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_百度文库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_百度文库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_百度文库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_百度文库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_百度文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倘佯文学殿堂 , 感悟心灵对话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梓潼县教师进修学校 杨丕林“雪化了以后是什么 ?”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一一雪化了以后是水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语文老师竞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张冠非要李戴,自然要出现令人遗憾的结局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 ? ”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体验,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来说,雪化以后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可能是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的春播 ;对城市学生来说,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油亮的柏油马路、穿梭的

2、车辆,可能是公园里青翠的草坪、彩色的碰碰车:对北方的学生来说 , 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欢乐的笑声;对南方的学生来说 , 雪化了以后可能是伤心的眼泪。只有尊重学生 , 理解学生,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 , 富有个性的想像 , 才能拓属与丰富自己的见识,才能避免“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传统的教学方法 , 特刻是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 一是教法不当 , 所谓标准答案 ' 僵化了学生思维 , 所谓讲解 ' 、分析 ', 把血肉丰满的课文支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 , 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 ;二是学法不当 , 不让学生认真阅读

3、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无意义、无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 ;三是阅读面窄 , 学生课外阅读受到种种限制,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四是考法不当 , 扼杀了学生创造精神等等。”时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通过丰富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精神、道德、社会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及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谈到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总离不开“阅读”与“写作”这两个话题。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答案最后常常

4、会回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或者干脆就是“读是为了写”。显然这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读写要结合,读也能促进写,这本没什么异议,但是读就是为了写吗?读了就能写吗?阅读应该有它自己怎样的独立意义与重要作用呢?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读放在一个怎样的正确而恰当的位置呢?这似乎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 树立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 既然阅读不仅仅为了写,那么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呢?首先,从社会对阅读的要求来看。传统的阅读教学从文章学的目的出发,教读一篇文章是为了弄清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方法、语言特色;从语文知识出发,是为了弄清字、词、句、

5、篇、语、修、逻、文等。然而现代社会,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发展智力,充实精神。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告诉我们,“读”具有其自身重要的意义。不学会读,我们就无法在信息量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去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没有阅读,从古至今一切科学的论断、经典的美文、精辟的思想就不可能被我们吸收并发扬光大。不重视读的教学,一切该具备的阅读能力就难以被学生掌握。那么阅读课又该如何体现出阅读的特点呢?新课程标准明确地给我们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双边活动应紧紧围绕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来展开,

6、不可脱离文本的阅读来分析、感悟,不能架空了阅读材料。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能力绝不是一、两节语文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这种阅读要求事实上已经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学素养的培养,绝不是简单的只要读懂就行了。其次,阅读是一种心智过程,这种过程是一种智力技能的体现,所以还要求能准确而迅速地从书面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也

7、就是我们常讲的阅读技巧的掌握。因此,要有效的阅读,就必须对阅读者阅读的速度、方法,选择、筛选阅读材料的能力以及在阅读中需要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综合能力都提出相当高的要求。这些训练也只能贯穿在日常教学中逐步完成和提高。 显然,以上所讲的内容应该是阅读课要教给学生的最基本的内容。阅读课不但不是写作的附属物,它的意义比写作更深远。更重要的是,这些阅读技能的掌握它关系到阅读者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潜能,关系到阅读者在未来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前景。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责无旁贷要让我们的学生具备适应现代社会的阅读能力。二、加强联系,克服阅读教学的功利主义思想要克服阅读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思想,首先要对阅读

8、课优劣的评价有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阅读课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培养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的能力,达到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鉴赏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能深入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增加对生活感受的积累。 因此,要让阅读教育回归其本位,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阅读教学。把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要求逐项落实到位。至于在阅读与感受的基础上,能否当堂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讲出来,能否进一步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段,并非很重要。学习文学作品,只要求学生理解他们现在能理解的东西,理解的东西不能马上表达出来,也是很正常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他们的整个

