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_第1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_第2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_第3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_第4页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ttps:/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集(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目录语文教学计划第一单元1、风筝(鲁迅)2、*忆读书(冰心)3、山中避雨(丰子恺)4、*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写字-楷书与行楷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6、小巷深处(林莉)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第三单元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https:/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

2、景物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第四单元13、空城计(罗贯中)14、*美猴王(吴承恩)15、心声(黄蓓佳)16、*勇气(狄斯尼)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第五单元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19、*基因畅想(漆孝诗)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综合性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 乘船23、*伤仲永(王安石)https:/24、木兰诗25、*诗五首寄人(张泌) 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第七单元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29、*陌上桑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 登飞来峰(王安石)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附录一:名著引读(一)附录二:汉字的形体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https:/一、基本情况:本期担任初一语文教学。从学生的升学会考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我们这个招生区的学生语文上优秀率的不到 10%,且学生的口头表达和

4、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因此本期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但即使如此,我仍将坚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力求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二、教材分析:1、本册教科书共 7 个单元 30 课,其中精读课文 16 课,略读课文(标*号)14 课。其中包括 5 个现代文单元,每单元 4 课。第一单元记事,第二单元写人,第三单元写景,第四单元小说,第五单元童话与科幻。从文体上看,这五个单元都可归入记叙性文体一类。两个文言诗文单元,每单元 5 课,大多数课文也都可以归为记叙性文体。另外还有名

5、著引读汉字的形体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等三个附录。2、写作分整篇写作、片段写作和课外练笔。整篇写作安排了七次,片段写作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课外练笔要求学生形成习惯。 口语交际集中安排 7 次,分散的口语交际活动在课后思考与练习中也有适当安排。3、综合性学习安排 3 次,内容涉及学习查阅资料、调查社会用字、探究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4、写字集中安排了 2 次,内容涉及复习正楷字,初步了解行楷字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柜律,分散的写字练习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安排一两次。5、单元目标第一单元:叙事性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教学

6、设计:先对作者作一介绍,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文章的关键部分。巧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第二单元:写人的散文单元。目标是:健康的感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懂得怎样对待亲人、对待老师、体会他们的一片爱心;懂得如何处理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关系,服从大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要点就行。第三单元:写景的散文单元。目标是: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学会写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第四单元:

7、小说单元。目标是: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和有关知识,了解小https:/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会简单的分析评价人物。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作精当的点拨。注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第五单元:童话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单元教学,达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设计:以发展思维和想象力为重点,通过阅读、讨论、设疑、解疑等方式,努力激活课堂教与学的气氛,力求生动活泼。第六

8、七单元:古诗文单元。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品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大胆探索。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教学设计:1、教师要善于古今联系,多方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尤其是文言实词。3、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中的相关问题或教师自行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举措1、以语文课程目标为工作指导,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将新课程理念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灵活

9、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向课堂要效率,让每一堂课既是生动有趣的又是高效的。3、开展课前五分钟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积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4、打牢写作基础。除课堂作文外,鼓励学生多写心灵日记,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力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5、抓实书写。从书写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写好每一个字。每周按要求完成一至二次练笔。6、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要求学生本期读一到两本文学名著,做好读书笔记。7、组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课,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

10、能力,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8、用一颗爱心爱每一个学生,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爱护学生的自尊,对学生多褒少贬。https:/四、进程安排1每个单元安排两周时。讲读课文两到三课时,自读课文一到两课时。2每个两周安排一次口语交际或综合性学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3搞好阶段性复习和总结。课时安排单元课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写字第一单元8120.5第二单元7112第三单元912第四单元71110.5第五单元8112第六单元1111第七单元1111附录1合计:84 个课时五、教育教学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的提高。

11、1、忆读书冰 心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过程与方法: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https:/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教学方法:教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二、 介绍作者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2.教师结

12、合课本的注解,通过课件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学生认真听记,初步了解冰心。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及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三、导读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3. 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四、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参考问题: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前者说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后者说三人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2).分久必合

13、的意思是什么?https:/(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采用自由抢答问题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问题设计如下: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2)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3)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见文中批注)4)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见文中批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后明确: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3.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思考,探究:本文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如果

