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热点素材及写作指导_第1页
2013高考语文热点素材及写作指导_第2页
2013高考语文热点素材及写作指导_第3页
2013高考语文热点素材及写作指导_第4页
2013高考语文热点素材及写作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高考语文热点素材及写作指导1.沈思的创业路【素材展示一】沈思,80后女孩,上高中时就立志打造中国的“苹果”。为了实现创业梦想,她努力学习,连跳两级,16岁就考入清华大学。她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如果没人家聪明就一定要笨鸟先飞,比别人多做一分才行。”毕业后,去斯坦福大学继续深造,攻读计算机。尽管没有奖学金,生活困难,但她咬牙坚持,系统认识互联网行业,思考创业该做什么项目,怎样做产品,怎样筹备公司等。从美国毕业后,进入了谷歌工作。谷歌领导招聘时问她“五年以后你会做什么”时,她说:“创业。”她在谷歌“潜伏”4年,工作非常勤奋,每天只睡4个小时,从什么也不懂的学生蜕变成各方面都比较

2、成熟的管理者。在沈思看来,谷歌两位创始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做为人类创新的事情,为信念在做事情,这对她影响非常大。2007年,她开始自主创业,成立木瓜移动,并在北京、旧金山、伦敦开办分公司,开始全球化布局。目前,木瓜移动已成为全球安卓平台上最大的游戏社区。【多维解读】角度一:用行动实现梦想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说,当一个伟大的梦想出现时,要抓住它,并实现它。实现梦想的最好方式是付出行动,沈思没有让自己的创业梦想昙花一现,而是抓住它,并努力实现它。为此,她考取最好的大学,远赴美国深造,进入谷歌从基层做起,当时机成熟时,开始创业,最终实现梦想。角度二:坚持是成功的资本荀子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3、功在不舍。持之以恒很重要,可以让人最终达到目的地,获得成功。沈思从高中时代就开始为自己的事业铺路,多年来一直默默坚持,即使遇到很多困难障碍,也没有畏惧,没有退缩,坚持是她成功的资本。角度三:勤奋造就成功有天资,更要勤奋,勤奋造就成功,懒惰摧毁天才。沈思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女孩,但她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却是勤奋。无论在校学习还是在谷歌工作,她都比别人多付出很多努力,做到了“笨鸟先飞”。如果没有勤奋,她的梦想就毫无价值,创业计划就渺如尘埃,一切的一切都毫无意义。角度四:厚积才能薄发很多取得辉煌成就的人,好像是一夜成名,但回望他们走过的路,才知道是厚积薄发。草根明星朱之文在家乡田间地头苦练30多年,才有

4、了今天的成绩;在NBA赛场上迅速崛起的林书豪,用训练场上洒下的无数汗水换来了今天的辉煌。沈思也是如此,没有在计算机领域的多年积淀和探索,便不会有现在的异军突起。无数成功人士的事迹都证明:厚积才能薄发。【素材展示二】季羡林抄书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天,一个学生来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孤本古籍,稍有污损,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季羡林犯了难,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又不忍心拒绝,便让他一个礼拜后再来取。一个礼拜后,学生如约来了。当他接过书时,感到非常意外,这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叠厚达几百页的信纸,上面写满了蝇头小楷。季羡林歉疚地笑道:“很对不起!我没

5、能将原本借给你,是因为原本太珍贵了,我打算以后将它捐给国家。现在这本书我概不外借,我怕万一被人损坏,以后对国家就不好交代了,我想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今天给你的是我的手抄本,尽管看起来有些麻烦,但基本上一字不错、一字不落,是可以一用的”学生一听,异常震惊,连连向季羡林鞠躬致谢。一本十几万字的书籍,要将它完完整整地抄录下来,要有多大的耐心、该有多大的工作量啊!整整一个星期,季羡林日夜伏案,才完成了抄录任务。【多维解读】角度一:对文化有敬畏之心很多文人墨客,大师学者,都非常尊崇祖国的文化,把文化视为最为神圣的东西。只有敬畏,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能不遗余力地传承。季羡林先生对于极其珍贵的语言学古籍

