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教材李小茸_第1页
小学语文校本教材李小茸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页共 16 页【小学语文阅读题题型】在小学语文的学习,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特别是在语 文考试试卷中,阅读题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掌握阅读答题的方法对学生 来说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 谈谈小学语文考试中阅读题 的一些答题技巧。在小学语文考试阅读题中,基本可分为以下几种题型:1.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 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 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 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

2、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 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 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 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 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3 3 概括文章主旨。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 键词来进行回答:

3、“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 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 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 所要表达的主题。4.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 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 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4、以及自然界当 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5.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 8 8 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 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 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 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 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运用拟人表现 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 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

5、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 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 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 出文章的中心, 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 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 有时第2页共 16 页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 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 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衬托了记述 对象的品质,突出了

6、主人公的某种精神”。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6.6.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 这样才 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 确地表达出来。7.7.比较阅读理解。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8.8.

7、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 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 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 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 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 在说明

8、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 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 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 较。【阅读技巧】一、平心静气审题,切忌粗心。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 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的打开思路。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 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 认真看清每 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 粗心的同学往往会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例如要求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V ,有 的同学在正确的句子后面打 V 后,又多此一举地在错误

9、的句子后打上了 x 。类似的情况,在考试时常常能见到,粗心是一部分同学在该题项中失分的一个重 要原因。因此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认真。二、仔细研读语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同学们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 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 通常阅读一篇文章,第一遍需要速读,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 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 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 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 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 都归向文

10、章的 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有的同学采用 顺读法 ,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 案。第3页共 16 页有的同学采用 倒读法 ,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 成 倒读法 ,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 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 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 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 一次判断 、 逐个分析 以及 排除法 等方式来进行判 断解答了。三、巧妙借助 原话 ,确定解题空间。有

11、些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直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 有 时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 我们也可以直接用原话来回答问题。如 若它指定要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 就要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理解,体会原 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题目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的隐含信息, 经过缜 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语文试题的开放性要求试题答案能自圆其说, 答案 最佳。因此在阅读的时候,要仔细认真、深入分析,回答问题时,要仔细揣摩、 根据体裁的特点,不同的语境,要准确的使用词语作答。四、选择适当方法,答题力求言之有理。所谓 言之有理 就是让我们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或谓之 自圆其 说 。只

12、要我们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我们要注意组织 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 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 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 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还是有一定方法可寻的, 我们可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选 择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现举 4 4 例:1 1、 上下联系。将问题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适用于理解词义;理解含 义深刻句子;找近义

13、词、反义词等。2 2、 换位思考。就是让我们与作者进行角色互换,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思考问 题并做出回答。此方法适用于问答以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3 3、 联系生活。即从文本中跳出来,把思维的范围再扩大,想想与此有联系 的东西:如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积累、生活经验是否可帮助自己解题。此方法特 别适用于谈自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类题目。4 4、 立足中心。这是解答阅读题最不能忽视的一种方法。从文章中心出发来 思考每一个问题,答案就有了落脚点。五、合理控制答题时间,先易后难。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

14、阅读理解的文章。 首先应浏 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 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文章中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 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答题时间, 先易后难是做阅读理解题目时的一般方法。 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 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其他较有把握的 题目。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题目。第4页共 16 页【小学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阅读理解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

15、信息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自身全面 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位置也越 来越重要。近几年在小升初考试中所占分值也逐年提升,去年就占到了三十分, 其中主观测试题的题量呈上升趋势。而学生在考试中碰到阅读题型,大多数学生 表现出畏难情绪,做题不完整,甚至答非所问,本来会做的题也往往丢分,导致 成绩不理想。这不禁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感到了一种沉重的压力,也常常在琢磨 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做阅读题的效率。以下是我初浅的认识,与大家共享。(一) 精读文章,提炼中心我们说,阅读短文后的题目,肯定是根据短文内容出的,所以一定要读通、读透 文章,彻底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在做题时才