14、让你给课文分层次,怎样分比较好?说说你的理由?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指名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议论。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出发点不一,分法也不一,只要理由充分,思路正确,教师应该予以肯定。教师的分法供学生参考。(见板书设计)五、小结本节课,教育学生: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观照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作 业:1.课后字词积累部分,解释,并抄写三遍。2.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给冰心写一个 100 字左右的简介。第 二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https:/2.理解读书的好处,

15、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过程与方法: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指导学生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教学方法:教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师生座谈:教师由冰心的话引入交流座谈会。1.教师启发提问: 冰心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学生交流发言,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意在复习昨天内容)。2.教师启发提问:读书对我们有哪些好处呢?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发

16、言,谈读书体会。学生自由交流读书的好处。3.教师启发提问:冰心奶奶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有许多好处,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读书的好处,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读书?请各位同学自由发言。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交流,小组交流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二、整体把握全文主旨,深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写作特点。1.教师由学生刚才的交流进行总结,导入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意图)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明确:作者以自己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告诉我们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读书与我们的成长有许多好处,要认真读书。2.教师就本文的语言启发提问:关于读书,家长、老师

17、平时也多次教导我https:/们,你认为冰心的说法和家长、老师的说法,哪一个你更好接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完成练习三,见课文批注)归纳:冰心的语言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服别人,语言简洁亲切,如话家常,把道理寓于生动的叙述中,使人容易接受。三、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思考、探究:1. 你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 就你个人的体会而言,你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发言。各大组派代表或自由发言。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书,怎样读书?四、 教师引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教师启发提问: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

18、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大家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制订一个本学期的读书计划呢?学生分析自己读书现状,制订读书计划(当堂写出,200 字以内)。教师指名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计划。五、 课文阅读训练(写在课堂练习本上)(一)教师针对课文难点启发提问:.你对课文提到的以下作家有所了解吗?请你按照题意,起来给大家讲一讲。1.读作品,写作者:三国演义 水浒传 聊斋志异 红楼梦 茶花女2.看作者称呼,写出作者、时代,并各举出一篇作品:柳柳州 李长吉 李易安 岳武穆(二)阅读课文下列片段,回答有关问题(课件展示)https:/我自从回认字后不到几年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P2-31. 第一段中,不是而是突出表现了什

19、么?2. 我为什么常常含泪上床?3.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意义。(1) 我只好带这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2) 我决定咬了牙4 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三)填空组词(或成语):人情 故然无味 津津有一知 解兴亡 盛不能自风 雪月 气愤填官 民反 无病呻自作 情心动神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六 总结本节课内容,教育学生:我们学习了冰心奶奶的读书心得,各位同学也交流了自己的体会,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与书为友,与名人交游,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七、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完成课堂阅读训练部分的作业。(交老师)2.课外作业:A.将自己本学期的

20、读书计划写在日记本上。(交家长、老师审阅)3.课下搜集、摘抄岳飞的满江红一词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并任选其一背诵。(早读抽查)4.完成基础训练部分(组长检查)当代名人谈读书: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庸https:/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陆天明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白岩松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贾平凹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

21、相亲。(于谦)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名人读书的故事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

22、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

23、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https:/网。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美)马克吐温第 一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天性,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2. 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

24、3. 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4. 理清本文结构,提高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5.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2. 启发学生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2.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教学方法: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25、表演法板书设计: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https:/第一部分(1-5 段):写了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具体内容。三件事: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撰写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的文章。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第二部分(6-7 段):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反响。第 二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以及作用。2.了解马克吐温作品,体会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3.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和人物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思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文学的兴趣。

26、2.启发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并尝试表现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结构特点,分析、概括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了解作品的语言风格,以及从语言中渗透出来的真情实感。2.掌握文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对表现中心、人物的作用。教学方法:预习法、讲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板书设计: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生动的故事情节https:/热爱生活 鲜明的人物性格 文学才华热爱文学 辛辣幽默的讽刺精彩的文学语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请同学们简述作者做的三件事?学生集体回忆作者做了哪三件事。二、学生谈个人感受:教师引导: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