6、孤本,非常爱护,为了防止外借损坏,他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抄写整本书,敬重文化之心让我们感动。现在,很多人不尊重祖国文化,不读书,不写字,对书籍、文章、文字随意糟蹋,这种行为和季羡林先生相比,有天壤之别,应该改正。角度二:诚信至上为人要讲诚信,守信于人,就是守住对别人许下的承诺,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季羡林先生答应借给学生书籍,但不能借出原本,为了按时兑现诺言,他用了整整一周时间,日夜伏案抄录,付出了大量劳动。他用辛苦自己的方式,保护了孤本古籍,也守住了诚信至上的品质。角度三:做事一丝不苟态度决定一切,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事情必能做得圆满。反之,如果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必然是另一种结果。季

7、羡林先生在一周内抄完一本书,工作量巨大,但他凭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几乎一字不错,一字不落。有了一丝不苟的精神,再庞大的工程都不会出错;有了一丝不苟的精神,再繁杂的任务也能做得完美。角度四:呵护追求进步的心季羡林先生有大家风范,有博大的胸怀,懂得尊重他人,呵护年轻人追求进步的心。学生来借书,虽然有难处,但他没有拒绝,而是换一种方式满足了学生的要求。这种做法让学生感动,更会给他激励,让他日后更加努力学习。面对他人的请求,不宜轻易拒绝,如果是进步的,积极的,要尽力呵护,这或许是为他搭建了一个台阶,会让他上升到更高的人生高度。 2.饿死的“宅男”,一个典型的个人及社会悲剧【素材直击】湖北十堰郧

8、县杨溪铺镇王小林,小学期间一直是班长,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94年,王小林从郧阳师专毕业后又到荆州师范学院读书。在此期间,姐姐为了供他读书辍学;就连父亲去世,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瞒着他,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1995年,毕业后王小林被分配到郧县一所中专任教,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他回到家乡。在家期间,王小林因干活与母亲发生争吵,甚至将母亲打成骨折。失望的母亲从此住到女儿家,一住就是14年。14年间,王小林不做事也不做饭,想吃东西,就到别人家菜地里拔点儿菜。直到2012年3月12日,当邻居再次透过窗口看到他时,他的身体已经僵硬,疑是饿死。据同村村民说,王小林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但

9、是宅在家里的他却过着野人般的生活,饿的时候,就吃生蔬菜和红薯叶之类的东西。解读一:不该遗忘弱势群体14年来此“宅男”竟然像猫狗一样,自生自灭,来去无息,就是死了也是偶然被人发现。亲人也好,邻居也好,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忽视了他,遗忘了他,但社会不应该抛弃他,流浪之猫狗尚且有爱心组织救助,何况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话题链接】遗忘、爱心、救助解读二:自立方可自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想做”。姐姐为了他早早辍学;父亲去世家人也对他隐瞒家庭的关爱、亲情的温暖,却没有唤起他的责任心。仅仅因为不满校方的安排,就辞职回家。他的悲剧在于缺乏自立自强的品质。虽然他成绩优异,但是却不能把知识用于实践,读死书,死读书,

10、最后读书死,实在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话题链接】自立自强、理想与现实、感恩解读三:读书,走向文明之根本王小林之饿死缘于其心理的严重障碍,我们不能以王小林的极端案例来误导公众“读书无用”。读书的作用,是不辩自明的。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飞速发展,正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的结果。如果人们都不读书,人类社会的历史就不可能从愚昧走向文明、从文明走向更文明。【话题链接】读书、富强、文明 3.人物素材积累:丁肇中【积累前言】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议论文写作要以“理”服人,但通篇都是说理,往往会流于空洞说教。要避免这个问题,就必须“用事实说话”。丁肇中先生是华裔知名物理学家,曾获得197

