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拓展长方体和正方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苏教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拓展长方体和正方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苏教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拓展长方体和正方体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苏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知识精讲··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水面上升的那部分体积就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求西红柿的体积的操作过程:1准备装有一定体积水的量杯(量杯的大小应以能放入被测物为准,水的多少应能以浸没被测物为准,且放入被测物后不能有水溢出)如上图,此时量杯的读数为200 mL       2把被测物放入水中并度数,如上图,此时量杯的读数为350 mL       3用350 mL减去200 mL,再把得数的容积单位改写为

2、体积单位即可(mL)              150 mL=150 cm3典型例题  一个长方形的鱼缸,从里面量长为40 cm,宽是25 cm,高是15 cm把一个棱长为8 cm的张方形花岗石放入鱼缸中,花岗石完全浸没水中(水未溢出)鱼缸内的水面升高为多少厘米?名师学堂  解题思路鱼缸内水面升高的部分可以看作为一个长40 cm、宽25 cm的长方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等于花岗石的体积用花岗石的体积除以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所得的结果就是长方体的高,

3、即鱼缸内的水面升高的高度正确答案(cm)答:鱼缸内的水面升高0.512cm·三点剖析··重点:运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难点: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易错点:用排水法求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时,将物体放入水中后(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明确水上升的高度才是解题的关键·题模精选··题模一: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cm)【答案】 3.14×()×6×(1+)=100.48(cm)【解析】 3.14×()×6×(1+)=100.48(cm)作业1 填空。(1

4、)一块棱长是1dm的正方体木块,可以切割成( )块棱长是1cm的小正方体木块,所以1dm3( )cm3。(2)把一个体积为1m3的正方体切割成体积为1dm3的小正方体,把它们排成一行,长度是( )m。(3)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 )、(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 )。(4)常见的面积单位有( )、( )、(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5)常见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答案】 (1)1000,1000(2)100(3)cm,dm,m,10(4),100(5),1000【解析】 (1)1000,1000(2)100(3)cm,

5、dm,m,10(4),100(5),1000作业2 两个体积(或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答案】 ×【解析】 ×作业3 填空4L( )mL3600mL( )dm36.58m3( )dm3( )cm3【答案】 4000 3.6 6580 6580000【解析】 4000 3.6 6580 6580000作业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9.56m3( )dm312500dm3( )m3500cm3( )dm3( )m30.25L( )mL( )dm33500cm3( )L( )dm3【答案】 9560 12.5 0.5 0.0005 250 0.25 3.5 3.5【

6、解析】 9560 12.5 0.5 0.0005 250 0.25 3.5 3.5作业5 填一填。(1)0.13m2( )dm2 0.27m3( )dm32500mL( )L 4dm3( )cm3(2)一个单门衣柜的容积约是1200( ) 一瓶墨水约100( )一块肥皂的体积约是60( ) 一个哈密瓜的体积约是10(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统一为公式V( )。(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3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3分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答案】 (1)13;270;2.5;4000(2)dm3;mL;cm3

7、;dm3(3)Sh(4)60(5)27【解析】 (1)13;270;2.5;4000(2)dm3;mL;cm3;dm3(3)Sh(4)60(5)27作业6 1m3比1m2大。( )【答案】 ×【解析】 ×作业7 下面两组数中,每一组都有一个数与其他数不同,请划去这个数。(1)5.07m35070000cm350700cm35070dm3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

8、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