27、的哪一点?(要求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地发表看法,体现学生的个性。)自由交谈、体现个性,回答老师的提问。三、整体感知课文的素材详略编排:1. 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细读课文。2. 学生细读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素材的详略编排。3. 教师提问:在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中。我共做了三件事。作者对这三件事是如何安排详略的呢?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明确:详写了希金斯投河的报道,详写了如何讽刺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对这两个事件作者均写明了报道的写作原因、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和写作内容。对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作者一笔带过。由此看,本文叙事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写得清晰具体,在详略

28、的安排上很得当,这些都值得我们以后写作时参考。四、课文情节模拟表演师生共同欣赏文中详写的这两个事件。学生分两组,分别派代表模拟表演,展示这两个事件的经过。五、品味课文的语言教师:我们熟悉了本文,并且欣赏了刚才的表演,我们有了更强烈的感受,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出一二例加以说明。https:/学生举例,如详写了第一件事时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拟的标题以及注解。教师点拨:马克吐温作品语言的独特风格,来源于他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来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鲁迅说,马克吐温成了幽默家,是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则

29、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的缘故了。六、课文精彩片段阅读训练:阅读课文以下内容,回答有关问题:我十三岁时,聪明伶俐。A 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B那时,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习作,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件事竟成了我们那地方轰动一时的新闻。C 我当时在一家印刷所当学徒,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D 我的叔父让我也在他的报社干点事。1.的确,我也为此感到十分骄傲一句是从原文抽出来的,它应该在 处。2.这句话中的此指的是什么?3. 此处骄傲的意思是(1.C2.在报上发表习作,而且引起轰动。 3.自豪。)八、本课总结,联接生活,教育学生。学生总结本文的内容以及语言风格。少年时代人最富有创造性,同学

30、们要在生活、学习中善于把握机会作 业:1.日记练笔:读完课文,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欢他哪一点?据此写篇 200 字左右的短文。2.课下搜集一则幽默或讽刺的故事,课下讲给同学们听。3、山中避雨丰子恺教学目标: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https:/的作用。重点:目标 1.2.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感知自主探求合作研讨体验活动四步教学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31、:话题设置:如果你和家里人或同学们作好了一切准备,兴致勃勃地到某个地方游玩,不料中途遇到天下大雨,你们不得不停留在某个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你会干些什么?(学生们就这个问题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教师课件展示有关作者介绍的图文(教师用书 P35 页)三、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速读,或师生合作,分工读),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到: 1. 对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圈点批注;2. 思考: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1):1.学生边读(边听),边圈点批注,思考问题。2.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就生字词提

32、出来进行交流,相互帮助解答。3.老师将有代表性问题写到黑板上,大家一同解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第二段引用的诗句是谁的?你能背会全诗吗?4. 讨论问题:整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概述山中避雨的全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https:/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五、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2):课件展示问题:在山中避雨的整个过程中,作者以及两个女孩的心境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每一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有关文字,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

33、学生按男女生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也可以自愿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六、设置情景,深入探究:师生合作读选定的文段,感悟、体会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生边读边听边思考,探究以下问题:1. 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了解。2.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这样写与表达乐以教和的主张又有什么关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注意加以引导。最后分别指名学生对刚才的问题做总结陈述(有遗漏的大家共同补充)七、体验活动:教师导入: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4、,使人们和谐相处。好的音乐尤其如此。八、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重申文章主题,再引入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九、布置作业:1.抄写课后字词积累的词语,并用后三个词语造句。2.你有没有和作者类似的经历?如雨中登山、雨中游园请你试着把当时https:/的情景以及你的感受写出来。附:板书设计:山中避雨(丰子恺)我 主题 女孩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 - 乐- 怨天尤人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我的感兴,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以- 苦闷万状拉胡琴,体验到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教- 欢喜 和唱与山村青年依依不舍 - 和- 无比快乐4、风筝鲁 迅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2 感悟、

35、理解误解、冲突中的手足之情。3 多角度探索文章的主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重点:感悟、理解误解、冲突中的手足之情。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索文章的主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们有放风筝的经历吗?能说说放风筝的感受吗?(教师点评)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同学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放风筝的快乐。可是,你知道吗,著名的作家鲁迅一见到北方的冬季天空上有风筝浮动时,是惊异又悲哀。你知道为什么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风筝。(板书:风筝 鲁迅)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生谈,师补充)二、教学新课(一) 整体感知https:/1选择你所喜欢的方式读,

