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_第1页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_第2页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_第3页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_第4页
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沧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茶叶是临沧传统、优势、骨干产业,是面积上百万亩、历史上千年、产量上万吨、产值上亿元的“百千万亿”富民产业。一、自然条件及制茶历史临沧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两侧,复杂多变的立体生态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突变的地区,是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地之一,全市有茶组植物4个系8个种,是世界上古茶树资源保存量大,代表性突出的主要区域,被科考专家誉为“茶资源历史博物馆”。临沧的凤庆县,有一棵树围5.7米、高10.2米的栽培型古茶树,据专家考证,已经有3200年的历史。临沧茶叶品质优良,茶多酚、儿茶素等对健康有益的物质含量较高,计划经济时代用与其它地区的茶叶拼配,以提高茶香味,

2、素有“茶叶味精”的美誉。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代凤庆的茶文化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以茶待客、以茶交友的习俗在临沧可谓源远流长,有历史悠久的茶马古道,精彩纷呈的民族茶礼、茶俗、茶艺。年抗战时期,为生产红茶出口,换取外汇支援抗战,国民政府派冯绍裘先生到云南茶区试制红茶,发现凤庆大叶茶制成的红茶最好,于是建立了临沧第一个精制茶厂凤庆茶厂,创制了“滇红”品牌,在国际赢得了具有“祁门红茶之香气,印锡红茶之色泽”高度评价。解放后,临沧市作为国家指定的、我省唯一的茶叶加工出口基地,凤庆茶厂年产三四千吨滇红茶,全部出口欧洲市场,并以其品质高、声誉好,数度走红伦敦国际市场。1957年,滇红工夫一级在伦敦国际市场创下拍

3、卖最高售价;1958年,首创滇红特级工夫茶,并被国家指定为定点生产的外事礼茶;1958年,创制滇红金芽茶,再创国际市场最高售价。为此,中央办公厅给凤庆茶厂发来贺信,国家商业部把凤庆茶厂评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集体。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红茶是云南的出口产品,临沧被列为我国红茶生产基地。国家规定临沧生产红茶,下关生产沱茶,勐海生产普洱茶。红茶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外,1999年国际市场发生变化,销量下滑,国内市场普洱茶兴起。因此,仅靠主打红茶的临沧,茶叶品牌的名气不大,茶业产业一直徘徊在低潮。二、发展现状茶业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广,全市国土面积80%的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茶叶,有163万茶

4、农,占全市农业人口的84%。 1999年临沧地区关于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意见(临发199913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临沧茶叶产业化真正依靠科技进步,从数量上的发展转向注重质量上的提高。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势推动下,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等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在高优生态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开拓、茶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茶叶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茶叶产业已成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山区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源泉。1、

5、基地规模扩大,品质得到提升。茶叶基地从1999年的68万亩,发展到2009年的125.7万亩(采摘面积88.3万亩),其中:国家级优良品种云抗10号近30万亩,香归银毫、清水3号、凤庆3号、9号等15万亩,勐库大叶种茶、凤庆大叶种茶80万亩。全市高优生态茶园45万亩,无性系良种化程度达到31%,超过全国17%的水平,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共6.24万亩,茶园面积为全省第一,占全省总面积近30%。2009年各县区茶叶种植面积图(单位:亩)2、龙头企业增多,加工水平有所提高。1999年,全市茶叶初精制合一的茶叶企业11户,初制所800多个,茶叶产量19370 吨。2009年全市初制加工厂(所)发展到10

6、00多个,通过国家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120户,生产加工设计能力在7万吨以上,有先进的10万吨茶饮料生产线1条、CTC红碎茶生产线17条,加工技术和设备居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全市通过有机茶生产认证的企业19户,出口食品生产卫生注册企业10户,ISO9000系列认证企业13户,HACCP和ISO22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9户, “勐库”、“凤牌”、“王子冠”、“健身”、“回味”、“嘉茗”、“莹毫”、“银竹”、“兰庭春”、“刘家坡”、“六大茶山”等个品牌获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红茶、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普洱茶、茶饮料、茶酒等茶类获得市场准入资格。2009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制茶企业18