9、人生做准备,不需要也不可能现在都表达出来。他们现在的感受即使很朦胧,随着人生体验的丰富,将来逐渐会变得清晰起来。学生一旦有了触发点,你要他不表达也不可能。语文课如果能上到这种程度,那就算就是成功了。 所以,阅读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能体现出来的,他会随着学生阅读的增加、人生阅历的丰富在适当的时候凸现出来。三、 大胆革新,把新大纲对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 ,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有利于理解和巩固学习 , 有利于培养表达能力 ; 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 掌握文章表达方法 , 提高阅读能力

10、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重 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 ,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为此矗立了新的阅读教学理念。( 一 树立体验性阅读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 获得思想启迪 , 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气质都不同 , 所以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

11、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做出反应 ; 对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 , 甚至“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的意图进行比较 , 为文本的内容及表达另行设计等。学生在阅读中 ,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 ,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构建意义 , 甚至创造意义。(二) 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 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 无时不有。因而 ,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 , 培养语感 , 发展思维”。为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落实这

12、些基本理念 ,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 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 , 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 第二学段不少于 40 万字 , 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 字。这些都表明 , 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 , 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但决不能禁锢于课本。课内阅读固然重要 , 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阅读二三十篇文章 , 即使 篇篇倒背如流 , 所得又有几何 ? 所以 ,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 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 ,

13、 加速学生的拓展阅读 , 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 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宽加厚。( 三 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 , 提高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 , 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创造性阅读有不同的层面 , 能超越作者、超越文本 , 是创造性阅读的高级层面。小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主要指超越自身的体验。文本的意义也许是他人已知、已会的 , 但“我”还不知不会 , 通过阅读而达到也知也会 , 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创造”。在阅读中 , 文本中的世

14、界与周围的世界比较对照,读者、作者及文本中的人物比较对照,既理解了作者 , 也更好地认识了“自我 ”。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 , 受到情感熏陶 , 获得思想启迪 , 享受审美乐趣 , 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阅读过程成为今日之我不断超越昨日之我的过程 , 这是创造性阅读的初级层面。小学生能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就是了不起的进步。万丈高楼平地起 , 创造性阅读只能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 教学中把新课标的阅读教学新理念转化成教学策略 , 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层面 , 转化成便于操作的具体方法 , 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 这也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要让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与阅读量真

15、正落到实处,必须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感悟,将多余的课时用于指导课外阅读。四、 灵活处理,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策略(一)、体验性阅读教学策略“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理念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课伊始,可酌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动机和兴趣。美国孩子的一节课,对“体验学习”做了最好的阐述。谁都知道美国的独立战争。教材在说明战前宗主国英国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提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的关系”,并提示孩子

16、们:通过回想你们的父母颁布新规定和强行让你们做什么事的感觉,来领会这一关系。上课开始,达塔老师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们纷纷嚷嚷:“这不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我的钱买了纸,中午就不够午饭了。怎么办?”“怎么别的老师不收我们的钱?”看着学生的各种表情沮丧、吃惊、生气、不知所措,有的甚至小脸都憋红了。老师低下头,一再说:“对不起,可是我不得不这样办。”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收钱发纸测验。乖顺的、调皮的、无可奈何的孩子最终都拿钱买了纸。老师发下试题,学生闷头作答。只见最后一道题写道:“关于花钱

17、买纸的事,不是真的,请写出你当时的感受。”达塔老师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那种感受: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这就是“体验”,这就是“不教而教”的艺术。“文章不是无情物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 , 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折射出彼时彼地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这一切主要通过 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出来。而体验的前提和要素也正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感受、感知。因此 ,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获得对文章情感、内容、审美独特而积极的体验 ,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纵观我国传统的语

18、文教育,“ 吟诵”“品味 ”“ 体悟” 等,全部包含了“体验 ”的过程。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握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 , 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 , 通过参与对话 , 引导学主独立思考 , 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 , 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空 , 珍惜学生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观察、 想像等活动 , 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 , 让学生站在语文学习的最 前沿 , 积极促成体验性学习。1、引导学生有刨意、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语文阅

19、读教学要根植于情感 , 朗读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 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 , 激发想像。”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 , 给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开辟了 一个广阔的园地:在内容的选择上 , 多是韵文 , 读起来朗朗上口 , 图文并茂 , 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意境上 , 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为此 ,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创设情景 , 尊重并鼓励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 , 挖掘情感因素 , 升华情感体验 , 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山东省胜利油田教