1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经历典型而且有代表性,选用他的故事作为议论文的论据,无疑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丁肇中:不放过任何一个难题丁肇中的祖籍是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父亲丁观海、母亲王隽英皆任教于大学。1936年丁观海和已有身孕的妻子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时,妻子意外早产。这个提前到来的婴儿,就是丁肇中。1948年冬,丁肇中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受家庭影响,他对学习一丝不苟,读书专心致志,遇到疑难问题,务必找到答案才肯罢休。一次,物理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很多同学想了想觉得很难就放弃了,等着老师讲解。丁肇中不是这样,别的同学都出去活动了,只有他还对着那道题苦苦思索。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终于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

12、法,他马上跑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验证自己的方法,直到确认自己的解题方法没有错误,他才满意而去。课堂上他聚精会神地听课,不论对自己的答案有没有把握,他总是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课后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他往往要辩论到“甚解”才肯罢休。他的课余时间大部分是在图书馆度过的,他很少与同学一起打球、看电影。他认为“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由于勤奋刻苦,丁肇中各门功课成绩优良,尤其突出的是数理,这为他实现终身的奋斗目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素材解读:学习中的难题,如同生活中的困难。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即便失败也不要畏惧退缩,好好总结经验教训,迎难而上,成功就会在下一个

13、拐角处等待我们。适用话题:面对难题、不放弃、信念、勇敢面对丁肇中:“不知道”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面对记者的几个简单问题,丁教授却连续回答了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记者的问题是这样的:“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如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大家心里都清楚,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不死心,

14、又追问道:“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不知道的,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素材解读:一个大物理学家,面对提问居然连续回答三个“不知道”,这既让我们震惊,也让我们深思。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成就突出的丁教授尚且如此虚怀若谷,敢于当众说出“不知道”。我们这些平凡人是否也应该老老实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15、不知”呢?适用话题:知之为知之、诚信、专注精神、成功的背后丁肇中:我要用中文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他只有40岁。在这非常激动和幸福的时刻,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庄重而神圣的决定,他通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我要用中文在颁奖典礼上发言。”瑞典皇家科学院积极、友好地表示欢迎。同时,瑞典皇家科学院又不无担心:“谁来做翻译?”丁肇中回答:“我自己做翻译。”这一消息见报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深深感染了不同国家、不同肤色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可是,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满地说:“我们美国和中国关系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对的。”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两国人民的友谊,也盼望美中两

16、国的关系能不断改善,但面对指责,他毫不留情地顶了回去:“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在那次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在致辞时又创下了一个世界纪录:它使这个金色大厅里回荡起有史以来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语言中文。他说:“就是因为在颁奖典礼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中文。中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之一。”“我要用中文”,这使人感到,履行热爱祖国的天职是一种最纯洁、最温柔、最敏锐、最强烈、最高尚和最值得敬重的行为。素材解读: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我要用中文”,这恰恰体现了丁肇中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恰恰是这

17、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适用话题:国家为上、荣誉与国家、母语的力量、中国人丁肇中:自省,别样的谦虚主持人问试验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又说:“您很有天分,对不对?”丁肇中说:“不,我只是刻苦而已。”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您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什么位置?起过怎样的作用?”这位曾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老人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一栋房子,我是大门前那两个石头狮子。”节目最后,主持人采访数学大师陈省身。主持人问:“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您的

18、老师几何学大师嘉当?”陈省身回答:“我并没有超越他。他的数学能力绝对比我高。”素材解读:主持人所问的三个人,是中国不同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品质谦虚!谦虚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如“谦受益,满招损”“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百尺竿头,还要更进一步”等等,这都教育我们为学为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适用话题:人生、品质、修养、自省丁肇中:16年来我只做一件事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为山东大学做了一场精彩的科学报告。他说:我只集中时间做好一件事。不上课、不应酬、不开会。在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看来,最不能浪费的就是时间。在麻省理工学院,丁肇中可能是唯一不用教