7、户,精制茶加工能力5 万吨以上,总资产111830万元,总负债75545万元,资产负债率67.55%,有职工2000多人。3、茶叶产量稳步增长,精制茶比例有所提高。2009年全市茶叶总产量达4.7万吨,是1999年的2.4倍,其中生产精制茶2.94万吨,占总产量的62.55%,比1999年提高10个百分点。4.7万吨茶中:普洱茶产量9800吨,红条茶产量13125吨,CTC红碎茶产量5436吨,蒸烘青绿茶产量6197吨,晒青茶产量12498吨(不含用于制作普洱茶部分),各类茶占总产的比重分别为普洱茶20.83%、红条茶27.89%、CTC红碎茶11.55%、蒸烘青绿茶13.17%、晒青茶26.

8、56%(不含用于制作普洱茶部分)。2009年茶叶产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89亿元,其中:实现农业产值4.35亿元;实现工业产值7.54亿元,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373万元,上缴税收1036万元,我市制茶企业自营出口茶叶2338吨,出口额41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805万元),出口退税294万元人民币。2009年全市163万茶农来自茶叶的收入人均达267元。1999年至2009年精制茶产品产量图(单位:吨)4、加强了茶文化建设,知名度得到提高。2005年以来,全市举办了三届中华茶艺公开赛,两届茶文化博览会,广泛宣传了临沧市茶叶产业,提升了临沧茶叶的知名度。2005年举办了首届“王子冠杯”

9、民族茶艺大赛,不仅充分挖掘了临沧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资源,提炼出佤族纸烤蓓蕾茶、傈僳竹筒茶等民族茶文化与中华茶文化结合的优秀精品,而且丰富了临沧人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积极而显著的社会效应。2006年4月举办了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开展了春茶交易会、普洱茶“神农奖”公开赛、茶之源国际茶学术研讨会、中华茶艺公开赛、临沧民族茶文化展、神农祠开光大典暨全球茶人祭茶祖大会、普洱茶拍卖会等活动,还分别在凤庆县、云县、双江县、沧源县设立分会场,举办风庆县香竹箐古茶王祭拜活动、双江勐库大叶茶茶祖祭拜大会、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历史博物馆开馆典礼、云县10万吨生绿茶饮料生产线投产庆典、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狂欢节一摸你黑

10、。2007年举办了主题为“云南临沧·天下普洱第一仓”的第二届茶博会,为充分展示“君临天下的茶都,沧海桑田的佤乡,茶马古道的重镇,人类最后的秘境”这一文化形象,开展了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第二届全球茶人祭茶祖大会、中国原生态茶交易会、“天下普洱第一仓”经典茶拍卖会、第二届中华茶艺公开赛、第三届普洱茶“神农奖”国际公开赛、普洱茶市场峰会、中国普洱佛茶圣地揭牌仪式、澜沧江万饼普洱佛茶开光大典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茶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了临沧茶文化、佤文化和旅游文化品牌,对提升临茶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茶文化传播与交流,搭建国内外茶商的合作平台,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临沧第一

11、届茶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临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人们开始注视临沧,关注临茶;第二届茶博会则充分展示了临沧丰厚的茶文化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让人们看到了临茶的核心竞争力。三、我市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发展茶叶产业临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有宜茶生态优势,具有建立世界一流大茶园的独特自然环境,是世界上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二是有原产地优势,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蒸青绿茶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三是有种植资源优势,是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和凤庆长叶茶的发源地;四是有品质优势,临茶原生态、无污染,内含丰富、品质优良,这是临茶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五是有规模优势,是云南省第一大茶区;六是

12、加工技术和设备居全省同行业领先水平;七是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发展机遇看,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特别是国家4万个亿的投资推动和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为茶叶产业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疲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保障;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大众经济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茶叶和茶事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为茶叶产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尽管我市茶业产业1999年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表现在四个方面:1、茶叶种植组织化程度低,难以适应规模化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我们是小农式种植、小作坊生产、小规模

13、加工,另外一方面茶叶已经形成一个大产业、大市场,要求规模化的生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在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基地全部是企业化、农场化经营管理,一个老板拥有几千亩、几万亩茶园,农户受雇于企业,老板和茶农是合同关系。而我们茶叶生产方式基本上是“庭院式经济”,老百姓家家户户种茶,一家一户揉揉卖卖,在生产和销售上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小生产、小作坊的局面,科学种植、良种推广难度大,很多茶园管理粗放,自生自灭,效益低下,全市茶叶平均亩产仅53公斤,低于全省平均亩产65公斤的水平;我市种植面积居全省之首,所占比例近30。但茶叶产业效益却很不理想,产值只占全省产值的15;平均每亩产值156元,大大低于全省3