16、能做到有根有据,答案精准。答 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 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要答好阅读题,一篇短 文至少要读够三遍:第一遍要速读,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初步理清 文章的思路;第二遍要细读,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总结文章的中心,因为 阅读题有较大比重的题与中心有关, 如果中心把握不住,可能会影响到好几个题 的作答,失分就多了;第三遍就要带着阅读题要求读文,有目的的去解决问题。(二) 掌握技巧,原文中找我经常带着嘴边的阅读题的技巧就是一个字“找”,孩子们也都烂熟于心。我总 是告诉孩子们,阅读题的答案就在原文中,就看谁的眼睛亮,找的准。要么有原 词原句等着成为答案,要么只需要你提炼

17、一下或变通一下就可以拿来为你服务, 就这么简单。孩子们也就不再认为阅读题“高不可攀”,有了信心也就有了成功 的可能。具体说就是要找到题目中的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问题自然迎刃而 解。(三) 反复读题,审清题目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有孩子答非所问或答不全面。这可是大忌。绝对属于低级错 误。为避免孩子们在这些方面丢分,我常常告诫孩子们: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 不要慌,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试题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 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找出每个题目的“题眼”,再有 针对性的答题,避免答非所问,出力不

18、讨好。四)联系前后,结合中心在答阅读题时,有些孩子容易“惜墨如金”,连话都说不完整,更别 说将问题回答全面了,这种懒汉思想可要不得。还有的孩子容易为了全面,答得 啰啰嗦嗦,照抄原文。我们说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是文章的“魂”,文后的 阅读题肯定与中心有关联。既要答出要点,言之有物,又要考虑全面,条理清晰。 谈感受之类的题目就要走出短文,联系实际升华主题。(五)按序做题,先易后难。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有孩子空题,有孩子因为在前边的难题上耗时太多导致后面会 的题来不及做。要静下心来,按照序号答题,避免空题;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 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

19、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 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 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六)仔细检查,确保无误总会有孩子犯粗心的错误,想的是这,写的时候就变了样。所有阅读题全部做完 后,第5页共 16 页要重读全文内容,进行复查。将阅读理解的答案带回原文,检查答题有无偏 差,书写有无错误。确保无误之火再做下面的题目。第6页共 16 页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练习一一幅画及答案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 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 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

20、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 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 松树下是一对飞奔 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 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 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 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 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 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 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 得得 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 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

21、神秘地笑了,反问我: 你属什么呀? 我恍然大悟,抢着说: 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 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 妈妈满意地点点头。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1.1. 填空。(1 1)这幅国画画的是()、()、()、(),主要画的是()。(2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2.2. 用横线画出写 我 观画时联想的句子。3.3. 用 IIII 把文章分成 3 3 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4.4. 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5.5. 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参考答案:1.1. (1 1)高山、松树、

22、枣红马、白马;健美有力,腾空而起的枣红马和洒脱矫 健的白马。 希望 我 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2 2 .联想(第 3 3 小节);3 3 .第一段(第 1-21-2 小节)第二段(第 3-43-4 小节)、第三段(第 5 5 小节);文章先写国画的美丽,再写 我 的联想和妈妈对 我 的希望,最后写了 我 的决心。4.4.反映了妈妈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希望 我 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 奔。第7页共 16 页练习二紫罗兰及答案我赞美紫罗兰,赞美它别具一格的颜色、姿态,赞紫罗兰的叶子真奇怪,别 的植物颜色是绿的,它却偏偏是紫色的,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那样浓,好像有谁 刚在那叶子上染上

23、紫色,马上就要滴下来似的。紫罗兰的叶子狭长,跟竹叶的形 状差不多。盘屈的茎枝毫无拘束地伸向四周,初生的芽儿茁壮向上。紫罗兰的花是淡红色的。它好象是嵌在精致的紫色小船里的红玉石。 紫罗兰 的花十分小,有三片柔柔的花瓣,花瓣中间有几根黄色花蕊,就像戴着一顶顶金 黄色的小帽儿,又像展翅欲飞的金蝴蝶。它们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弯,有的直。 看上去,那几个花蕊好像正围着一个圆圈游戏,玩得多开心!要是你去闻,鼻子 还未凑近,一股淡淡的香味早钻进了鼻孔。雨洒在叶面上,结成了一个个晶莹的 小水珠儿,春风拂过,不时机灵地钻进泥土里。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玩得高兴,一不小心,把一 枝紫罗兰折断了