19、学的教授,学校里的大小会议他也不参加。丁肇中称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每天除了实验什么都不管。“早上8点到实验室,晚上10点才回来。”丁肇中说,虽然自己是1936年出生的,但从未将自己与“老先生”画等号,依旧每天都在工作。“我一向认为我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只集中所有时间做一件事才能成功。”丁肇中解释,自己在AMS上花了16年时间,这期间什么事也不做。丁肇中的团队集中了来自16个国家的科研人员,但他给自己定的规矩就是,除了工作以外不和任何人有交集,“从来不到他们家去,从来不请客吃饭,我从来不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事。”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让丁肇中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也让他团队里的所有人都不会有其他意见,紧跟

20、着他进行科研工作。素材解读:古人说:“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不去干那些不相干、没意义的事情,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干好本职工作,免得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就要聚精会神,排除干扰,学学丁肇中教授“16年来我只做一件事”精神。适用话题: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心无旁骛、要排除干扰丁肇中:家国情怀初次见到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笔者便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这位现年69岁的物理学大师身材高大、目光炯炯,富有大丈夫气魄。与他交谈,让人感受到理性而不乏幽默。随着对他了解的逐渐加深,笔者不禁为他的爱国情怀及献身科学的精神所感动。每年都要回

21、国访问、讲学丁肇中对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一直十分关心。从1975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回国访问、讲学,30年来从未间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二年,1977年夏天,他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回国,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邓小平对丁肇中说,中国发展高能物理急需培养一批实验人才,希望派中国科学家参加丁肇中的实验组。丁肇中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双方最后商定中国每年派10人参加他在德国汉堡的马克杰实验组,这也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开展大型科学合作。在丁肇中的具体指导下,1988年10月,一座大型高能加速器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北京西北郊建成。如今,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做物理实验的科技人员,大多数都在丁肇中领导的实验组工作和学习

22、过。丁肇中:让他(儿子)知道他的根在这儿“人们常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我是树高一丈,也要落叶归根啊!”1975年,丁肇中踏上阔别28年的故土。一位前去迎接的人打趣说:“您这是回到了娘家!”丁肇中纠正道:“我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他专程到幼年读书的重庆磁器口小学,用四川话和孩子们交谈,孩子们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嚷道:“呀,他会讲四川话!”2002年6月,在距第一次回归故里17年后,66岁的丁肇中又一次踏上了故乡山东日照的土地。在海滨金色的沙滩上,他深情地抓起一把沙子,用手指来回揉搓着说:“这沙子比夏威夷的还要好”最令丁肇中动情的莫过于参拜祖居、祭谒祖墓。在祖父坟前,丁肇中说:“真应该把儿子带回来,

23、让他看看家乡,让他知道他的根在这儿。”(选自2006年1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素材解读:丁肇中的家国情怀让他更可爱,更受人敬仰。家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中国人努力奋斗之动力,是中国人信仰情感之所依。家国情怀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心理深层次的密码之一,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时至今日,家国情怀仍然是激励人心、凝聚精神的核心价值。适用话题: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大家庭、精神核心价值丁肇中:半个世纪的五个金点子丁肇中1936年1月生于美国,3个月大时随父母回到中国。丁肇中20岁时又只身赴美留学,1962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选定实验物理学为主攻方向。因发现构成物质的第四种基本粒子J粒子,丁肇中获得1

24、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仪式上,他特意用一口流利的汉语演讲,使华夏语言第一次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响起。第一个金点子丁肇中教授说:“我的第一点体会是: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因为在我没有做实验以前,都是世界级的专家在做这个实验(测量电子半径的实验)。”第二个金点子丁肇中教授说:“要对自己有信心,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同时,决策机构要给优秀的年轻人以机会。”第三个金点子丁肇中教授说:“要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奇心,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感兴趣。同时要勤奋工作。”第四个金点子其实,对丁肇中来说,他应该介绍给大家的最好的金点子是他母亲临终的遗言:“爱祖国,爱科学,双爱双荣。”第五