20、研室张义敏老师在设计月光曲(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一课时,充分利用体验朗读 , 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情感,了解人物性格 ,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以后 , 张老师启发说:“同学们 , 月光曲的谱写过程是多么感人啊 ! 快读一读;把文中的贝多芽 ' 换成我 ', 边读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好奇地捧起课本 , 如饥似渴地朗读起来。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文本 , 真正把自己和文中的人物融为一体,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汩汩涌出。当读到“盲姑娘渴望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却又怕哥哥难过,安慰哥哥: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一段时,有的学生动情

21、地说:“多么善良的姑娘啊,她是那么通情达理、善解人意。”有的学主说“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依然有人那么喜欢我的音乐。她虽然穷,但我一定要满足她的愿望,亲自为她弹奏一曲。”当学生读到“贝多芬推开门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时,震惊地说:“是她吗?这就是那位善良的好姑娘吗?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是出自她的手吗?她真是身残志坚啊!”这些描写反映了贝多芬对盲姑娘的同情、关爱,反映了盲姑娘坚强、善良的品性。朗读是不讲之讲,是陶醉。在朗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此时的文本就成了读者心灵间的一个载体,交流与沟通汇集于文本一身,它

22、必然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关照而有所思。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感活脱脱地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 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多角度、有创意地进行体验性朗读,不仅有利于语感的形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2. 创设情景

23、, 把画、唱、演等活动形式引人课堂 小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直观事物感兴趣。唱歌、绘画、表演等都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来展现课文内容,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小稻秧脱险记(江苏版小语第四册)教学片断。(略)3.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体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

24、处不在,无时不在,有生活就有语文。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教师不离三尺讲台,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室之中,为了考试而学,为了升学而学,这很难让教师施展自己的才华,很难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加生活的体验与积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多 带学生走出课堂。比如,教学秋天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公园或田野观察天气、周围景色、人们穿着以及动植物的变化,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搞社会调查,人们有哪些破坏环

25、境的行为,应该进行哪些力所能及的环保举措,口头汇报后,可以写一份建议书交给少先大队;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可以让学生到书室查阅一下有关邓爷爷的介绍以及植树造林的意义,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活动,进行亲身体验;教学影子一课,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观察自己和别人的影子,观察影子的特点、变化等。生活处处皆语文。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定教,以人为本 ”,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勇于冲破教室的樊笼,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社会生活, 参与实践活动。大家要以明确的目的、多样的方法、 相机的点拨、及时的调控,让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用语感去连接课文与学生的感觉、感受和情感, 把学生带入神奇的语文学习境界,使学生获

26、得更多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4、引导学生充分想像,丰富体验阅读活动中,一方面学生受读物的客观制约,另一方面学生又不是简单地接受读物内容,而是自觉地参与对读物内容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创造,特别是对阅读材料中由于省略号或空白等造成的模糊现象更会做出种种补充和拓展。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做合理的续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 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蒙蒙细雨一课记叙的是一件平凡的事: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那当老师的妈妈冒雨去上班,快到校门时突然想起忘了带准备借给小燕的蓝制服。为了不影响

27、学生演出,妈妈不顾路滑体弱,冒雨赶回家。她来不及换下湿衣服,带上雨伞,取了蓝制服,又匆匆赶往学校。文章语言朴实无华,但意蕴深刻,特别是文章结尾处的雨势描写,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的想像,续写“我”的妈妈冒雨赶到学校后的情境。学生有的想到小燕手捧制服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情境;有的想到妈妈因淋雨而加重病情,昏倒在讲台前的情境; 有的想到学们演出成后围在妈妈周围时的情境通过想像,课文的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整个过程,学生凭借的是各自的生活积累,因此更具独创性。'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发展了学生求异思维,锻炼了

28、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丰富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热情。( 二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拓展性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辐射 ,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人点,是有效实施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关键。因此,可以把拓展性阅读分:(1) 释疑解惑型。以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为切人点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指导阅 读,既有助于解决疑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又扩大了阅读面。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感到难以

