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_第1页
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_第2页
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_第3页
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_第4页
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索【摘要】本文介绍了培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一次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小学语文课例桥的分析与评价,对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融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从三维整合教学目标、制作辅助课件、布置明确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实施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最后提出了融入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案例分析、教师培训1.课例形成背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我们在延庆县开办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学科教与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延庆县教委非常

2、重视这项培训活动,组织该县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并让该县语文教学教研员也参与到我们教学中。我们在前期调查中发现,该县语文教师,虽然知道信息技术能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但却存在使用了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图片的展示、音乐影视的欣赏,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和体验,使语文课走向泛语文化。为了从理念上提高学员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解,并从实践上取得实效性,研修活动首先安排学员听取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讲座,使学员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有了深刻的理解,然后请一位学员给全体学员进行一次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示范教学实践。1.1 课例产

3、生过程我们选择了小学语文桥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程理念做指导,制作了教学课件,并进行课堂教学。课后,对本课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又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最后进行第二次课堂教学。课后,我们总结了两次课例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关于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建议。1.2 课例内容分析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篇课文情

4、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基于上述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体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感悟文章的写作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小,没有

5、过目睹发洪水或生死攸关的经历,不明白什么是党支书,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感悟不到舍己为人意味着什么。因此,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了关于洪水暴发的相关资料,有文字介绍、有纪实照片及视频资料,也搜集了现代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在第一课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对文章的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也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制作了教学课件为使本节语文课更具实效做好了准备。2. 实践研究与追踪指导过程以下是第一次教学实践过程以及对其进行的分析与评价。2.1 第一次教学实践及分析评价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能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并限定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情感态度发展的层次、范围、方式以及

6、变化效果的量度,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的作用。以下是教学实践者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的本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势不可当”的正确含义。3.学习本课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的写作方法,即结尾设置悬念的作用。4.学会评价同学和自己的朗读,提高朗读能力。技能目标:1.能结合阅读提示通过默读思考、自学勾画、交流探究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音乐背景深入感悟课文语言、感悟课文主人公的高尚品质。情感目标:1.参与小组交流和讨论;2.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这种崇高

7、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教学实践者设计的教学目标在“行为主体表述”和“行为动词的使用”方面达到了要求,最可贵的是突出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面的内容。但在三维目标的整合和“表现程度”方面略现不足。在第一次教学中,教学过程虽然是围绕着教学重点进行的,也考虑了激情导入、合作交流、音乐渲染、抒发情感这几个环节,但学生对课文理解不透,特别是对课文环境描写的语句理解不到位,因此对人物形象感悟不深。怎样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特点呢?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教学设计。2.2 对第二次教学实践的再设计当第一次教学设计完成后,进行了课堂教学。我们和区教研员在共同听课后,对此次教学进行了讨论。在

8、讨论中分析了具体教学过程和学生具体学习过程。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我们共同研讨和进行教学过程的再设计,对原有的教学过程进行改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再设计。2.2.1 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进行教学目标表述。表述包括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表述、行为动词使用、行为条件表述、表现程度表述。所以不必机械照搬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从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别表述,只要体现了目标的要求即可:谁?(学习者)、做什么?(可观察到的学习行为)、在什么条件下?(支持学习的环境)、做到什么程度?(行为的标准)等。另外,在新课标观下的教学目标,除了关注三维目

9、标外,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联系社会生活;增强信息素养。这些方面也格外重要。根据以上的设计原则,我们在研究讨论后,教学实践者将其教学目标修改如下:1.通过视频资料的冲击感染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于环境描写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抓住老支书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老支书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2.通过自学勾画、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方式品读课文,结合上下文体会老支书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从而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3.在背景

10、音乐感染下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这种崇高精神的熏陶和感染。2.2.2 教学过程的重新设计(1)创设情境,感受环境的恶劣播放洪水暴发时的视频资料,通过视觉的冲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恶劣,情景的危机;播放一系列因拥挤而导致的踩踏事故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毫无秩序的后果,从而更加认识到当时情况的紧急。(2)转化角色,体会人物精神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环境描写的熏陶感染作用及人物的无私无畏精神。信息技术在这里起到了播放渲染烘托气氛的音乐,同时展示各种情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情,感受人物的心情,理解课文内容。(3)音乐渲染,抒