36、在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明白的地方做个标记。2交流阅读课文的感受。3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疑难问题,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二)深入阅读:1汇总学生疑问。2依课文段落顺序师生一起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作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师生共同解决好下列问题-a.为什么在北京冬季放风筝于我是一种惊异与悲哀?(板书:惊异 悲哀)点拨:联系上文可知,在我的记忆里,放风筝是温和的春日,可北京此时是肃杀的严冬,地上还有积雪,所以是惊异,联系后文,原来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想起了小时侯对弟弟精神的虐杀的一幕来。由此,我们得到的经验是:理解一句话的含

37、义可以通过阅读这句话所在文字的上文,同时联系后文来理解。b.为什么要极写弟弟的可怜,哥哥的凶暴?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是因为它已经从探究文章内容上升到探究写法上,而且这个问题颇有难度。教师点拨-同学们请思考,解答这个问题,要研读哪一个或几个自然段?3、4 自然段是课文泼墨般至美的文字,抒写得情真意切,是本文的精彩语段。我们一起来品读它,同时,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你从哪儿能读出弟弟可怜来?(生谈)同学们请看课本 22 页的插图,你能认出哪一个是弟弟吗?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吗?喜形于色,欢呼雀跃都可以形容他的心情,弟弟执着地仰头观望,即使项为之强也在所不惜。所以,同

38、学们说,读的时候你应该怎样读?明确:陶醉地读,语速较慢。你能读读吗?生(读)你知道此时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https:/仰望苍穹,似乎连白云也在对他微笑。可爱又可怜的弟弟慧心发现,要自己用枯竹做风筝。兄弟二人就有了误解与冲突。还有哪些地方能读出弟弟的可怜呢?我的凶暴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一次同学们说应如何读?你读一读。对,读出愤怒,语速要快。(读)作者说,后来怎样不知道。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近弟弟的心灵深处,想一想当时他做何感想?(生谈)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根据什么来做的心理揣测?(后文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同学们想一想,弟弟那么可怜,哥哥为什么还那么粗暴地对待他?归纳:我认为风筝是没出

39、息孩子的玩意;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弯了这么大的圈子,你知道作者极力描写弟弟的可怜与哥哥的凶暴,原因何在吗?明确:为了形成对比,进一步表现我的后悔与自责;为了突出主旨批判作者精神的虐杀与封建思想。(板书:对比,突出主旨)后来,为什么我读了一本书,明白了事理,还称不幸?归纳:明白了事理,我的良心受到惩罚,所以不幸。为什么弟弟忘了,我的心反而沉重着?归纳:被虐杀者不抗争,作为精神虐杀者的我永无补过的机会。其他小组的问题我们课后将之张贴在学习园地的百家争鸣栏目里,还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上我们就探究到这里。三、总结提高: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什么事理?(生谈)归纳:要

40、敢于自省;误解、冲突中也有亲情;要追求科学思想;明白游戏是正当的。一篇文章有时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阅读。(板书:自省 亲情 科学 游戏多角度)https:/鲁迅先生用真情与巧思将文章写得如一个五彩缤纷的蝴蝶风筝,充满了灵性与活力。希望今后大家能反复品读,进一步感悟。课后,请大家欣赏两篇有关风筝的美文。口语交际-交流格言教学目标: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格言,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3、积累格言,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激励学生用格言指导自己的生活。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准确流畅得体的交流格言内容,清晰表达自己的看法。难点:感悟格言的深刻内涵。教学辅

41、助用具: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格言的作用,激发学生交流格言的兴趣。二、课堂讨论,掌握技巧以讨论的形式明确交流格言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使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技巧有章可循,对口语表达的评价也更有针对性。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中对听者的要求。三、小组交流,集思广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格言进行组内交流。四、推选代表,交流互动备小组推选代表把木组的交流成呆以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作以汇报,其他同学或进行评价或针对所交流的格言表达自己看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五、启迪思想,个性表达https:/在交流名人格言基础上,试说出属于自己的格

42、言。六、课堂反馈,积累升华以提问的形式进行课堂反馈,督促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格言。写作-记一件事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写作,自由表达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学习目标:1把生活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记下来,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2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习重点:在作文中清楚交代记叙的六要素学习难点:列写作提纲学习方法:引导合作自主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连堂)课前准备:阅读有关知识短文并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整理成材料。引入同学们,在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有些事情令你难以忘怀,这些事情是令你自豪或者让你惭愧呢?现在请大家好好想一想!互动安排请两同学(男女各一)分别说出他们最感触的事

