樣本l選擇28位受訪者,針對問卷調查第八項,他們經常富有資訊偶遇經驗l訪談28位中的12位(註1):l三位大學生l兩位研究生l兩位工作人員l兩位教師l
13、三位繼續教育的學生 (註1)共有16個進行了採訪,但是有四位受訪者的錄音帶不能轉錄由於技術上的困難。Sampling proceduresl在選擇這12個受訪者特別重視他們的:l代表性-不同資訊偶遇經驗l興趣-對本研究感興趣l限制-最後所選定的受訪者進行面談的另外兩個因素,受訪者提供採訪和時間對研究的行程有所限制。 Data analysis l質性研究設計和收集的數據在本研究中所需的資料分析程序,引導探究受訪者資訊偶遇l幾個資料分析有效的方法,在文獻中可發現:l人種學研究(區域分析) l分類研究(面分析) l傳播研究(質性和質性的內容分析) Data analysisl Domain ana
14、lysis :人類學分析l這一分析過程涉及包含建立一個類組的含義,確定了語義關係和其他較小的類組的關係。 l(Spradley, 1980) Faceted analysis :l也是一個感應過程中組織一些主題領域納入合乎邏輯的群體(面)的基礎上,一個單一的特徵或部門。 l這種類型的分析比傳統的分級分類是較不嚴謹較有彈性。 l(Austin, 1960).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l在質的內容分析,各類未建立前的時間,在一個更加系統化質性的內容分析。當前的重點是確定主題,而不是質性分析的頻率。 (Berelson, 1952) Data analysisl研究
15、資料從問卷調查和訪談的開放性問題組成l資料分析的架構包含四個層面,由文獻中所衍生出來:使用者,環境,資訊和問題的層面 l每個層面分為:analytico-synthetic 群體或facets l為了提高效度,資料分析過程反覆前測,直到全部數據都建立起來Data analysisl了確保質量的分析和研究結果,下列為一般數據編碼規則: l盡可能保留受訪者原始陳述l編碼明確表示l如果提供的數據(即問題的答案) ,但不完整或不明確,每一個漏掉的代碼編碼要素”不具體”l如果數據沒有提供,所有適用的代碼編碼要素”無效”l建立一個簡短類別的分組清單和失敗的原始編碼類別l進行二次編碼(同一個簡短的類別)的數
16、據編碼與”不具體”初次編碼。 Data analysisl該訪談的錄音帶,轉錄和文字資料中所載的採訪記錄編碼簡稱核心概念核心概念 ”theme”作為編碼單位l theme是一個“實體概念:一個事件,思維過程,或觀點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連貫的整體 ”Data analysisl( Camey , 1972年)個人核心概核心概念念 ”theme” 在個別訪談筆錄,標記,然後比較其他訪談紀錄。l訪談紀錄的範本見表二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lInternal validity lExternal validity Internal validityl內在效度是試驗性研究(pilot study)過程中關切的問題l 試驗性研究的目的為評估選定的資料收集方法,是否 妥善解決研究的問題l具體來說,審查試驗性研究的效果差異,問卷上的說明質性的受訪者描繪他們資訊偶遇的經驗l參加試驗性研究分兩組:l第1組受訪者只收到簡短的描述說明什麼類型的經驗他們必須憶起l第2組簡短說明資訊偶遇經驗的例子Internal validityl質性分析的受訪者說明顯示如下:l兩組的受訪者能夠確定什麼樣的經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人房产抵押权抵押权转让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贷款担保转让合同4篇
- 2025版住宅室内精装修与装饰工程施工合同5篇
-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2
- 出租车行业环保措施考核试卷
- 团队建设力量培养项目计划书考核试卷
- 印刷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考核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艺术品交易居间代理合同样本3篇
- 2025年创业创新贷款协议
- 2025年合作知名作者的高需求小说电子书协议
- 广东省佛山市2025届高三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全面+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重点句子
- 公司结算资金管理制度
- 2024年江苏扬州市邗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社区获得性肺炎护理查房内科
- 浅谈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策略
- 新版药品批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大全
-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无锡万象城
- 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就诊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