24、。当时我很后悔,这么美的枝叶就要枯萎了,我的眼睛润湿了, 呆呆地站在那儿。李阿姨见此情景,走过来对我说: 不要紧,断了可以再插上, 它又会生根,长出很多很多紫罗兰来。 哦,没想到它的生命力这么强,离开了 根,还能坚强地活下去。果然,不几天,那枝紫罗兰真吐出了嫩芽儿。啊!紫罗兰,用它那朴实而又别具风韵的美,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我 赞美紫罗兰!1.1._ 短文的结构方式是。( 2 2 分)1总起-分述-总结;2总述-分述;3分述-总述。2.2. (1 1)短文开头的特点是 _。(2 2 分)(2 2)_短文结尾的特点是。(2 2 分)(3 3)_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2 2 分)3 3第 3

25、 3 自然段的前六句,先写了紫罗兰花的(),接着写了紫罗兰花的(), 最后写了紫罗兰花的()o(3 3 分)4.4. 根据段意给短文分段。(6 6 分)第一段:写作者赞美紫罗兰。第二段:写紫罗兰叶子和花的颜色,以及姿态。第三段:写紫罗兰的生命力很强。第四段:写紫罗兰默默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5.5. 用 画出概括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2 2 分)6 6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_ 乍用。(2 2 分)1概括这段内容。2点明这段中心。参考答案:1.1.2.2. (1 1)紧扣文题,总起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点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3 3)首尾呼应。3 3 颜色、姿态、香味4.4. 第

26、 1 1 自然段;第 2-32-3 自然段;第 4 4 自然段;第 5 5 自然段。第8页共 16 页5.5. 最后一自然段6.6. 练习三秋之神韵及答案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 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 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 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 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 又满怀信心地

27、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 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 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 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 秋之潇洒,我欣赏你。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 5 分)戛然而止() 硕果() 伴和() 步履) 雕琢()2 2、把文中画“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2 2 分)3 3、 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 _, ,夏天的特点是 _ , ,

28、冬天的特点是_ ,秋天的特点是_, ,_ , ,_。(3 3 分)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 _,_,_。(3分)5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 2 2 分)&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3 3 分)参考答案:1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 5 分)戛然而止(jijia) 硕果(shushuo) 伴和(h he) 步履(I Iu) 雕 琢(zhuzhuo)2 2、把文中画“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2 2 分)在这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容不下猜疑和做作。解析: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要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换词语和标点。 这

29、道题是要求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要把表示疑问的词“怎么会”去掉,原句 中的“容得下”改成“容不下”,去掉句尾的“呢”,最后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3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 缠绵,夏天的特点是 狂热,冬天的特点是 冷漠,秋天的特点是 清爽,热情,真诚。(3 3 分)4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 骏马,将军,流星。(3 3 分)5 5、 “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 2 2 分)“这”是指秋天的清爽、热情与真诚。6 6、(略)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第9页共 16 页练习四挑水及答案一天,妈妈叫我去挑水,我说:“怎么能挑得动一担水呢?

30、”妈妈说:“试试嘛。”“好吧! ”我答应了。我挑起桶走到李奶奶家的井台上,先放下一只,再把另一只桶挂在水担钩上, 伸进井里,左摆一直,右晃一下,好不容易才打进小半桶水,可把我气急了!我 把姐姐找来,把挂着桶的水担塞到姐姐手里。姐姐边做示范边耐心地对我说:“你 先把桶靠近井壁一边,再用力往另一边拉,紧接着往下一按,水就会灌满桶的。 如果还不很满,你可以把桶提起来,离开水面,然后再往下一蹲,水一定会灌满 桶的。”说着,姐姐把那桶水灌满了,像是没费力气就提了上来。我把另一只桶挂在钩上,伸进水里,学着姐姐的样子做了,果然,水就乖乖 地灌满桶了,我也把这桶水提了上来。我把两桶水分别挂在担钩上,弓下腰,侧