25、个金点子他自己常说的一句话:“中国人的才能、智慧,不在任何国家人之下。中国人要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充满信心。”素材解读:丁肇中半个世纪的五个金点子既是其一生求学、工作经验的总结,也是其人格的写照。不单对科学工作者有重要启示,对我们所有人都具有指导和激励意义。高考资源网适用话题:金点子、经验、吸取长处、规律总结 4. “拦车救狗”运用示例驳论是议论文中一种特殊的论证方式,直接批驳材料中错误的观点或主张,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论证,从而让人们明是非,知善恶。其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逐渐成为议论文中的“轻骑兵”,成为考生运用素材的必备技法之一。【素材呈现】2012年1月15日,一辆

26、车牌号为桂B21759、载有1000多条狗的大型货车,在巴南区G75收费站被高速执法部门和志愿者拦下,随后该车被暂扣到长生镇一处破旧养猪场内。当时不少小狗已出现休克症状,生命危急。重庆小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呼吁更多爱狗人士加入到救援当中,为小狗提供救助。随后,重庆小动物保护协会发出一条求助微博:重庆高速路发现一车狗,特求支援。之后又有十多条关于运狗车情况的微博发出,上千名网友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疯狂转发微博,呼吁救狗,阻止宰杀。无独有偶。4月15日中午12时许,一辆载有520条狗的豫牌货车在京哈高速出京方向被动物保护协会的志愿者们拦下。同时,这一消息通过微博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数百人陆续赶往现场支援,

27、双方一直僵持到次日凌晨3时。最后,上善基金会和爱宠网出资11.5万元,“救”下整车狗,救援行动告一段落,爱狗人士无不拍手叫好。【素材运用小贴士】1.尊重生命。“拦车救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狗也是生命,对生命就应该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仅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还需要人们道德信仰的提升。当然不能把人的生命和其他生命放在一个天平上衡量,但是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不尊重,又怎会善待自然呢?药家鑫撞人后杀人不仅仅是道德沦丧,根本上是对生命的漠视。习惯和意识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从“拦车救狗”事件至少可以看出他们对生命的尊重。2.尊重他人。不管是爱狗还是不吃狗肉,都属于情感倾向和价值判断,适用于自身

28、可以,强加于他人则属于越线。将吃狗肉与否拔高到道德层面,占据道德制高点批评吃狗肉者没人性,是难以服人的。爱狗者可以通过公开呼吁,推动立法,有偿赎买等方式减少吃狗肉的现象,却不能因自己爱狗而强迫他人也爱狗。3.保持理性。爱狗绝对不能只是一腔热血,面对接连发生的拦车“劫”狗行为,媒体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爱狗人士的行动,必须让爱狗人士清醒地认识到爱狗、救狗需要的是理性,而不只是热血和激情。【观点争鸣】1.钱永祥从京哈高速公路拦车救狗说起:有人说,喜欢吃狗肉,也是一种“偏好”,不应该受到干预。但这种“偏好”是不是具有合法性(正当性)呢?有些白人不喜欢和黑人做邻居,是合法的“偏好”吗?有些人不喜欢

29、女人独立自主,是合法的“偏好”吗?关键在于,偏好只是主观的欲望与需求,任何“偏好”本身都不带有合法性的证书;相反,偏好必须经证明为合法,才有成立的根据。那么吃狗肉是不是合法的偏好?石勇先生认为毫无疑义,我却觉得还待证明。2.禹海君拦车救狗价值失范:志愿者关爱生命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为“善良”的目的,不惜以暴力要挟合法者,毫无疑问便是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凌驾于法律和他人之上了。不同的人群,因文化、信仰、习俗不同,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我们不能以自我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而应该依靠法律进行规范。一切善的举措或者道德理想,都必须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开展。若罔顾法律,任何“善”的结果将适得其反,不仅会戕害他人的权利