11、发读后情感伴随着如泣如诉的二胡曲,学生的头脑中闪现着课堂上播放的老支书的为救村民而不顾自己的各个画面,孩子们的感情是一发而不可收,完全达到了高潮。2.3 教学实践后的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根据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这一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我尝试紧紧围绕着“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这一主线进行学习。在自学交流时,孩子们都找到了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小组的讨论很热烈,汇报时也是有条有理,可以说,孩子们真的动了起来,可总是感觉他们的朗读是那样的苍白,他们没有被文中的人物所打动,也没有

12、被我的激情所感染。想想自己的教学设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为什么偏偏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呢?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答案。心,他们的心没有动,他们始终游离在文本之外,没有真正的入情、入境。首先,文章中所描述的真人真事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这样无私无畏的老共产党员他们没有接触过,这样能吞没一切的肆虐的洪水他们没有见过,他们缺少这样的生活体验,因此,从内心上来讲,他们没有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机,对这类人与事也并不认同。所以,在学习桥这篇文章时,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充满怀疑,他们的情感是苍白的,以挖掘语言文字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表面热热闹闹的弄虚作假的形式,所以他们始终是冷眼旁观,

13、心不在焉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本着“要行动,更要心动”的原则,我把教学设计作了如下调整。心动之一 借助媒体,进行情感铺垫节选了电影惊涛骇浪中的一个片断使孩子们亲眼看到了肆虐的洪水,疯狂的洪水翻滚着,咆哮着,席卷着大地,顷刻之间村庄便成了汪洋大海。这些极富感染力的画面,很快把孩子带入到了课文所描绘的危急情境。就这样恰当的利用了媒体音画强烈冲击的效果,多方面调动孩子们的感官,及时地填补了孩子情感上的空白。这肆虐的洪水,疯了似的地村民,仅有的窄窄的木桥,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情况的危机,为理解下文,作了很好的情感铺垫。心动之二感情朗读,加深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

14、验的重要手段。有些句子蕴藏的内涵可能学生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特别是像这种情感型的课文,有些微妙的情感因素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找到贴切精当的语言来表述,但他们却能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去。心动之三音乐渲染,进行情感交流伴随着那如泣如诉、深沉悲愤、感人肺腑的二胡独奏曲江河水,我沉痛的交代着课文的结尾“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图片的冲击,音乐的渲染,孩子们的感情是一发而不可收。他们用写话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老支书,我想对您说,您虽然死了,可您还是一座山,你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老支书,您用自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们得到了生的希望,我们感激您!”“我想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此时教师已无需再说“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老汉的人物形象早已成为一种伟大精神的象征深深根植在学生心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是呀!要行动先要心动!真实的感受,真切的情感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3案例评析   本课的特色,首先就是在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促进了学生学习目标的建构与生成。最后,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体现了“辅助”的原则,不是为了用而用,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和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很好地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一些基

16、本原则和特点。本课给我们的几点启示:选择形象的教学资料,促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将音乐整合到对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增加课文感染力;制作课件要关注“辅助”的特性。   这次教学设计从目标到教学过程以及课堂实施过程都比前一次提高了一大步。总的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一是设计理念比较高,应用问题连续体理论,通过充分体现科学课的特点,不仅关注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还突出了科学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另外就是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注意了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渗透了科学观念;2关注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你这节课运用大量的形象图片增加直观的体验,就符合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特点,用事实和学生对话,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把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拉近了。3应用问题连续体理论设计了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用问题牵引学生思考问题,用问题和学生见面;在探究新知阶段设计了5个问题:第1个问题:野兔怎样过冬?教师给出“换毛”的概念;第2个问题:青蛙、小松鼠、老虎、大雁怎样过冬?理解“迁徙、储存食物、冬眠、皮下积攒脂肪”等概念。第3个问题:动物这些过冬和冬天的特点有什么关系呢?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第4个问题:进一步扩展:蚂蚁秋天为什么比较忙碌?冬天我们怎么看不到昆虫呢?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本领的呢?通过这几个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