14、80元的水平。2、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带动作用不强,行业自律性较差。由于茶业生产行业准入门坎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加工量少,我市通过国家QS认证的茶叶加工企业120户,但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8户,多数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几个茶叶龙头企业凤庆滇红加工能力10000吨、澜沧江茶叶公司加工能力7800吨、双江勐库戎氏公司加工能力10000吨,永德戎氏公司加工能力4000吨,规模不大,难以创立大品牌,融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弱,形不成规模竞争优势,龙头带动作用不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不到位,企业与茶农的关系松散,茶农卖茶多数随行就市,市场好时原料靠抢, 50%左右的毛茶卖到市外、省外,企业开工

15、不足;市场不好时,竞相低价抛售,恶性竞争,企业停产,大量茶园被弃采,严重影响了茶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09年规模以上制茶工业增加值1.3亿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8%(电力38.34%、制糖28.62%、矿产17.93%,饮料7.65%),上缴税金1036万元,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上缴税金的2.25%(电力36.46%、制糖29.12%、矿产20.99%,饮料2.23%),制茶工业对工业经济和财政的支撑还十分薄弱。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结构图3、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受2007年普洱茶风波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茶价低迷,产品积压,严重消耗了我市制茶企业本来不多的积累,企业生产

16、经营资金严重短缺,根据对全市100户茶叶加工企业调查,2009年初,企业产品及原料库存2.24万吨,占压资金5.38亿元,2009年19户规模以上企业计划加工精制茶3万吨,需要流动资金约4亿元,资金缺口达2.5亿元,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开工不足,全年完成仅完成精制茶生产1.9万吨,完成计划的60%,据部分企业反映,2010年春茶生产,收购资金仍面临巨大困难,资金缺口估计仍达2亿元以上。4、茶文化挖掘宣传不足,知名度还不高。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茶文化的收集、整理、宣传工作,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打造产业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临沧深厚的茶文化远没有发掘出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茶礼、茶俗、茶市,由

17、于品牌多而杂,文化与品牌难以整合,饮茶、说茶、研究茶的氛围不够浓,与一些州、市相比尚有差距,更不如省外茶叶主产区。临沧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茶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整理。五、对进一步发展茶业产业的建议要真正摆脱我市茶业产业目前“一流茶叶、二流品牌、三流价格”的低水平发展格局,必须下大决心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打造文化、扩大宣传。1、创新机制,强化原料基地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为基础,大力推进企村结对,探索和创新工业反哺农业机制,以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两会一体”(新农村理事会、产业协会、党群致富联合体)相结合,借鉴蔗糖产业专业村、组模式,提升原料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企村结对,把企业与茶农的

18、利益关系、经营关系等结合起来,保障茶农收入相对平稳增长,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推动茶叶产业一体化发展。2、大力推进整合,培育大企业、打造大品牌。打破区域界限,从原料、设备、技术、资本等各个方面全面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一是以滇红集团为基础,整合红茶资源,提升临沧滇红茶品牌;二是以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基础,整合普洱茶资源,打造临沧普洱茶品牌;三是以澜沧江茶业公司为基础整合绿茶资源,打造临沧绿茶品牌。以更高的专业化、精深化,更大的规模化、集约化,更具感招力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我市茶叶产业的竞争力。3、围绕打造大品牌,系统发掘茶文化。由于我市制茶企业小、散、乱,品牌多、杂,鱼目混珠,品牌效应差,今后的茶文化开发必须围绕打造大品牌服务,以品牌承载文化,扩大宣传,以文化烘托品牌,提升价值。4、坚持“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市场。临沧茶叶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对外宣传,努力开拓省外、国外市场营销。通过走出去,得到外界市场的认可,反过来再带动茶叶市场和茶叶产业的大发展。5、强化招商、寻求突破。坚持“请进来”战略,以我市优势资源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优惠政策为辅助,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寻求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引进浙江、福建等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