29、理解。教师可以将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及鲁迅和革命志士遭反动派迫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 , 不但能理解鲁迅先生的言外之意,而且对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的精神会有进一步的认识。(2) 学法迁移型。选择与课文在文体或内容、写作方法上比较相似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如学习马踏飞燕一文 , 可以结合其他介绍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的文章在写作方法和主题方面进行比较;又如蝙蝠与雷达一文是表现仿生学的科普文章,可以选择青蛙的眼睛这篇结构相似的文章,组织学生在课后用课内阅读的方法来阅读拓展性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3)比较鉴赏型。选择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进

30、行比较,在比较阅读中培养鉴赏能力,这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太 阳一文是一篇说明文,太阳的工作是作家高士其写的一首诗,两篇文章体裁不同 , 但内容都介绍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若将两文放在一起,更能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会认识不同的表达形式。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赠汪伦一诗时,在学生掌握了送别诗的表达方式和学习方法后,适时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利用学法迁移很快在吟诵中领悟了诗中蕴涵的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一节课学懂了三首诗,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同时,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虽然都是送别诗,但是送别的方式不同,送别的情形不同,从而认识到表达同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

31、角度切人。(4) 深化延伸型。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缩写,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我们可以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在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能更立体地理解课文, 而且可以建立起读名篇、名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由赤壁之战草船借箭延伸到三国演义,由卖火柴的小女孩延伸到安徒生童话,由匆匆延伸到朱自清散文集等。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 ,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分为课前拓展性阅读、课中拓展性阅读和课后拓展性阅读。(三)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创造性阅读教学关注的中心是学生的创造性,即主动地发现探索和多角度地思考。它体现的特

32、点是语言性和基础性,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为。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运;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教师应树立新的阅读教学理念,精心设计创造性阔读教学。1. 挖掘教材 , 教师创造性地运用一直以来,“教材即知识”的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致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地教教材,惟教材独尊。但实际上,教材只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

33、种范例”。教材只是学生发展和进行师生对话的“中介和话题”。因此,只有转变曾长期固守在教师头脑中的“绝对化”“权威化”“圣经式”的教材观 , 树立新型的“范例式”教材观,教材方能以新的方式发挥传递人类文化的功能,才能使教师在使用教材引导学生的交 往中有所创造,使学生获得心灵的对话和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巧妙独特的结构、形象生动的语言、别具一格的写法,无不闪烁着作者创造思维的火花。认真挖掘这些地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无疑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大有好处。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可以根据新教材的开放性, 挖掘

34、教材中的闪光点、空白点 ,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创 : 创设情境,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等。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 ,又是教师、教材、学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需要,也就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教育资源,可以说任何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应是调动情感因素的高手,使学生内心真正被文章所蕴含的美感折服,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悦过程中取得类似核聚变

35、的教学效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 , 教师可以采用课件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历史上几次大地震的悲惨场面,以其场面的悲壮体会平凡感情的伟大。增 : 增加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脑、手、眼动起来,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演一演,增加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适时插入一些小游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将课外的文字材料引人课内,起到发展学生语言、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的目的。在教学画风一课时,将叶圣陶先生的诗歌风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得以发展。组:重组教学内容,重组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

36、方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我构建的过程。新编语文教材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提供了余地,在学习内容上提供了选学内容,习题提供了选作习题,在“综合性学习“里,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挖:挖掘教材内外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比如在教学小黄鸡的故事一课时,学生通过读书对梅梅的善良有了初步的体会,但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自身经验深刻领悟呢?课文中有这样一个“空白点”可供大家挖掘。课文说梅梅给小黄鸡准备了一个盒子当住处,可以启发学生养小动物的经历引导:“猜猜看,梅梅会把这个盒子设计成什么形状?她会怎样

37、给小黄鸡布置这所房子”?凭借课文的“触媒”,通过问题的激发,加之教师的启发诱导,儿时的生活趣事浮现在学生心头。这样,语文学习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课堂成了师生共渡的一段人生的美好时光。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视野,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把更多的思考、交流、展示、尝试、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2、启发质疑,教师创造性地引导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并拥有