30、,还会使这种“善”蜕变成恶。因此,在“不吃狗肉”尚未成为一种共识并内化为法律规则的情况下,不妨恪守现有的价值规范。3.熊志救狗之争不应是无结果的口水仗:打口水仗既不能推动双方的和解,也不能阻止下一次拦车事件的发生。道理很简单,拦车的志愿者还无法跳出对狗的感情和自己设定的人道框架,食客亦难以接受肉食诉求被强行地剥夺。本质上,这还是两种利益的矛盾,前者是建立在价值观之上的虚拟利益,后者则是依附于味蕾之上的直接利益,二者的不兼容很难自发终结。因而,平抑救狗之争,首先当着眼于对“人”的疗治,在浮躁与喧嚣之中,构建一个可操作性强的利益协调机制,让各博弈方能够“好好说话”,在利益的权重取舍之中找出最佳临界

31、点。【技法点拨】一、瞄准靶心,驳斥论点驳论文首先重在“驳”上,即针对某一错误的论调,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运用这种方法,要刺中“靶子”的中心,一针见血地将谬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人们看到谬误本质之所在。如此反驳,实质上也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比如,李凡爱狗决不能满腔热血:毋庸置疑,爱狗人士拦车“劫”狗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目前这种强行拦车“劫”狗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即使是花钱买狗,也有“强买强卖”之嫌。狗的福利权利需要保护,人的合法权益更需要保护。片段中,首先肯定拦车“劫”狗的出发点是好的,精神值得敬佩,然后笔锋一

32、转,从法律的角度驳斥这一做法的谬误,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狗的权利需要保护,人的权益更需要保护。二、釜底抽薪,驳斥论据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双翼,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要素。其中,论点是论据的总领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支撑与基础。从论据入手,加以反驳,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论据通常有三种:事实论据、数字论据和理论论据。反驳论据常常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揭露其事实虚假、数字含混或理论的荒谬。比如,田耕硕拦车救狗的反思:人们争论的核心在于狗、猫等宠物和猪、牛、羊等动物有何不同。动物保护者的理由是狗、猫是人类的朋友,不属于食物;而且它们是自然产生的,人类无权占有。我想,这些所谓理由,提出者自己

33、想一想都会笑的。狗、猫是自然的存在,人吃它们是无法指责的。动物保护者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捍卫他们自己的权利。他们一想到每日陪伴自己的可爱的宠物被人宰杀、端上餐桌,内心就难受,因此要站起来反对。当然,竭力避免这种难受是基于人类本性的权利出发的,也是无法指责的(事实上,国际上保护动物权利的本质也是保护人权)。但是,它只能作为一个人群的权利出现。也就是说吃狗肉和反对吃狗肉都是基于人的自然本性的,都是正当人权。片段中,作者从论据入手,即“狗是人类的朋友,不属于食物”加以反驳,犹如釜底抽薪,使对方论点颓然倒塌。三、一针见血,驳斥论证议论文的论据必须与论点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这样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在批驳

34、时,可以分析对方的论点与论据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对方的推断是否合情合理,可以具体分析对方的论证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是否合乎逻辑;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是否自相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论证是否妥当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比如,吴佳宁爱狗无罪,但需理智:既然市场有需求,也存在专门提供肉狗的养殖厂,法律又没有规定不准食用狗肉,那么狗肉餐馆的生意就有权利继续。如果认为吃狗肉残忍,那人们习惯吃猪牛羊肉,是否也很残忍?我们吃蔬菜,伤害了植物的生命,是否又很残忍呢?如果想要商家停止狗肉生意,不如直接呼吁食客不吃狗肉,从源头遏制。目前看来,食用狗肉这一现象不可能完全消失。若一味通过拦车救狗的方式,不仅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志愿者们在花大笔金钱救下整车狗后,对520条狗的后续安置又将成为另一棘手的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领养,它们的生活或许并不会有所好转。片段中,作者针对动物保护志愿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错误逻辑进行批驳,认为“如果认为吃狗肉残忍,那人们习惯吃猪牛羊肉,是否也很残忍?”这种自相矛盾的说法不攻自破。【佳作示例】理性的“爱狗”更重要王凡最近一个关于“爱狗”的新闻进入公众的视野:2012年4月,京哈高速张家湾收费站附近,一辆载有520条待宰狗的货车被100多名动物保护志愿者拦截,双方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