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教案_第1页
初三语文教案_第2页
初三语文教案_第3页
初三语文教案_第4页
初三语文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月下独酌知识与技能: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内容,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及诗歌中的名句。 2、以诵读促思考,通过反复吟诵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坚持正直品质的风格。 重点 1理解诗歌中寄托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乐景写悲情的艺术效果 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一、 导入新课1、以李白有“诗仙”之美誉引出作者介绍,请学生吟诵学过的李白诗篇。

2、 2、简介写作背景。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诗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作者,为课文学习做好必要的铺垫。 诗人是一人在饮酒还是与人共饮?学生根据预习回答。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客中作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

3、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 二、 初步理解, 整体把握1、运用多种诵读方法,理解诗歌大意。 2、词义答疑,出示重点词。除课下注释外,可补充:“徘徊”:来回走。三、深入研读1、既然诗人在独饮,为什么要写成“三人”?具体是哪“三人”? 2. 如何看待谈笑风生的'成三人' ?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 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

4、,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3.'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表明作者怎样的心境? 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饮酒,看似诗人自得其乐,场面热闹,实则写尽凄凉孤独。让学生通过读,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诗歌的深层内涵。本部分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教师要适时指导,点拨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 四、 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诗歌最后两句?

5、1.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 (2)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 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 (1)”永”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 (2)”期”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 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 2、揭示诗歌的主旨。自读, 诗人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

6、在仙境中重逢,可见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单落寞。读-品-悟,感悟本诗的深层内涵。 4、诗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李白的月亮,皆源于孤独.李白_”仙而人者”。 五、总结全诗1、点明全诗的情感脉络。 2、想象在诗中的作用。由独而不独,到不独而独,独到不独的过程,体会诗人看似自得其乐,实则凄凉孤独的复杂感情。揭示本诗的情感内涵及写作特色。 六、 布置作业 从军行一、导入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这首诗是借乐府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二、评讲赏析全诗:(一)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来犯,出征,围城,

7、苦战。(最后抒怀)(二)首联:1分析“烽火”这一意象。古代边塞要地设有烽火台。边境一有军事警报,就通过烽火台传递信号,白天烧狼粪,青烟直上;晚上点燃柴火,烽火高照,看到了狼烟或烽火,便知军情紧急。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3赏析关键词“自”。“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4发端警竦(三)颈联:1、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

8、。“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为什么用典雅、庄重的词语?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2、第四句“铁骑绕龙城”,“铁骑”与“龙城”相对烘托了怎样的氛围?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3、赏析“绕”字。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4、“牙璋”才“辞凤 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四)颔联:1作者是怎样做到“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的?第三联

9、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角的声音,但我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声面。那么大的一个激战声面,只用了十个字,就非常生动地勾画出来,的确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2体会诗人描写战争的手法?绘声绘色,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五)尾联:颔联反跌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10、三、课堂小结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

11、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四、布置作业: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过程:一、导入: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

12、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2结构: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 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 三 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

13、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三、课堂小结:1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2学生谈如何面对。四、布置作业: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

14、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雁门太守行别云间教案1一、导入新课 播放雁门太守行的朗读录音,让大家在欣赏录音中感情朗读的同时体会诗歌中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 由学生给大家介绍,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27岁病逝。今存诗2

15、40余首,艺术上,他熔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李长吉歌诗传世。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 夏完淳,抗清英雄,这首诗是他被捕之后,押解离乡之前所作。云间,松江的古称。 三、检查预习工作 1、 请学生齐读课文 2、 请一个同学再范读一遍,注意指点他的句读,情感。 四、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弄请文章的大体含义,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等会共同商榷。 五、诗歌赏析: 老师提

16、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能够回答的放手给学生解答,不能解答的教师引导点拨: 问题 1、 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明确:雁门太守行描写了边城危急的战斗形势,歌颂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悲壮! 2、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学生学会从赏析的角度回答。 明确: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暴雨欲来,坚固的城墙似乎要被摧垮。“黑云”,象征敌情,“甲光”,写我方军情。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夸张的手段,描绘了平藩将士们出征的景象,渲染了一幅悲壮雄浑的背景场面。 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的是平藩队伍进军途中的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一派肃杀的秋色,悲壮的军号响彻原野

17、,边塞上胭脂般的晚霞,逐渐凝成了紫色。夜色降临,将士们还在角声中奋勇前进,表现了出征将士们的同仇敌忾和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3、颈联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诗人抓住“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进军的速度快。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4、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平藩将士们爱国情怀的正面直接抒发。这两句诗运用典故,意思是说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德,将士们愿意手提宝剑效死

18、疆场。在这里,诗人交代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原因。正所谓“身首离兮心不惩”,“鬼魂魄兮为鬼雄”,为全篇做了一个有力的收束,同时升华了主题。 5、请以个同学尝试着总结一下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独特的艺术想象,运用了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体等方法,抓住特征描写事物,使战斗场面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6、让学生模仿这一课,自己品味赏析第二首诗歌别云间: 本诗通过被捕离乡时情怀的抒发,表现了作者对即将永别的故乡的依恋和自己誓死不屈的决心。文章始终围绕“别”字抒情述怀,是本诗的主要艺术特点。一、二句写再别。作者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

19、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作为被捕囚犯而别的。三、四句写别情。因前后“别”时的处境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可复。而这次别后则自己不能再起抗清了,因而对破碎河山流不尽自己伤心之泪。五、六句写死别。作者已知此次是死别,和前次别不同。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别还容易,而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如何,父老如何,慈母、妻子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七、八句写别后。作者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与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来抗清。作者将别时的感受层层写来,丝丝入扣,真挚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注意“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一结尾,它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又”字充满感叹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