38、了创新成果。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它意味着学生因困难会导致挫折和失败,甚至一无所获,但在其中所获得的经验却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今后发展和创新的有效积累。(1)预留质疑的时间。教师在出示课题时就课题提问,让学生谈谈看到课题后最想了解什么,或在课文临结课时留出时间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些都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2)示范质疑。阅读过程中教师不但对学生所提的任何一个问题都要热情肯定和鼓励。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质疑做好示范,保证提问

39、效果,寻求问题与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把“问”转化为“思”,并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具体讲,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点、模糊点、高潮点、疑难点、兴趣点、感情点等有利于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最适合的时候提问。比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开始问学生:“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 '?” 学生一定会就小屋的布置和环境来回答,诸如: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方面。这个问题在这里提出,学生的回答往往仅止于现象,停留在表面。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课文即将结束时,即学思维的高潮点进行提问, 答案就会覆盖整篇课文,不仅仅停留在家居布置上,会从人的品质和感情方面考虑,并根据全文内容做出

40、正确、合理的思考和判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3. 展开想像,让学生创造性地思维小学生想像力的发展,最初一般保持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为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的一般做法是:(1)美化“语言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学语言对儿童的感知、情感、思维的活动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一一言语可以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李吉林老师在教学太阳一课时 ,考虑到这是一篇说明文,本身无形象、无情节,在教学初始,便对孩矛们说:“太阳,我们每天都看到。早晨,从东方升起,把光明带给大地;傍晚,从西方落下, 黑暗便来临。太阳对我们来说好像是熟悉的,其实又是陌生

41、的,因为太阳的真实情况我们知道的还太少,需要一代又一代的老老少少的科学家去研究它,揭开它的奥妙。”李老师富有美感的语言使学生感到轻松、愉悦和亲切,同时使学生带着一种极大的探究热情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妈妈的爱一文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关爱,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为学生架设情感的大桥:“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母爱时时、处处被我们体验,就象钻石一样恒久闪烁。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地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每天睁开惺忪 的睡眼到夜晚进入甜甜的梦乡,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在学生结合实际主活汇报交流完毕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用优美的语言启发学生想像,给学生留下无尽的遐想:“妈妈对我们前爱是无

42、微不至的。让我们闭眼睛,细细回想:妈妈教我们说的第一句话,给我们讲的第一个故事,教我们认的第一个子,扶我们走的第一步路,妈妈的爱是我们成长中无数个第一。妈妈的爱是点点滴滴,无言无语,却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勇气和力量!”这些富有感情的美的语言,能积极唤起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把他们带人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如身临其境,利于把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2)找准“发散点”。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依据教材提供的“机遇”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引导学生展开多向思维。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抓住小女孩的四次幻想 , 启发学生想像小女孩死后人们的反应;在教学白杨时,可以抓住孩子们“只知道”的内容,启

43、发想像他们不知道的内容。又一位教师在教完圆明园的毁灭之后,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从圆明园的毁灭您想到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又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想:从内容和标题的关系去想;从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去想;从圆明园的奢华去想;从圆明园毁灭的结果去想。通过对学生进行这样的发散思维的引导,学生的认识出人意料的深刻。(3)抓住“关键点”。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是进行想象力教学的关键。如在教再见了,亲人结尾时,可启发学生想像:当列车开动时,站台上会是什么情景? 在教学小摄影师时 ,可以设问:如果小男孩再回来,高尔基会怎么说, 怎么做?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自圆其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思维

44、。4、 尝试错误,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尝试错误的阅读是教师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切入教学,有意给学生在顺利的思维中“设障”, 人为设计错误的思路、答案,激发学生去探索、思考、辨析、比较的一种教学学方法。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成功的愉悦,获得独特的体验。(1) 预先设错。在教学的初始环节设置错误障碍,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不断探索。(于永正老师教学壁虎一课为例) (2) 明知故错。如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诗歌草时,教师扮演成不同的角色,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以反问、将错就错的方式 , 寓教于乐,并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由刚开始扮演妈妈时对学生的鼓励 , 到其后在作者、诗句、中心等方面连续地“犯错”,为学生营造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