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 学 案 例课题:9故乡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19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授课 预设目标:、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用说读法教学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作者简介:、时代背景:1919、12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1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二、新授:、速读全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2、”)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晨”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第一层(从“第二日清晨”到“只是收不起钱来”)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层(从“你休息一两天”到“我得去看看”)“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第三层(从“母亲站起身”到“出去了”) “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第四层(从“此后”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完)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

3、一代。2、课文第段写了什么?开篇点题回故乡。“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二千余里”写“我”与故乡相隔之远;“二十余年”写“我”与故乡分别之久,故乡到底变成什么样呢?第段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3、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三、小结: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教 学 案 例课题:9故乡 第_ 2 课时 总序第 20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授课 预设目标:、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

4、。、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二、讨论探究:1、如何理解第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段只有一句话,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怎样理解“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说明“我”对故乡还保持着少年时的美好记忆。3、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

5、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4、第段写了什么? 交代了此次回故乡的目的5、阅读课文,填写闰土形象对照表,看看闰土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外貌 动作、 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小结:小说成功地塑造了闰土这个典型农民形象。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懂得很多生产知识,简直是个小英雄;中年闰土,变得满脸愁苦、麻木迟钝,但善良忠厚、勤劳朴实。“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使闰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6

6、、杨二嫂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小市民的典型形象,细读课文找出杨二嫂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关键词语,分析一下杨二嫂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结:通过削像、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杨二嫂的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的性格因为农村小城镇的破败、贫困的生活,小市民市侩的恶习使杨二嫂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三、总结小说塑造的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他们在二十多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辛亥革俞前后农村生活的破产,农民和小市民生活的穷困,以及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对他们的精神毒害。造成人们纯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炽

7、热感情。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题。教 学 案 例课题:9故乡 第_ 3 课时 总序第 21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授课 预设目标:、通过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主题。、把握文章对比的写法、理解小说的细节描写。、把握小说中议论的作用。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充满了哲理。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

8、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真切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回顾课文,理解“我”回故乡心情变化过程,理解“我”这个人物形象,理解文中议论的句子。二、讨论探究1、在文中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试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胳。回故乡急切 见故乡悲凉 忆故乡沉重、忧愤忆闰土高兴、佩服、依依不舍 见杨二嫂惊吓、困窘见闰土兴奋、惊异 离故乡侗然、气闷、悲哀、希望2、“我”是小说中又一个重要人物。小说中的“我”

9、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3、为什么“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因为“我”对故乡的记忆与故乡的现实相去甚远,故乡没有给“我”留下好印象4、“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木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向中的“高墙”指什么

10、?指封建思想,等级观念毒害下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5、“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讨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 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6、“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因为鲁迅当时还是个进化论者,这种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么实现,“我”无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实现,自然便害怕起来。7、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闰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过上幸福生活,所以说“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过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实现还是未知数,所以茫远8、课文再次出现海边奇异的图画,表现了什么?海边奇异的

11、图画是“我”对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9、“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三、小结:四、作业:教 学 案 例课题:10孤独之旅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22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自读课 预设目标:、体验成长的感受。、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本文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二、新授: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2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

12、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概括。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小结: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小结:突

13、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3、找出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出发时:P69 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时:P72 害怕,胆怯安顿之后: P73 感到孤独时间久了: P74 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 P76 坚强。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教 学 案 例课题:10孤独之旅 第_ 2 课时 总序第 23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自读课 预设目标:、体验成长的感受。、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学习小说

14、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二、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1、首先我们怎样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

15、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人睡”。(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三、找出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并说说这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1)P70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2)P71 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3)7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4)P7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5)P75。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

16、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总结: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四、研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五、作业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17、 案 例课题:11我的叔叔于勒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24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授课 预设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在世界文坛上,有三在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二、新授1听课文诵读录音,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 穷富穷(2)菲利普夫

18、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据说做生意赚了钱,成为全家的“希望”、“福音”。(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认识钱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2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1-4 故事的开端,盼望 于勒。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发展,夸赞 于勒。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巧遇 于勒。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结局,躲避 于勒。3这篇小说家提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

19、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2、精读船上巧遇的片断,了解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的主要方法。主要通过:表情、动作、言语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三、小结。这篇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爱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四、作业。1、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它们的不同点,说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2、课后练习四。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案 例课题:11我的叔叔于勒 第_ 2 课时 总序第 25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讲授课 预设目标:1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

20、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金钱拜金主义思潮二、新授1.整体感知小说,知线索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发财归来是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10年经历为暗线。情节: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2.情节:人物态度,找出菲利普夫妇言行变化的代表句。开端(盼于勒)发展(赞于勒)高潮(遇于勒)结局(躲于勒)人物态度对比:前: 后:3.人物性格分析(讨论)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对民,爱慕虚荣。菲利普和他的夫人

21、,两人的性格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妻子比丈夫更为精明、泼辣、冷酷,而且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我”一个也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用同情心的孩子。是小说的叙述者和线索人物,与其自私冷酷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示他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希望与理想。于勒当初的浪荡行为应当批判;后来贫困潦倒,成了一个流浪汉,在船上卖牡蛎像个乞丐,也值得同情。他的行为、命运和遭遇,都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菲利普夫妇从自私的目的出发,以金钱为目标,对于勒的态度不断发生变化,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穷富穷。这正暴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对人的腐蚀和毒害,它使人们的思想品德堕落,亲兄弟遭离弃。4.找出小说中环境描写,各自的作用

22、?5.写作特点:作者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三、作业 思考、回答课后的练习题,重点是二、三、四题。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案 例课题:12心声 第_ 1 课时 总序第 26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自读课 预设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23、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觉。二、听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整理故事情节。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故事的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故事的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忆。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1.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

24、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2.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3.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凡卡的遭

25、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4.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人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四、课堂小结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教学后的感悟与反思:教 学 案 例课题:12心声 第_ 2 课时 总序第 27 个教学设计 课型: 自读课 预设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

26、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具与学具准备:录音机教学预案与教学改进:教 学 预 案教学改进与随记一、导入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说。把握小说的主旨、赏析小说艺术特色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主要的目标。二、揣摩体会充分发挥学生阅读课文的自主性,调动学生赏析的积极性。以学生选择重点语段朗读、赏析为主,教师适时指导赏析。 关于小说主旨,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独到发现与体会赏析。关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应落实好重点问题: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三、合作探究1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

27、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人理解作品。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2怎样理解“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有渴望表达深埋于心底的亲情、友情的心声,也有压抑已久渴望张扬的个性。3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四、小结: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