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广东惠州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_第1页
2019届广东惠州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_第2页
2019届广东惠州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_第3页
2019届广东惠州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_第4页
2019届广东惠州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2018年7月24 .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25 .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A.导致儒学独尊局面B.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C.利于世家大族掌权D.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26 .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

2、,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关怀。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城市手工业发展B.坊市界限的突破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草市位市的出现27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这表明A.专制皇权日益膨胀B.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传统文化力量强大D.改革面临政治风险28 . 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

3、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清朝统治陷入危机B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专制色彩依然浓厚29 .下图为1912 1932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据此可知当时A.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B.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D.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30.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

4、传播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31.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D.三大改造已经完成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写下法律,同为高贵者与低微者,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 义”;在致城邦体现了 “分配性正义”,指责城邦公民“他们毫不尊重圣洁的或者公共的 财产”。据此可知,梭伦A.批判专制制度B .主张权利平等C .抨击社会不公 D .维护公共利益33.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 代“工业革命”,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

5、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 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A.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B.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C,削弱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D.注重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34 . 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35 .右图为1870 2010年全球资本分布表。图

6、中二战后全球资本的数据分布可以表明A.全球资本均衡发展B.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C.第三世界发展壮大D.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材料一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 “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 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

7、至整个抗战 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材料二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一一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一一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

8、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10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4分)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文化西洋文化明末清初儒家教义与组织基督教义与组织咸同时代旧式武器与运输机械武器与运输戊戌变法时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与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清末维新时代形而上之道形而卜之艺一一声光电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阶级的政治社会组织民主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玄学哲

9、学的思想学术。与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国民革命时代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交流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20世纪20、30年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农业文明,商业文明文学哲学的文化科学的文化融合自然征服自然重人与人的关系重人与物的关系道义主义功利主义据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上表为明末清初至 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45 .【历史 选彳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隋朝建立与正仓系统分开的义仓系统,用于备荒救灾,表明国家赈灾方面的财政

10、制度沿着专门化的方向迈进。唐代在隋制义仓的基础上,置于州县,由州司和县司直接管理,这与义仓分 散在民间,不易管理有关。义仓最初按亩征收,高宗永徽年间改为“率户出粟”,上上户五石,上中以下递减。中宗神龙前后,义仓粮被官府大量使用,成为官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义 仓制度使我国古代赈灾财政的专项制度化达到了成熟阶段,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防灾救灾意识的 进一步提高,也为国家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质保证。据潘孝伟唐代义仓制度补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影响。(7分)46 .【历史 选彳3: 20世纪的

11、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90年8月,美国领导的联盟军为恢复科威特合法政权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即海湾战争,是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过程中局部矛盾激化的结果,是信息化时代下作战方式的一场根本 转变。海湾战争中,美军制胜的关键性理念是打击、破坏对方的整体作战体系和结构,毁坏对方 的抵抗能力和意志,直击其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侦查系统等作战要害和关键点,最终目标为导致 敌方作战系统功能完全失调直至瘫痪。因此,这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化作战方式耗时短,但 人员伤亡数量巨大,毁灭性和残酷性也大幅度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据赵阵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对作战方式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2、识,概括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中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和主要影响。(9分)471历史选彳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布哈林是苏联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他认为各种经济成分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并利用商品交换来建立工农关系,反对超越现阶段的急于求成。1925年,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政策提出后,布哈林认为在当时条件下,经济建设“只能以乌龟速度爬行”,大工业产品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补充,一是农民经济,二是小工业、租借制、租让制和对外贸易。有学者提出“布哈林方案”比“斯大林模式”更符合社会主义的

13、本质内容,但1928年初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鉴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的环境,“斯大林模式”逐渐取代“布哈林方案”。据吴于廛、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布哈林方案”的主要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取代“布哈林方案”的原因。(7分)2019届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DCBCDACADBAC选择题解析24 .【考点】西周时期的制度一一文化认同【解析】材料中周王对前代商朝祖先神的改造,使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关系,说明周天子在弱化血缘关系,故 A项错误;材

14、料中没有涉及到尊卑关系和宗教信仰,故 BC两项错 误。材料中周王此举意图加强各部族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周天子的认同,故D项正确。【答案】D25 .【考点】东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一一察举制【解析】材料中着重强调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标准,即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导致垄断学术和权力的世家大族更易掌握权力,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材料所述东汉时期的史实;D项材料没有涉及,故错误。【答案】C26 .【考点】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一一坊市制【解析】材料中谈及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变化,随着城市中人们不自觉力量的驱使,使城市原来的布局发生改变,坊市制被打破,故B项正确;ACD材料没有涉及,故错误。【答案】

15、B27 .【考点】明朝时期的传统礼制【解析】明朝时期 “国本之争”虽经长达 15年的斗争,但最终仍是立长子,皇帝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故 A项材料没有反映;材料中的“国本之争”并非改革,也没有涉及政治风险,故B项错误;明朝文官坚持立长子,并非思想保守,而是维护传统礼制,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故C项正确。【答案】C28 .【考点】清末预备立宪【解析】清末预备立宪期间,规定行政部门如果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无权弹劾,只能请旨裁夺,表明清末改革中仍具有专制的色彩,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没有涉及。【答案】D29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民国前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20年代以来棉

16、纱的进口量不断减少,表明民国前期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 尤其是棉纱生产,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无关;图表中只是对棉花、 棉纱、棉织物进口量的统计,并不能说明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故 C项错误;图表中没有涉及 棉纺织技术,故 D项错误。【答案】A30 .【考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 将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故C项正确;ABD项并不能充分解释材料,故错误。【答案】C31 .【考点】 新中国初期的建设和外交【解析】图表中建设、和平两词在人民日报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而战争一词的使用频率不断减少,尤其是在1953年之后,表明建国初

17、中国周边环境的缓和,为经济建设提供条件,故A项正确;建国初正处于冷战时期,国际局势并非缓和,故 B项错误;C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32 .【考点】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一公民政治【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城邦人”、“正义”,表明梭伦在协调公共利益,而 非个人利益,故 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专制,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抨击社会不公,也没有强调权利的平等,故BC项错误。【答案】D33 .【考点】工业革命一一有关工业革命的研究【解析】 材料中对工业革命研究派别很多,对“工业革命”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理解和命名,表明史学界对工业革命研究的深入和多元,这与民众的理解是不矛盾的,故B项正

18、确,A项不符合材料;C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34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一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解析】1972年在序言中提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主义 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一一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史实。【答案】A35 .【考点】二战后的经济发展【解析】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中,亚洲和非洲在全球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发展 中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加,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故 D项错误;AB不符合史实。【答案】C41. (25 分)(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

19、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每点 3分,答出4点即11分。)(2)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3分)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3分)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每点2分,共4分。)(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每点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42. (12 分)示例一论题: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

20、阐述: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伴随西方基督教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停留在儒家教义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认识相对粗浅。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开展,中国知识逐渐摆脱了鸦片战争前仅从基督教角度对西方的粗浅认识,意识到中国武器的落后、专制制度的束缚,以及西方技术的先进、制度的民主。20世纪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派知识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介绍西方思想,逐渐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多角度对比中西文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逐渐全面。总之,随着中西联系的加强,以及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示例二论题: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转向文化角度进行中西对比。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知识先后从器物、制度两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指出西方机械武器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