31、 开步子,挑起了这担水,我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没走出五步,肩膀就疼起来。我 用手使劲往上托住水担,脸涨得通红,脚步歪歪扭扭的,没有个准儿,半道上, 我实在挑不动了,只好让姐姐替我把这担水挑到了家里。妈妈对我说:“你第一次挑水,能挑半桶也就可以了。 ”第二天,我挑着两个半桶水还在道上歇了一次, 才到家里。就这样我还是累 得直喘粗气。但我并不灰心,坚持天天半桶半桶地挑。现在,我挑起一担水,在路上不用歇息,也可以不摇不晃地挑到了家里。妈妈瞅着我稳实的步子,说:“挑水这活你已会干了,记住,万事开头难, 只要有决心,什么也能学会。”1 1 概括第一部分的段意。2 2用“ 画出描写我第一次挑水时打水的句子。

32、3 3 .把描写姐姐打水动作的词语按顺序写出来: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姐姐打水的动作很4 4.填空。过去我挑两个半桶水(怎么样)现在我挑起一担水 (怎么样)发 生 这 样 变 化 的 原 因 是:5.5.你从文中学到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我学着姐姐的样子,第一次挑半桶水回家。2.2.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3.3. 靠近 拉 按 提 熟练4.4. 摇摇晃晃地往前走,没走出两步,肩膀就疼起来第10页共 16 页在路上不用歇息,也可不摇不晃地挑到家里。坚持天天半桶半桶地挑5.5. 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什么都能学会。练习五麻雀及答案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

33、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 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 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 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 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 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 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 的日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

34、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 而去一一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 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 手是摸不到的。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 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 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 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 它一只,拴上绳子,

35、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 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己经伸直腿,闭上眼 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1.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母麻雀“说”的是什么。(1 1) “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 (母麻雀说:“看见了吗,向我这样练习。”)(2 2) “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母麻雀说: “预备一开始。”)2.2. 读一读 5 5 6 6 7 7 自然段想一想:六只麻雀在做什么?( 这三段讲的是 5 5 只 小 麻雀 在母 亲 的 指 导 下 练 习 飞 行)3 3作者以“麻雀的心”为题写了这篇文

36、章,是为了告诉我们(小动物其实和人类一样,也有语言、也会交流、也有母爱,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维 护和谐自然环境)母麻雀的外形特征是(身形较瘦、颜色较黑 )小麻雀的外形特征是(羽毛较浅、身材篷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第11页共 16 页练习六晶莹的雨及答案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下来。河面腾起了迷迷蒙 蒙的烟雾,田野披上了轻薄柔软的纱衣。明明穿着雨衣,一步一滑,走在泥泞的乡村小路上。他睁大眼睛,四处环顾, 四处寻觅一一他精心喂养的春蚕已经脱了四次外衣, 再过两天就要“上”吐丝了, 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没了桑叶。 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 他怎么能 不焦急呢?啊,桑叶,你躲

37、在哪里?躲在哪里?忽然,他看见有个小小的身影在朝远处的竹林飞快地跑。桑树!明明看见了,竹林里真的藏着一棵桑树。明明也拼命跑起来。几乎是同时,他们两个来到了这棵桑树下。树上()还有桑叶,()已经稀稀拉拉没有几片了。明明不由分说,“哧”的一声爬上了树。“喂,这棵桑树是我先看见的。”明明低头一看,是个女孩子。她脸上蒸腾着热气,头发上、睫毛上挂满了水 珠,脚上、雨衣上沾满了泥浆,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一端系着小刀一一显然,她 不会爬树。明明继续往上爬。他一手攀着树枝,一手飞快地采着,采满一把就塞进书包无意中明明又往下一看,只见女孩子仍然呆呆地站在那儿。 这是一种怎样的 目光啊!眼里噙着泪水,满是委屈,满是