43、。同学们是否听得清楚明白?如不清楚明白,欠缺什么?让同学们先自由讨论,然后发问。师生共同明确:事件的六要素。师范读例文榜样。请同学构思作文,列出写作提纲。要求:确定标题及中心思想,初步体现条理性和层次感。https:/学习小组里相互间讨论,修改各成员写作提纲,老师巡回辅导。老师总结并明确作文要求以记事为主并只写一件事,弘扬社会道德风。交代清楚事件的六要素。作文有真情实感和个性化表达。学生自主创作要求:1根据提纲先打草稿,修改,再工整的抄在作文薄上。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外练笔:记一件新近发生的趣事。5、回 忆 我 的 母 亲教学目标: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的选取材料的写法。2、学习语言朴

44、素,质朴中见深刻的写作特点。3、理解回忆录的特点。德育目标:学习朱德同志献身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德,增强学生对党,对母亲的热爱。教学重点: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材料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教学时间:三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标:1、理解回忆录的特点。2、理清文章的结构。一、导语:https:/朱德同志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1944 年她逝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心情写下了这篇朴素感人的回忆录。二、了解回忆录的特点三、布置学生自读阅读提示,圈划出回忆录的特点。四、理

45、解字词1、要求读准的字:佃 睦 豌 庚 妯娌 溺 塾 衙 辍 差役2、要求掌握的词:五、读课文,理清段落结构(一)(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一生的回忆。(二)(2-15)追忆母亲一生的事迹。(三)(16-17)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巡回指导、阅读,标清层次。六、布置作业 回忆录中共回忆了母亲几件事。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了解作者赞美了母亲哪些品德,把握选材特点教学环节:一、提问字、词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2、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3、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三、讲读课文第二部分:1、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对革命的支持,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2、在

46、回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这一方面记叙了母亲哪些具体事情?3、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说明母亲具有朴素阶级意思,反抗精神和对革命的同情与支持?https:/4、当作者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后,母亲又是怎样支持的?作者寄予了什么感情?四、总结: 课文第二部分追忆了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指导学生读文。指导学生找出写母亲煮饭,种田,养蚕,挑水,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等事。指导学生概括出退佃搬家,送我读书,同情革命,坚持劳动等事。指导学生概括出(1)母亲过着俭朴的农妇生活。(2)作者永远想念母亲。读文并圈划。讨论并回答 阅读,讨论,概括,回答。独立总结。五、作业 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第

47、三 课 时教学目标:理解文章选材和布局,学习语言朴素而深刻的特点。教学环节:一、检查上节课的内容边提问边纠正、思考回答二、讲读课文第三部分:提出问题: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给我们什么启示?解决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升华,由母爱推广到爱劳动人民,决心尽忠革命事业的感情上。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指派代表回答。三、概括文章主题:1、本文围绕哪个特点写母亲的?2、选了哪些小事?3、这些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什么本质特征?https:/四、总结写作特点:1、以时间为经线,以母亲的优秀品德为纬线,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语言朴素,

48、简洁,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边指导朗读边帮助学生整理特征: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讲述写作特点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概括。五、布置作业 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整日忙碌 勤劳俭朴 节衣缩食 宽厚仁慈任劳任怨 周济穷人 退佃搬家 反抗压迫送我读书 支持革命 同情革命 坚持劳动6、小巷深处林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3、道德、情感、价值观:感悟母爱、赞美母爱,感受人性美。教学设想1、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的情感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

49、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2、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以这是一个_故事、养母是一个_的人、妙在_,写(用)得好,它表现了(它写出了或它说明了、它点出了)_贯穿其间,以学生谈感受母爱、理https:/解母爱和根据对爱的理解,说一句很美的话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的美点精粹。由浅人深,逐块推进,让学生自由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相互质疑,理清作品内容,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受母爱,学会做人。3、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情感价值充盈课堂。4、用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与震撼,引起共鸣,真正感悟、理解伟大的母爱。5、安排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 入:同学们,在唐诗中有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