38、忧伤。许久许久,女孩子才转过身,低 头蹒跚地走了。明明的喉咙里像梗住了东西,心里默默地思索:“她()没有养蚕,不需要桑叶,()不会这样难过。她刚才跑得多快啊,可是现在”明明似 乎感到了她急促的喘息,听到了她低声的抽泣,看到了晶莹的泪珠从她眼眶里“扑 簌簌”地滚下来。明明拍着脑袋责怪自己:“老师怎么说的?我们养蚕要学蚕, 要为别人着想! ”明明觉得自己的心像刀割一样作痛。“等一等! ”明明飞快地从树上滑下来。转眼间,他已经来到了女孩子面前:“对不起!是你先看到的,这些桑叶全归你! ”女孩子看着明明捧过来的桑叶, 有点诧异。明明急忙说:“你一定很需要它。”“你也很需要。”女孩子说。明明抬起头,看见

39、女孩子脸上微微浮现出一丝笑意。“你真好,我们都在养蚕,应该学蚕”这是女孩子的声音。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蚕儿在 吐丝。(1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3)用“ ”画出与文中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4)在朗读“啊,桑叶,你躲在哪里?躲在哪里?” 一句时,应带的语气是疑 问和()。A.A.惊奇B.B.焦急C.C.轻松(5)我们应该向蚕学习什么?(在文中找)参考答案:(1)参考:虽然但是如果就(2) 看着那些心爱的蚕宝宝饿得直伸脖子,他很焦急。(3) 雨,晶莹的雨,又细又密,沙沙地下个不停,仿佛蚕儿在食桑,仿佛 蚕儿

40、在吐丝。第12页共 16 页(4) B B(5) 为别人着想。练习七毛驴和牛大哥及答案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 beibei,b b&)回家。 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过了一会儿, 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 “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 它?“千斤。”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 “不是我别做梦了, 而是你别糊涂了! 十斤山芋算得了 什么?友谊的分(f f m m,f f 峦)量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sheshe, shmshm) 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

41、 头不好意思地走了。(1) 在短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2) 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4 4)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参考答案:(1)b bef f 峦shshm(2)略。(3)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4) 友谊的分量重千斤。练习八陈嘉庚及答案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 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 19131913 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 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 19511951 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

42、学和集 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 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陈毅 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座座高楼形成了 鲜明的对比。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 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 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 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 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第1

43、3页共 16 页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 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 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 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 ! ” “惭愧! !不敢当!不敢当! ”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 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

44、的。”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1) “嘉老,您让我想起了延安! ”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用给短文分段。(3) 用两三句话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4) 读一读短文中画线句子,想一想,此时陈毅心里会想些什么?根据短 文的有关内容,想像一下当时陈毅的心里活动,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5) 读了短文后,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你有哪些想法? 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参考答案:1 1)这句话说的是陈老的生活非常俭朴,就像红军战士当年在延安一样。(2) 第一段(第 1 1 自然段)第二段(第 2 26 6 自然段)第三段(最后一段)(3) 从陈

45、毅拜访陈老先生的所见所闻,表现了陈老为了祖国,甘于清苦的 高尚思想。(4) 答:陈老啊,您太清苦了。您是一位爱国的富翁,怎么能这样生活和工作下去。我们一定要关心您,我们的后代一定会永远记住您的。(5) 答:陈嘉庚先生生活简朴、兴办学校、振兴祖国的高尚品德是永远值 得学习的。我希望将来能考上厦门大学,为陈老先生争光,为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 献。建的。但他一生却过着极其筒朴的生活。练习九尊重卑微及答案(1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2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 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 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

46、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 灾难时的行为。(3 3)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 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4 4)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 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 jij j 丫)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 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5 5)()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会全军覆灭。(6 6) 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 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7 7) 敬重卑

47、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一 根第14页共 16 页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 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8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t tId dI)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1.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2 2 分)2.2. 在(5 5)、(8 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 2 分)3.3. 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 但意思不变。(2 2 分)4.4.读(4 4)、(5 5)自然段,按要

48、求回答问题。第(4 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 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_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2 2 分+2+2 分)第(5 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 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答: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 _和_样两种精神、。(2 2 分+2+2 分)5.5. 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2 2 分)6.6.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 的几句话写下来。(2 2 分)参考答案:1 1.j ji2.2.如果.就.不是.而是3 3 比起蚂蚁,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